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樓房漏水應該找哪個部門解決
對於商品房,樓頂防水層的質保期是5年,因此,購買的樓盤頂層如果在防水保質期內漏水,那就是開發商的責任了,開發商有義務免費維修,一定要盡快跟開發商聯系,要求他們立即修補,防止被開發商拖延超出保質期,導致自己承擔維修費用。
1、房屋漏水找哪個部門:
第一步,找物業和開發商協商解決;
第二步,找政府主管部門(建設局、質監局等)投訴和反映;
第三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房屋漏水質保期是五年
質保期是指業主進戶時拿到鑰匙那一天起
質保期內找開發商
質保期外找業委會啟用大修維修基金
如沒有交大修維修基金自己修
房屋漏水原因主要有三種:
一是房屋本身存在質量問題;
二是業主使用或裝修不當;
三是正常使用、老化造成漏水。
3、依據漏水原因不同,相關的責任也有不同
根據建設部頒布的《房屋建築工程質量保修辦法》第七條及《住宅質量保證書》的規定, 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牆面的防滲漏,保修期為5年。如房屋在保修期內,開發商應當承擔免費維修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開發商拒絕修復或者在合理期限內拖延修復的,業主可以自行或者委託他人修復,修復費用及修復期間造成的其他損失由開發商承擔。
【法律依據】:
根據《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二百三十七條,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依法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作為侵權方除了停止侵權(如重做防水層)外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② 房屋漏水可以向誰投訴哪個部門負責維修
如果我們居住在小區內,且有專門的物業公司對其服務,那麼當我們房屋漏水時就應該先找物業部門解決。當然還有其他的情況,接下來就由的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房屋漏水可以向誰投訴的詳細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房屋漏水可以向誰投訴
1、一般先找物業部門。因為物業部門一般都受開發商委託聯系維修事務,物業部門(應經開發商委託)聯系施工單位前來保修。
2、如房屋已交存維修資金的,屬已購市直管公房的,業主向業主委員會或居委會提出申請;提出房屋公共維修基金。房屋維修費用超出交存維修基金部分,由相關業主按照房屋所佔建築面積比例分擔。
3、屬已購單位自管公房的:業主向業主委員會或房屋所在地居委會提出申請;經業主委員會或居委會提出房屋維修預算明細,征詢業主意見並填寫申請表,送交原售房單位;原售房單位到維修基金交存銀行對賬並填寫相關表格後,持資料到市住房保障中心辦理提取審核手續;經批准後,原售房單位到銀行辦理轉賬,轉入業主委員會或居委會指定賬戶,用於房屋的實際維修。
4、商品房:如果業主的房屋在保修期內,應該找開發商負責保修。
二、案情介紹
李某從開發商處購買了一套一手房,入住三年後,發現自己的廚房天花板出現嚴重的滲水現象。李某找到物業聯繫到樓上業主王某。李某認為是王某早前進行裝修改動了廁所和廚房的隔牆導致上下層防水層損壞而致漏水,而王某則認為自己的裝修並沒有破壞樓體結構,認為房屋漏水是開發商所建房屋的質量存在問題。雙方僵持不下,最終鬧上法庭。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八十四條:不動產的相鄰權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四十條規定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房間和外牆面的防滲漏保修期為5年。
接下來就由的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房屋漏水可以向誰投訴的相關內容。當我們的房屋出現問題時,根據不同的類型找不同的負責人,當然了如果我們是自己蓋的樓房就要自己修理了。
③ 樓房漏水找哪個部門
樓房漏水應找物業管理部門或者房地產相關部門處理。
解釋:
1. 物業管理部門職責:物業管理部門通常負責小區公共設施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包括樓房的防水、排水系統等。如果樓房出現漏水問題,首先應考慮聯系物業管理部門,他們可能會派遣專業人員進行檢修,並協調維修工作。
2.房地產相關部門的作用:如果漏水問題涉及到建築本身的缺陷,例如建築結構或材料的問題,那麼可能需要聯系房地產開發商或者相關的房地產部門。這些部門可能會提供維修或者賠償的方案。
3.房屋質量相關問題:在購買新房時,如果樓房在保修期內出現漏水問題,可以聯系開發商。開發商有義務對存在質量問題的房屋進行修復,特別是在保修期內。超出保修期的房屋,需要根據具體的購房合同和業主委員會的規定來處理。
總之,樓房漏水問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聯系物業管理部門、房地產相關部門或者開發商進行處理。在處理過程中,建議業主保留相關證據,如照片、維修記錄等,以便在需要時提供證明。同時,了解購房合同和相關法規也能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