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單梁橋式起重機的電路及修理辦法
1 吊鉤
(1)拆卸檢查吊鉤、軸、橫梁、滑輪、軸承並清洗潤滑
(2)檢查危險斷面磨損狀況
(3)吊鉤的試驗
(4)板鉤檢修(1)吊鉤、橫梁、滑輪軸、不準有裂紋,螺紋部分不應松脫,軸承完好,轉動滑輪,螺紋退刀槽處有刀痕或裂紋者應更換。
(2)危險斷面磨損超過原高度的10%的應作更換。
(3)大修後,吊鉤應做試驗檢查,以1.25倍的額定負荷懸吊10分鍾,鉤口彈性張開量不應超過鉤口尺寸的0.25%,卸載後不應有永久變形和裂紋;
(4)板鉤鉚接後,板與板的間隙,不應大於0.3mm
2 鋼絲繩
(1)斷絲檢查
(2)徑向磨損量
(3)變形檢查
(4)鋼絲繩潤滑 (1)1個捻距內斷絲數超過鋼絲總數10%的應按標准報廢
(2)鋼絲徑向磨損超過原直徑40%的,整根鋼絲繩應報廢
(3)鋼絲繩直徑縮細量至繩徑70%的扭結,繩芯處露,斷股者應報廢換新鋼絲繩
(4)潤滑前先用鋼絲刷,煤油等清洗,用鋼絲繩麻脂(Q/SY1152-65)或合成石墨鈣基潤滑指(SYA1405-65)浸塗飽和為宜
3 滑輪組
(1)拆洗檢修滑輪組,檢查裂紋
(2)滑輪槽的檢修
(3)軸孔的檢查
(4)裝配 (1)滑輪軸不得有裂紋,軸頸不得磨損原直徑30%,圓錐度不大於5%,超過此值即應更換
(2)用樣板檢查滑輪槽形,徑向磨損不應超過壁厚的30%,否則應報廢。不得超過標准者可補修,大修後用樣板檢查,其底部與側向間隙均不應大於0.5mm,輪槽中心線與滑輪中心線的偏差不應大於0.2mm,繩槽中心對輪廓端面的偏差不應大於1mm
(3)大修後,軸孔允許有不超過0.25CM2 的缺陷,深度不應該超過4mm
(4)裝配後,應能用手靈活轉動,側向擺動不得超過D/1000。D-滑輪的名義直徑
4 捲筒
(1)捲筒繩槽
(2)捲筒表面
(3)捲筒軸
(4)裝配與安裝 (1)繩槽磨損超過2mm應重新車制,大修後繩槽應達到圖紙要求,但捲筒壁厚不應小於原厚度的81%
(2)捲筒表面不應有裂紋,不應有明顯的失圓度,壓板螺釘不應該松動
(3)捲筒軸上不得有裂紋,大修理後應達到圖紙要求,磨損超過名義直徑的5%時,應更換新件
(4)捲筒軸中心線與小車架支承面要平行,其偏差不應大1mm/m,捲筒安裝後兩軸端中心線偏差應不大於0.15mm
5 車輪
(1)車輪踏面磨損
(2)兩個相互匹配車輪的直徑偏差
(3)輪緣磨損與折斷,變形
(4)車輪裂紋
(5)踏面橢圓度
(6)車輪組裝配(1)車輪踏面磨損量超過原厚度的15%時應更換新件,沒超過此值,可重新車制、熱處理修復。車輪直徑應在公差范圍內,表面淬火硬度HB300~500,對車輪直徑大於Φ400mm的淬火層厚度應大於20mm;小於Φ400mm時,淬火層厚不應小於15mm。
(2)主動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0.1%,從動車輪則不應超過0.2%,電動葫蘆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1%,從動車輪不應超過0.2%;電動葫蘆車輪直徑偏差不應超過名義直徑的1%
(3)輪緣磨損量達原厚的50%或折斷面積超過30mm2應報廢,輪緣厚度彎曲變形達原厚度20%應報廢。
(4)車輪發現裂紋則應報廢
(5)車輪踏面橢圓度達1mm應報廢
(6)安裝好的車輪組件,應能手轉動靈活,安裝在同一平衡架上的幾個車輪就在同一垂直平面內,允許偏差為1mm
6 車輪軸與軸承
