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人怎麼用信鴿傳遞消息
利用信鴿是因為鴿子有天生的歸巢的本能;一般是在外出的時候攜帶一隻信鴿,然後需要時把信綁在信鴿腿上放它回家。
最初有人假設鴿子是利用太陽的位置來識別方位的,認為鴿子有套辨別自己巢位與太陽方位的能力。當鴿子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時,能通過測定太陽方位的一小部分來推測太陽在中午的高度。
把它與自己在巢區最後一次所見的太陽高度比較,由此推測它在巢區之南或北側,通過測定巢區和移動區內的方位從而確定自己的東西向。
主要功能
通信:信鴿通信具有傳遞信息准確、機動靈活性強、設備使用簡單、不受地形限制、不受電磁干擾等長處,故仍不失為是電子通信時代的一種輔助通信手段,可彌補電子通信之不足。
運輸:信鴿可以運送小物品和其他小東西。
軍事偵察:美國的救險專家利用信鴿,幫助救險人員在海上尋找遇難的失蹤者。
檢驗產品:先將信鴿關在籠子里放在傳送帶旁,讓它識別不合格的小型電子、小葯盒、小葯袋等小產品,訓練它銜出不合格的產品。訓練成後,可令其充當「檢驗員」,在傳送帶旁邊檢驗出次品和廢品。信鴿還可用於檢驗石油、天然氣、煤氣泄露等故障。
預報地震:在破壞性地震前幾天,信鴿會出現緊張的視聽反應和驚飛反應:頸直立,頭僵直,羽毛豎起,好像看見什麼危險東西,常常突然驚飛,甚至深夜驚飛出巢,不肯進鴿舍。震前一二天,飛得不知去向。
2. 古代信鴿是怎麼知道目的地的
古代信鴿知道目的地的原因是古人利用了鴿子的歸家本能。鴿子有歸巢的本能,不管走多遠,只要獲得自由,它會第一時間飛回它的家。信鴿基本只能單向傳遞消息,目的地就是自己的老家,人們不能給它們設定目的地,如果想要實現雙向通信,可以在兩地同時養兩批鴿子。
信鴿:
是一種空中飛行的動物,所以它的形體一定要符合空中飛行的要求。即飛行時阻力要小、平衡控制能力強、飛行時間長。一般應從它的頭形、鼻形、羽毛、前胸、尾部、腿、龍骨及恥門等方面鑒別。信鴿的前腦能接收各種信息,並通過它進行反饋,然後做出敏捷的反映。信鴿的後腦是控制自身運動的。信鴿除要具備健全的大腦,還一定要具備理想的體形,使其在空中飛行時阻力小,飛行速度快。同時,前腦上的羽毛要長得細密,頸部要短,這樣既美觀,又有利於飛翔。一羽優良品種的信鴿,它的鼻形應長得緊湊,鼻形要長而平整,鼻根處要收緊。整個鼻子與前腦要連接緊湊。鼻根與鼻尖長得越長越好。
3. 古代都是用信鴿送信,信鴿怎麼會知道位置的呢
其實信鴿之所以能夠知道位置送信,主要就是利用信鴿的歸巢性。信鴿有一個特性,就是不管是身在哪裡,總是要飛回自己的鳥巢當中去,而古代的人們就是利用這個特性來達到為自己送信的目的。其實根據研究發現,至少在3000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使用信鴿來送信了。在我國如果是有明確歷史記載的,他應該是在宋朝的時候開始使用信鴿的,但是國外使用信鴿的歷史就更加久遠了。
這個缺點其實是比較致命的一個缺點,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現代社會當中,信鴿已經越來越不普遍的原因。畢竟在現代社會當中,有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完全取代信鴿,而且做的還要比信鴿更好,效率自然也會更高一些。但不管怎麼說,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在古代社會當中,信鴿應該算是比較常用的一種通訊方式了,當然這種方式也會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你比如說敵方會把信鴿攔截下來,從而可以獲取到相關情報。
4. 古代的信鴿都是怎麼培養的
古代的信鴿和現代信鴿的培養大同小異。
基本訓練
目的在於培養信鴿對飼養者的服從性和強烈的歸巢性。內容包括:喝水、親和、熟悉巢房、熟悉信號等訓練。
幼鴿剛出殼,一兩天不吃食並無大害,但不能缺水。起初它們並不知飲水器內有清水可飲,因此,一定要教會它們從哪裡喝水。方法是以一手輕輕持鴿,使其喙部接觸飲水器水面,它渴了,自然會大口飲水。如此一隻一隻輪流教,至所有幼鴿均喝了水為止,如此重復訓練幾次,很快它們就懂得站在飲水器旁邊把頭伸進去喝水。
親和訓練
幼鴿離開母鴿怕人,不敢和飼主接近,也不敢大膽啄食,因此,幼鴿在訓練開始之前,必須與飼養者進行親和。這樣,才能解除信鴿對主人的恐懼心理,避免出現「飛離」現象,養成其對飼主的服從特性,從而馴服地接受訓練。
