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大型平頂建築是怎樣做防水的
很早之前古人在做坡屋頂防水時就發現,坡屋頂的瓦瓦搭接是有細小的縫的,總會存在有搭接不當的地方,導致漏水。
然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那時候的工匠們直接就任性的上了卷材。
具體做法就是在搭接的縫隙處,使用創新的全封閉卷材--鉛錫背。
中國古代建築在屋蓋構造中,有以鉛錫合金熔化澆鑄成約10毫米厚的板塊,焊成整體,俗稱「錫拉背」或「錫背」,就是宮殿建築使用的一種防水材料。北京故宮御花園內的欽安殿,已經歷時500餘年,至今完好。20世紀70年代初翻修天安門城樓時,在屋脊上也發現寬3米、厚3毫米的青鉛皮,用作防水層。這是錫背的一個變種。
平頂建築主要常見於我國的西北、西南和華北等地區,這些地區乾旱少雨,較為適合建築平頂房屋。但是平屋頂常見於民居,大型的平屋頂古建築不會有很多,漢藏結合的寺廟算是一類
② 古代建築屋頂如何防水
中國古建築在建築史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古建築的保護問題歷來是一個重要關注點。在古建築設計中,常常堅持排水為主,防水為輔的原則。
一、選材施工 苛求質量
古代對施工質量要求非常嚴格,以至於到刻苛的程度。如制灰背,石灰膏與細黏土摻均勻,肉眼看不出白灰點來。鋪平拍打後密實度可在達到永不滲水。給皇家施工,稍不合格遭殺身之禍。對於瓦的檢測,先敲擊聽,一塊一塊地驗,然後再試水觀察吸水情況。鋪砌瓦不僅放線,每丈長鋪砌塊數嚴格控制。正是對施工質量嚴格控制,竣工後的屋面數百年不漏。唐、宋、遼建築千年未翻修亦不漏,簡直是奇跡。
二、因地制宜 就地選材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氣候不同,東西降雨量大小懸殊。在少雨地區,民房採用泥土囤頂,坡度僅二三度。在草原地區,牧民不定居,建造易搬遷的活動房屋——氈包或氈帳,使用牛羊氈作屋面材料,防不保溫一體化,很好。在南方多雨地區,屋面用小青瓦防水,上下接壓約3/4,形成很厚的瓦層,夏天有隔熱的功能。因地制宜,就地選材是古代建築防水的經驗。
三、多道設防 剛柔相濟
小塊的瓦上下左右搭接,若作到滴水不漏,百年不滲是很困難的,單靠一層瓦防水是不夠的,必須多道防線。瓦下增加青灰背,類似現在的水泥砂漿,青灰背上鋪灰背,灰背厚約10厘米,由磨細石灰與細黏土混合拌勻,摻水,拍實,猶如現在的混凝土剛性防水層。現在我們防水原則是剛柔結合、多道設防亦很相似。 木柱防水並非塗一道漆,而是7層作法,要達到柱內水分出得來,又要雨水浸不進。
四、做坡設溝 以排為主
房屋滲漏,水為患根,屋面存水,地下水困,必然致漏,盡快排出就減少80%的滲漏率。所以創造坡屋面,並加大坡度以利排水。靠近屋脊兩側的坡度超過60°,而在檐部的坡度不足30°,利用陡坡使水急下,再巧用慣性沖出檐外。地下建築的設計也是注重排水,地宮財邊設盲溝通向遠方更低的溝壑,不汴積水圍困地宮,僅是防潮而已。
五、瓷銅鐵錫 制瓦防水
石器時期的茅草屋頂不能杜絕滲漏,更不能小坡大跨度,必須創造新的防水材料。瓦的誕生使屋面發生巨大的變革,建築跨入新時代。但是,早期的瓦吸水率很高,洇濕嚴重,於是加強對瓦質的研究。使其擀密如石,敲擊如磬,吸水率降到3%,優於現代的瓷器。與此同時在瓦上余釉燒結成完全不吸水的琉璃。還研製銅瓦、鐵瓦。
以瓦作屋面防水,17世紀歐洲才有。瓦是構造防水,瓦瓦搭接是有縫的,總有搭接不當的地方,雨水易滲入。為此創制全封閉的卷材——鉛錫背,如果說瀝青油氈於18世紀末誕生,我國在500年前就有了金屬卷材。全封閉卷材的出現為構造防水跨入材料防水提供條件,是防水技術的革命,也為平屋頂延生。
在古建築維修設計中,防水問題需要尤為重視。只有解決好排水問題,才能保護古建築在日後的風水雨打中免受洪災。
③ 古代的房子都是用木頭做的,為什麼雨水淋不進去
