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包紮傷口
生活中很多的小意外,都導致我們身體受傷,在身體受傷的時候,我們就需要包紮一下傷口,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受傷的情況,比如切菜的時候不小心切到手指,裁紙時劃傷手指,這些小小的意外,幾乎每天都會上演,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面對這種小傷,不至於急急忙忙跑到醫院去包紮,自己動手就可以輕松解決了。但是在包紮傷口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下幾個誤區。如何包紮傷口,包紮傷口需要注意五個誤區。
包紮傷口需要注意五個誤區
誤區一
出血時,立即使用雲南白葯等止血粉。在家處理傷口,盡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則會刺激傷口,還會蓋住創面,為醫生的診斷及「二次處理」造成困難,需要花時間除去止血粉殘留,患者也會覺得非常疼。其實,止血的首要原則,是在傷口上施壓,直到血不流為止。
誤區二
塗雙氧水(過氧化氫)、紫葯水及碘酒等急救葯品。以上急救葯品都有消毒用途,既會減少促進傷口癒合的白細胞的活性,又可能造成難看的疤痕。雖然這些消毒葯品可以使傷口快速乾涸,但如果塗在未經消毒的傷口上,細菌反而會在痂皮的保護下生長,並入侵傷口深處,甚至導致化膿。一般情況下,用0。9%的生理鹽水清洗傷口,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誤區三
每天換葯,能好得快些。只要保持傷口清潔,不需要每天換葯,3—5天更換一次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換,反而會增加傷口接觸空氣中污染物的機會,且破壞剛剛長好的組織,加重瘢痕的形成。
誤區四
不包紮,讓傷口自然風干,才能更快癒合。醫院急診科主任曾慶表示,傷口癒合需要濕潤的環境,如果手指破了,在嚴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紗布覆蓋傷口,這樣有利於快速癒合。
誤區五
癒合中的傷口長出一層黃黃的薄膜,要馬上清除。這層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組織,有助於傷口癒合,除掉會適得其反。
以上為大家介紹的是包紮傷口時應該注意的五個誤區,希望能夠為大家帶來幫助。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包紮傷口時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則會減少傷口接觸氧氣的機會,使傷口癒合變慢。此外,包紮過緊還會阻礙血液循環。
㈡ 如何包紮傷口會好得更快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是有人受傷了,我們都會有一種錯誤的思想,就是在傷口上貼上創可貼,就會好的快一點,其實創可貼只能幫你癒合一些小的傷口,如果傷口傷得很深的話,用創可貼不僅不可以幫你治療傷口,還有可能會使傷口化膿!
我們平時在家裡備一些受傷需要的東西比如說:雲南白葯膏,紗布,碘酒,不管是大的傷口還是小的傷口,用紗布纏著才是最好的包紮方法,因為用紗布纏傷口可以通風透氣,能更好的癒合傷口,還可以防止傷口化膿,變得更加嚴重!
受傷了之後,最好不要用防水的創可貼,有很多人受了傷之後,總喜歡用防水的創可貼,就是為了圖方便。
其實這樣做不僅能夠幫你癒合傷口,還有可能會讓傷口惡化,受傷的地方本來就不應該沾水,就算創可貼是防水的,也會讓你傷口四周的肉都被泡的很腫,最後導致傷口化膿!