(1)軸頸的檢修
(2)裂紋的檢修
(3)滾動軸承的檢修
(4)滑輪軸承間隙的檢查
(5)軸鍵間隙檢查 (1)軸頸在大修後的橢圓度、圓錐度不應大於0.03mm
(2)用磁力或超聲波探傷器檢查軸,軸上不得有裂紋,劃傷深度不得超過0.03mm
(3)圓錐滾子軸承內外圈之間允許有0.03~0.18mm范圍內的軸向間隙。軸承壓蓋調整間隙應在0.5~1.5mm的范圍之內
(4)軸與軸瓦的允許間隙(mm)如表a
軸頸 主動軸間隙 從動軸間隙
20~40 0.6 1.2
40~90 0.8 1.6
(5)軸與鍵的徑向允許間隙(mm)如表b
軸徑 20~40 徑向允許間隙0.1~0.3
41~90 0.1~0.4
鍵槽與鍵側向允許間隙(mm)如表c
軸徑 20~40 徑向允許間隙0.1~0.2
41~80 0.2~0.3
>80 0.3~0.5
7 齒輪與減速器
(1)拆解減速器清洗檢查齒輪磨狀況
(2)齒面的檢查
(3)軸的檢修
(4)軸承的檢修
(5)裝配檢查
①中心距:用千分尺或專用的游標卡尺測量齒輪的中心距離
②齒側齒頂間隙,可用壓鉛絲法測量
③嚙合面積的檢修
(6)運轉試驗(1)起升機構減速器第一軸上的齒輪磨損量不應超過齒厚的10%,其餘則應小於20%;大小車運行機構減速器第一軸上齒輪磨損不應超過15%,其餘則應小於25%。
(2)齒面點蝕損壞嚙合面的30%,且深度達原齒厚的10%時應報廢齒輪,輪齒不應有裂紋或齒輪不能有斷齒。否則更換。
(3)軸上不得有裂紋,軸的彎曲度全長不應超過0.03mm/m,超標則校直。
(4)大修後軸承的徑向間隙允許偏差(單位:mm)
軸徑內徑 允許間隙
17~30 0.02
35~50 0.03
55~90 0.04
(5)裝配時檢查以下3項:中心距、齒側間隙、嚙合面積的偏差(mm)
①中心距允許偏差
中心距 <100 100~200 250~400 >500
允許偏差 ±0.07 ±0.09 ±0.12 ±0.15
②齒側間隙允許偏差齒頂間隙允許值為0.25m,m-模數
中心距 80~120 120~200 200~300 320~500 500~800
齒側間隙 0.13~0.26 0.17~0.34 0.21~0.4 026~0.53 0.34~0.67
中心距 80~120 120~200 200~300 320~500 500~800
③用塗紅丹的方法檢查。嚙合面積不低於齒高的45%,齒寬的60%
(6)減速器箱體接合面(剖分面)在任何部位不允許有砸、碰及嚴重劃傷,邊緣高點、翻邊等,並且剖分面貼合後間隙都不應超過0.03mm,並保證不漏油。平行度在1m以上不得大於0.5mm;在空載情況下,以1000r/min拖動運轉,正反轉各不小於10分鍾,啟動時電動機不應有振動,撞擊和劇烈或斷續的異常聲響;箱體內溫升不得超過70℃,且絕對溫度不高於80℃;軸承溫升不應超過40℃,其絕對值不應超過80℃
8 聯軸器
(1)齒形聯軸器齒面檢修
(2)內、外齒圈端面對中心線的擺動量的檢驗
(3)當軸的中心線無傾斜時,檢查聯軸器安裝徑向位移
(4)無徑向位移時,因兩聯軸器的不同心所引起的外圈車線的歪斜角檢查
(5)用中間軸聯接的齒形式聯軸器徑向位移 (1)可參考部分
(2)內外圈端面允許擺動量(mm)
直徑D
允許擺動量 40~100 100~200 200~400 400~800 80~120000
±0.01 ±0.02 ±0.0 ±0.08 ±0.120
(3)兩根軸的允許徑向移量,根據模數不同,其值為0.4~3.2mm
模數(m) 2.5 2.5 3 3 3 4 4 4