古代的房子與現代的房子有很大的區別,再加上科學技術不發達,古人修建房子都是就地取材,因此古代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用木頭做的。如今我們看到這些古建築不僅外表好看精緻,並且還非常的實用,冬暖夏涼不說,更重要的是雨水淋不進去。那麼古人是如何做到的呢?原來古人在修建房屋的時候,在屋頂、木材的處理以及排水措施上下了一番功夫。
古人在修建房屋的時候,為了房屋的牢固性,就會打地基,如果地基長期泡在雨水中,那麼木材很容易腐爛,以至於發生坍塌的危險,所以古人還會挖出排水溝來,一般是在房子周圍挖一圈,如此下雨的時候,雨水就會順著排水溝流出去。
④ 古建築防水該怎麼做
中國古建築在建築史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古建築的保護問題歷來是一個重要關注點。在古建築設計中,常常堅持排水為主,防水為輔的原則。
一、選材施工 苛求質量
古代對施工質量要求非常嚴格,以至於到刻苛的程度。如制灰背,石灰膏與細黏土摻均勻,肉眼看不出白灰點來。鋪平拍打後密實度可在達到永不滲水。給皇家施工,稍不合格遭殺身之禍。對於瓦的檢測,先敲擊聽,一塊一塊地驗,然後再試水觀察吸水情況。鋪砌瓦不僅放線,每丈長鋪砌塊數嚴格控制。正是對施工質量嚴格控制,竣工後的屋面數百年不漏。唐、宋、遼建築千年未翻修亦不漏,簡直是奇跡。
二、因地制宜 就地選材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氣候不同,東西降雨量大小懸殊。在少雨地區,民房採用泥土囤頂,坡度僅二三度。在草原地區,牧民不定居,建造易搬遷的活動房屋——氈包或氈帳,使用牛羊氈作屋面材料,防不保溫一體化,很好。在南方多雨地區,屋面用小青瓦防水,上下接壓約3/4,形成很厚的瓦層,夏天有隔熱的功能。因地制宜,就地選材是古代建築防水的經驗。
三、多道設防 剛柔相濟
小塊的瓦上下左右搭接,若作到滴水不漏,百年不滲是很困難的,單靠一層瓦防水是不夠的,必須多道防線。瓦下增加青灰背,類似現在的水泥砂漿,青灰背上鋪灰背,灰背厚約10厘米,由磨細石灰與細黏土混合拌勻,摻水,拍實,猶如現在的混凝土剛性防水層。現在我們防水原則是剛柔結合、多道設防亦很相似。 木柱防水並非塗一道漆,而是7層作法,要達到柱內水分出得來,又要雨水浸不進。
四、做坡設溝 以排為主
房屋滲漏,水為患根,屋面存水,地下水困,必然致漏,盡快排出就減少80%的滲漏率。所以創造坡屋面,並加大坡度以利排水。靠近屋脊兩側的坡度超過60°,而在檐部的坡度不足30°,利用陡坡使水急下,再巧用慣性沖出檐外。地下建築的設計也是注重排水,地宮財邊設盲溝通向遠方更低的溝壑,不汴積水圍困地宮,僅是防潮而已。
五、瓷銅鐵錫 制瓦防水
石器時期的茅草屋頂不能杜絕滲漏,更不能小坡大跨度,必須創造新的防水材料。瓦的誕生使屋面發生巨大的變革,建築跨入新時代。但是,早期的瓦吸水率很高,洇濕嚴重,於是加強對瓦質的研究。使其擀密如石,敲擊如磬,吸水率降到3%,優於現代的瓷器。與此同時在瓦上余釉燒結成完全不吸水的琉璃。還研製銅瓦、鐵瓦。
以瓦作屋面防水,17世紀歐洲才有。瓦是構造防水,瓦瓦搭接是有縫的,總有搭接不當的地方,雨水易滲入。為此創制全封閉的卷材——鉛錫背,如果說瀝青油氈於18世紀末誕生,我國在500年前就有了金屬卷材。全封閉卷材的出現為構造防水跨入材料防水提供條件,是防水技術的革命,也為平屋頂延生。
在古建築維修設計中,防水問題需要尤為重視。只有解決好排水問題,才能保護古建築在日後的風水雨打中免受洪災。
⑤ 中國古代房屋屋頂使用什麼防水
中國古建一般用瓦來防水。瓦是用泥土做坯子然後焙燒,燒成之後變為灰顏色。瓦是從西周開始的,到現在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在中國陝西周原地區出土的瓦有筒瓦,有板瓦,瓦上還帶有瓦釘,是拴繩用的,以固定瓦。從那時就流傳下來各種式樣的瓦。瓦在開始的時候形狀比較大,到後來瓦塊逐漸縮小,也就是由大塊變為小塊。到後期,瓦中又發現筒瓦、長筒瓦、小瓦,一直到明清時代的小青瓦,即青灰色小青瓦,也就是老鄉住的房屋上用的。小青瓦長20厘米,寬15厘米,厚度有1個厘米,從南方到北方所用的瓦都是這樣。南方用小青瓦時,屋頂用扁的木條做椽子,將瓦搭在椽條空當處,然後再用小青瓦一仰一合,不用灰泥。