㈢ 洗澡傷口怎麼防水
正常情況下,患者在傷口完全癒合之前是不建議進行洗澡的。
因為洗澡有可能會引起患者傷口的感染。
但是如果患者的傷口比較小的話,可以使用防水貼進行防水。
另外患者洗完澡以後,有條件的話要立刻進行傷口的換葯處理,避免傷口進水而引起的感染。
如果患者可以不洗澡的話,盡量不要去洗澡,尤其是在傷口拆線之前。
另外,患者在傷口癒合之前,要注意多休息,保持心情的愉悅,盡量吃一些富含蛋白質高以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等。
這樣對於患者的傷口的癒合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有傷口想要洗澡,主要看傷口的大小,如傷口的地方不太大,可直接使用創可貼粘住傷口,在洗澡的時候可以防止沾水。患者的傷口有點大,也可以使用紗布對傷口的部位進行包紮,在洗澡之後及時撤掉紗布,使用碘伏對傷口的部位進行消毒處理。洗澡的時候如擔心局部沾水,也可以在傷口的部位紗布以外產上寬的透明膠帶,在洗澡的時候可起到防水的作用。
㈣ 手指破了,怎麼包紮可以防水
經本人實踐,手指破了想游泳,買個彈性好的橡膠手套--葯房就有,買創可貼幾個,棉花,凡士林,然後將長的橡膠手指剪下,將棉花塗上凡士林,確保將凡士林和棉花混合,然後弄成條狀,纏繞在手指上,對比橡膠手指長度,一條在橡膠手指口的內側,另一個在橡膠手指中間起到二次防水,然後將橡膠手指套在受傷手指上,用創可貼把沿著棉花的地方封住,第二個創可貼沿著第二條棉花封住,這樣就會二次防水,絕對不會進到傷口水的,創可貼和棉花有彈性,不會勒手指頭導致供血不足,凡士林有排斥水的特性。即使大動作游泳只要創可貼粘的結實就不會進水的!!!增加--凡士林要多些,棉花也要多些,創可貼最好裹兩層,密封性更好。
㈤ 傷口可以用保鮮膜包著防水嗎
傷口一定需要消毒嗎?必須要確保傷口乾燥嗎?這次分享的新療法將不再是傳統的觀念,最近有些醫師在網上分享全新的保鮮膜包紮傷口的居家療法,只需要用清水沖洗傷口再簡單的塗上凡士林即可,此方法將更方便也會讓傷口癒合的更快。
傷口不是愈乾燥愈好
分享這篇文章的醫院醫師說,其實重點不在保鮮膜上,以凡士林作為敷料,並利用保鮮膜取代紗布的覆蓋,主要的原理就是要保持傷口的濕潤性。受到潮濕容易孳生細菌的觀念影響,許多人以為傷口應該盡可能保持乾燥。但其實,細胞的生長因子需要水分充足的環境才能順利生長,發揮免疫、組織再生等功能。有點像小時候以培養皿種綠豆的原理,必須保持棉花的濕潤,種子才會快速生長發芽。而傳統用紗布包紮,或讓傷口開放以「保持通風」,反而會使傷口的組織液被吸干或蒸發,讓傷口環境變乾燥。
但組織液內含有豐富的消炎細胞,能吞噬傷口病菌、殘余物的免疫細胞,是最好的「消炎葯」。因此,用濕潤性的敷料覆蓋傷口,再用保鮮膜來「保濕」,不僅可以隔絕環境的臟污,避免孳生病菌,也能讓組織液完整地保存在傷口中。
另一個好處是,以往用紗布覆蓋傷口,最令人頭痛的就是紗布常會因組織液黏在傷口上。不僅更換困難、疼痛,快好的新生組織也可能會在去除紗布的過程中,再度被撕裂、破壞。
保鮮膜包紮法是日本鳥谷部俊一醫師發明。因為褥瘡病人長期躺床,不易天天到醫院照料傷口,便想出這種以病人居家就可取得的保鮮膜來保持傷口的濕潤。2010年,日本褥瘡醫學會還正式承認這種療法,納入褥瘡治療的臨床指引中。
自己後來親自幫幾個病人試過後,發現傷口真的癒合較快,操作又簡單,便在網路上分享。其實市面上的人工皮,就是採用同樣的原理。不過,保鮮膜的好處是它跟傷口中間留有一些空間。傷口修復的過程,若組織液太多而滲出,也有機會流出保鮮膜之外,不會悶在傷口內。而且價格便宜,方便觀察傷勢。
結痂不代表傷口快好了
採用濕潤療法,傷口也不易結痂。過去,許多人以為傷口一定要結「痂」才會好,其實也是個迷思。醫院傷造口護理師說,「痂」是傷口表面如血小板、纖維蛋白、細菌殘骸等組織,因缺乏水分、油脂而乾燥壞死形成。
