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橋墩加固方法都有哪些
橋梁種類太多。如從用材料分,有木橋,石橋,混凝土橋,鋼橋,結合橋等,從結構型式分,有簡支梁,連續梁,懸臂梁,拱橋,斜拉橋,懸索橋等,所以施工方法太多。籠統分類的話,可分為1工廠預制,現場預制;2現場吊裝,現場拼裝;3現場旋轉就位,拖拉(頂推)就位,浮運就位;4現場支架澆築,現場焊(拴)接,現場張拉等幾類,或這幾類的組合。
② 橋梁維修與加固方案
橋梁是公路交通的咽喉,其使用功能的好壞直接影響整條線路的暢通,早前修建於各地城鎮和各級公路上的橋梁,也因此擔負著十分沉重的交通荷載和繁重的交通量。加之各種歷史原因,如修建橋梁時資金緊缺.設計荷載和泄洪標准偏低,技術力量缺乏。為保證安全運營,對橋梁進行必要的維修與加固十分必要。
一、橋梁維修加固的內容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日益發展,交通運輸量的迅速增長,危橋總長逐漸增多。若將其拆除重建,不僅要耗費大量資金,而且工期也較長;若有計劃、有步驟的對現有舊橋進行加固改造,橋梁加固後。可以延長橋梁的使用壽命,用少量的資金投入,使橋梁能滿足交通量的需求,還可以緩和橋梁投資的集中性,為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發生重大病害和不能滿足運輸要求的橋涵,應對其設備徹底進行整治加固、改善、更新,以恢復原有橋梁建築物的整體使用效能和延長使用年限,並提高原有橋梁建築物的荷載等級和通過能力。橋梁維修與加固的主要內容在於:對服役橋上部構件維修加固,對服役橋下部構件維修加固.拓寬橋梁的行車道或人行道。升高橋樑上部構造的高度,更換橋梁行車道路面或引橋路面的結構。部分或全部更換橋梁損壞或破壞服役了的結構物。橋梁的維修與加固工作,須充分利用原有部分,凡能加固的,則不宜改建,凡能部分改建的,則不應全部改建。對服役橋進行維修加固.常有如下步驟:檢查橋梁現狀和損壞情況;調查橋梁歷史技術資料和現有交通狀況;提出維修加固或改建方案,隨時進行分析比較;確定方案並付諸實施,即進行維修加固或改建施工。
二、橋梁維修加固的方法
加固,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一定的措施使構件乃至整個結構的承載能力及其使用性能得到提高,以滿足新的要求。橋梁維修加固應注重四大原則:橋梁加固是種借加大或修復橋梁構件來提高局部或整座橋梁承載能力或通過能力的措施。故橋梁維修加固時.應以不更改原有建築形式為原則,只有在復雜情況下,才能更改其結構。橋梁維修加固時存在多種不同方式,據服役橋實際情況、承載能力的減弱程度和今後任務,而採用相應恰當的維修加固方式。橋梁的加固多有四種方式:擴大或增加原有結構構件截面.以提高原結構的強度和剛度;用新的結構代替服役的應力不夠的結構:改變原結構的受力體系,使原結構減少受力;對原結構施加外應力,來改變原結構的受力圖形,並提高橋梁剛度和強度。舊橋加固方法可綜合為以下幾類:
1、結構性加固
體外預應力法的加固原理是在梁的下緣受拉區設置預應力材料。通過張拉對梁體產生偏心預應力,在此偏心壓力作用下,使梁體發生上拱,抵消部分自重應力,減小了結構變形和裂縫寬度、改善了結構受力,能夠較大幅度的提高結構承載力。目前常用下攆式預應力拉桿加固法和外部預應力鋼絲束加固法兩種。在合理安排施工流程的情況下,該方法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橋上交通的影響。甚至可以在有限開放交通的情況下組織施工,因此近年來國內工程實例較多。如301國道盤錦立交主線橋和盤錦立交WH匝道橋的加固。但加固後.體外預應力筋的防腐問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後期養護費用。
一般不是公路部門的首選加固方法。粘貼鋼板或碳纖維固法粘貼鋼板加固法是採用粘結劑和錨栓將鋼板粘貼錨固於混凝土結構受拉麵或其它薄弱部位,使鋼板與加固混凝土結構形成整體,以達到提高結構承載能力的目的。該方法具有基本不改變原結構的尺寸、施工簡單、技術可靠、短期加固效果較好且工藝成熟等優點,近些年來在鋼筋混凝土橋梁的加固維修中為公路部門廣泛採納,是近幾年應用最多的加固方法。碳纖維加固技術是近幾年內才由國外引進的一種新技術,因其強度高,耐腐蝕,且施工簡便等優點,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實際工程中。
