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鄭元豹憂心
溫州樂清市柳市鎮,這個小鎮如今集聚了3000多家電器生產企業,是中國低壓電器產業的重鎮,產值高達300多億元,佔全國低壓電器生產份額的65%以上。然而,近年來,這些低電業巨頭們紛紛轉向合資路線,以求整合市場、資金和技術資源。
施耐德與德力西的合資,引起了鄭元豹的憂慮。施耐德作為國際巨頭,此前曾多次尋求與德力西合作,但都被鄭元豹拒絕。施耐德和德力西合資成立的「德力西電氣有限公司」以1:1的比例等額出資設立,董事長由中方擔任,繼續使用「德力西」品牌。這一舉動讓鄭元豹感到壓力很大、危險很大,擔心施耐德會通過合資消滅中國的民族品牌。
南存輝,正泰集團的創始人,對施耐德的這一動作表示激烈反對。他指出,施耐德對中國低壓電器市場志在必得,會通過標准、專利、收購、誘惑等手段達到目的。鄭元豹也表達了對跨國公司威脅民族品牌的反感與憤怒,強調需要抵制跨國公司收購,打造民族品牌。
業內人士推測,施耐德與德力西的合資可能將導致德力西品牌流失至外國人手中,同時新公司即將生產的六大系列產品也與正泰、人民電器的主打產品重合,占據市場70%的份額。鄭元豹認為,施耐德的入局對民族品牌構成了巨大壓力,合資後跨國公司將會占據主導地位。
正泰集團此前已起訴施耐德專利侵權,索賠3.3億元。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判定,正泰的「高分斷小型斷路器」專利有效,施耐德提出的專利無效理由不成立。這一判決對於正泰而言是關鍵一步,確認了其與施耐德法律基礎的合法性。
鄭元豹表達了對於民族品牌保護的強烈觀點,認為在每一個行業中,都應該建立自己的民族品牌,並且要著眼於百年競爭。他強調,中國的企業家需要有正義感和使命感。在人民電器發展初期,雖然沒有得到外界的雪中送炭,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人民電器依然取得了成功。
鄭元豹對人民電器的發展感到自豪,其旗下85家控股企業統一使用「人民」這一品牌,且「人民」品牌已被世界品牌實驗室評定為中國最具價值品牌之一。人民電器的口號是「人民電器,為人民服務」。鄭元豹認為,無論是正泰與外資的合作還是德力西與施耐德的合資,都有其各自的原因,而中國的企業家需要在維護品牌利益的同時,為民族品牌的發展貢獻力量。
鄭元豹的人民電器集團2003年產值達86億元,首次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兼並收購是他事業擴張的主要策略:1996年收購溫州66家電器企業;1999年收購上海34家國有企業;2001年收購全國同行業排名第二的江西變電設備總廠。
2. 浙江的一座小鎮,居然被稱作電器之都,到底是為什麼
溫州,自古以來就有「東甌名城」之稱,人文歷史源遠流長,山水文化悠遠燦爛。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這塊土地上涌現出了一批創業者。有為之人在有為之時終成有為之業。現在人們津津樂道的溫州模式,說到底是一種溫州人模式。溫州人行商坐賈,足跡遍及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而這種通商惠工的傳統應該上溯至唐宋時期,永嘉學派當初倡導的「齊商力、捷商徑、固商人、明商法」的觀念深入人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樂清是「溫州模式」的發源地。一種模式的創立,需要一代人付出慘痛的代價。正是他們的胼手胝足才換來了「中國電器之都」的美名。而 「中國電器之都」這個地名也不再屬於一種地理概念,它已成了「電氣(器)」的代名詞。溫州電氣產業聚集區即是以柳市鎮為中心的北白象、樂成、翁垟、七里港、黃華、象陽等7個鎮,整個區域面積約200平方公里,有28個工業園,規模較大的有柳市外向型工業園、新光工業園、樂成中心工業園、溫州大橋工業園等,整個建築面積約3000多萬平方米。聚集區共有電氣企業2000多家,從業人員15萬。
「中國電器之都」的發展之路是坎坷之路、創新之路、希望之路。「中國電器之都」經歷了家庭作坊企業、家庭式股份合作和社會化企業集團三個發展階段,完成了原始積累的企業集團以城市帶動農村的方式,於九十年代初期開始組織輻射全國的市場觸角,推動營銷模式創新,實施網路營銷戰略。到了90年代後期,產業結構由單一的低壓電器元件發展至高低壓成套,集輸電、變電、配電、工業控制電器和各種特殊用途電器裝備於一身。「中國電器之都」有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和雄厚的經濟基礎,而正泰、德力西、天正、人民等企業在立足中國電器之都的同時又能做到不囿於一方水土。「走出去」的戰略,使企業拓展了海外市場的發展空間,讓產品走向了世界,參與了國際性的競爭。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電器之都」已經培養了一批龍頭企業,全市電氣集團公司達40多家,5家企業躋身全國機械行業百強榜, 12家企業入圍全國民企500強。「正泰」、「德力西」、「天正」、「人民」等13家企業的商標相繼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13個產品為「中國名牌產品」;60多個產品被國家授予「免檢產品」;26家企業產品被評為「浙江省名牌產品」;22個商標為「浙江省著名商標」;12家企業被評為「浙江省知名商號」,省工商局授予樂清為「浙江低壓電器品牌基地」稱號;省科技廳授予樂清「智能電器產業基地」,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得到了加強。而「中國電器之都」為溫州爭取了一張「國字型大小」的金名片。這張金名片凝聚了成千上萬人的智慧與汗水,在歲月的磨洗中,它更加閃閃發亮。