「結痂不代表傷口癒合的前兆,」黑色的痂皮遮蓋傷口,反而不易知道組織到底癒合了沒。有時患者用手剝掉痂皮才發現底下還有嚴重的發炎感染。而且痂皮也會延緩新生表皮細胞的流動、生長。
醫師提醒,當傷口呈現淡淡的粉色,摸起來跟周圍皮膚一樣平滑,其實就是癒合了。
傷口其實不必刻意消毒
保鮮膜濕潤法也提到,受傷時,要以清潔、流動的清水或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處。許多人會覺得奇怪,怎麼漏掉了「消毒」的步驟?其實,清除傷口上附著的異物和降低細菌數量才是影響傷口癒合速度的關鍵。
醫師說,近40年來,傷口照顧觀念已經逐漸改變,如果不是急性、手術或已經感染的傷口,只要用清水或生理食鹽水清理就足夠。因為消毒葯物雖可消除細菌,也會一並破壞具有防禦機制的白血球、巨噬細胞,以及讓組織再生的纖維母細胞與上皮細胞。
日本甚至有學者認為,消毒一點用也沒有。因為不管消毒紗布或生理食鹽水,只要一接觸到空氣,就不可能持續保持無菌。而且如果真的感染,只靠優碘也無法有效對付難纏的細菌。「身體自己會有修復傷口的力量,」余尚儒說。
如果沒有特殊疾病影響傷口的癒合,也不需要使用葯物。有些時候醫師開立抗生素葯膏給患者擦拭,其實重點也是在保持傷口的濕潤,而非讓傷口一直暴露在空氣中。即使是免疫力較差的糖尿病患者照顧原則也一樣。耕莘醫院糖尿病諮詢中心衛教師吳璧君表示,不管是長年的慢性傷口或一般的傷口,都建議先以生理食鹽水清洗保持清潔,如果傷口較深,則可以人工皮來保持傷口的濕潤。
㈥ 傷口洗澡怎麼防水
患者在洗澡時,可以將傷口貼上醫用的防水膠布,在外邊才一定量的保鮮膜,可以有效地阻止水進入傷口。對較大的術後傷口,在術後盡量不要洗澡或進行游泳,大面積的沾水,各種防水措施都不是萬無一失的。長時間的應用保鮮膜以及防水膠布,會導致傷口術區潮濕無葯,不利於傷口的恢復。上述的方法,一般只適用於較小的傷口,或者是身體表層的傷口,傷口一定要及時的進行無菌消毒,清創換葯。
㈦ 因為膝蓋受傷,然後想洗澡,怎麼包傷口才不會沾到水
之前我的腳底動手術,我是這樣乾的: 1、如果傷口不大,就先用創口貼粘上,否則就得用紗布;2、外面用很款的那種保鮮膜纏起,多纏幾道,纏的寬一點,到收口的地方再纏緊些。不過偶爾邊上仍然有水進去的話,邊上就要用膠布粘在皮膚上了(這個如果撕就有點疼了)。 有條件的話,只能澡盆泡泡浴了,簡單包紮後把腳抬起來。
㈧ 傷口應該怎麼包紮
1.如何清潔傷口
清潔傷口前,先讓患兒適當位置,以便救護人操作,並盡量與患兒講清目的,這樣,既能取得患兒的合作,又可以避免患兒因害怕或疼痛發生暈厥等意外事故。
如周圍皮膚太臟並雜有泥土等,應先用清水洗凈,然後再用百分之75%酒精或0.l%新潔而滅溶液(一種常用消毒液)消毒傷面周出的皮膚。消毒傷面周圍的皮膚要由內往外,即由傷口邊緣開始,逐漸向周圍擴大消毒區,這樣越靠近傷口處越清潔。如用碘酒消毒傷口周圍皮膚,必須再用酒精擦去,這種「脫碘」方法,是為了避免碘酒灼傷皮膚。應注意,這些消毒劑刺激性較強,不可直接塗抹在傷口上。
傷口要用棉球蘸生理鹽水輕輕擦洗。自製生理鹽水,即1000毫升冷開水加食鹽9克即成。
在清潔、消毒傷口時,如有大而易取的異物,可酌情取出;深而小又不易取出的異物切勿勉強取出,以免把細菌帶入傷口或增加出血。如果有刺入體腔或血管附近的異物,切不可輕率地撥出,以免損傷血管或內臟,引起危險,現場不必處理。
傷口清潔後,可根據情況做不同處理。如系粘膜處小的傷口,可塗上紅汞或紫葯水,也可撒上消炎粉,但是大面積創面不要塗撒上述葯物。
如遇到一些特殊嚴重的傷口,如內臟脫出時,不應送回,以免引起嚴重的感染或發生其他意外。原則上可用消毒的大紗布或干凈的布類包好,然後將用酒精徐擦或煮沸消毒後的碗或小盆扣在上面,用帶子或三角巾包好。
2.怎樣包紮傷口
