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電投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國家電投在2024年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這一年,國家電投集團在多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在電力裝機方面,國家電投集團的電力總裝機達到了2.6億千瓦,全年發電量超過了72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了6.3%。更值得一提的是,其清潔能源裝機佔比達到了72.71%,同比提高了2.82個百分點,這體現了集團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強勁發展勢頭。
在投資方面,國家電投集團也展現出了積極的態勢。全年投資規模近2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這反映了集團在擴大規模和提升實力方面的決心和行動力。同時,全年開工規模近3700萬千瓦,同比增長超過15%,新增裝機首次突破3000萬千瓦,同比增長超過11%,這些都創下了歷史新高。
此外,國家電投集團在科技創新和國際化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在核電、風電、光伏等領域形成了一批新技術新成果,進一步提升了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集團積極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國際化業務穩步推進,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了綠色力量。
總的來說,國家電投集團在2024年取得了歷史性的好成績,這得益於其堅定的戰略方向、強大的執行力以及持續的創新精神。展望未來,國家電投集團有望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為全球的清潔能源轉型做出更大的貢獻。
『貳』 專訪國家電投張銀廣:希望國家對氫能產業發展增加引導政策
當前全球能源轉型、汽車轉型共同地聚焦低碳化和綠色化,氫能是實現這兩大轉型共同的支撐。在10月15日百人會主辦的2020氫能產業發展創新峰會間隙,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公司總經理張銀廣接受了EV視界等媒體的采訪,他指出,「十四五」是氫能產業鏈構建關鍵時期,目前面臨政策、自主技術不成熟、應用規模小、氫能供給基礎設施分散等制約瓶頸。他建議國家在政策層面破除制約,增加引導,在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希望國家能全面規劃,而不是分散式由企業來牽頭建設。
1、國電投在氫能發展領域要打造什麼的格局和目標?
張銀廣:國家電投對未來氫能發展充滿信心和希望,認為這是我國清潔能源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國家電投從2016年開始到現在一直致力於氫能相關技術和產業布局。到目前為止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國家電投要成為未來氫能源的供應商,未來方向是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制氫和發電相結合。
第二,以國家電投氫能公司為依託,在關鍵技術和產品方面發力。目的在於發展產業的同時要為我國氫能產業打造自主技術和裝備,不能受制於人。另外也能夠快速推動整個產業發展,目標是盡快實現規模化發展。
2、國家電投是央企,發展氫能產業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銀廣:國家電投現在四大發電集團中清潔能源佔比最高,截止到今年底,清潔能源佔比將會達到53%,下一步會到60%-70%。從這一角度來看,國家電投非常重視氫能發展。氫能是未來清潔能源的發展方向,理所當然成為國家電投重點發展的領域。
國家電投認為只有實現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制氫的貢獻,才能根本解決氫能自主化供給,真正讓氫能成為終端能源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氫能和可再生能源結合,可再生能源發電目前是國家電投的重要致力方向。
可再生能源一方面發電,一方面制氫,希望做到協同發展。現在電網的消納受一定限制,如果電能和氫能發展結合在一起,把波動性進行抑制,這就是國家電投發展氫能的優勢。國家電投本身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大型企業,在制氫方面有很多資源。
另外,國家電投在技術方面經過了幾年積累,目前為止,圍繞制氫技術及燃料電池技術已經完成了技術積累和儲備。從燃料電池的材料級就是催化劑、質子膜、雙極板等都實現了自己的自主化,同時也在布局制氫技術。通過技術和產業兩條線共同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這是國家電投的優勢,也是宏偉的戰略目標。
3、國家電投對全國氫能發展布局是如何規劃的?
張銀廣:國家電投是目前最先對氫能產業實現系統性布局的央企。從能源線角度,現在集團分工是集團公司所屬的省公司、二級單位負責能源線的建設。目前各個省公司,例如中國電力、上海電力以及重慶公司、江蘇公司等都紛紛在能源線上布局,開展示範。
產品線角度,從技術研發到生產製造基地的部署,再到市場應用示範和推廣,都在全面布局。國家電投已經完成了京津冀以北京為中心的研發及中試基地,現在已經建成。在寧波的華東氫能產業基地已經初具規模,寧波綠動公司已經完成了注冊,產線已經具備了量產的能力,以寧波為中心,向整個華東輻射。今年以武漢為中心布局華中產業基地。打造這些基地的目的就是未來氫能產業快速發展時,能提供足夠的炮彈,支撐產業快速擴展。
國家電投發展氫能的出發點是推動能源轉型。希望把氫能快速推廣、應用,能夠替代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解除國家目前對外依賴,首先要把產業鏈里一些關鍵環節掌握住,不被卡脖子,抓住和產業鏈相關的制氫環節及產能應用環境。只有把鏈路打通,才能起到推動作用。從材料開始做積累,下一步的戰略布局是能源線和產品線並重,協同快速推動氫能產業發展。
4、國家電投在燃料電池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什麼樣的進展、突破?
張銀廣:這幾年,國內在氫能技術突破方面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現在真正卡脖子的問題是在氫能技術裝備上。
其實現在的自主技術已經具備了推動產業向前發展的條件。現在我們和國外的差距在於技術和裝備的成熟度,我們雖然有技術,但是沒有經過大量驗證,還不成熟,發展規模太小,到現在為止燃料電池汽車只推廣了6000多輛,下一步通過示範城市群,構建一些商業模式,讓自主技術和裝備成熟起來,是產業應該重視的地方。
國家電投這幾年在燃料電池技術方面已經實現了材料級的全自主化積累,尤其是五部委列出的八項關鍵技術里,圍繞燃料電池的六項技術,我們基本上已經完成積累,催化劑、質子膜、電堆等。國內自主技術已經儲備,下一步怎麼讓技術成熟,是國家電投力推的方向。
5、氫燃料電池發展的應用場景在未來幾年或更長時間內,主要在哪些方面?
張銀廣:從氫能應用來講,現在的熱點是燃料電池汽車。我認為近期可能是以推重型運輸車和物流車為主,更多的是在石油替代方面,環境保護方面,社會效益會更大一些,這個應用場景可能會率先展開。下一步可能在船舶等其他行業,還有其他的一些應用場景會隨著成本的下降,梯次打開市場空間。國家電投會聯合合作夥伴一起分析這些應用場景,針對近、中、遠來梯次推進。
要想氫能獲得發展,必然具備可行性。現在的策略是通過社會化資本放到較長周期里。通過構建一個商業模式把它拉長,這樣平均成本會下降很多,利用資本的力量,加上一定的政府引導資金,以小錢拉動大錢,構建大的應用場景,這是我們正在探索的應用路徑,我們認為它具備可行性。
希望國家設立一些引導性政策。如果單獨作為一個氫能產業推進,孤立去做,很難投入大量資金去做。如果把引導性政策於解決能源保障問題、解決環境問題結合起來。這樣長期有效的政策可以讓企業能夠有規劃的推動,離可操作和可商業化更近一些,從而做長遠布局。
6、加氫站的建設速度對下一步的產業發展有哪些影響?
張銀廣:目前來看,整個氫能產業里邊除了技術、商業模式之外,還有基礎設施的瓶頸比較大。建議在能源基礎設施方面,從國家角度出台一些規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