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維修問題 > 陵川縣哪裡維修太陽能

陵川縣哪裡維修太陽能

發布時間:2023-02-14 03:06:24

1. 請問郝姓有什麼淵源啊

郝姓起源參考之一
「郝」源出 :
一 :以邑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商王帝乙時,子期受封於郝鄉(山西太原),其後以邑名為氏。
二:少數民族的姓氏。據《舊唐書.南蠻傳》所載,唐王朝南方土蠻有郝,楊,劉三大姓。又漢代烏桓有郝氏。
家族名人
郝隆, 字仕治,晉代人,官荊州刺史桓溫的南蠻參軍。農歷七月七日,人們都在曬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院中,有人問他為甚麽,他答道:「曬我腹中的書罷了。」

地望分布:山西太原郡,陝西京兆郡。

郝姓起源參考之二
郝姓在大陸是第七十一大姓,但是在台灣郝姓並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之列。郝姓的遠祖起源於商代。據史書記載,商湯建立商朝以後,傳了數代到帝乙,帝乙封兒子期於郝鄉(今山西太原一帶),後來,期的子孫便以地名為姓氏,姓郝。因此,郝姓起源於商王朝的王室之姓,子姓。除了上述這一支外,郝姓還有幾支出於少數民族之後,據姓氏考略記載,漢魏時期活動在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烏桓族中,就有一些以郝為姓的人。唐代時候,南方某地的少數民族有郝,楊,劉三個姓氏。另外,據某些郝姓家譜記載,在我國南方還生活著一些由其他姓氏改姓而來的郝姓氏族,屬於郝姓的另外支派。在郝姓的發展過程中,從商朝王室「期」而來的郝姓氏族還發展出了「太原」和「京兆」兩大郡望,歷史上大多數郝姓名人也都出自太原和京兆,世稱太原望,京兆望。通志氏族略雲:出於郝胥氏,商帝乙時封子期於太原郡郝鄉,因以為氏。

2. 郝姓起源

郝姓的起源和由來? 40分 郝姓的由來
郝姓起源參考之一
「郝」源出 :
一 :以邑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商王帝乙時,子期受封於郝鄉(山西太原),其後以邑名為氏。
二:少數民族的姓氏。據《舊唐書.南蠻傳》所載,唐王朝南方土蠻有郝,楊,劉三大姓。又漢代烏桓有郝氏。
家族名人
郝隆, 字仕治,晉代人,官荊州刺史桓溫的南蠻參軍。農歷七月七日,人們都在曬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院中,有人問他為甚麽,他答道:「曬我腹中的書罷了。」
地望分布:山西太原郡,陝西京兆郡。
郝姓起源參考之二
郝姓在大陸是第七十一大姓,但是在台灣郝姓並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之列。郝姓的遠祖起源於商代。據史書記載,商湯建立商朝以後,傳了數代到帝乙,帝乙封兒子期於郝鄉(今山西太原一帶),後來,期的子孫便以地名為姓氏,姓郝。因此,郝姓起源於商王朝的王室之姓,子姓。除了上述這一支外,郝姓還有幾支出於少數民族之後,據姓氏考略記載,漢魏時期活動在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烏桓族中,就有一些以郝為姓的人供唐代時候,南方某地的少數民族有郝,楊,劉三個姓氏。另外,據某些郝姓家譜記載,在我國南方還生活著一些由其他姓氏改姓而來的郝姓氏族,屬於郝姓的另外支派。在郝姓的發展過程中,從商朝王室「期」而來的郝姓氏族還發展出了「太原」和「京兆」兩大郡望,歷史上大多數郝姓名人也都出自太原和京兆,世稱太原望,京兆望。通志氏族略雲:出於郝胥氏,商帝乙時封子期於太原郡郝鄉,因以為氏。