齒數(Z) 30 38 40 48 56 48 56 62
徑向位移(mm) 0.4 0.65 0.8 1 1.25 1.35 1.6 1.8
(4)內齒圈軸線歪斜角允許在0°30'范圍內
(5)徑向位移最大值Ymax=0.00873A,A-兩外齒中心量起的中間軸長度
9 制動器
(1)制動摩擦片檢修
(2)制動輪檢修
①制動輪表面
②制動輪與摩擦片的接觸面積及其中心線的偏差
③制動輪安裝後,輪緣擺幅檢查
④制動輪與聯軸器的安裝
(3)小軸、心軸、軸孔的檢修
(4)制動臂與工作彈簧
(5)制動器杠桿系統 (1)其磨損量不應超過原厚度的50%,鉚釘應下沉≥2mm
(2)包括制動輪工作表面、制動輪與摩擦片接觸的面積等項標准
①制動輪工作表面糙度不低於Ra=16μm,HRC不低於50,深度2mm處不低於HRC40;工作表面凹痕或單邊徑向磨損量達1.5mm時應重新車制及熱處理。加工後的制動輪厚度:對起升機構不應小於原厚度的70%,對運行機構不應小於原厚度的50%制動輪大修後,D≤200mm的徑向跳動不應大於0.05m,D>200mm的徑向跳動不應大於0.1m
②接觸面積不小於摩擦片總面積的80%;二者中心線的偏差值為:當D≤200mm時,不應超過2mm,D>300mm,不應超過3mm
③制動輪安裝後允許的擺幅(mm)
制動輪直徑D ≤200 >200~300 >300~600
允許擺動 徑向 0.10 0.12 0.18
端面 0.15 0.20 0.25
④與聯軸器相連接的制動輪,應把制動輪安裝在靠近電動機(或減速器)的一側
(3)小軸、心軸磨損量達名義直徑的20%時應修復,超過此值應更換
(4)制動臂和工作彈簧不能有裂紋和斷裂
(5)空行程不得超過銜鐵沖程的10%,試車時應反映靈敏可靠
10 起升機構及小車部分
(1)起升機構的軸
(2)電動機與減速器的位移檢查
(3)捲筒和減速器軸線偏差
(4)小車輪距偏差
(5)小車軌道標高偏差
(6)軌道中心線離承軌梁設計中心線的偏差
(7)小車軌道接頭偏差
(8)小車輪端面水平偏差
(9)小車輪端面偏差
(10)小車輪踏面偏差
(11)小車輪距偏差 (1)探傷檢查起升機構的主軸和傳動軸,不允許有裂紋
(2)應符合聯軸器的安裝要求
(3)在軸承座處的允許偏差不應大於3mm/m
(4)由於小車輪測量的小車軌距偏差:當軌距≤2.5m,允許偏差為±2mm,且主從動輪相對差不大於2mm,當軌距>2.5m,允許其偏差不大於±3mm,且主動輪相對差不大於3mm
(5)當小車軌距≤2.5mm,允許偏差為3mm;軌距>2.5m,允許偏差為5mm
(6)箱形單梁允許偏差為:不得大於1/2δ,δ-腹板厚度(mm),單腹板梁允許偏差為:不小於10mm,箱形雙主梁允許偏差為:2~3mm
(7)軌道接頭處標高偏差及中心線偏差≤1mm
(8)水平偏差不應大於1/1000,且兩主動輪偏斜主向相反,1-測量長度
(9)不得大於D/400
(10)所有車輪踏面都必須在1個平面內,偏差不應大於0.5mm
(11)允許相對偏差為4mm
11 大車運行機構
(1)車輪偏差
(2)同一平衡樑上的車輪檢查
(3)軌道外觀檢查①軌道外觀檢查
②縱向傾斜度
③軌距偏差
④兩根軌道相對高差
(4)夾軌器檢修
(5)由車輪測量出的起重機跨度偏差
(6)由車輪量出的對角線偏差 (1)大車車輪的水平,垂直偏差與小車輪相同
(2)同一平衡樑上的兩個車輪的對稱平面應在同一垂直平面內,允許偏差不應大於1mm
(3)包括外觀、傾斜度,軌距等項的技術標准
①軌道不應有裂紋、軌頂、軌道頭側面等磨損量不應超過3mm
