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古建築怎樣做到防腐防潮的
中國古建築主要是大木結構,所以木頭的防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要泡桐油,還要注意木頭的含水率,還要在牆上按透風,還有柱子下面要按柱頂石.
梁和檁子還有木質的 柱子都是用油沁過的 防潮防腐
但是不防水.
⑵ 中國古建築是如何防水的
以瓦作屋面防水,17世紀歐洲才有。瓦是構造防水,瓦瓦搭接是有縫的,總有搭接不當的地方,雨水易滲入。為此創制全封閉的卷材——鉛錫背,如果說瀝青油氈於18世紀末誕生,我國在500年前就有了金屬卷材。全封閉卷材的出現為構造防水跨入材料防水提供條件,是防水技術的革命,也為平屋頂延生。在古建築維修設計中,防水問題需要尤為重視。只有解決好排水問題,才能保護古建築在日後的風水雨打中免受洪災。早期的瓦吸水率很高,洇濕嚴重,於是加強對瓦質的研究。使其擀密如石,敲擊如磬,吸水率降到3%,優於現代的瓷器。與此同時在瓦上余釉燒結成完全不吸水的琉璃。還研製銅瓦、鐵瓦。
⑶ 古建築房檐防水怎麼做最理想
這個不好說,防水是要根據建築的位置和結構材料來選擇防水材料的,只有性能適合的防水材料才能做出好的防水效果。
⑷ 如何做好古建築防水
我這有js防水乳液和苯丙乳液,和古建築顏料摻起來一起用就行
⑸ 中國的古建築雖為木結構但自有辦法做到防震防水,古建築的結構是開闊的廳房,如何達到冬季保暖的效果呢
古建築有兩個層面達到保溫效果:
1:古建築沒有現在的鋼筋混凝土,只有砌體結構,砌體結構本身的保溫性能強於混凝土,再加上這種結構砌築時中間保留空間,可以很好地起到保溫的效果。
2:部分屋面採用木質結構,木質結構的面層大多有蘆葦編制的保溫層,加上木頭本身就能保溫,所以古建築大部分是通過這中材料的自保溫實現的。
http://wd.tgnet.com/QuestionDetail/201410182415281893/1/可以在這里提問
⑹ 風雨中,山西古建正在受到威脅,如何在自然災害中最大可能地保護古建築
連日來,山西省全境持續降雨,引發嚴重洪澇險情,人民生命財產遭受威脅,很多珍貴的古建築也受到損害。比如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外圍城牆嚴重坍塌;鹽池禁牆東禁門瓮城大面積坍塌,城台頂面塌陷,城牆出現裂縫;解州關帝廟春秋樓漏水,關羽“夜讀春秋”的塑像受到威脅……文化瑰寶慘遭暴雨侵蝕,令人心痛,如何在自然災害中保護古建築,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文物保護專業人士提出了以下建議。
通俗地講,就是平時注意對古建築健康狀況進行監測,看看是否存在傾斜、塌陷、開裂等問題,進行養護修復,同時判斷古建築的抗災害等級,分析洪澇、雷電、地震等自然災害可能對古建築造成何種程度的傷害,根據監測評估數據,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盡量將災害中的損失降到最低。另外,還應注意對古建築頂部進行防水處理,屋頂漏水,對建築內部的塑像、壁畫等都可能造成嚴重破壞。
⑺ 古建的小青瓦滲漏怎麼辦
古建青瓦滲水的主要原因:
1.瓦的吸水率高,通俗的說,就是換吸水太厲害了,水吸多了就從瓦的另外一面滲出來了!
通常表現為:瓦吸水特別多,可以說,倒點水在瓦上,幾乎就是一瞬間就吸進去了!瓦的另外一面特別濕!有許多小水珠,當水珠凝結比較多的時候就滴落下來。部分地區漏過水的瓦還會出現泛鹼,長白霜的現象!
2.瓦片開裂,有孔洞,這種瓦出現小裂紋,暗紋並非那麼明顯,也並非你想像的一眼就能看出來!
通常表現為,瓦面吸水特別快,仔細觀察可見有小裂紋,或者瓦表面特別粗糙!
3.瓦片重疊搭接縫間隙不均勻,出現了翹頭!瓦與瓦的重疊間距也不一致,稀蔬不一,排列不整齊!
包括另外一種情況,瓦的尺寸有所變形,翹曲,搭接不緊實!
小青瓦漏水問題的處理方法:
1.把房頂瓦面清掃干凈,要求無雜物,無樹枝,樹葉等覆蓋物,保持瓦的整潔干凈無污物!
2.使用噴霧器把清泉小青瓦抗滲防水劑噴塗在整個瓦屋面上,連續噴塗2-3遍!要求噴塗均勻,無遺漏!瓦要吸收均勻,飽和!
