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福州哪種電動車的牌子好`心藝的車到底怎麼樣
電動車那兒種品牌最好
1 捷安特電動自行車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
2 綠源電動自行車 (知名品牌,最早進行電動自行車研究的企業之一)
3 永久電動自行車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
4 阿米尼電動自行車 (世界品牌)
5 飛鴿電動自行車 (中國名牌)
6 新日電動自行車 (電動車行業骨幹企業)
7 澳柯瑪電動自行車 (世界品牌)
8 寶島電動自行車
9 鳳凰電動自行車
10 速派奇電動自行車
銷售電動車的店有:
世大好年華,地址:六一中路武夷家園,咨詢電話:0591-83200943
普利司通電動車,地址:鼓樓區新權南路人民會堂北側,詳情請撥打:87511175
2. 阿米尼電動車電池保修幾年呀買了不到兩年,騎了一年,現在就充不進去電了!
電池保修和電動車的牌子無關。目前我國所有的電動車電池保修都在18個月以內,絕大多數都是1年。
充不進去電可以去修電池的地方看看,或許還有救。充電器也要帶上,因為充電器壞了也充不進電。
3. 阿米尼電動車電機保修幾年呀
本人是深圳中華自行車集團售後服務部的,本人以公司的名義向您擔回保;阿米尼電動車電機 車架答5年免費更換,電池 充電器1年免費換新的;每一輛電動車出廠都有五道嚴格的質量檢驗,轉動系統 剎車系統都有嚴格的調試,同時還通過日本SG質量安全認證,據知在日本國內只有通過該標准認證的產品,消費者才會放心購買
深圳市中華自行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阿米尼實業有限公司(售後服務部)
4. 阿米尼電動車官方網站
施展熊先生學養精深,對傳統國粹,很是喜愛,尤其是書畫。准確地說,他不應該是一個商家,而應當是一名學者。然而當他看到中國人喝可口可樂,穿阿迪達斯,用松下電器……總有一種失落感湧上心頭: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能生產出更多、屬於自己的名牌產品打進國際市場?隨即一種信念由然而生「要用我們的產品向世界宣告,中華民族是優秀的!正是這種念頭,給了施展熊先生克服困難、直面難題的勇氣;正是這種念頭,施展熊先生創出了第一個沖向世界市場的自行車自有名牌產品——阿米尼,從而使英國人心悅誠服,放棄了一貫支持本土生產的產品、改弦易轍進口「阿米尼」……
施展熊以自己的一腔熱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賦予了民族自豪感予「自強自立,用能力和實力證明自己」的時代新意,從而實現了他產業報國的願望。
五年前,雖然他已全線「撤離」深圳,但他「壯志未酬」,期待與醞釀鄭再一次的東山再起。不久前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深圳,我是要回去的!」
施展熊的產業報國夢,是通過一組組令人震撼的數據編織而成的:昔日年產值不足800萬元的一家自行車裝配小廠,在1999年就已經發展成為擁有3000名職工、具備400萬輛自行車的年生產能力、累計出口創匯超過10億美元,累計總產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自行車總產量超過1000萬輛,擁有固定資產10億人民幣,總資產達22億元人民幣的多元化、國際化的世界最大的自行車出口王國。
認識施展熊的人都說,施展熊事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絕於他性格中的堅毅、大度、敏銳、執著的一面,而這些個性的形成,又與他從小寡言少語、對每一件事情都用心沉思的習慣有關。