郝姓的起源 郝姓,源出復雜,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源於姜姓,出自炎帝神農氏又稱郝骨氏(又稱郝省氏或赫胥氏),屬於復姓省文簡改為氏。《新唐書・宰相世系》所記載:「郝氏出自郝省(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於太原之郝鄉,因以為氏。」據史籍《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相傳,在炎帝神農氏又叫郝骨氏,為太昊(伏羲氏)的輔佐大臣,曾幫助太昊治理部落。郝氏家譜關於郝鄉的記載,在南朝梁武帝時任江夏郡太守的郝h寫的「丹陽郝氏源流總序」一文中稱:「郝氏出於赫胥,為太昊佐臣,曰郝省。」「本風姓,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初封大原於郝,為邦國,後因以為氏,凡郝皆其後也。至春秋時郝為小國,迨隸T之終南,徙並州之太原,周末自終南徙巴蜀漢中。」赫胥氏也稱華胥氏,屬伏羲母華胥氏族,屬於風姓的一支(伏羲氏族為風姓)。到了商朝晚期,郝骨氏有個裔孫叫作郝骨期,被商王武乙封在郝邑(今山西太原),於是郝骨期的後代就以封地名為姓氏,亦稱郝氏。到了殷商末期,郝邑被姬姓周族首領古公父所佔有,成為周族生息之地。古公父,就是周太王。周太王率族人居住在郝邑,周邊的北狄族人常來侵犯,周太王為了避免 *** ,遂率部離開郝邑,向西南遷徙到歧山腳下(今陝西寶雞歧山一帶),在渭水平原地區開始逐漸壯大起來。傳到周太王之孫姬昌,成為殷商四大諸侯中的西伯侯,最後其子周武王成功地推翻了殷商王朝的統治,建立了西周王朝,到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晉國,郝邑歸晉侯所有。 源於子姓,出自殷商第二十七代帝王帝乙之子子期的封地郝鄉,屬於以居邑名為氏。相傳契為商的始祖,帝嚳(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賜居於商(今河南商丘)。相傳其母因吞玄鳥(烏鴉或燕子)卵而生下他,故被賜姓子。商族後來不斷的壯大,終於在契的十四代孫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了子氏為王的商王朝。商王朝在第二十七代帝王商康丁子囂即位時,將他的兒子子期封於郝鄉(今陝西周至),稱郝伯。公元前十一世紀,商王朝被周武王滅亡之後。亡國後,在郝伯子期的後裔子孫中,有人便以封邑名稱為姓氏,稱郝氏,是為山西郝氏或陝西郝氏;另有的則以國名為氏稱商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郝氏被史稱郝氏正宗,族人皆尊奉商康丁、郝伯子期為得姓始祖。關於郝氏源流於子姓(古稱好姓)是比較可靠的,如果追溯到上古傳說,反而為謬,那時候連赤字都不存在,何來郝之說,而那些傳說的神話人物,經過後人杜撰,也多不可考。甲骨文記載有「辛亥卜赤王受侑」,意思是要問「赤」這位先公會保佑商王嗎?赤字甲骨文上為人或大或天,下為火,意思是祭祀尊敬的先人,而赤字即是郝字前身。先祖契為火正,也稱閼伯,商王氏族給後人取名有以齒序排列之規律,即給有貢獻的王族或子孫賜以某位功業顯著的先公之名的情況。先商時期商部族擅於制陶和冶銅,商族人製作的陶器和銅器賣到周邊許多方國,所以先公名多有陶唐之謂,帝嚳的」嚳「其形與唐字極相似,嚳字是後來演變。商太祖成湯甲骨文就稱」唐「、」成唐「,子姓後人多尊為」赫「君,古譜有」赫赫成湯,我祖唯揚,世澤郝氏,千古留長「。 源於匈奴族,出自十六國時期胡夏(大夏)武烈帝赫連・勃勃,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史書記載:「上黨、盧水、汾州郝氏出自匈奴。」匈奴族郝氏出自匈奴鐵弗部。在史籍《魏書・鐵弗劉虎傳附屈孑傳》中記載:「劉虎之曾孫屈孑恥原姓鐵弗,改為赫連耳,自雲徽赫與天連;又號其支庶為鐵伐氏,雲其宗族剛銳如鐵,皆堪伐人。」1998年5月,在陝西省延安市延長縣黑家堡鎮瓦村忘台庄,出土了一通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的《郝伏願墓誌》。這些長期留居陝北各地的匈奴郝氏部落,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與......>>