北方瓦屋面是將小青瓦鋪在泥的背上,也用一仰一合的做法。合瓦,在北方單獨燒制圓筒形,直徑較短,將它扣在仰瓦的接縫處以防雨水,再用灰泥塗縫隙,十分緊固。到東北地區因為冬日雪大不能用筒瓦,易於凍冰,灰泥易於酥化,對建築影響極大,所以那些地方都用小青瓦面,全部用仰瓦的方式,這樣,在屋頂瓦面上不會出現凍冰現象,使房屋保持年限久遠。這也是瓦面做法與當地氣候的關系。在皇宮、廟宇、佛教寺院、地主大庄園的房屋多採用琉璃瓦,色彩豐富,琉璃瓦有明麗的光澤與色彩。
中國古代建築房屋的屋頂,沒有用什麼綠豆砂,屋頂都做得很厚,既防寒又防熱,最主要的是防雨。
⑥ 古建築坡屋面二級防水標准屋面做法
平屋面防水施工工藝標准
一、工藝流程
1、適用范圍
平屋面SBS卷材防水與聚氨脂塗膜組合防水層施工。
2、工藝流程
基層處理→聚氨脂防水層施工→閉水試驗→保護層施工→爐渣找坡層→找平層施工→SBS防水卷材施工→苯板保溫層施工→剛性層施工。
3、基層處理
(1)出屋面管道、煙道、落水口等安裝完成,並採用細石混凝土吊洞;女兒牆等出屋面牆體應在防水完成高度處留出泛水槽。完成後對屋面結構板進行24小時閉水;如發現混凝土結構有裂縫,應對裂縫進行修補。
(2)平立面交接處、轉折處、陰陽角、管根等均應做成均勻一致、平整光滑的圓角,圓弧半徑不小於50mm;在樓板混凝土面應清理干凈,不平的應採用1:3水泥砂漿找補平。
(3)將基層清掃干凈,基層應平整、清潔乾燥,立牆面不得出現空鼓、開裂返沙等現象。
4、聚氨脂防水塗料
(1)陰陽角部位、管洞周邊採用1.2mm厚200mm寬同種類聚氨酯塗膜作為加強層。
(2)立牆面、地面分多遍均勻塗刷1.2厚雙組份非焦油聚氨脂(Ⅱ型)防水塗料,上口必須進入泛水槽。
5、閉水試驗
JS完成後,應閉水24小時,檢查防水質量。如出現漏水,應修補後方可隱蔽。
6、按圖紙設計要求做1:3水泥砂漿20 mm 厚JS防水保護層、爐渣找坡層及找平層,找平層表面應壓光。平立面交接處、轉折處、陰陽角、管根等均應做成均勻一致、平整光滑的圓角,圓弧半徑不小於50mm。
7、塗刷冷底子油
冷底子油要塗刷均勻,不得漏底,乾燥後方能進行卷材施工。
8、SBS卷材附加層
平立面交接處、轉折處、陰陽角處,需設置500 mm寬附加層卷材,平立面平均展開。
9、SBS卷材大面施工
(1)卷材厚度3mm,採用熱熔法施工,與基層滿粘。
(2)SBS卷材長邊短邊搭接長度均為不小於100mm,搭接范圍必須焊接牢固,介面應溢出熱熔的瀝青,並將介面封死。
(3)卷材上口必須全部收入泛水槽內,並固定牢固,採用油膏封閉。泛水槽最低不得低於屋面完成後最高處以上250mm。落水口部位應做特殊處理。
10、對有保溫的,按圖紙要求做保溫層。
11、剛性層
上人屋面按圖紙設計要求做40mm 厚C20 細石混凝土保護層(摻4%防水粉),內配φ4@200X200 單層雙向冷拔低碳鋼絲網片,四周牆根處設伸縮縫,縫寬20 mm,縫內嵌填油膏;按不大於6m間距要求設分格縫,縫寬10mm,縫內鋼筋斷開、並嵌填油膏。
二、控制標准及注意事項
1、卷材厚度、胎體及聚氨脂品牌應符合合同要求,材料進場後需要見證取樣送檢,檢驗合格後才能使用。
2、結構自防水是屋面防水的重要組成部分,JS防水層是對結構自防水的補充。在屋面結構施工,應盡量使用低塌落度的混凝土,振搗密實,如有必要,可使用防水混凝土。混凝土原漿表面收光。出屋面的牆體泛水槽及以下牆體在結構施工期間採用混凝土與頂板同時澆築,可降低該部牆體根部滲水的可能性。泛水槽深度不得小於50mm,採用砂漿抹光。女兒牆壓頂必須設混凝土壓帶,並向內設不小於50mm的挑檐。
3、結構板閉水,最多可見結構板有滲水現象,不得出現滴水現象。屋面最高處蓄水深度30~50mm。並安排專人檢查記錄。發現滲漏應分析原因並整改,整改完成後再次閉水,直至無滲漏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