①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的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1910),原名塞繆爾·朗荷恩·克列門斯,生於密蘇里州一地方法官家庭,收入微薄,生活困苦。上學時就干各種雜活,十二歲時父親去世,開始了獨立的勞動生活,先後當過印刷所學徒、送報人、排字工人、水手、舵手和記者等。成為職業作家後,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尤其是反帝斗爭。
他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他經歷了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他的早期創作,如短篇小說《競選州長》(1870)、《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詼諧的筆法嘲笑美國「民主選舉」的荒謬和「民主天堂」的本質。中期作品,如長篇小說《鍍金時代》(1874,與華納合寫)、代表作長篇小說《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1886)及《傻瓜威爾遜》(1893)等,則以深沉、辛辣的筆調諷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於美國的投機、拜金狂熱,及暗無天日的社會現實與慘無人道的種族歧視。
②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體會句子
句子可以是:
我對他百般溫柔,千樣照顧。可他總是視而不見,總是當作理所當然。真不知道上輩子欠他什麼。
③ 馬克.吐溫的作品:《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是馬克·吐溫最著名的中短篇小說之一。故事講述一天一個陌生人在愛德華.理查茲家丟下價值4萬美元的黃金,以答謝給他出主意使他致富的恩人。後來全城竟冒出許多人自稱就是那個「恩人」,而且他們都是城裡的知名人士,結果一個個成了被嘲弄的對象。
④ 馬克吐溫《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創作的歷史和社會背景
世界著名的諷刺文學大師馬克·吐 溫,原名塞莫·郎荷恩·克列門斯。
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門羅縣一個地方法官的家庭。他的筆名,說來有段來歷。
馬克·吐溫小時家貧,曾在密西西比河上當水手和領航員,立志「以船員終
其身,願死在機輪旁」,他飽覽了密西西比河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接觸
了各式各樣的人,為後來成為作家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當時輪船在密西
西比河上航行,通常以12英尺水深較為安全。當水手們喊出「兩倍6英尺
水深----Mark Twain」 時,處於高度警覺的掌舵手就有了安全感,可以
放心駕駛了。這段生活留給他深刻印象。後來,塞莫向一家報社自薦擔任記
者後,開始寫文章,頻繁地發表文藝作品。當他要離開熱愛的領航員工作時,
感到無限的眷戀。為了紀念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他就選用了水手們常喊
的「馬克·吐溫」這句話,作為發表文章的署名。這表明,他對「豪邁而艱
苦的」掌舵職業的熱愛。他曾說,他是將舵手看作是美國 「全國主幹(指密
西西比河)的國王和主宰」的。
⑤ 下面關於小說《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 A. 小說共分成四個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中篇小說。該故事描述了一個本來和睦平靜的以「誠實」、「清高」而聞名於世的哈德萊堡小鎮,在一袋金幣的誘惑下,小鎮的「誠實」的居民,尤其是那19位首要公民,非但沒有一人能抵住誘惑,反而都昧盡良心為錢欺騙、作偽,撕去了他們誠實道德的外衣,露出了貪婪的本性,演出了場場丑劇,使得「誠實」、「清高」的哈德萊堡鎮臭名遠揚。
⑥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從某一句體會什麼思想感情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從某一句體會什麼思想,感情體會到了人心險惡