郝姓是怎麼來的 「郝」在百家姓中排第77個
郝姓源流 郡望堂號
郝--南蠻參軍語驚人,萬卷詩書藏腹中。
一、 姓氏起源
郝姓來源有三:
1、 出自子姓,其始祖為帝乙。相傳契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
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居於商(今河南商丘南)。相傳其母
因吞玄鳥(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賜姓子。商族後來不斷的壯大,終
於在契的14代孫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據《通
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
即位時,將他的兒子子期封於太原郝鄉(今山西太原),其後子孫也
以地為氏,稱郝氏。一說郝鄉在今陝西西矮附近,史稱郝氏正宗。至
於郝氏何時得姓,據有關史料所載,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滅亡(前11
世紀)之後。按當時的習慣,子期的後裔便有的以地為氏稱郝氏,有
的以國為史稱商氏,是為山西郝氏或陝西郝氏。
2、 出自復姓。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相傳炎帝神農氏有稱
郝骨氏者,為太昊(伏羲氏)的輔佐,其後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
氏這一支的。
3、 為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姓氏。據《舊唐書・南蠻傳》所載,唐代南
蠻有郝、楊、劉三姓。
二、 郡望堂號
1、 堂號
「曬書堂」:晉朝時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陽下
曬,以防發霉或蟲蛀。郝隆為桓溫南蠻參軍,他脫了衣服,跑到太陽
下摩著肚皮曬太陽。人家問他干什麼,他說:「曬書啊!--我的書都
在肚子里。」
2、 郡望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
太原西南)。秦時相當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區。
北魏復為郡,相當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

郝姓人口有多少還有來源 郝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二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三百三十二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21%左右。
始於商末的郝姓,傳了一千多年,至漢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地區。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雖說已分布於北方大部分地區,但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於郝姓南遷,也是比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現 了郝姓人家。這也是導致明、清兩代,郝姓仍以我國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總之,歷史上郝姓著實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始於商末太原郝鄉的郝姓,傳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中心。秦漢之際,郝姓人已逐漸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陝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內繁衍播遷。晉末,由於官職調遷,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潤州丹揚(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小丹陽),傳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陽徙至安陸(今屬湖北)。兩晉南北朝時,雖社會動盪,但居山西之郝姓由於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戰亂而遷山東者,河南之郝姓有遷安徽者。隋唐之際,社會安定,郝姓在陝西京兆一帶繁衍壯大,並形成郝姓歷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並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滅亡後,郝姓有南遷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汾陽)的著名畫家郝章為避戰亂,兵火後遷居閬州(今四川閬中)並落籍當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於郝姓南遷,較他姓要晚,規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際,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現了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時,災疫不斷,農民起義軍四起,後互相攻伐,導致中原、華東、華中人口銳減,明初洪武年間,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北京、山東、天津等地。明清之際,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漸廣,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載入史冊的郝姓人物;同時在東北的遼寧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點。清代時,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隨走西口的風潮,有遷內蒙、甘肅者;而居於福建的郝姓則有渡海赴台,進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因為戰爭,有部份族人遷徙至四川雅安名山,後有一部份人因生存而遷稈徙到漢源使得四川也有了郝姓的分支。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
如今,郝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為多,這三省的郝姓約佔全國漢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

