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態旅遊業的結構
「吃、住、行、游、購、娛」是旅遊業的六大要素。與之相對應的旅遊餐飲、旅遊住宿、旅遊交通、旅遊景區、旅遊購物和旅遊娛樂等企業以及以旅行社為代表的旅遊中介服務企業共同構成了旅遊業在常規模式下的基本產業結構。生態旅遊業的產業結構在基本組成上與常規旅遊業大致相同。但生態旅遊業在利益目標和運作模式等方面與常規旅遊業有較大差異,這些差異也因此在生態旅遊業的各組成部門之中體現出來。
(一)生態旅遊景區
生態旅遊資源富集的地區是生態旅遊開展的主要區域,我們把這些區域統稱為「生態旅遊景區」。值得注意的是,生態旅遊景區與常規旅遊景區有較大的差別。常規旅遊景區的建立是以滿足旅遊者需求、獲取最大經濟利益為其主要目標,景區的功能也主要是圍繞為旅遊者服務這一主題來設計的。而生態旅遊景區則是以生態、社會和經濟綜合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旅遊和娛樂只是景區的多種功能之一,除此之外生態旅遊景區還具有科學研究、物種及其遺傳多樣性的保存、環境效益保持、自然和文化景觀的保護以及教育等多種功能。另外,生態旅遊景區並不像常規旅遊景區那樣全方位向遊人開放,其開放的范圍是根據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來確定的。例如,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古老的國家公園,總面積達8910平方公里,但有99%的面積沒有開放,任其保持原始狀態,其主要El的是為野生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和棲息環境。
(二)生態旅行社
旅行社在旅遊業中的主要作用,一是對各種旅遊資源、旅遊交通設施和各種食、宿、娛設施進行組合、設計、加工,使其成為旅遊包價線路產品;二是招徠、組織和接待旅遊者,也就是對所加工出的旅遊產品進行銷售和售後服務。事實上旅行社提供的旅遊線路產品只是對一些旅遊服務產品所進行的簡單組合和包裝,是一種低附加值的生產。在信息自由化、電子商務普及化以及旅遊者重遊率提高、旅遊經驗Et益豐富的新的時代背景下,旅行社的工作很容易被旅遊者通過技術手段輕松完成(如網上自由預訂機票、飯店,甚至景區門票),旅行社業務的這種低門檻性質使得旅行社的地位趨於下降。更為重要的是在旅遊業生態化的大潮下,生態旅遊活動應該是小規模、多批量、分散化的,這既符合生態恢復規律,又能滿足旅遊者個性化的旅遊需求。這正好與旅行社傳統業務所要求的大規模、集體化旅遊活動相悖。而且在未來的旅遊業中,真正稀缺的生產要素既不是中介服務也不是交通食宿,而是高質量的生態旅遊產品,誰能提供高質量的生態旅遊產品,誰就能成為旅遊業的龍頭。從這方面講,生態旅遊景區將比旅行社更具優勢。
雖然旅行社在生態旅遊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但若旅行社能把握住生態旅遊業發展的脈絡,主動調整業務范圍和運作模式仍然可以大有作為。首先,旅行社的熏組將不可避免,一些僅靠訂票、接待為生的小旅行社將面臨生存困難的窘況,專業化、規模化、集團化將是旅行社發展的方向;其次,生態旅遊產品的開發與投資將成為旅行社的重要業務。生態旅遊產品的生產不僅僅是對原有資源的組合和包裝,而是要有較多的科技投入和資金投入。旅行社與生態旅遊景區的資本融合、業務融合將是生態旅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生態旅遊飯店(綠色飯店)
1.生態旅遊飯店的產生