⑦ 馬克吐溫 《敗壞哈德萊堡的人》
只要您知道他生活的年代就知道了. 他寫了很多書,每一本都是不同的.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著名的小說家、作家。塞繆爾·朗赫思·克萊門斯的筆名。1835年11月31日生在密蘇里州佛羅里達鎮,長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小城漢尼拔。父親是個不得意的鄉村律師和店主,在他12歲時去世。他曾學習排字。1851年在他的哥哥歐萊思開辦的報館中充當排字工人,並開始學習寫作幽默小品。1853年後在中西部和東部作排字工人。1856年去新奧爾良,想轉道去巴西,在乘船沿密西西比河南下時遇見老舵手賀拉斯·畢克斯比,拜他為師,18個月出師後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舵手,直至內戰爆發,水路交通斷絕。在戰爭中曾一度參加南軍。1861年歐萊思被林肯總統派去西部內華達領地政府任秘書,他隨同前往,試圖在經營木材業與礦業中發財致富,均未成功,便轉而以寫文章為生。1862年在內華達弗吉尼亞城一家報館工作。1863年開始使用「馬克·吐溫」的筆名。1864年,在舊金山結識幽默作家阿·沃德和小說家布·哈特,得到他們的鼓勵和幫助,提高了寫作的本領。1865年在紐約一家雜志發表幽默故事《卡拉韋拉斯縣馳名的跳蛙》,使他全國聞名。此後經常為報刊撰寫幽默文章。1866年去夏威夷島采訪,1867年作為記者乘「桂格城」號輪船隨一批旅遊者去歐洲和巴勒斯坦旅行。他寫的報道後來輯成《傻子國外旅行記》(1869)。
1876年,長篇小說《湯姆·索耶歷險記》出版。它雖然是以密西西比河上某小鎮為背景的少年讀物,但為任何年齡的讀者所喜愛。書中寫淘氣的湯姆和他的夥伴哈克貝里·費恩以及湯姆的女友貝姬·撒切爾的許多故事,不少是作者的親身經歷,有許多合乎孩子心理的有趣情節。
1904年,妻子在義大利逝世。馬克。吐溫進入了事業的最後階段。他早期作品如《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中已有表現的對「人類」(實為對有產階級)的悲觀情緒,此時成了他一些作品的主調。中篇小說《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1900),散文《人是怎麼回事?》(1906),故事《神秘的來客》(1916)等都有反映。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他口授、由他的秘書筆錄的《自傳》。他於1910年4月21日去世。
文藝復興時期,資本主義在歐洲許多國家普遍產生,並且有了一定的進展。到了十七世紀,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甚為明顯。早在地理大發現時期,義大利就已經喪失了商業中心的優越地位,經濟急劇衰落。它不斷受到外國侵略,政治不穩定,天主教勢力猖獗。德國遭受三十年戰爭的浩劫,人口銳減,土地荒蕪,工商業凋零,整個國家長期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在這種條件下,德國資產階級未能形成一支有效的反封建力量。西班牙自從「無敵艦隊」被殲滅後,喪失了海上霸權,不再是歐洲強國,工商業一蹶不振,封建勢力也極猖獗,進步力量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嚴重打擊。俄國長期受異族侵凌,經濟上極為落後,農奴制仍然在繼續發展。十七世紀後半期,農民反抗沙皇和貴族的情緒日益高漲。
在十七世紀歐洲各國中,只有英、法兩國的資本主義大步向前發展。英國資本主義的特點是深入農村,擴大海外貿易。部分貴族從封建剝削轉到工商業經營,形成了「新貴族」這一階層。資產階級聯合新貴族,打著宗教的旗幟,利用農民運動,發動了資產階級革命。但他們害怕群眾進一步的革命要求,很快就和封建勢力妥協,導致了王權復辟。法國在十六世紀末年結束胡格諾戰爭,得到喘息機會,農業生產和工商業欣欣向榮。它的資本主義發展不如英國那樣快,但走在歐洲大陸國家的最前面。法國的王權保證了民族國家的統一,它的重商主義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資產階級對王權採取妥協讓步的態度。但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之間的根本矛盾依然存在,十七世紀是這兩個階級勢均力敵、互相利用的時期。