郝姓的起源? (1)出自子姓,其始祖為帝乙。相傳契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居於商(今河南商丘南)。相傳其母因吞玄鳥蛋而生下他,故被賜姓子。商族後來不斷壯大,到契的14代孫湯時,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據《通志・氏族略》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殷商在第29代天子帝乙即位時,將他的兒子子期(湯第17代孫)封於太原郝鄉(今山西太原),其後子孫有以地為氏,稱郝氏。至於郝氏何時得姓,據有關史料所載,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滅亡之後,應該在公元前11世紀。子期的後裔(子或孫)或恥於用子辛(紂)的子姓,便有的以地為氏稱郝氏,有的以國為氏稱商氏。何、赫、赤、霍姓有的出自郝姓。 (2) 出自復姓。據《新唐書・宰相書・宰相世系》所載,相傳炎帝神農氏又稱郝骨氏(一作郝省氏或郝胥氏),為太昊(伏羲氏)的輔佐,其後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這一支的。 (3)為古代烏桓國姓氏。古代烏桓國以太陽為圖騰,其都城後來也以赤色為記,即今內蒙赤峰一帶。烏桓國後來與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漢文化,其人有以圖騰顏色起漢姓稱赤或赫,有以地為姓稱郝,其中赫、郝又多誤記誤傳,膽淆起來。 (4)為古代南方姓氏。據《新唐書・南蠻傳》所載,唐代土蠻有郝、楊、劉三姓,「世為長襲封王,謂之『三王』部落」。 現在, 郝姓在以人口數量多少為序的中國百家姓氏中排名第71位。
直系初祖
據《史記》記載可推知郝氏的初祖為軒轅氏郝倩文,但疑點太多,而經現代研究可推定郝氏初祖為契(xie4)。「子期」父為「帝乙」,「帝乙」先祖為「天乙(湯)」相隔16代,雖經父子、兄弟交替傳承王位,但子期的直系祖先清晰可辨,每代都有據可考:28世子期,27世帝乙,26世帝太丁,25世帝武乙,24世帝庚丁,23世帝祖甲,22世帝小乙,21世帝祖丁,20世帝祖乙,19世帝河甲,18世帝太戊,17世帝太庚,16世帝太甲,15世太丁(未立而卒),14世天乙(帝湯名履)。 與夏朝並列發展的是先商時期的殷契的世系,「契」,在「堯」時即入朝為官。「舜」時「禹」為司空,「皋陶」為大理,「契」為司徒(相當於後來的「聖人」)……。「契」封於商,其後世孫「相土」被封於商,「冥」官為司空,也受商人祭祀。所以歷史對湯的世系的記載也比較詳細,從「契」到「湯」歷14世曾未間斷,「湯」的直系祖先為「契」是確定的,所以郝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契」。14世湯,13世主癸,12世主壬,11世報丙 ,10世報乙,9世報丁,8世微(上甲),7世振(王亥),6世冥,5世曹圉(糧圉yǜ),4世昌若 ,3世相土,2世昭明,1世契。據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為「契」,而不能簡單的認為初祖是帝乙或子期。至於初祖是否為黃帝或啟昆,有侍進一步研究。
郝氏初祖世系表
根據以上考證,就目前我們所知,尚不能認黃帝為郝姓初祖。僅能尊契為郝姓的直系祖先(初祖),以契為1世,湯為14世,期為28世。姓郝的第一人(始祖)應為本世系表的29世或30世。 1世 契(c) 2世……昭明 3世………相土 4世…………昌若 5世……………曹圉(糧圉yǜ) 6世………………冥 7世…………………振(王亥) 8世……………………微(上甲) 9世 …………………… 報丁 10世 ………………………報乙 11世………………………… 報丙 12世………………………… 主壬 13世…………………………… 主癸 14世……………………………… 天乙(帝湯名履) 15世…………………………………太丁......>>

郝姓的來源 郝姓來源(1)以邑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商王帝乙時,子期受封於郝鄉,其後以邑名「郝」為氏。(2)少數民族改姓。據《舊唐書.南互傳》所載,唐代南方土蠻有郝、楊、劉三大姓。又漢代烏桓有郝氏。