親和訓練的方法就是以食物作誘餌讓鴿主動跟隨並接近飼主,飼主也利用鴿的求食慾接近幼鴿。幼鴿每日可飼喂23次,只有最後一次餵食使其吃飽,以保證健康。前面幾次飼喂絕對不能讓鴿吃飽,吃飽了就不聽呼喚了,也就無法訓練。控制食物是控制幼鴿的有力武器。開初,幼鴿總是怕陌生人,飼主進入鴿舍餵食,伴以呼喚或口哨後,將食物撒開讓鴿都能食到,但不能太多,然後,逐漸將食物撒到主人身邊,這時如有主動接近主人的鴿,予以獎勵,鼓勵其他鴿主動爭相接近主人。餵食的同時,應親切的呼喚並用手親切撫摸,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便可以食為誘餌引鴿飛到飼主手上吃食,久而久之,幼鴿還可飛到飼主頭上,站在肩上,這時飼主可任意捉某隻幼鴿而不使它們受驚。飼主成為幼鴿完全可以信賴的夥伴,它們的戀巢性也就得到了鍛煉和加強。從而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熟悉巢房訓練
熟悉巢房訓練主要包括舍內、舍外環境和出入舍門訓練。訓練步驟採用舍內、出入舍門和舍外環境的次序。
舍內:讓鴿在舍內互相熟悉、群居、記憶舍內環境,熟悉巢房位置、飲水器、食槽、鹽土箱、散步台及各自巢穴的位置。當鴿在舍內安詳、不驚慌並自由自在地飛上飛下,表現出愉快的表情時,說明已熟悉巢房。此過程一般需要35天。
出入舍門:即讓鴿懂得從進口入舍,從出口出舍。舍內熟悉訓練結束後,即進行出入舍門訓練。如有條件,可在鴿舍外從降落台至鴿舍頂罩訓練網;如不具備此條件,可用橡皮膏貼住鴿的十根主翼。目的都是不讓鴿飛跑。飼主用小粒飼料作誘餌,在舍外吹哨發信號,誘鴿從出門口到舍外。這時將出口門關閉,開放入口門(活辨門),再到舍內吹哨發信號,同時撒一些飼料在入口門附近內外,它們啄食時不知不覺地穿過活動柵進入舍內,這樣就可誘鴿進出舍門。反復多次,就能形成習慣。
熟悉舍外環境:此過程約需56天。訓練的前一天應讓鴿多食或不餵食。訓練時,主人在舍外降落台前發信號誘鴿出舍,同時撒小粒飼料適量,不能太多,讓鴿安靜地啄食,此時不能突發聲響,不能驚嚇,不能捕捉,不能有過多人圍觀,不能讓貓、狗等動物進入訓練地。鴿都到舍外後,關閉出口門,打開入口門,讓鴿邊食邊熟悉舍外環境、地形、地物。每15分鍾左右發一次信號,讓鴿入舍,喂少許飼料,接著再發信號喚鴿出舍熟悉環境。經過反復訓練即可。
熟悉信號訓練
5. 古人是怎樣馴養信鴿的呢
信鴿是經專門馴養的用以傳遞書信的鴿子。信鴿源於我國。2500年前,我們祖先就開始馴養信鴿。在西夏與北宋的戰爭中,西夏軍隊利用信鴿做軍事通訊。南宋初,大將曲端的軍隊中也使用信鴿傳達消息召集軍隊。古代稱信鴿為「飛奴」。傳說漢高祖劉邦被楚霸王項羽所圍時,就是以信鴿傳書,引來援兵脫險的。張騫、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鴿子來與皇家傳送信息。清乾隆年間,我國廣東佛山地區每年5、6月份舉行放鴿會,每年都有幾千隻參加,賽距約400華里。當時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類似的賽鴿會。國外利用信鴿傳遞消息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公元前530年,當時利用信鴿傳送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績。
6. 古代信鴿是怎麼傳送的
在我國飼養信鴿也有很悠久的歷史。信鴿用於通信在史書中也多有記載。公元 1128 年,南宋大將軍張浚有一次視察部下曲端的營地,到了軍營,空盪盪不見一個士兵,他非常惱火,就對曲端說要視察他的軍隊,曲端立即將所統帥的 5 個軍的花名冊遞上。張浚指著花名冊說我要視察第一軍,曲端不慌不忙地打開籠子放出了一隻信鴿,傾刻間第一軍將士全副武裝,飛速趕到。張浚大為震驚,又說:「我要看你的全部軍隊。」曲端又放出四隻信鴿,其餘四軍也奉召趕到。
不光是鴿子,大雁也能傳遞書信,現在還常常把送信的郵遞員稱為「鴻雁」。漢朝時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鴻雁傳書的故事。公元100 年,漢朝大臣蘇武出使匈奴,匈奴單於很欣賞蘇武的才能,想迫使蘇武投降匈奴,被蘇武嚴辭拒絕。於是單於便將蘇武扣下,隨後把他流放到荒無人煙的北海(今貝加爾湖)去牧羊,對他說什麼時候公羊生了小羊,什麼時候就放他歸漢。蘇武在北海一帶放牧十九年,雖含辛茹苦,但始終不曾向單於屈服。後來漢昭帝與匈奴和親,出使匈奴的漢朝使者問起蘇武之事,單於撒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但這位使者私下裡打聽到蘇武仍然在北海牧羊,於是回去後就把這個情況報告了漢昭帝。當時的霍光想出了一個計謀,又派去一個使者並對單於說:「大漢天子喜歡打獵,有一次射下一隻大雁,雁腿上系著一封信,是蘇武的親筆信,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現在北海牧羊。」單於聽後,見無法抵賴,只好放回了蘇武。雖然這只是霍光的一個計謀,但可以想像,當時一定有人已經在利用大雁傳書了,否則這個故事就缺乏根據,霍光也不會想到這樣的計謀,單於也不會輕信。據說現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些郵局中還有近百隻經人訓