②起重機軌道縱向傾斜度不應大於5/1000
③其值≤10mm
④同一斷面內的兩根軌道相對標高偏差≤10mm
(4)鉗口磨損量超過原厚40%的應更換,電動夾軌器要經常注意調節安全尺,使其指針在規定的位置
(5)當跨度L≤30m,跨距偏差不應大於5mm,當L>30m,跨距偏差不應大於8mm
(6)當跨度≤30m,偏差不應大於5mm,當L<30m,其偏差不應大於10mm
1 主梁幾何形狀
(1)主樑上拱度檢驗
(2)主梁下撓度檢驗
(3)水平旁彎檢驗
(4)腹板波浪形變形 (1)跨中拱度為L/1000,允許偏差為上拱度的20%
(2)滿載跨中彈性下撓量≤L/700,空載跨中下撓變形不應超過0.6/1000L。超過此規定值,應修復並加固
(3)跨中水平旁不應大於L/2000
(4)受壓區波峰不應大於0.7δ,受拉區波峰不應大於1.2δ,δ-腹板厚度
2 橋架組裝
(1)水平方向兩對角線檢驗
(2)垂直方向兩對角線檢驗
(3)小車軌道至橋架縱向中心距離偏差 (1)箱形梁允許偏差為5mm;杵架梁允許偏差為10mm
(2)允許偏差10mm
(3)允許偏差應小於3mm
3 箱形架
(1)裂紋的檢驗(2)金屬結構塗裝及防腐 (1)金屬結構不應有裂紋和焊縫開裂處
(2)應保持塗裝的完好,防止腐蝕,其腐蝕量不得超過原厚的10%,修後塗漆
4 桁架桿件桁架節點間主要受力桿件的彎曲度桁架主要受力件(壓桿)的彎曲不應超過1/1000,但最大不應大於2mm 1-桿件計算長度
橋式起重機大修理項目及技術標准(電器設備部分)
序號 元器件 大修理項目 技術標准
1 電動機 (1)拆開電動機,清洗軸承並換新潤滑油,測量定子、轉子絕緣電阻
(2)電動機軸的檢修
(3)繞組的檢修
(4)端蓋止口配合間隙的檢驗
(5)滑環與電刷的檢修(1)對於新安裝的電動機定子絕緣電阻應大於2MΩ,轉子絕緣電阻應大於0.8MΩ;對使用中的電動機,定子絕緣電阻應大於0.5MΩ,轉子絕緣電阻大於0.5MΩ;如達不到一標准,應拆下來乾燥;在烘乾情況下(50~70)定子絕緣電阻達1MΩ,轉子絕緣電阻應大於0.5MΩ
(2)大修理後電動機軸不得有裂紋,彎曲度不得超過0.2mm,軸頸應達到圖紙要求
(3)繞組不允許有損傷,保證塗漆完好,在修理時,不準用汽油、機油、煤油等液體擦洗繞組
(4)端蓋止口配合間隙如表(mm)
端蓋軸承孔的間隙,不應大於0.05mm
端蓋止口外徑 300 500 800 1000
最大間隙 0.05 0.10 0.15 0.20
(5)刷架彈簧壓力不應低於0.05~2.00NCM2,1台電動機上所有電刷壓力應一致,電刷與刷握的間隙不應大於0.2mm,滑環表面不允許有灼許和深溝;電刷與滑環必須接觸良好,滑環橢圓度不應超過0.02~0.05m_
2 控制器與接觸器 (1)拆卸清洗
(2)調整壓力、檢修觸頭 (1)手柄應轉動靈活,無卡住現象。
(2)觸頭正常壓力為10~17N,觸頭磨損大於3mm,觸片不應大於1.5mm
3 電阻器 (1)拆開清理
(2)電阻片 (1)銼掉氧化層,擰緊螺釘,用石棉紙校正各電阻片的間距
(2)發現裂紋可以補焊,整片斷裂應更換新件
4 限位開關 (1)清理檢修磨損件
(2)調整 (1)更換磨損件,擰緊螺釘,要求限位器動作靈敏可靠
(2)當吊鉤滑輪組上升至起重機主梁下蓋板300mm時,其上升限位開關應動作,起重機運行至距軌道端200mm或兩台起重機相近約300mm,行程開關動作
5 集電器 (1)磨損、變形的檢修
(2)檢查瓷瓶 (1)鋼鋁磨損不應大於原直徑的25%,如有變形應校正
(2)擰緊螺釘;瓷瓶絕緣電阻不得少於1MΩ