歷史上有姓(郝)的名人嗎?郝姓的來歷是什麼? 一、姓氏源流
郝(Hǎo)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為其始祖為帝乙之子子期之後,以封地名為氏。相傳契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居於商(今河南省商丘南)。相傳其母因吞玄鳥(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賜姓子。商族後來不斷的壯大,終於在契的14代孫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時,將他的兒子子期封於太原郝鄉(今山西省太原),其後子孫也以地為氏,稱郝氏。一說郝鄉在今陝西省西矮附近,史稱郝氏正宗。至於郝氏何時得姓,據有關史料所載,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滅亡(公元前11世紀)之後。按當時的習慣,子期的後裔便有的以地為氏稱郝氏,有的以國為史稱商氏,是為山西郝氏或陝西郝氏。
2、出自復姓郝骨氏所簡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相傳炎帝神農氏有稱郝骨氏者,為太昊(伏羲氏)的輔佐,其後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這一支的。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中有郝姓:
① 如上黨、盧水、汾州郝姓出自匈奴。
② 遼西郝姓出自東漢時烏恆人。
③ 唐時南蠻有郝姓。
④ 西夏人中有郝姓。
⑤ 元時都嚕別族漢姓為郝姓。
⑥ 今土家、滿、蒙、回、錫伯等民族均有郝姓。
得姓始祖:帝乙。相傳契為商的始祖,帝嚳(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商族後來不斷壯大,至契的十四世孫湯時,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殷商的第二十七代君王為帝乙,他將兒子子期封於太原郝鄉。公元前十一世紀,商朝被周所滅,按當時的固有習慣,子期的後裔便以居地為氏,稱郝姓。他們尊帝乙為郝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始於商末太原郝鄉的郝姓,傳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中心。秦漢之際,郝姓人已逐漸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陝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內繁衍播遷。晉末,由於官職調遷,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潤州丹揚(今安徽省當塗縣東北小丹陽),傳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陽徙至安陸(今屬湖北省)。亥晉南北朝時,雖社會動盪,但居山西之郝姓由於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戰亂而遷山東者,河南之郝姓有遷安徽者。隋唐之際,社會安定,郝姓在陝西京兆一帶繁衍壯大,並形成郝姓歷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並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滅亡後,郝姓有南遷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省汾陽)的著名畫家郝章為避戰亂,兵火後遷居閬州(今四川省閬中)並落籍當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於郝姓南遷,較他姓要晚,規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際,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現了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時,災疫不斷,農民起義軍四起,後互相攻伐,導致中原、華東、華中人口銳減,明初洪武年間,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北京、山東、天津等地。明清之際,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漸廣,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載入史冊的郝姓人物;同時在東北的遼寧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點。清代時,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隨走西口的風潮,有遷內蒙、甘肅者;而居於福建的郝姓則有渡海赴台,進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為多,這三省的郝姓約佔全國漢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郝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
三、歷史名人
郝 隆:字仕治,晉代人,官荊州刺史桓溫的南蠻參軍。農歷七月七日,人們都在曬衣服,唯有郝隆睡在......>>

郝姓的堂號 太原堂:以望立堂。京兆堂:以望立堂。曬書堂:晉朝時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陽下曬,以防發霉或蟲蛀。郝隆當時為桓溫南蠻參軍,有一天他脫了衣服,跑到太陽下摩著肚皮曬太陽。人家問他干什麼,他說:「曬書啊!」人家奇怪地問:「書在哪裡?」他拍拍肚子回答:「我的書都在肚子里呢。」豐文堂:源出郝經,字伯常,元朝陵川人(今山西陵川)。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詢問經國安民之道,他條陳數十事,元世祖大悅,待繼位後,即任其為翰林侍讀學士。郝經曾充國使出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歸。在留宋期間,郝經著述甚多,其文豐蔚豪宕。故其族人以「豐文」為堂名,此即郝氏「豐文堂」之由來。