1944年8月20日,施展熊出生在福建省晉江縣的一個僑鄉。施氏家族是一個華僑、貿易世家。父親一直和菲律賓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曾輾轉上海、汕頭、廈門等地做生意。1945年抗戰勝利後,施展熊的父親又回到了菲律賓繼續經商。1955年,施展熊隨母親告別了家鄉移居香港。
1972年,施展熊從香港大學中文系畢業後,開始跟隨父親經營家族的大寰貿易公司。那個時候,香港有很多人都在做自行車貿易生意,即把台灣生產的自行車銷到歐美等國家。由於需求量大、生產廠家又少,經常出現缺貨的現象。「為什麼我就不能辦一家生產自行車的工廠?」施展熊心想。不久之後,在父親的幫助下,施展熊開始小心翼翼地涉足自行車行業,創辦了一家生產自行車的企業--香港大寰自行車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後,一些隱性的困擾漸漸浮出水面。當時香港自行車製造業的發展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除了香港的工資成本高、廠房費用昂貴以外,還有當時的政府對危險品採取的嚴格管制的措施,例如生產企業要將油漆等化學品儲藏到遠郊,這些規定無形中都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由於生產成本的增加,施展熊生產的自行車在與台灣、韓國的同類產品的競爭中,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施展熊心裡的成本賬,促成了他日後的深圳之行。深圳的生產成本比香港便宜,至少在工人工資方面。當時香港工人的工資800多元/月、人,而深圳只要150元/月、人左右。一個人的人工成本每月可以節省600多元。再說,當時的深圳特區,剛剛沖破計劃經濟的束縛,正呈現出突飛猛進的態勢。此外,深圳特區在施展熊眼裡還是一個幅射全國、面向全世界的窗口。綜合種種因素,施展熊做出了在深圳辦廠的決定。
1981年,施展熊到深圳辦廠從事來料加工,把自行車裝嵌工序由香港搬到深圳。
通過一段時間的運作,施展熊欲將公司做大做強的藍圖漸漸清晰起來。1983年,在作出全面考察之後,施展熊決定把來料加工廠改為合資公司。於是他與國營深圳工業公司一拍即合,逐組合成立深圳中華自行車公司,施展熊與國營深圳公司各佔50%的股份,對方提供土地、廠房、人力資源,施展熊提供技術、財力及管理。
深圳中華自行車有限公司於1985年1月正式投產,年產30萬輛。之後,逐年擴充,到1989年,產量突破100萬輛。
與所有想將企業做大做強的企業主一樣,施展熊遇到了資金這個瓶徑。如何解決資金鏈的問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施展熊把籌資的眼光投到了資本市場上。
雖然施展熊也知道,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是要受到很多限制的,比如上市公司要遵循的法律法規就比較多等,但是上市之後所產生的附加值不是用簡單的數字就可以做一個全面的概括的」。經過精心策劃,1991年,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更名為深圳中華自行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此中華自行車成了深圳B股發行比例最大(占公司總股數60%以上)的公司。
從買商標到自創名牌
80年代,深圳中華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廠家之一,它的產品遍及歐美。但中華自行車公司在這些地區幾乎無人知曉。為什麼?因為設在深圳的這家成本低廉的公司,只是替諸如美國的Schwinn這樣的名牌作定牌生產。
