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基注漿加固的施工要點有什麼
地基注漿加固的施工要點包括壓力的合理控制、充足的凝固時間、定期取樣檢測、注漿點的檢測與重復注漿、實時監測與故障排查。具體步驟如下:
1、注漿加固時,壓力不宜過大或過小,以劈裂、擠壓、浸滲土層為宜,以免導致漿液上涌等問題。
2、在加固漿液完全凝固前,不進行加壓操作,以避免原有土層結構變化,導致連帶沉降。
3、在加固土層的全深度范圍內每隔1米取樣進行室內試驗,以測定其壓縮性、強度或滲透性。
4、注漿檢驗點為注漿孔數的2%-5%,若合格率低於80%,或平均值未達到設計強度或防滲要求,則需對不合格區域進行重復注漿。
5、在漿液注入28小時後進行檢測,一般採用標准貫入、觸探等方式,以確保加固效果。
6、施工過程中,需隨時監測,一旦發現壓力異常變化或泥漿異常,應立即查明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
地基加固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切強度,防止建築物地基承載力不足、結構失穩、地面隆起、邊坡失穩、基坑開挖時坑底隆起等剪切破壞現象。
2、降低地基土的壓縮性,減少建築物沉降和差異沉降,防止填土或建築物荷載引起的固結沉降、負摩擦力引起的建築物沉降、大范圍沉降和不均勻沉降。
3、改善地基土的透水特性,降低滲透性或減少水壓力,避免堤壩滲漏、基坑開挖時的流砂和管涌等問題。
4、改善地基土的動力特性,防止飽和鬆散粉細砂液化,以及交通荷載或打樁引起的振動下沉,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消除或減少黃土的濕陷性和膨脹土的脹縮性。
知識拓展,地基加固應注意以下問題:
(1)在建築設計中,需深入了解地基土性,合理選擇方案,避免採用不當的地基形式。
(2)在深厚淤泥質軟土地基中,採用沉管灌注樁和沉管夯擴樁可能引發縮徑、斷樁、樁承載層不足等問題。
(3)在填土、軟土或濕陷性黃土等不均勻地基中,應避免使用條形或筏形基礎,以防止建築物傾斜。
(4)在強夯處理地基時,需確保足夠的壓實能量,避免填土或黃土的潰散性,防止地基在使用過程中浸泡水中導致建築物下沉、傾斜或裂縫嚴重。
(5)在欠固結填土、粉土等軟土地基上,需正確計算附加荷載對樁基礎的影響,避免樁數不足導致的沉降過大或樁身斷裂。
(6)同一建築物上選擇多個基礎形式或放置在不同剛度土層上,可能導致建築物發生嚴重事故。
(7)在軟土地基或建築物形狀復雜、高度變化較大時,需進行變形和強度雙重控制,確保建築物均勻沉降,避免不均勻或過大沉降。
(8)設計人員應熟悉並遵循國家技術標准,按規范進行基礎設計,避免因荷載偏心過大導致基座應力分布不均勻,引發嚴重傾斜或損壞。
(9)在考慮樁土共同作用時,合理分配荷載比例,確保樁數足夠,避免房屋沉降過大或傾斜。
(10)樁基密度過大,可能導致樁無法下沉,大量樁被切斷,樁端未到達承重層,造成不均勻沉降,導致建築物傾斜或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