郝姓家譜的姓氏起源 起源
一說郝鄉在今陝西西矮附近,史稱郝氏正宗。至於郝氏何時得姓,據有關史料所載,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滅亡(前11世紀)之後。按當時的習慣,子期的後裔便有的以地為氏稱郝氏,有的以國為史稱商氏,是為山西郝氏或陝西郝氏。
出自復姓。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相傳炎帝神農氏有稱郝骨氏者,為太昊(伏羲氏)的輔佐,其後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這一支的。為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姓氏。據《舊唐書・南蠻傳》所載,唐代南蠻有郝、楊、劉三姓。
為古代烏桓國姓氏。古代烏桓國以太陽為圖騰,其都城後來也以赤色為記,即今內蒙赤峰一帶。烏桓國後來與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漢文化,其人有以圖騰顏色起漢姓稱赤或赫,有以地為姓稱郝,其中赫、郝又多誤記誤傳,混淆起來。
直系初祖
據《史記》記載可推知郝氏的初祖為軒轅氏黃帝,但疑點太多,而經現代研究可推定郝氏初祖為契(xie4)。「子期」父為「帝乙」,「帝乙」先祖為「天乙(湯)」相隔16代,雖經父子、兄弟交替傳承王位,但子期的直系祖先清晰可辨,每代都有據可考:28世子期,27世帝乙,26世帝太丁,25世帝武乙,24世帝庚丁,23世帝祖甲,22世帝小乙,21世帝祖丁,20世帝祖乙,19世帝河甲,18世帝太戊,17世帝太庚,16世帝太甲,15世太丁(未立而卒),14世天乙(帝湯名履)。 與夏朝並列發展的是先商時期的殷契的世系,「契」,在「堯」時即入朝為官。「舜」時「禹」為司空,「皋陶」為大理,「契」為司徒(相當於後來的「聖人」)……。「契」封於商,其後世孫「相土」被封於商,「冥」官為司空,也受商人祭祀。所以歷史對湯的世系的記載也比較詳細,從「契」到「湯」歷14世曾未間斷,「湯」的直系祖先為「契」是確定的,所以郝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契」。14世湯,13世主癸,12世主壬,11世報丙 ,10世報乙,9世報丁,8世微(上甲),7世振(王亥),6世冥,5世曹圉(糧圉yǜ),4世昌若 ,3世相土,2世昭明,1世契。據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為「契」,而不能簡單的認為初祖是帝乙或子期。至於初祖是否為黃帝或啟昆,有侍進一步研究。
初祖世系表
根據以上考證,就我們所知,尚不能認黃帝為郝姓初祖。僅能尊契為郝姓的直系祖先(初祖),以契為1世,湯為14世,期為28世。姓郝的第一人(始祖)應為本世系表的29世或30世。
1世 契(c)
2世……昭明
3世………相土
4世…………昌若
5世……………曹圉(糧圉yǜ)
6世………………冥
7世…………………振(王亥)
8世……………………微(上甲)
9世 …………………… 報丁
10世 ………………………報乙
11世………………………… 報丙
12世………………………… 主壬
13世…………………………… 主癸
14世……………………………… 天乙(帝湯名履)
15世…………………………………太丁(未立而卒)
16世 ………………………………… 帝太甲
17世………………………………………帝太庚
18世…………………………………………帝太戊
19世……………………………………………帝河甲
20世………………………………………………帝祖乙
21世………………………………………………帝祖丁
22世………………………………………………帝小乙
23世…………………………………………………帝祖甲
24世……………………………………………………帝庚丁
25世………………………………………………………帝武乙
26世…………………………………………………………帝太丁(文丁)
27世……………………………………………......>>