當然,中華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從定牌生產中並非一無所獲。自行車行業權威刊物Bicycling編輯、出版人J.C.McCullagh說:「中華自行車公司能在很短時間內後來居上,得力於Schwinn的技術轉讓。」通過與Schwinn的合作,中華自行車公司了解了市場,提高了產品質量,並且贏得了信譽。這使它贏得了歐洲和日本的客戶,並學會了根據不同市場的特有風格進行生產。
但定牌生產終歸存在弊端。施展熊說:「定牌生產無法正確預測到顧客嗜好的變化,也就無法掌握主動權。」他意識到中華公司必須擁有自己的商標。
90年代,施展熊大膽收購了美國的一家自行車進口批發商行,它擁有大名(DiamondBack)商標。施展熊說:「在我們購買大名時,它正在致力於發展成為世界名牌,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之後,中華自行車股份有限公司有三分之一的產品標大名商標。
施先生說,中華自行車公司這所以購買大名商標,是因為赤手空拳創牌子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而買下一個商標卻不失為一條捷徑。當然,他也警告說:「購買的牌子必須切合自己公司的文化,並要有優秀的營銷人員去發展它。」
中華自行車公司根據各個市場的不同需要設計創名牌的方式。在西方市場做商標廣告時,它舍棄讀者面廣泛的雜志而專注於更有針對性的自行車雜志,體育媒介,同時,在報紙上搞特別促銷活動;在中國則大做特做電視廣告,因為這是中華公司銷量增長最快的市場。要知道,國內很少有競爭者有能力支付如此巨額的電視廣告費用。
為保證質量,中華公司投入巨資在美國分公司進行研究和開發,還著力研究碳酸纖維這種新型材料,並自己生產車架、自己噴漆。他還投資興建了一個年生產能力達300萬輛的分廠。中華的副總經理約翰.貝克(JohnBarker)說:「我們把花費巨資購買和發展商標,看作是一種發展投資。」施先生接著說:「擁有了自己的商標,不僅可以更好地計劃,而且利潤確有提高。」
抓整改 雪三恥
1986年6月,公司剛剛成立6年,准備在海外市場大展拳腳的中華自行車公司遇到了麻煩。負責愛爾蘭銷售的負責人緊急向公司通報:愛爾蘭一位12歲的小姑娘騎著中華自行車(童車)摔傷。總經理施展熊聽到匯報後,趕赴愛爾蘭處理此事。經過調查,發現導致小女孩摔成輕傷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在崎嶇的路面上騎車,二是該童車的前輪胎鋼圈變形。另外,該童車已售出一年多,保修期已過。也就是說中華自行車的問題只有一個:承擔輪胎鋼圈質量而造成的責任。此時,當地的媒體已把「中華自行車質量事故」炒得沸沸揚揚,並表示對中國產品的懷疑,密切關注著中國企業對此事的處理。中華自行車的海外銷售代理公司也開始懷疑與中國企業合作是否穩妥。
施展熊在慰問了傷員及其家長後,立即做出如下決定:1.承擔傷員的一切醫療費用並給予一定的賠償。2.將4000多個愛爾蘭用戶所購買的該型號童車的鋼圈,一個也不能少地全部就地換掉。一個星期後,中華自行車公司如期將4000輛童車的輪胎鋼圈更換完畢,耗資100多萬元。
施展熊的承諾立即在當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認真的中國人》、《勇於承擔責任的企業》等文章屢屢見諸報端;受傷的小姑娘及其家長對此事的處理結果深表滿意;經銷商們的信心大增,銷售市場止跌反彈。一年後,中華自行車在愛爾蘭的銷售量增長了10倍。
當時一些學者將這個個案做為營銷策略中一個成功的案例進行了分解,並從中得出了啟示,即1.對於消費者,商家負有永遠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消費者再小的損失面前,商家絕對不可以說「不」。2.對待危機事件的處理,企業的反應一定要快,迅速採取相應的對策,不讓不良輿論搶佔先機。否則,自己就會變得極其被動。