6 導線 (1)更換老化、絕緣不良的導線、套管
(2)檢查絕緣 (1)按需要更換導線和套管,彎管曲率半徑不應小於管徑的5倍,管子彎曲度不應小於90°
(2)導線與地面之間的絕緣電阻不應小於0.5MΩ
7 避雷與接地測量絕緣電阻,檢查接地與避雷裝置接地電阻應小於4Ω,接地線應採用截面不小於150mm2的鍍鋅扁鐵,10mm2裸銅線。30mm2的鍍鋅圓鋼;司機室和起重機本體的接地連接採用4×10mm鍍鋅扁鐵,連接線裝置不應少於兩處
8 照明 更換導線檢查燈具和低壓變壓器 更換損壞件,保證安全
9 電纜捲筒 調節電纜捲筒卷繞力矩,使電纜和起升機構或大車運行機構保持平衡 調整卷繞力矩
九、負荷試驗與交工驗收
1、負荷試驗前的准備
(1)關閉電源檢查所有連接部位的堅固情況。
(2)檢查鋼絲繩在捲筒、滑輪組中的纏繞狀況是否正常。
(3)用兆歐表檢查電路系統和所有電氣設備的絕緣電阻是否符合技術要求。
(4)對各潤滑點注油脂,檢查各減速器、制動器、液壓罐等按規定加油。
(5)清除大車運行軌道上,起重機上及試驗區域內妨礙負荷試驗的一切物品。
(6)准備好負荷試驗用的重物,最好能組合成額定負荷50%、75%、100%、125%的重物。
(7)指定人員:如司機上檢驗人員、地面指揮人員、栓掛鉤起重人員、與試驗無關人員必須離開起重機試驗現場。
2、空負荷試驗:
分別開動各機構,先以低速擋試運行,再以額定速度運行。同時觀察各個機構的驅動裝置、傳動裝置、支撐裝置、工作裝置應能平穩地工作,不得振動與沖擊現象。
3、靜負荷試驗:
小車在橋架中間位置,事先准備好的重物按額定起重量的50%、75%、100%、125%加戴,將1.25倍額定負荷的重物起升至地面約100mm,懸停10分鍾,並用水平儀測量法,測量橋架變形量,然後放下重物,按此法重復試驗三次,橋架應無永久變形。
4、動負荷試驗:
以額定負荷的1.1倍,進行試驗。各機構每次連續運轉時不可太長,但累計時間不應小於1h。在試驗中檢查各機構運行是否平穩,各制動器安全裝置限位裝置的工作是否平穩,各制動器安全裝置限位裝置的工作是否靈活,准確可靠。各軸承處及電動、液動等元件是否正常,動負荷試驗後,應檢查金屬結構的焊接質量和機械連接的質量,並檢查各部位連接螺栓的堅固情況。
5、交工驗收:
起重機負荷試驗後,修理單位與使用單位應辦理交工驗收手續。認真填寫驗收報告,通知甲方,組織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後交付使用。
電動單梁橋式起重機維修
施 工 方 案
為了保證起重機安裝工作順利進行,使起重機在安裝過程中,貫穿過程在安全有序的工作狀態下,就必須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施工,讓每個作業人員做到心中有數、得心應手,特製定以下施工方案:
一、起重機的安裝概況
本機起重量Q=3噸,跨度L=13.5米,起重高度H=9米,大車運行速度 20米/分。
二、安裝前的准備
(1)安裝現場的選擇
安裝現場應有足夠的面積以滿足安裝翻轉起吊的需要,場地應有電源以備接通焊機和其它電動工具。
(2)設備和工具的准備
本工期需焊機2台,氧氣乙炔2套,手拉葫蘆2台,墊木梯子以及吊具和吊車,甲方提供。
(3)材料的准備
本工程所用的鋼軌、壓板、夾板、螺栓、製作車檔所用的板材以及滑線用的材料和焊條,根據實際需要量要備足。
(4)人員安排
參加本期工程的人員:電工2名、鉗工2名、焊工2名、起重工2名、安全負責人1名。
三、安裝過程中的基本安全要求