飯店伴隨人類的旅遊活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在現代意義的旅遊業出現以前,為旅遊者提供食宿的飯店無論數量還是規模都非常有限,並不足以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從19世紀末起,隨著大眾旅遊的快速發展,旅遊飯店也告別了簡易客棧階段而進入大飯店階段,並迅速經歷了商業旅館階段和新型旅館階段,在20世紀中期進入了現代飯店時代,成為現代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支柱行業。這時的飯店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規模巨大、內部裝修豪華,已經成為能提供眾多設施和服務的旅遊接待綜合體。同時,現代飯店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也越來越明顯。據統計,一座建築面積在8萬~10萬平方米的大型高層飯店,全年能源的消耗大約為1.3萬~1.8萬噸標准煤,其能耗量並不亞於一個大型工廠。同時飯店每天還向外界排放大量的煙塵、污水和垃圾。在我國目前還有60%以上的飯店使用燃煤鍋爐,一座中等規模的飯店一年大約要消耗1400噸煤,一年會向大氣層排放50噸煙塵,24噸二氧化硫和3000噸左右二氧化碳。三星級以上的飯店日均用水量達250噸,也就是說一座飯店一年要排放近10萬噸污水,而且這些污水中除了生活污水外,還包括含油量很高的廚房污水以及含有多種有機物的洗衣房污水,這些污水都將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飯店還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若不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理,會造成一些嚴重污染的廢棄物(如各種不能降解的塑料袋、塑料製品和廢電池等)也混入普通垃圾,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20世紀後期,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在全球范圍內的普遍覺醒,現代旅遊業的常規發展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挑戰,旅遊業的生態化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在此背景之下,80年代末期,一些發達國家的飯店開始改變經營策略,加強環保意識,實施環境管理。1993年,由世界11家著名的國際飯店管理集團組成的一個委員會召開了「旅館環境保護國際會議」,通過了這11個國際飯店管理集團簽署的「實施環保計劃,改進生態環境,加強國際合作」的倡議,並出版了《旅館環境管理》一書。從那時起歐美許多國家的飯店紛紛重新審視企業的經營方式和服務程序是否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並著手改進經營和服務方式,極力塑造「綠色飯店」的企業形象。此外,由於旅遊飯店的有效供給能力的增長大大快於旅遊住宿需求的增長速度,飯店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於是許多飯店在積極招徠客人做好開源工作的同時,也開始在如何節能、降耗、減少開支等節流工作上下工夫,以便能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
正是在多種內外市場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以充分利用能源並提供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的飯店產品,把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構成危害作為經營理念和發展模式的「綠色飯店」便應運而生了。
2.生態旅遊飯店(綠色飯店)的標准
綠色飯店不僅是一種新的飯店經營理念,而且還應有具體的評定標准和運作模式。對此浙江省旅遊局率先制定出我國國內首部《「綠色飯店」評定標准》,並以該標准為依據在全省旅遊飯店業倡導開展了「創建綠色飯店」(以下簡稱「創綠」)的活動。《浙江省「綠色飯店」評定標准》分為必備條件和備選條件兩大類。其中必備條件有五條:
其一,參加創建「綠色飯店」的活動,建立「創綠」組織,主要領導分管,配備專門管理人員,各部門設有負責「創綠」的分管人員,形成管理網路。
其二,制訂本飯店明確的「創綠」目標指標,建立健全有關節能、環保和降耗的規章制度,能按要求准確、及時地填報有關報表。