3.噴塗後要徹底晾乾!
通常表現為:下大雨容易嗆水,有時出現倒灌水,橫向串水!
⑻ 古代建築屋頂如何防水
中國古建築在建築史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古建築的保護問題歷來是一個重要關注點。在古建築設計中,常常堅持排水為主,防水為輔的原則。
一、選材施工 苛求質量
古代對施工質量要求非常嚴格,以至於到刻苛的程度。如制灰背,石灰膏與細黏土摻均勻,肉眼看不出白灰點來。鋪平拍打後密實度可在達到永不滲水。給皇家施工,稍不合格遭殺身之禍。對於瓦的檢測,先敲擊聽,一塊一塊地驗,然後再試水觀察吸水情況。鋪砌瓦不僅放線,每丈長鋪砌塊數嚴格控制。正是對施工質量嚴格控制,竣工後的屋面數百年不漏。唐、宋、遼建築千年未翻修亦不漏,簡直是奇跡。
二、因地制宜 就地選材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氣候不同,東西降雨量大小懸殊。在少雨地區,民房採用泥土囤頂,坡度僅二三度。在草原地區,牧民不定居,建造易搬遷的活動房屋——氈包或氈帳,使用牛羊氈作屋面材料,防不保溫一體化,很好。在南方多雨地區,屋面用小青瓦防水,上下接壓約3/4,形成很厚的瓦層,夏天有隔熱的功能。因地制宜,就地選材是古代建築防水的經驗。
三、多道設防 剛柔相濟
小塊的瓦上下左右搭接,若作到滴水不漏,百年不滲是很困難的,單靠一層瓦防水是不夠的,必須多道防線。瓦下增加青灰背,類似現在的水泥砂漿,青灰背上鋪灰背,灰背厚約10厘米,由磨細石灰與細黏土混合拌勻,摻水,拍實,猶如現在的混凝土剛性防水層。現在我們防水原則是剛柔結合、多道設防亦很相似。 木柱防水並非塗一道漆,而是7層作法,要達到柱內水分出得來,又要雨水浸不進。
四、做坡設溝 以排為主
房屋滲漏,水為患根,屋面存水,地下水困,必然致漏,盡快排出就減少80%的滲漏率。所以創造坡屋面,並加大坡度以利排水。靠近屋脊兩側的坡度超過60°,而在檐部的坡度不足30°,利用陡坡使水急下,再巧用慣性沖出檐外。地下建築的設計也是注重排水,地宮財邊設盲溝通向遠方更低的溝壑,不汴積水圍困地宮,僅是防潮而已。
五、瓷銅鐵錫 制瓦防水
石器時期的茅草屋頂不能杜絕滲漏,更不能小坡大跨度,必須創造新的防水材料。瓦的誕生使屋面發生巨大的變革,建築跨入新時代。但是,早期的瓦吸水率很高,洇濕嚴重,於是加強對瓦質的研究。使其擀密如石,敲擊如磬,吸水率降到3%,優於現代的瓷器。與此同時在瓦上余釉燒結成完全不吸水的琉璃。還研製銅瓦、鐵瓦。
以瓦作屋面防水,17世紀歐洲才有。瓦是構造防水,瓦瓦搭接是有縫的,總有搭接不當的地方,雨水易滲入。為此創制全封閉的卷材——鉛錫背,如果說瀝青油氈於18世紀末誕生,我國在500年前就有了金屬卷材。全封閉卷材的出現為構造防水跨入材料防水提供條件,是防水技術的革命,也為平屋頂延生。
在古建築維修設計中,防水問題需要尤為重視。只有解決好排水問題,才能保護古建築在日後的風水雨打中免受洪災。
⑼ 古建築坡屋面二級防水標准屋面做法
平屋面防水施工工藝標准
一、工藝流程
1、適用范圍
平屋面SBS卷材防水與聚氨脂塗膜組合防水層施工。
2、工藝流程
基層處理→聚氨脂防水層施工→閉水試驗→保護層施工→爐渣找坡層→找平層施工→SBS防水卷材施工→苯板保溫層施工→剛性層施工。
3、基層處理
(1)出屋面管道、煙道、落水口等安裝完成,並採用細石混凝土吊洞;女兒牆等出屋面牆體應在防水完成高度處留出泛水槽。完成後對屋面結構板進行24小時閉水;如發現混凝土結構有裂縫,應對裂縫進行修補。
(2)平立面交接處、轉折處、陰陽角、管根等均應做成均勻一致、平整光滑的圓角,圓弧半徑不小於50mm;在樓板混凝土面應清理干凈,不平的應採用1:3水泥砂漿找補平。
(3)將基層清掃干凈,基層應平整、清潔乾燥,立牆面不得出現空鼓、開裂返沙等現象。
4、聚氨脂防水塗料
(1)陰陽角部位、管洞周邊採用1.2mm厚200mm寬同種類聚氨酯塗膜作為加強層。
(2)立牆面、地面分多遍均勻塗刷1.2厚雙組份非焦油聚氨脂(Ⅱ型)防水塗料,上口必須進入泛水槽。
5、閉水試驗
JS完成後,應閉水24小時,檢查防水質量。如出現漏水,應修補後方可隱蔽。