和政治經濟相同,十七世紀歐洲各國文化發展也是不平衡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繼續宣傳科學,反對天主教的神秘主義和教會僧侶,受到反動統治的迫害。康帕內拉被關在獄中達二十七年;伽利略被宗教裁判所判處徒刑,出獄後仍受嚴密監視。義大利逐漸喪失了它在歐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文學趨於衰落,「馬里諾派」詩歌泛濫一時,這是一種堆砌典故、雕琢詞藻的貴族形式主義作品。在德國,文化也受到摧殘,沒有產生具有全歐意義的作品,值得注意的只是格里美爾斯豪森的流浪漢小說《痴兒西木傳》。在西班牙,人民的精神世界遭到耶穌會和宗教裁判所的嚴密控制,產生於貴族集團中的「岡果拉派」作家得到統治階級的鼓勵。西班牙文學急劇衰落,只有卡爾德隆在戲劇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績。俄國文化在十七世紀仍處於落後狀態,但也產生了歷史歌謠、諷刺故事等民間文學,戲劇第一次出現了。彼得一世改革後,俄國文學開始發生變化,但總的說來,這個時期沒有產生優秀的作品。
英、法兩國和其他國家不同,它們的資產階級不僅在工商業上有很大的進展,而且逐漸形成自己的社會政治思想體系。霍布士是十七世紀英國最重要的哲學家,他肯定君主集權制,代表了新貴族和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彌爾頓在他的政論文章里提出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革命思想,認為執政者的權力是人民所賦予,人民有權推翻甚至殺死暴君。霍布土對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有很大影響。十七世紀法國產生了兩個重要哲學家:伽桑狄和笛卡兒。伽桑狄在認識方面是感覺論者,他肯定感覺是知識的唯一來源。他的社會觀點是「自然權利」的觀點,他說國家只是一種分工,是建立在社會契約的基礎上的。笛卡兒是法國唯理主義的奠基人,他認為檢驗真理的標准不是實踐而是理性,這顯然是唯心論。但他主張用理性代替盲目信仰,反對宗教權威,則是進步的。他的思想適應十七世紀法國資產階級的需要,對法國文學起的作用比伽桑狄大得多。
英、法兩國文學在十七世紀得到發展和繁榮。英國文學和資產階級革命有血肉聯系,產生了資產階級革命詩人彌爾頓,總的說來,他的創作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情緒。他在革命年代裡寫的宗教和政治的論戰文章,表現出他對革命的熱情和信心。1660年復辟後,他仍然保持著很高的戰斗情緒,寫出三部優秀詩篇,都是採用《聖經》題材,這一事實很好地說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斗爭和宗教斗爭是密切結合的,資產階級清教徒革命家為了掩蓋本階級的狹隘利益,從《聖經》借來響亮的口號,用以激勵人民起來革命。在復辟前後進行創作的作家中,德萊頓等人在戲劇、詩歌方面也作出一些成績,但他們極力謳歌復辟王朝和天主教教會。
法國文學在十七世紀達到全歐的最高水平,產生了古典主義潮流。這一潮流是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產物,它在創作實踐和理論上都以古希臘、羅馬為典範,因而有「古典主義」的名稱。古希臘、羅馬的哲學、歷史、文學在文藝復興時期早已為人文主義者所推崇,他們掀起向古代學習的高潮,主要是從中吸取熱愛生活、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用以反對天主教的禁慾主義。但在十五世紀,義大利也出現一批學者,著重研究亞理斯多德和賀拉斯的文藝理論,並初步提出悲劇創作中的三一律問題。到了十六世紀後半期,有的作家像法國的龍沙、英國的瓊生等,在創作實踐上,有意識地學習古代的藝術方法,或多或少地採用古代文學的體裁和題材,同時三一律問題也從義大利傳到西班牙、英國和法國,並在法國引起熱烈的討論。這樣,詩人、作家向古代尋找文學創作典範和理論根據的傾向逐漸加強了。這傾向在十七世紀的法國找到了最合適的土壤。法國的中央集權制度、資產階級對專制王權的妥協讓步,為它提供了政治基礎,笛卡兒的唯理主義又為它提供了哲學基礎,古典主義作為一種藝術流派很快就形成了。
法國古典主義文學以戲劇成就最為突出,產生過三個卓越作家:悲劇家高乃依和拉辛,喜劇家莫里哀。在別的方面,古典主義作家也作出了優異的成績,像拉封丹的寓言詩、波瓦洛的理論著作等。
在古典主義作家中,雖然各人採用的體裁不盡相同,各人氣質也有差別,但他們在政治立場、哲學思想和文學觀點上有共同之處。