練過的野鴨在擔任「郵遞員」負責送信呢。
綁在鴿子腳上,利用鴿子能認識路飛回家的道理送信一隻信鴿,即使你把它帶到千里之外的陌生的地方,它也能把信帶回家。鴿子頭頂和脖子上繞幾匝線圈,以小電池供電,鴿子頭部就會產生一個均勻的附加磁場。當電流順時針方向流動時,在陰天放飛的鴿就會向四面八方亂飛。這表明:鴿子是靠地磁導航的。
有人把鴿子看作是電阻1000歐的半導體,它在地球磁場中振翅飛行時,翅膀切割磁力線,因而在兩翅之間產生感生電動勢(即感應電壓)。鴿子按不同方向飛行,因為切割磁力線方向不同,所以產生電動勢的大小就可以辨別方向。但是試驗表明晴天放飛時,附加磁場並不影響它的飛行,這說明地磁並不是它的唯一的羅盤。原來,鴿子能栓測偏振光,在晴天它能根據太陽的位置選擇飛行方向,並由體內生物鍾對太陽的移動進行相應的校正。必須說明一點的是,當電流逆時針流動時,不管是晴天還是陰天,它都能飛回家。
7. 古代都是用信鴿送信,那麼信鴿都是怎麼訓練的呢
古代的時候,由於科技生產力低下,信息傳播的速度不快,而且都是靠人工或者其他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傳遞信息,在這當中最常見的就是您所提到的飛鴿傳書。從很多的古代書籍或者是詩詞中我們都能夠看到信鴿的影子,這也可以看出,信鴿是當時的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有些人認為訓練信鴿不容易,其實如何訓練信鴿能夠正確的傳遞信息或者是信件,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困難。
8. 古代的信鴿是如何訓練出來的為什麼它會知道怎樣去到目的地
人們訓練信鴿通常會有三種訓練方式。
第一種便是從異地到固定地點的訓練方式。這種訓練方式是最簡單的,人們只需要在一個地方長期喂養信鴿,然後再把它帶到別的地方,只要放飛它,信鴿就會很快的回到喂養它的地方。
第二種是兩個固定地點之間的訓練方式。人們會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給它餵食,而讓信鴿住另一個地方的鴿舍,這樣經過長期的訓練之後,信鴿便會非常快速的往返兩地了。
最後一種訓練方式便是使信鴿在一定區域內隨意移動。因為軍隊的行軍一直都是在移動之中的,只要將信鴿養在軍隊之中,及時把信鴿放出去,不久它們還會再一次飛回軍隊。
信鴿是一種方向感十分強的動物,它能利用喙來感受周圍的磁場,從而辨明方向,找到家。信鴿送信是利用他們歸巢的本能,離家的信鴿只會往家飛,可以這么說,它們如果不在家,那就是在飛往家的途中。
(8)古代信鴿如何防水擴展閱讀:
「飛鴿傳書」在我國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依所教之處,飛往投之,九齡目為飛奴,時人無不愛訝。這段話詳細說明了飛鴿傳書的過程。
9. 古代都是用信鴿送信,信鴿是怎麼訓練的
古代人們對信鴿的訓練大致分為三種方式來完成的:一是訓練信鴿從異地到達固定的地方傳信;二是訓練信鴿從固定地方到達固定地方傳信;三是訓練信鴿在一定區域內進行傳輸信息。
對於信鴿在點與點傳輸上,古人對信鴿的訓練主要分為以下三類:一是訓練信鴿從異地到達固定的地方傳信;二是訓練信鴿從固定地方到達固定地方傳信;三是訓練信鴿在一定區域內進行傳輸信息。這三類可以說覆蓋了信鴿在傳遞信息方面所有范圍,如遠在他鄉的遊子,傳遞家書到家中,即是需要採用從固定地方到達固定地方對其進行傳信訓練。
具體方法上,我們來看是怎樣操作的:古人為了完成信鴿從異地到達固定的地方傳信的訓練,會選擇在某一個固定的地方對信鴿進行喂養,然後將其帶到其他一個隨機的地方,再把它放飛,配合信鴿歸巢的本領,漸漸地信鴿就形成了這方面的本領。並且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多,准確度會越來越高。
10. 鴿子的什麼部位功能是保溫,防水
鴿子的羽毛就是這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