6、按圖紙設計要求做1:3水泥砂漿20 mm 厚JS防水保護層、爐渣找坡層及找平層,找平層表面應壓光。平立面交接處、轉折處、陰陽角、管根等均應做成均勻一致、平整光滑的圓角,圓弧半徑不小於50mm。
7、塗刷冷底子油
冷底子油要塗刷均勻,不得漏底,乾燥後方能進行卷材施工。
8、SBS卷材附加層
平立面交接處、轉折處、陰陽角處,需設置500 mm寬附加層卷材,平立面平均展開。
9、SBS卷材大面施工
(1)卷材厚度3mm,採用熱熔法施工,與基層滿粘。
(2)SBS卷材長邊短邊搭接長度均為不小於100mm,搭接范圍必須焊接牢固,介面應溢出熱熔的瀝青,並將介面封死。
(3)卷材上口必須全部收入泛水槽內,並固定牢固,採用油膏封閉。泛水槽最低不得低於屋面完成後最高處以上250mm。落水口部位應做特殊處理。
10、對有保溫的,按圖紙要求做保溫層。
11、剛性層
上人屋面按圖紙設計要求做40mm 厚C20 細石混凝土保護層(摻4%防水粉),內配φ4@200X200 單層雙向冷拔低碳鋼絲網片,四周牆根處設伸縮縫,縫寬20 mm,縫內嵌填油膏;按不大於6m間距要求設分格縫,縫寬10mm,縫內鋼筋斷開、並嵌填油膏。
二、控制標准及注意事項
1、卷材厚度、胎體及聚氨脂品牌應符合合同要求,材料進場後需要見證取樣送檢,檢驗合格後才能使用。
2、結構自防水是屋面防水的重要組成部分,JS防水層是對結構自防水的補充。在屋面結構施工,應盡量使用低塌落度的混凝土,振搗密實,如有必要,可使用防水混凝土。混凝土原漿表面收光。出屋面的牆體泛水槽及以下牆體在結構施工期間採用混凝土與頂板同時澆築,可降低該部牆體根部滲水的可能性。泛水槽深度不得小於50mm,採用砂漿抹光。女兒牆壓頂必須設混凝土壓帶,並向內設不小於50mm的挑檐。
3、結構板閉水,最多可見結構板有滲水現象,不得出現滴水現象。屋面最高處蓄水深度30~50mm。並安排專人檢查記錄。發現滲漏應分析原因並整改,整改完成後再次閉水,直至無滲漏發生。
⑽ 古代用紙糊窗戶,為什麼不怕淋雨,怎麼做到的
糊窗用桃花紙塗以水油,取其甚明。——《唐宋白孔六帖》
在古代影視劇中,往往會有這樣的劇情:
屋裡正在進行秘密商討“大事”,而屋外往往就會有人用手指戳破窗戶上的紙,進行“偷窺”,進而使其他人知曉了不能被知曉的事,亦或者戳破窗戶紙從外面插進一根輸送迷煙的管子,進而達到自己要做壞事的目的。
這種場景不禁會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窗戶紙的作用,其實就是用來泄密的。
當然用油紙糊窗戶,並不能讓古人真正在惡劣天氣高枕無憂,為餌更好的享受生活,古人還發明了一種窗板,此外還會在窗戶和窗板之間裝上棉簾,好天氣時取下來,惡劣天氣在裝上,不僅能保護窗戶紙,還能保暖,簡直完美。
難道這樣就完了嗎?當然沒有,不然就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了,為了應對雨天,古人在房屋的建造上也動了心思,那就是一般都是採用迴廊式設計,而在房頂還會向外伸出長長的房檐,這也就保證了雨不會輕易打濕紙窗戶。
如果對此這種建築不熟悉的話,可以看看明清時期依然存世的古建築,從房屋的構造中,我們就會發現古人的智慧那是絕對超然的。
古人用紙糊窗戶為何不擔心雨淋?古人:我們用的紙可不是一般的紙,從這件不經意的小發明,我們就能看出古人超然的智慧,尤其是近期出土的一些古代文物,其中更是蘊含了古人的奇思妙想,甚至一些物品,我們根本都無法想像古人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比如說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的古建築或者物品,其中蘊含的古人的智慧,則更是讓人驚嘆,可以說直到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都沒有徹底弄清其中的門門道道。
既然說到了古人超然的智慧,那麼您還知道哪些讓人驚嘆的發明或者物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