古典主義者在政治上擁護王權,他們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他們宣傳個人利益服從封建國家的整體利益,主張自我剋制。這是資產階級對王權遷就讓步的表現。但他們對封建君主並不一味頌揚。高乃依要求國王以仁政治理國家;拉辛譴責專制暴政,揭露貴族荒淫無恥;莫里哀反對宗教欺騙和封建黑暗勢力,並且進一步暴露資產階級的缺點。古典主義具有資產階級的妥協性,這也表現為對凡爾賽文學趣味的尊重,對民間文學的輕視。只有莫里哀和拉封丹,有時向民間文學吸取營養。
古典主義文學是崇尚理性的文學。高乃依的悲劇描寫理性和感情的劇烈沖突,通過悲劇英雄的堅強意志克制了個人感情,理性得到最後勝利。拉辛的悲劇譴責那些情慾橫流、喪失理性的貴族人物。莫里哀的喜劇對一切不合理性的封建思想道德和風俗禮教加以嘲笑。波瓦洛從這些詩人的成就總結出一套古典主義文學理論時,把理性作為文學創作和評論的最高標准。恩格斯指出,「這個永恆的理性實際上不過是正好在那時發展成為資產者的中等市民的理想化的悟性而已。」
古典主義者把古希臘、羅馬文學奉為典範,從中找到了符合他們理想的英雄人物。在他們看來,藝術創造不在於創造新的故事情節,而在於運用藝術手法處理現成的故事情節。古典主義悲劇家大都從古希臘、羅馬文學和歷史中尋找題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們關心的不是歷史真實,而是自己時代的生活真實。至於莫里哀,他的劇情很多是取自當時的生活的。
古典主義文學要求藝術形式完美。其戲劇結構謹嚴樸素,故事發展合乎常情,不浪費筆墨,沒有和情節發展不相乾的插曲。古典主義文學的語言准確、明晰、合乎邏輯,這些特點後來成為法國語言的規范,但有時也表現出宮廷貴族的典雅趣味。古典主義詩人採用的亞歷山大詩體後來也成為法國的主要詩體。在研究人、描繪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內心活動等藝術手法上,古典主義作家作出了優異的成績。
古典主義在十七世紀法國歷史條件下有其進步意義。它加強了法蘭西人的民族觀念和對國家的責任感,推動了法國語言和民族文化的形成。它強調文學對社會的作用,主張文學反映生活,注意人物的心理分析。在這些方面,它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古典主義也有它的局限的一面。它的創作首先是為宮廷服務的,必然要迎合宮廷和貴族的趣味,不去考慮人民的愛好。它要求戲劇集中精煉,往往使人物概念化,缺乏個性。它的理論家把古典主義文學法則說成是永恆的法則,這就不能不成為限製作家創作的清規戒律。盡管如此,由於法國古典主義作家善於在這些法則范圍之內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能,他們還是寫出了不少優秀的作品。有的作家有時突破這些法則,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民主傳統,始終和人民及民間藝術保持聯系。古典主義戲劇標志歐洲戲劇在莎士比亞之後走上了一個新的階段。
古典主義統治歐洲文學二百年之久。十七世紀以後,許多國家在不同的時代,在不同的程度和意義上,有過它們的古典主義文學時期。英國在十七世紀末以後出現古典主義流派。在德國、義大利、俄國等國家發展自己的民族文學時,法國古典主義文學對它們起了借鑒作用。它對歐洲其他國家的影響直到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興起後才逐漸消失。
http://..com/question/143963185.html
⑧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讀後感600字
它能買到一切,也能摧毀一切,幾乎所有人都拜倒在金錢的腳下。金錢本身並無能量,它的魔力
來自人的貪婪本性。同時,從馬克
吐溫這部作品,我們不難看出他在晚年對待的悲觀態度,對人類喪失信
心,指責人性是邪惡的、墮落的。雖然小說中極具幽默的筆調、滑稽的情節、誇張的描述,使人忍俊不禁,
然而與他早期的作品相比,不在只是玩世不恭的調侃,而是充滿失望的辛辣的諷刺,批判了資本主義黑暗
與虛榮的本質。
⑨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的介紹
《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是馬克·吐溫最著名的中短篇小說之一。故事講述一天一個陌生人在愛德華.理查茲家丟下價值4萬美元的黃金,以答謝給他出主意使他致富的恩人。後來全城竟冒出許多人自稱就是那個「恩人」,而且他們都是城裡的知名人士,結果一個個成了被嘲弄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