傷口經過清潔處理後,要做好包紮。包紮具有保護傷口、壓迫止血、減少感染、減輕疼痛、固定敷料和夾板等目的。包紮時,要做到快、准、輕、牢。快,即動作敏捷迅速;即部位準確、嚴密;輕,即動作輕柔,不要碰撞傷口;牢,即包紮牢靠,不可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也不能過松,以免紗布脫落。
包紮傷口,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方法,下面我們介紹幾種常用的包紮材料和包紮方法。
包紮材料最常用的是卷軸綳帶和三角巾,家庭中也可以用相應材料代替。卷軸綳帶即用紗布捲成,一般長5米,三角巾是一塊方市對角剪開,即成兩塊三角巾,三角巾應用靈活,包紮面積大,各個部位都可以應用。
①綳帶環形法
這是綳帶包紮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般小傷口清潔後的包紮都是用此法。它還適用於頸部、頭部、腿部以及胸腹等處。方法是:第一圈環繞稍作斜狀,第二圈、第三圈作環形,並將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壓於環形圈內,這樣固定更牢靠些。最後用粘膏將尾固定,或將帶尾剪開成兩頭打結。
②綳帶蛇形法
多用在夾板的固定上。方法是:先將綳帶環形法纏繞數因固定,然後按綳帶的寬度作間隔的斜著上纏或下纏成。即成。
③綳帶螺旋法
多用在粗細差不多的地方。方法是:先按環形法纏繞數圈固定,然後上纏每圈蓋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成螺旋形。
④三角巾頭部包紮
先把三角巾基底折疊放於前額,兩邊拉到腦後與基底先作一半結,然後繞至前額作結,固定。
⑤三角巾風帽式包紮 將三角巾頂角和底邊各打一結,即成風帽狀。
在包紮頭面部時,將頂角結放於前額,底邊結放在後腦勺下方,包住頭部,兩角往面部拉緊,向外反折包繞下頜,然後拉到枕後打結即成。
⑥ 胸部包紮
如右胸受傷,將三角巾頂角放在右面肩上,將底邊扯到背後在右面打結,然後再將右角拉到肩部與頂角打結。
⑦背部包紮
與胸部包紮的方法一樣,唯位置相反,結打在胸部。
⑧ 手足的包紮
將手、足放在三角巾上,頂角在前拉在手、足的背上,然後將底邊纏繞打結固定。
⑨手臂的懸吊
如上肢骨折需要懸吊固定,可用三角巾吊臂。懸吊方法是:將患肢成屈肘狀放在三角巾上,然後將底邊一角繞過肩部,在背後打結即成懸臂狀。
㈨ 傷口包紮的方法有哪些
包紮的目的是保護傷口、減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幫助止血。無論何種包紮法,均要求包好後固定不移動和松緊適度,並盡量注意無菌操作。
用綳帶如何對傷口進行包紮
一、環形包紮法
綳帶卷放在需要包紮位置稍上方,第一圈作稍斜纏繞,第二、三圈做環行纏繞,並將第一圈斜出的綳帶角壓於環行圈內,然後重復纏繞,最後在綳帶尾端撕開打結固定或用別針、膠布將尾部固定。
二、螺旋形包紮法
先環行包紮數圈,然後將綳帶漸漸地斜旋上升纏繞,每圈蓋過前圈的1/3~2/3成螺旋狀。
三、螺旋反折包紮法
先做兩圈環行固定,再做螺旋形包紮,待到漸粗處,一手拇指按住綳帶上面,另一手將綳帶自此點反折向下,此時綳帶上緣變成下緣,後圈覆蓋前圈1/3~2/3。此法主要用於粗細不等的四肢(如前臂、小腿或大腿等)受傷包紮。
四、頭頂雙綳帶包紮法
將兩條綳帶連在一起,打結處包在頭後部,分別經耳上向前於額部中央交叉。然後,第一條綳帶經頭頂到杭部,第二條綳帶反折繞回到枕部,並壓住第一條綳帶。第一條綳帶再從杭部經頭頂到額部,第二條則從杭部繞到額部,又將第一條壓住。如此來回纏繞,形成帽狀。
五、8字形包紮法
