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外灘建築的特點
自19世紀40年代,租界被英法等國搶占後,外灘便成為了一個主權區,西方列強以他們的方式經營、管理、建設租界,當商行、金融企業在外灘佔有一席之地後,即大興土木,營建公司大樓,而外灘的建築大多也經過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
20世紀,由於建築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長,外灘出現了多層和高層建築,式樣五花八門,諸如英國古典式、英國新古典式、英國文藝復興式亞細亞大樓(原上海冶金設計院)、上海總會(今東風飯店)、浦發銀行大樓(原匯豐銀行大樓)、恰和大樓(今外貿局大樓)等,
還有法國古典式、法國大住宅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東印度式、折中主義式、中西摻合式等,呈現世界各國建築共存的局面。因而,北起蘇州河外白渡橋,南至中山東一路金陵東路的這一片建築群,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這些古典主義與現代主義並存的建築,已成為了上海的象徵。
外灘四季分明,溫和濕潤,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外灘春秋較短,冬夏較長,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1)中山舊房翻新拆除要多少錢擴展閱讀
主要建築
歷史建築
外灘共有33座建築, 一部分仍為一些單位機構徵用,比如民國十六年(1927年)建成的外灘13號海關大樓,仍然是上海海關的駐地;外灘14號交通銀行大樓,是外灘最年輕的一座建築,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建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由上海總工會使用。
另外一些則為各國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高級賓館,比如外灘1號亞細亞大樓,建於1913年;日清大樓,又名海運大樓,民國十四年(1925年)建成,原是日清洋行的建築;匯豐銀行大樓,又名市府大樓,民國十四年(1925年)建造;
英國總會,一層樓酒吧間的110.7英尺的酒吧櫃號稱東方最長,如今則是東風飯店;外灘19號匯中飯店大樓,今天為和平飯店;外灘22號沙遜大廈,民國十八年(1929年)建成,是外灘上最高的建築,今天也屬於和平飯店。3號、6號、18號被整修開發為高檔消閑購物娛樂場所,為上海奢侈消費的坐標。
1號:現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所在地,原名亞細亞大樓,建於民國二年(1913年),是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在上海成立的辦事處。史稱「外灘第一高樓」,底段與上段都是巴洛克式造型,中段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是上海高層建築中最年長的建築。
2號:現為東風飯店,曾是上海最豪華的俱樂部——上海總會。有「東洋倫敦」之稱,設計上仿效英國古典主義,也參照日本帝國大廈。三角形電梯是西門子公司製造,已有90餘年的歷史。有一條110多英尺的吧台。
3號:現名有利大樓,原名聯合大樓,屬於美國有利銀行所有,現為新加坡佳通投資有限公司所在地。民國五年(1916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幢鋼結構大樓,鋼材來自德國。該樓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均衡對稱的建築風格,但裝飾上又多採用巴洛克風格的漩渦型圖案。
5號:現屬華夏銀行,原為日本日清公司大樓,是日本近代西洋建築與古典建築風格相結合的產物,外立面採用花崗石,建於民國十年(1921年)。
6號:現屬香港僑福國際企業有限公司,原為中國通商銀行大樓,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竣工,是外灘現存最老的建築之一。該樓外牆採用花崗石貼面,擁有一排英國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尖角,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外灘的典型建築。
7號:現為泰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和泰國盤谷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為大北電報公司大樓,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建成。
9號:輪船招商總局大樓,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盛宣懷投資白銀220萬兩。
10—12號:現為浦東發展銀行所在地,原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三扇青銅大門和兩旁的銅獅子,由英國專門鑄造,據說鑄成後立刻將銅模毀掉,獅子成為絕版珍品。底層中部突出一個八角形門廳,由此進入寬敞的營業大廳。
門廳的頂部有8幅彩色馬賽克鑲拼成的壁畫,分別描繪了20世紀初上海、香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曼谷、加爾各答等8大城市的建築風貌。畫旁有文字「四海之內皆兄弟」。解放後上海市政府曾在此辦公。此樓耗資800萬兩白銀,被譽為「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最考究的建築」。
13號:現為海關大廈,是匯豐銀行大樓的姊妹樓,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仿造英國議會大廈的大鍾(大本鍾)製造,由英國喬伊斯公司造好後到上海組裝,
此樓樓外立面的大鍾為亞洲第一大鍾,世界最著名的大鍾之一(全球現存唯有的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鍾之一,另兩座是英國議會大本鍾和俄羅斯紅場斯巴斯克大鍾),原來每逢整點奏威斯敏斯特報時曲,於文革時改為東方紅。
14號:現為上海市總工會,由鴻達洋行設計,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陶馥記營造廠承建,是上海解放前外灘建築群中最後建成的一幢樓。
15號:現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原為華俄道勝銀行大樓,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竣工。
16號:現屬招商銀行,原為台灣銀行大樓。台灣銀行原為日商銀行,是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之後,日本在台北開設的,清宣統三年(1911年)又在上海設立分行。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將台灣銀行劃歸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有。
17號:現為友邦保險大樓,原為《字林西報》大樓,是上海第一幢高層建築。《字林西報》創刊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是英國人辦的一張英文日報,也是在上海開設最大的新聞出版機構。
《字林西報》起初只是一份4頁的英文周報,刊登商賈行情、船期航班等交通信息,後因時常刊登英租界當局的文告、新聞公報,被稱為租界工部局的喉舌。1951年停刊。大樓室內有白色大理石地坪、黑色大理石牆面和金色馬賽克穹廬頂。
18號: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是一棟有著84年歷史的市級經典保護建築,位於外灘南京東路口,原名麥加利銀行的外灘十八號樓,曾是英國渣打銀行駐中國的總部。自1955年渣打銀行遷址以來,歷經多家單位使用。
2004年11月20日修復後的外灘十八號樓進門四根古希臘式的大理石柱是原裝,來自200年前義大利的Tuscani教堂。兩盞量身定做的三米高紅色玻璃吊燈,全部由空心玻璃管組裝而成,每盞燈由一百八十五個零件拼裝起來。
大堂的二24K金磚馬塞克壁畫是全手工製作,其被打造成為國際知名時裝、珠寶、名表、美食、娛樂、藝術中心。
19、20號:現為和平飯店,分為南樓和北樓,南樓原為匯中飯店大樓,北樓原為華懋飯店大樓。匯中飯店是上海現存最古老飯店之一,清咸豐四年(1854年)建造,是上海最豪華的旅館。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翻新,翻新時,舊中國第一次在建築物內安裝電梯,1965年改為和平飯店南樓;華懋飯店由地產大亨沙遜投資,又名沙遜大廈,被譽為「遠東第一樓」,1956年改為和平飯店北樓。
23號:現屬中國銀行,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建築。
24號:現屬中國工商銀行,為老沙遜洋行行址。
26號:現為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所在地,原為揚子保險公司大樓。
27號:現為外貿總公司大樓,原屬英商怡和洋行。怡和洋行,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創辦於廣州,是英國最早進入中國的貿易商行。
29號:現屬光大銀行,原為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註:門牌號均為中山東一路門牌號)
② 舊房翻新哪家裝修公司好
舊房翻新主要是看自己的需求哈,如果是要大整肯定是要找比較有實力、有信譽的裝修公司,最好是可以到該公司進行中的工地實地走訪視察看看施工細節是否規范,一定要簽訂合同,可以的話款項分期支付更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