為了促進樂清電氣持續、健康發展,1997年成立了樂清市電氣行業協會(原名樂清市低壓電器行業協會)。2001年,溫州市電氣行業協會應運而生。2003年11月,浙江省電氣行業協會(原名浙江省高低壓電氣行業協會)宣告成立。三級協會合署辦公,現有會員約500家,協會下設經濟發展、維護權益、宣傳信息、科技創新、會員工作、財務監管六個委員會,並在杭州設立辦事處和成套分會,在柳市成立電容器分會。協會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會員服務為宗旨,充分發揮服務、自律、維權、監督、協調的作用,為行業的合作構建了一個良好的交流、互助共贏的平台。多年來,協會在電氣行業開展了大量工作,承擔主辦《中國電器之都報》、《中國電器之都信息》等報刊和《中國電器之都網站》的信息服務工作,以及組織培訓、會展、考察、交流等各項工作,同時積極組織企業破解國際貿易壁壘,進行不定期的安全生產檢查,每年還舉辦一次以上的電氣論壇與研討活動。近年來,協會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辦法,解決了企業在3C認證中的難題,為行業減輕了認證費用;在壓價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時期,協會組織企業進行價格協調,維護了行業利益,促進了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電氣協會在政府的支持下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七屆「中國電器文化節」,一年一度的新春節會成了中國電器業界的盛會,成為全國和世界各地友人了解柳市的生動窗口,也使溫州的民營經濟文化更為聲名遠揚。協會取得的成績受到了上級政府的肯定。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民間組織、浙江省先進單位、溫州市市級示範單位、樂清市優秀社會團體等。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發達國家製造產業已開始向我國轉移,尤其是長江三角洲成了承移發達國家製造業向外轉移的重要地區,在這種情況下,電氣企業發揮集聚效應,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樂清市作為「中國電器之都」的所在地,近年來已逐步形成我國先進的電氣製造業基地。「中國電器之都」將以開放的姿態融入長三角,走向國際化,在電氣世界的舞台上展露新姿。
3. 柳市鎮經濟發展
柳市鎮,這個被譽為中國「電器之都」的地方,是「溫州模式」的發源地,憑借其強大的電器生產和研發實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間,憑借得天獨厚的條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柳市鎮的經濟社會發展迅猛,展現出持續、快速、健康且協調的態勢。
在樂清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柳市經濟得到了顯著提升。2004年,柳市鎮的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76億元,財政總收入7.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698元。這個只有9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3000多家企業,其中85%生產工業電器,眾多企業如長江三峽、航天工程等國家重點項目的配套供應商,規模企業超過200家,日產值超5000萬元的產品銷往全國乃至全球五大洲,柳市電器市場佔有率在國內占據半壁江山。
柳市鎮以股份合作制經濟起步,實行市場化改革,形成了以民營經濟為主導、股份合作制為特色、商品市場為基礎的經濟體系,探索出一條獨特的區域發展道路,被譽為「柳市現象」和「溫州模式」的典範。每年的「中國電器文化節」不僅是行業內的盛事,更是對外展示柳市民營經濟文化的重要窗口。
工業方面,柳市鎮的GDP和工業產值實現了顯著增長。2007年至2008年,產值和財政收入持續上升,規模企業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更加明顯。企業創新國際化合作,正泰等企業與國際巨頭合作,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品牌建設和質量提升明顯。產業結構優化,獲得了多個產業基地的稱號,且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新成果。
農業方面,柳市鎮的農業生產穩步發展,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村級集體經濟壯大,同時積極實施扶貧政策,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全面進步。總的來說,柳市鎮在經濟發展中展現了多元化的進步和顯著的成就。
(3)柳市鎮有多少家電器擴展閱讀
柳市,一個以生產經營工業電器而聞名的傳奇城鎮,它以濃墨重彩書寫了一部雄渾神奇壯麗的創業史,一部浙江民企的濃縮史,它生動地記載了浙江改革開放30餘年的激盪風雲、波瀾榮辱。2010年底與杭州市瓜瀝鎮一起成為浙江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