其三,飯店領導每季度定期檢查「創綠」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有記錄、有整改措施,並有成效。
其四,能自覺遵守國家各項有關節能、環保、衛生、防疫等法律法規。
其五,飯店主要公共場所和部門有「創建綠色飯店」活動的氣氛,飯店裝飾體現生態內容,有倡導綠色消費的告示和文字說明,有相關的報紙、雜志展示。
這一評定標準的備選條件包括節能管理、環境保護、降低物資消耗、提供綠色產品、社會環境經濟效益等5大項74個分項,共130分。
旅遊飯店是旅遊業的重要產業支柱,旅遊飯店的生態化也是旅遊業生態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標志之一。由於有社會輿論的支持,有飯店業內在利益的驅動以及市場需求的推動,其生態化進程比旅遊業的其他組成部分更容易,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生態旅遊交通
1.生態旅遊業中交通的特性
生態旅遊交通是一個交叉產業,而同時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既有與國民經濟交通運輸業和旅遊業共有的某些特性,又有區別於傳統旅遊業旅遊交通的顯著特性:
(1)環保性。生態旅遊業交通工具的環保性是指生態旅遊業應採用符合環保要求的新型交通工具。傳統的交通工具對環境影響很大,如傳統汽車,據調查統計每燃燒1千克汽油,要消耗15千克新鮮空氣,同時排出0.15~0.2千克的一氧化碳、4~8克的碳氫化合物、4~40克的氧化氮及少量的四乙基鉛,這種鉛的毒性要比無機鉛大100倍;又如我國以前火車採用煤燃料,這些對環境危害都很大。因此要採取措施減少交通工具對景區環境的污染,一方面減少機動交通工具進入生態旅遊區,另一方面尋求解決的方法,如推廣使用無鉛汽油以防止四乙基鉛的污染,用電力作交通工具動力,減少機動交通工具尾氣。
(2)自然性。生態旅遊業交通工具的自然性是指在生態旅遊區內,尤其是生態較為脆弱的地區盡量採用非機動的、自然的交通工具,提倡畜力、人力、自然能(風能、漂流)交通工具或徒步旅行,以減少對自然生態的污染,貼近大自然、貼近百姓生活,隨心所欲遊山玩水。即使是由於某種原因需要符合環保要求的機動車輛,在色調與風格上也應與該區域的自然文化環境相協調,避免產生視覺污染,而且在線路設計上要考慮生物生境,不靠近不幹擾珍稀瀕危物種的正常生存。
(3)地方性。生態旅遊業交通工具的地方性是指使用的交通工具符合生態旅遊區及其社區的氣候條件、地形地貌等自然特點和傳統習俗、風土人情等文化特色。比如,在雲南迪慶香格里拉,馬是當地藏民傳統的交通工具,養馬是他們的傳統習慣,因此在碧塔海景區把騎馬作為一個主要交通方式,不但生態旅遊者有縱馬高原的豪壯之氣,而且社區居民也樂意參與,主動把自家養的馬加入到旅遊服務行業中去。
2.生態旅遊業中交通的基本構成
根據使用地點,生態旅遊業中的交通主要有兩部分構成,生態旅遊區外交通工具方式和生態旅遊區內交通工具方式。
(1)生態旅遊區外交通工具方式。生態旅遊區外交通工具方式也就是生態旅遊者使用何種交通工具到達生態旅遊區,這主要取決於生態旅遊區外的旅遊交通運輸網路,該網路由公路、航空、水運和鐵路等四大現代交通方式有機結合構成。生態旅遊者到達旅遊目的地,常常是上述四種方式的相互結合,優勢互補、綜合運用。
(2)生態旅遊區內交通工具方式。生態旅遊區內交通工具除運輸功能外,還有旅遊參與功能。從運輸功能考慮,應滿足環保性的要求,而從旅遊參與功能出發,應有地方性,也就是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因此,交通工具方式豐富多彩,各具特色,旅中有游,旅遊結合,對生態旅遊者有極大的吸引力,能最大限度滿足生態旅遊者的不同需求。生態旅遊區內交通方式主要有陸運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和空中交通工具三大類。
(五)生態旅遊商品
「購」是生態旅遊業六要素之一,發展生態旅遊商品的生產和經營,可以增加旅遊收入,繁榮市場,傳播傳統的優秀文化藝術,促進輕工業水平的提高,還能提高資源利用率,變廢為寶。
1.生態旅遊商品的概念及類型