參加本期工程的施工人員嚴格遵守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施工,嚴禁違章作業。
四、安裝的工藝過程
(1)軌道的安裝:首先清理現場,行車水泥承受軌梁基礎進行驗收。找平、放線。鋼軌的檢查和調直、軌道上位、鋼軌接頭的聯接、找正加固、測量檢查、找平、調直。車檔製做安裝,軌道的安裝標准要符合TJ231-78《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驗收規范》的規定標准,全行程最高點和最低點之差不大於10mm,接頭的左、右、上三面的偏移均不大於1mm,接頭間隙不大於2mm,跨度偏差不應大於5mm,同跨兩平行軌道的標高相對差,在柱子處不應大於10mm,其它處不應大於15mm。
(2)滑線的安裝
滑線的接觸面應平、直、無銹蝕、導電良好、安裝適當,在跨越建築物的伸縮縫時,應設補償裝置。供電滑線在非導電的接觸面塗紅色油漆,並在適當位置裝置安全標志或表示帶電的指示燈。如安裝安全滑線時應平直、導電良好,如用軟纜供電時,線號要符合要求,設牽引繩。
(3)起重機的橋架安裝架設
安裝前應會同委託安裝單位及製造單位的代表一起開箱,按照隨機所帶的裝箱,清點、核對所交貨物與裝箱單所列的零件數量是否相符、隨機文件是否齊全,核對完畢後,作出記錄,由三方代表當場簽字,橋架的組裝和架設時所有參加施工人員嚴格遵守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嚴禁違章作業。
起重機組裝時,要把橋架按工作位置放在墊架上,固定牢固後,再組裝端梁,測量對角線差,不應大於5mm,跨度不應大於3mm,完全符合規定後,再進行組裝電葫蘆,小車運行間隙不應大於5mm,最後組裝操縱室。
(4)電器安裝
安裝前應詳細熟悉電器原理圖、配線圖、電氣總圖和有關技術資料,了解操作原理和各元件的作用。以便准確安裝和迅速處理安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檢查各電器元件和電機的對地緣電阻應不低於0.8兆歐。在潮濕環境中應不小於0.4兆歐,檢查各線路是否正確,確定無誤碼率後,方可通電試運轉。在試運轉時,檢查各運行方向是否一致、行程開關是否符合要求的方向、上下斷電限位器是否安全可靠。各安全裝置必須安全可靠合格後,方可起吊架設,在吊裝過程中,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嚴禁違章作業。
五、起重機所帶電的外殼、電線管等均應有可靠的接地,起重機軌道以及起重機上任何一點的接地電阻均不得大於4歐姆。重復接地電阻不大於10歐姆。主迴路和控制電路對地絕緣電阻不小於0.8兆歐。
六、起重機試運轉合格後,要作無負荷試驗、靜負荷試驗、動載試驗。自檢合格後,認真填寫竣工報告,通知甲方,組織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後交付使用。
參考:http://www.zgqzw.com/Article3/ArticleDetail.asp?id=755
B. 如何做好起重機械日常維修保養的管理
常規檢查制度
根據《條例》規定,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對在用特種設備定期進行檢查。安全管理人員應經常性地組織人員對起重機械使用狀況進行日檢、月檢和年檢,並督促起重機械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