然而,由於碳纖維本身的一些缺陷。如脆性、耐火性不好等使得這種材料的應用受到限制。增大截面與配筋加固法一般採用在梁底面或側面加大尺寸,增配主筋,以提高主粱截面的有效高度,從而達到提高橋梁承載能力的目的。然而,由於增大截面法在施工過程中全部的作業需在梁底進行,施工難度較大且施工質量難以控制,因此,盡管在某些情況下費用並不太大,但以上因素制約了該技術的廣泛應用,一般用於T型截面梁的加固維修。改變結構受力體系加固法是通過改變橋梁結構受力體系以達到提高結構整體承載能力的目的,是一種變被動為主動的加固方法。這種技術具有提高結構承載力,增大結構剛度,減小撓度等優點。但該加固方法施工改造時一般要涉及到橋面鋪裝的再處理,增加了改造費用且加固效果受負彎矩區施工質量的影響較大,目前極少單獨採用。此外,結構性加固方法還有增設主梁加固法、錨噴混凝土加固法等。
2、非結構性加固
鋼纖維混凝土修復橋面鋪裝層對橋面鋪裝層的嚴重破損,可考慮採用鋼纖維混凝土修復。抗裂能力強,抗沖擊耐磨耗等性能,可延長橋面的使用壽命,在不增加橋梁恆載的情況下,改善梁的結構受力性能。伸縮縫的更新改造在橋梁維修中,以下幾種類型伸縮縫的使用是較成功的。「三防」型伸縮縫在大型橋樑上的應用情況良好;仿毛肋伸縮縫在大、中型橋梁的大量使用,效果明顯;TST、FG系列橋梁無縫伸縮縫,在中小行橋樑上也得到廣泛使用。
3、U型高橋台加固
該加固法採取在U型橋台前牆和兩側牆外加套4O厘米的鋼筋混凝土,並在兩側牆增設水平預應力索對錨和前牆增設地錨的方案。該方案適用於不能中斷交通又無法架設便橋的高橋台病害修復。錨桿配合鋼筋混凝土抱箍法採取台腔與橋台基礎持力層進行壓漿固化,再打人錨桿與槽鋼抱箍,最後在u型橋台前牆和兩側牆外加套25厘米的鋼筋混凝土,新舊牆體採用錨桿連接形成整體。該方案適用於地基承載力不足,且施工處理不到位,造成橋台前牆下沉。
4、橋墩加固
橋梁下部結構加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橋墩的整體承載能力。如橋墩發生了結構性損傷,可以用外包混凝土、粘貼鋼板或碳纖維的方法進行加固。但是對於實體橋墩等橫向剛度比較大的結構,其狀態變化主要是由地基所引起,此時可重點從回填硬土或者對地基進行注漿等方法提高其約束橋墩的能力,提高橋墩的整體承載能力。抬樁就是通常使用的一種有效的加固方法,即在舊樁的兩側各增設一根樁,並通過植筋擴大承台,共同受力。另一種樁基加固方法是鋼筋混凝土套箍。由於下部樁基施工等原因,造成樁基縮徑,採用的加固方法是清除樁體虛浮物,通過植筋後,外抱箍微膨脹混凝土。目前,在很多橋梁加固改造中,同一座橋梁,針對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構件、不同的改造原因同時採用了幾種不同的方法。如宜賓馬鳴溪金沙江大橋的加固,採用了增加構件加固法、粘貼鋼板加固法、碳纖維加固法、橋面層補強加固法;西藏尼木大橋的加固,採用了粘貼鋼板加固法、碳纖維加固法、橋面層補強加固法。
三、結語
在維修和加固舊橋過程中,除少量重車短期繞行外,勿須全部中斷交通.其社會和經濟效益尤為明顯。從某種意義上,不管是技術改造方案的擬定和設計計算,還是技術改造的具體實施.均須相關工作者不斷去實踐和研究。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③ 接連幾次出現單橋墩大橋側翻,已有的這種橋該如何加固呢
可以在橋下面再加一些橋梁,也可以通過在橋兩側添加可以控制平衡的支撐,讓大橋有一個平衡點,另外就是要限重,超重大貨車不要從這上面走。
不管怎麼說,單橋墩大橋側翻的問題時很嚴重的,接連幾次都出現這種問題我們真的應該找出解決方法的,如果不從根本找出問題的話,這種情況只會帶來更多的安全隱患,讓更多的人失去生命,造成財產安全和生命安全的。
④ 橋梁墩台基礎加固可採用哪些方法
1 擴大基礎加固法
擴大基礎底面積加固法,稱為擴大基礎加固法。此方法適用於基礎承載力不足或埋深不夠,而且墩台又是砌築的剛性實體基礎。擴大基礎底面積應由地基承載力計算確定。當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而缺陷僅僅是基礎不均勻沉降變形過大時,採用擴大基礎底面積加固的方法,主要由地基變形計算來控制加固設計。
2 增補基樁加固法
橋梁墩台基底下有軟弱下卧層,或基礎底面未設置在堅硬的持力層上時,墩台發生沉降;或樁基礎深度不足;或由於水流沖刷過大等原因造成樁發生傾斜。採用增補基樁加固是一種有效的加固方法。即在基礎周圍補加鑽孔樁,或打入鋼筋混凝土預制樁,與原承台或基礎相連,以此提高基礎承載力、增強基礎穩定性。
3 鋼筋混凝土套箍或護套加固法
當橋梁墩台病害由於基礎埋深不夠或施工質量控制不嚴等原因造成的,導致墩台開裂破損時,一般在墩台身上中下分設三道帶箍,其間距大致相當於橋墩側面的寬度。每個帶箍的寬度則根據裂縫的寬度和開裂情況而定。一般約為墩台高度的1/10,厚度採用10~20cm。當墩台損壞嚴重,如墩台身嚴重開裂或大面積表面破損、風化、剝落時,則可採用圍繞整個墩台身設置鋼筋混凝土護套的方法加固。
4 橋台新建輔助擋土牆加固法
當橋梁橋台不足以承擔荷載或土壓力時,可以在設一橋台,輔助主台受力。
5 墩台拓寬加固法
當墩台不夠寬是,在復核基礎承載沒問題時,可以利用原墩台加設懸臂帽梁進行加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