生態旅遊商品,專指生態旅遊者在生態旅遊過程中所購買的實物商品,這些商品一般具有紀念、欣賞、保值、饋贈意義或實用價值。生態旅遊商品主要包括旅遊紀念品、旅遊工藝品、旅遊用品、旅遊食品及其他商品五大類。
2.生態旅遊商品的特點
生態旅遊商品要突出其特色,也即突出說明其特點的「四性」。
(1)地方性。地方性是體現生態旅遊商品特色的關鍵,地方性越強,越能給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其紀念意義就越深遠。主要表現在地方性的原材料、地方性的設計、地方性的文化內涵、地方性的藝術風格及地方性的包裝。
(2)環保性。傳統的旅遊商品有些在原材料利用、加工過程或包裝材料上並不符合環保要求,因此生態旅遊商品的製作及包裝要求在保證特色的前提上加以改進,使之無污染無公害,符合環保、衛生的標准,品質更加優良。
(3)實用性。實用性是指生態旅遊商品做到實用化,能夠滿足生態旅遊者的各種需求,如旅遊食品要軟包裝,洗刷用品小型化、系列化,旅遊鞋帽要舒適、輕便、安全等。
(4)方便性。生態旅遊者在目的地的停留時間是短暫的,不可能有很多時問來購物,所以小巧玲瓏、包裝精美的商品容易引起旅遊者注意,而且旅遊者旅途勞累,為避免負重累累,迫切希望旅遊商品小型化,包裝牢固又輕便,以便於攜帶。
(六)生態旅遊康樂
生態旅遊康樂即指旅遊企業為生態旅遊者進行健身鍛煉和文化娛樂活動提供各種設施和服務,它與其他生態旅遊業要素有機結合,構成生態旅遊業體系。
1.生態旅遊康樂活動的意義
在「吃、住、行、游、娛、購」這個為人們公認的旅遊活動模式中,「娛」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其意義有:
(1)可以滿足生態旅遊者求樂、求新、求知、健身的心理需求。生態旅遊業的存在和發展是以能否滿足生態旅遊者的需求為條件的,生態旅遊者來到大自然,除了了解自然、保護自然外,還要以大自然為舞台,進行豐富多彩的生態旅遊娛樂活動,以滿足其求樂、求新、求知和健身的心理需求,如參與當地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晚會、攀岩、登山探險、漂流、滑雪等。
(2)可以用來調動客流、調整客源結構。生態旅遊業具有動態性,在時間上有淡季、旺季和平季之分,在空間上有熱點和冷點之分,而康樂活動的安排可以增加或減少生態旅遊者在一地的逗留時問,在全局上起到均衡客流的作用,還可以緩解季節對生態旅遊業的不利影響,在旺季加速客流,在淡季吸引客源。如以文化交流為主旨的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大會連續幾年安排在冬季舉行,就起到補充淡季客源的作用。
(3)可以增加旅遊收入。生態旅遊者參與生態旅遊康樂活動,一方面有些活動本身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直接增加了旅遊收入,比如滑雪活動出租滑雪工具;另一方面延長了生態旅遊者在目的地的逗留時間,對增加旅遊收入有間接的作用。
2.生態旅遊康樂活動的種類
生態旅遊康樂活動可按活動場所分為旅遊飯店的康樂活動、游樂園的康樂活動、專項旅遊的康樂活動三類:
(1)旅遊飯店的康樂活動。三星級以.卜的旅遊飯店和旅遊度假村一般都有比較完備的康樂設施,作為配套服務設施提供給生態旅遊者,主要有歌舞廳、健身房、桑拿浴、保齡球、撞球、壁球、游泳池、網球場、沖浪等,生態旅遊者在旅遊之餘,可藉助上述設施選擇自己喜歡的康樂活動。
(2)游樂園的康樂活動。在一些生態旅遊區,設立了游樂園或游樂場,根據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膚色、不同性別的需求來設計活動設施,如適合兒童的童話世界、鞦韆、轉盤、滑梯、蹺蹺板等,適合青年人的攀登人工岩壁、模擬野戰、「飛越太空」等驚險項目。
(3)專項旅遊的康樂活動。生態旅遊活動由豐富多彩的專項旅遊構成,如自行車旅遊、森林生態旅遊、草原生態旅遊、登山探險旅遊,這些專項旅遊中,不乏康樂活動。以森林生態旅遊為例,可以在森林生態環境中進行野營、野餐、釣魚、篝火晚會、野外生存、體能訓練、滑雪、溜冰、騎馬、劃船、團體聚會、高爾夫球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