追查郝姓淵源及歷史名人。(沒有意義的不要!!) 據《史記》記載可推知郝氏的初祖為軒轅氏黃帝,但疑點太多,而經現代研究可推定郝氏初祖為契(xie4)。「子期」父為「帝乙」,「帝乙」先祖為「天乙(湯)」相隔16代,雖經父子、兄弟交替傳承王位,但子期的直系祖先清晰可辨,每代都有據可考:28世子期,27世帝乙,26世帝太丁,25世帝武乙,24世帝庚丁,23世帝祖甲,22世帝小乙,21世帝祖丁,20世帝祖乙,19世帝河甲,18世帝太戊,17世帝太庚,16世帝太甲,15世太丁(未立而卒),14世天乙(帝湯名履)。 與夏朝並列發展的是先商時期的殷契的世系,「契」,在「堯」時即入朝為官。「舜」時「禹」為司空,「皋陶」為大理,「契」為司徒(相當於後來的「聖人」)……。「契」封於商,其後世孫「相土」被封於商,「冥」官為司空,也受商人祭祀。所以歷史對湯的世系的記載也比較詳細,從「契」到「湯」歷14世曾未間斷,「湯」的直系祖先為「契」是確定的,所以郝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契」。14世湯,13世主癸,12世主壬,11世報丙 ,10世報乙,9世報丁,8世微(上甲),7世振(王亥),6世冥,5世曹圉(糧圉yǜ),4世昌若 ,3世相土,2世昭明,1世契。據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為「契」,而不能簡單的認為初祖是帝乙或子期。至於初祖是否為黃帝或啟昆,有侍進一步研究。 3、郝氏初祖世系表 根據以上考證,就目前我們所知,尚不能認黃帝為郝姓初祖。僅能尊契為郝姓的直系祖先(初祖),以契為1世,湯為14世,期為28世。姓郝的第一人(始祖)應為本世系表的29世或30世。 1世 契(c) 2世……昭明 3世………相土 4世…………昌若 5世……………曹圉(糧圉yǜ) 6世………………冥 7世…………………振(王亥) 8世……………………微(上甲) 9世 …………………… 報丁 10世 ………………………報乙 11世………………………… 報丙 12世………………………… 主壬 13世…………………………… 主癸 14世……………………………… 天乙(帝湯名履) 15世…………………………………太丁(未立而卒) 16世 ………………………………… 帝太甲 17世………………………………………帝太庚 18世…………………………………………帝太戊 19世……………………………………………帝河甲 20世………………………………………………帝祖乙 21世………………………………………………帝祖丁 22世………………………………………………帝小乙 23世…………………………………………………帝祖甲 24世……………………………………………………帝庚丁 25世………………………………………………………帝武乙 26世…………………………………………………………帝太丁(文丁) 27世……………………………………………………………帝乙 28世………………………………………………………………子期

閱讀全文

與陵川縣哪裡維修太陽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手機返廠維修是什麼意思 瀏覽:471
上海王力防盜門維修電話 瀏覽:516
嘉興市南湖區大橋鎮家電維修 瀏覽:973
房頂有防水貼怎麼貼地 瀏覽:249
北京芬迪家居 瀏覽:53
國家電網會在哪些學校招聘 瀏覽:537
防水後為什麼要做沙灰保護層 瀏覽:909
舊水壺怎麼翻新視頻 瀏覽:258
潼南家電維修招聘信息 瀏覽:163
通用型防水材料幹了是什麼樣 瀏覽:577
實木傢具上有黃斑怎麼辦 瀏覽:232
樂邦鍋維修點 瀏覽:88
家電腦無線網密碼忘了怎麼辦 瀏覽:398
ps4成都維修點 瀏覽:521
綠源電動車南寧維修中心 瀏覽:417
合肥翻新漆怎麼樣 瀏覽:804
成都長帝維修點在哪裡 瀏覽:708
成都伯爵表維修在哪百揚大廈21層怎麼樣 瀏覽:1
怎麼區分網購蘋果是不是翻新 瀏覽:583
一件家居 瀏覽: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