對這起極為罕見的質量事故,施展熊痛心疾首,嚴厲斥責此類事故為生產者妄顧職業道德和企業道德的「犯罪行為」。他向全體員工奮筆疾書,提出「雪三恥」:不熟練地掌握操作技術和產品質量,是員工之恥;不堅持控制產品品質,是管理者之恥;不躋身先進行列,贏不到消費者的滿意和贊賞,是公司之恥辱。
抓整改,雪三恥,公司的3000名員有了強烈的「震感」。經過整改,一套綜合國內外先進標准,採用QCTT手法分析品質數據、提供改善依據的品質監控體系很快建立起來;一支經過分階段、分層次,以標准書為教材而嚴加培訓的過硬的品管隊伍迅速成立。他們追求品管圈每一個細節的完美,採用國際先進標准檢測後的成品,其合格率很快得以提高,一次性成品合格率達到99%以上。
在此基礎上,施展熊和副總經理盧金前向員工們提出:產品的市場強勢得以企業實力的支撐,而企業實力不斷提升又有賴於在市場競爭中的勝負。面對風雲變化的國際市場,施展熊認為,企業的實力首先應該體現在產品的工藝設計水平上。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就是拼搏,時間就是金錢,因此,無論是「委託代工製造」的訂單,還是「委託代工製造」,都必須具有相當的超前意識和創意。
公司組建了具有較強技術實力的產品開發部,並經常選派技術人員到國外進行專業培訓,參加每年都舉辦的各種國際自行車展覽會,以提高公司專業人員對國際市場技術水平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水平。施總常常教導培訓班的學員:「培訓是基石,發展在自我。積極認真地參與培訓是為了提高績效。」
辛勤的澆灌,使職工的創造性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一位年輕的技術幹部於1991年參加了在美國阿拉海姆舉行的世界自行車博覽會後,自感如果將「中華」產品放在世界之顛加以比較,在噴漆工藝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回國後,他馬上埋首於工藝的改善。終於,在1992年6月這位技術人士在同事們的協助下拿出了「萬馬奔騰」、「鐳射幻影」、「夏威夷風光」等十大系列30多個噴漆新品種,得到客戶的贊賞。有位客戶在觀看這些絢麗多彩的創意之後,馬上就決定下多達數萬量的1993年的生意訂單。1993年夏,噴漆車間的技術人員又在反復的磨礪中創出了國際一流水準的產品,很快又得到了眾多外商的青睞。
施展熊為他的員工們的創造性感到格外的高興,他親自撰寫了嘉獎令,分別給他們以精神上、物質的獎勵,並號召公司員工向他們學習。
不斷追求卓越的「中華」人,為了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不斷改進生產工藝,以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使「中華」產品的設計、成樣設計、生產製造技術數據的確認,都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公司自我開發的焊接機械手填補了世界同行業的一項空白。
「阿米尼」走進國際市場
1988年,「中華」與英商合作,創造出了第一個沖向世界市場的自有名牌產品「阿米尼」,從而向「委託設計製造」的高境界邁出了一大步。
「阿米尼」剛剛誕生,就以其精湛的生產技藝及優良品質,在國際市場上一展「中華」風采。其車型款式的別具一格,流行色彩的絢麗迷人,著實令客商愛不釋手。客商們說:「它幾乎盡集潮流產品之所長」。於是,首先在英國掀起了一股「中華輪」熱,產品旋風般地覆蓋了英倫三島。
於是,奇跡發生了:曾一貫支持銷售本土生產的英國著名銷售廠商,不得不心悅誠服,立即改弦易轍進口「阿米尼」。
這一奇異的現象,逼得英國一家報紙在一篇評述文章中發出驚嘆:「CBC的自行車轟動了英倫三島,英國人似乎對CBC生產的自行車產生了一股狂熱……」各地的客戶也聞訊趕來。當年,生產設計能力還不到百萬輛的「中華」竟接到了200多萬輛的生產定單。
「中華輪」風馳電掣般地駛向在整個歐美市場.....