適用於四肢各關節處的包紮。於關節上下將綳帶一圈向上、一向下作8字形來回纏繞,例如鎖骨骨折的包紮。另外,目前已經有門的鎖骨固定帶,可直接應用。包紮前,首先做簡單清創,並覆蓋無菌紗布,然後再用綳帶包紮。
六、用三角巾如何對傷口進行包紮
三角巾製作簡單。方便,分為普通三角巾和帶式。燕尾式三角巾,包紮時操作簡捷,且幾乎能
適應全身各個部位。目前軍用的急救包,體積小(僅一塊普通肥皂大小),能防水。
(1)三角巾的頭面部包紮法
①三角巾風帽式包紮法。適用於包紮頭頂部和兩側面、枕部的外傷。先將消毒紗布覆蓋在傷口上,將三角巾頂角打結放在前額正中,在底邊的中點打結放在枕部,然後兩手拉住兩底角向下頜包住並交叉,再繞到頸後的枕部打結。
②三角巾帽式包紮法。先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然後把三角巾底邊的正中點放在傷員眉間上部,頂角經頭頂拉到腦後枕部,再將兩底角在枕部交叉返回到額部中央打結,最後拉緊頂角並反折塞在枕部交叉處。
③三角巾面具式包紮法。適用於面部較大范圍的傷口,如面部燒傷或較廣泛的軟組織損傷。方法是把三角中一折為二,頂角打結放在頭頂正中,兩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後兩底角拉向枕部交叉,最後在前頜部打結。在眼、鼻和口處提起三角巾剪成小孔。
④單眼三角巾包紮法。將三角巾折成帶狀,其下1/3處蓋住傷眼,下2/3從耳下端繞經枕部向健側耳上額部並壓上上端帶巾,再繞經傷側耳上,枕部至健側耳上與帶巾另一端在健耳上打結固定。
⑤雙眼三角中包紮法。將無菌紗布覆蓋在傷口上,用帶形三角巾從頭後部拉向前從眼部交叉,再繞向枕下部打結固定。
⑥下頜、耳部、前額或頸部小范圍傷口三角巾包紮法。先將無菌紗布覆蓋在傷部。將帶形三角巾放在下頜處,兩手持帶巾兩底角經雙耳分別向上提,長的一端繞頭頂與短的一端在額部交叉,然後將短端經枕部、對側耳上至領側與長端打結局申。
(2)上肢三角巾包紮法
先將三角巾平鋪於傷員胸前,頂角對著肘關節稍外側,與肘部平行,屈曲傷肢,並壓住三角巾,然後將三角巾下端提起,兩端繞到頸後打結。頂角反折用別針扣住。
肩部三角巾包紮法。先將三角巾放在傷側肩上,頂角朝下,兩底角拉至對側腋下打結,然後急救者一手持三角巾底邊中點,另一手持頂角,將三角巾提起拉緊,再將三角巾底邊中點由前向下、向肩後包繞,最後頂角與三角巾底邊中點於腋窩處打結固定。
腋窩三角巾包紮法,先在傷側腋窩下墊上消毒紗布,帶巾中間壓住敷料,並將帶巾兩端向上提,於肩部交叉,並經胸背部斜向對側腋下打結。
①下腹及會陰部三角巾包紮法。
將三角巾底邊包繞腰部打結,頂角兜住會陰部在臀部打結固定。或將兩條三角巾頂角打結,連接結放在病人腰部正中,上面兩端圍腰打結,下面兩端分別纏繞兩大腿根部並與相對底邊打結。
②殘肢三角巾包紮法。殘肢先用無菌紗布包裹,將三角巾鋪平,殘肢放在三角巾上,使其對著頂角,並將頂角反折覆蓋殘肢,再將三角巾底角交叉,繞肢打結。
不要馬虎包紮小而深的傷口,否則會使傷口缺氧,導致破傷風桿菌等厭氧菌生長。應清創消毒後再包紮,並到醫院注射防感染葯品。
張宇是一個登山愛好者,但在一次戶外探險中發生意外,差點喪命。當時,他在爬山時不慎踩到一塊松動的石頭,滾到了半山腰,左手臂動彈不得,他心想:「壞了,可能是骨折了。」於是急忙用手機報警。在救援人員沒有到來之前,為了減輕疼痛,張宇用毛巾將受傷的手臂包紮起來。半個多小時後,救援人員趕來將其送往醫院。由於包紮及時,沒有造成嚴重的傷害。傷員的搬運
搬運傷(病)員的方法是院外急救的重要技術之一。搬動的目的是使傷(病)員迅速脫離危險地帶,糾正當時影響傷(病)員的病態體位,減少痛苦,減少再受傷害,安全迅速地送往理想的醫院治療,以免造成傷員殘廢。搬運傷(病)員的方法,應根據當地、當時的器材和人力而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