這種「借船出海」的方式,頗為國外市場上握有名牌但需要尋求新的製造商來降低價格的老闆們所接受。果然,這面旗幟打出不久,馬上就有MBK.S.W.SCOOT等名牌廠商發來訂單定牌生產。從1985年到1987年三年間,「中華」的產品出口量呈直線上升趨勢,由2.4萬輛上升到33.4萬輛。「中華」公司不得不壓縮內銷量以保證國外訂單任務的完成。「借船出海」對於「中華」來說,猶如一塊彈跳板,使他們飛洋過海,佔領了一個個賴以發展的橋頭陣地。
1986年,他們又捕捉時機開展了令世界同行為之動容的第二輪攻勢。當時,做為世界自行車主要出口生產基地的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貨幣升值,世界貨幣市場也開始發生動盪。於是,一些原以日本、台灣為主要供應點的歐美廠商,開始尋覓和選擇新的產品供應基地。其中,商譽卓著且又有百年發展歷史的美國世穩公司(SchwinnBicycle),首先把選擇自行車出口生產第3個供應點的目光投向了中國。他們遍訪內地各大自行車廠家之後,把目光放在與之有過多次定牌生產交往的「中華」自行車上。
據悉,美國世穩公司曾8次派員到「中華」考察,就連正副總裁也抱著濃厚的興趣接踵而至,並一改從不投資於外的慣例,以年銷量100萬輛以上的協議正式宣布與「中華」合資參股。
「中華」與美國世穩公司的攜手,引起了世界自行車界巨子們的廣泛關注,也使敏感而精明的日本同行十分震驚。他們清楚,此舉將使「中華」在歐美市場建立起進可取、退可守的陣地,並使之在逐鹿爭雄的市場戰役中有了堅實的依託。日本的一家自行車的專業報刊對這一聯手作了這樣的評述:「CBC和世穩公司閃電式的合股聯營並開始成為英國最大廠商的貨主,使之』成為繼台灣、韓國之後的第四大供應商而一舉成名』,不愧是世界自行車(界)一顆耀眼的新星!」
「大名」產品鼎鼎大名
訂單的紛至沓來、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施展熊的擴張計劃有序而穩步地進行著。1990年9月6日,施展熊和他的同伴們悄然來到了深圳市場信息龍華鎮,他們要在這里建設一座花園式的工廠——「中華」二廠。一切顯得那麼快速而又有條不紊。第一天看地,第二天簽訂征地合同,第三天,工程設計開始。
就這樣,投資4億元、佔地18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項目,竟然在3天內拍板定案。1993年1月,伴隨著「中華」自行車有限公司成立八周年歡慶的鑼鼓,「中華」二廠建成投產,並且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繼而成為深圳市一大股票上市公司。
二廠的建成投產,使「中華」集團公司的生產實力、企業素質又提升了一個層次,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單一自行車出口商。1993年,總產值為13億人民幣,出口創匯1.52億美元。中華人以「追求卓越,追求每一個細節完美」的思想,不斷地向世界的潮流產品挑戰。
繼自有品牌「阿米尼」風靡歐美之後,中華人又隆重推出「大名」系列產品。在1993年北京國際博覽會上,「大名」系列產品轟動京城,中華人以其中重量最輕並蜚聲海外的名牌「大名」系列產品奉獻給國內的消費者。
與此同時,「中華」集團公司在以生產經營自行車為核心的前提下,以國際高科技為發展目標,吸引世界最新的科學技術,開拓出具有高附加值和深遠發展前景的碳纖維復合材料製品公司,合資組建了金環PS版有限公司。雄厚的經濟鈦合金越野賽車,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海內外消費者。
公司根據內地消費水平和消費層次的提高,兼顧各地消費者的需求,相繼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20多個城市建立了經銷子公司,形成一個可以輻射全國的銷售網路,實力拓展商住物業,並以大股東身份入股投資深圳民政大廈、經協大廈、成都人民商場和北京大連海鮮酒店的建設,還自北向南,參與了北京、成都、南昌、九江等城市的第三產業開發。
中華集團的多元化發展遵循「利用海外眾多的分支機構和在國內投資的十多家企業,以高科技產業為重點,以其它產業為輔,適當加強主營業務--自行車產業的縱深發展」為原則。
1993年底,歐共體反傾銷條例生效,中華自行車廠從此陷入困境,施展熊的事業也遭遇毀滅性的打擊。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一種形式,「反傾銷」給中華自行車廠,給深圳乃至整個中國的外貿出口帶來了新的課題,連續四五場國際官司,來自英國、加拿大、墨西哥等等。官司每打一場,必輸無疑。最讓施展熊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加拿大的反傾銷案從起訴到判決,只開了一次庭。英國的官司,准備了七八個月,請了三四個律師,花了超過300萬美元的律師費,最後是輸得不清不楚。判決的理由很簡單,就是認定你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就是要堅決打擊你。因為,中華自行車的出口佔全國出口量的七八成以上。
當時,反傾銷是擺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巨大課題。在當時的深圳,幾乎無人能懂。施展熊也在這場風雨中增長了見識。一位國外律師在庭後對施展熊豎起大拇指:「施先生,你們雖然輸了,但是,沒有看過哪個國家,哪個人打這場官司,打得像你們這樣漂亮!」
1999年,中國外經貿部授予施展熊先生「反傾銷先進個人」的榮譽,以表彰施展熊在反傾銷過程中的傑出貢獻。
1999年底,施展熊悄然「撤離」了這塊他為之付出17年時光的熱土。但他卻從不言悔,「改革就要付出代價,不管是誰付出,只要能換取今日的成功,都是一種貢獻,我願意。」
回報社會
十多年來,「中華」集團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贏得了眾多殊榮:第四屆全國十大最佳合資企業第一名(首次參評)、第五屆全國十大最佳合資企業第二名、全國輕工業系統(銷售額)200家工業企業排序第二名、中國100家最大機械工業企業、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第135名、全國十大外商投資高營業額企業、全國十大外商投資高出口創匯企業、中國輕工業出口創匯十佳企業(第一名);企業信用等級為AAA級。施展熊總經理被推選為八屆全國政協香港區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深圳市政協常委、深圳市首批榮譽市民。
十多年以來,「中華」集團迎來了近30多個國家的首腦和駐華使節到廠參觀。1992年,世界銀行副總裁賴理爵士在參觀中華二廠之後,欣然題詞:你們如此高效、快速地建立起這樣一座環境優美、設備先進的現代化工廠.....使我看到了投資的希望。「中華」股票上市後,世界銀行外資購買中華B股350萬股。
1994年9月16日,在人民大會堂河北廳,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緊緊握著一位香港客人的手。來客五十齣頭,溫文爾雅。李瑞環會見客人時所說的那幾句開場白,讓客人心裡暖洋洋的「感謝你為支持國內教育事業辦了好事。希望你今後取得更好的成績,賺更多的錢,辦更多有好事,創造更多的經驗,來引導、影響大家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就在這一星期前,這位香港客人代表深圳中華自行車集團公司,把1000萬元人民幣的支票交到國家教委負責人的手中,設立中華教育基金會,主要用於支持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
他就是施展熊先生
事實上,施展熊所做的、讓大夥津津樂道的不止上述這件事。在「中華」集團成為世界自行車王國之冠、施展熊自然成為「中華自行車王」後,並沒有忘記要給祖國以深情的回報。因此長期以來,施展熊先生對中國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更寄予極大的關注,尤其是教育、體育事業。1993年和1994年華東、華南水災發生後,施展熊分兩次捐贈170萬元,幫助災民自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為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他積極支持集團總辦的建議,開展了有工、農、商、學、兵、教師參加的中華自行車祖國南北萬里行。
1994年7月,投資1000萬元設立「中華育人」基礎教育獎勵基金,用以振興中國大陸的基礎教育,投資人民幣100萬元陸續在國內興辦幾所中學小學。
為中國備戰奧運會,五年將累計出資500萬元人民幣與國家體委合作組建國家山地自行車隊;捐贈150萬元人民幣支持中國奧委會會刊「CHINASPORTS」的出版、發行。
「中華」集團投資巨款支持教育和體育事業,不僅僅是對教育事業感興趣,更是施展熊「產業報國」思想的集中體現。施展熊頗有感觸地說:「我們將通過自身的努力帶動企業財團為提高國民的素質、提高國力盡一份努力。也只有在提高國民素質的基礎上,國家才能健康地向前發展,這是我們企業的義務和責任。能為祖國盡一點力是光榮而又自豪的,也是一種安慰和快樂。企業家不僅僅是『老闆』,更應該是一個有責任感、有奉獻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