一.總則
1.設備管理部門應嚴格執行設備的日檢、月檢和年檢,即每個工作日對設備進行一次常規的巡檢,每月對易損零部件及主要安全保護裝置進行一次檢查,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檢查,保證設備始終處於良好的運行狀態。
2.常規檢查應由起重機械操作人員或管理人員進行,其中月檢和年檢也可以委託專業單位進行;檢查中發現異常情況時,必須及時進行處理,嚴禁設備帶故障運行。
3.所有檢查和處理情況應及時進行記錄。
二.日檢
1.起重機日檢的主要內容:
① 操縱系統是否靈活可靠;
② 各機構的制動器情況;
③ 鋼絲繩及其固定情況;
④ 吊鉤、滑輪情況;
⑤ 各安全防護裝置情況;
⑥ 電動機溫升和滑線情況;
⑦ 減速器等傳動部件緊固、潤滑情況。
2.固定式簡易升降機日檢的主要內容:
① 平層情況;
② 各種安全標志是否齊全完好;
③ 層門的總體性能,層門和吊籠門電氣聯鎖是否完好;
④ 層門機械聯鎖是否可靠有效;
⑤ 停層保護裝置是否動作靈活,位置合理,電氣聯鎖有效;
⑥ 各種操作和信號功能是否完好;
⑦ 運行是否正常,有無異常的振動或雜訊。
三.月檢
1.起重機月檢的主要內容:
①「安全檢驗合格」標志的完好性;
②起重機正常工作的技術性能;
③所有安全、防護裝置;
④電氣線路、液壓迴路的泄漏情況及工作性能;
⑤吊鉤、吊鉤螺母及防松裝置;
⑥制動器性能及零件的磨損情況;
⑦鋼絲繩磨損、變形、伸長情況;
⑧各傳動機構零部件的運行、潤滑和緊固;
⑨捆綁、吊掛鏈和鋼絲繩。
2.固定式簡易升降機月檢的主要內容:
① 「安全檢驗合格」標志的完好性;
② 日檢記錄及維保單位相關記錄的完整性;
③ 底坑、井道、機房(機罩)、的安全性及漏水、滲水狀況;
④ 通往保留給維修人員的房間、井道和機房(機罩)通道應安全、暢通,並有充分的照明;
⑤ 固定式簡易升降機正常工作的技術性能;
⑥ 所有安全保護裝置;
⑦ 電氣線路、操縱盤上的各開關和指示功能是否正常,選層、啟動、平層、開關門門鎖有無異常現象或故障;
⑧連接構件及防松裝置;
⑨制動器性能及零件的磨損情況及鋼絲繩磨損、變形、伸長情況;
⑩各傳動機構零部件的運行、潤滑和緊固。
四.年檢
1.起重機年檢的主要內容:
① 月度檢查的所有內容;
② 金屬結構的變形、裂紋、腐蝕及焊縫、鉚釘、螺栓等連接情況;
③ 主要零部件的磨損、裂紋、變形等情況;
④ 重量指示、超載報警裝置的可靠性和精度;
⑤ 動力系統和控制器。
2.固定式簡易升降機年檢的主要內容:
①月度檢查的所有內容;
② 承重結構的變形、松動等情況;
③停層保護裝置試驗;
④額定載荷試驗。
維護保養制度
日常維護保養工作是保證起重機械安全、可靠運行的前提,在起重機械的日常使用過程中,應嚴格按照隨機文件的規定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
維護保養工作可由起重機械司機、管理人員和維修人員進行,也可以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單位進行。
一.起重機維護保養注意事項
1.將起重機移至不影響其它起重機工作的位置,對因條件限制不能做到應掛安全警告牌、設置監護人並採取防止撞車和觸電的措施。
2.將所有控制器手柄放於零位。
3.起重機的下方地段應用紅白帶圍起來,禁止人員通行。
4.切斷電源,拉下閘刀,取下熔斷器,並在醒目處掛上「有人檢修、禁止合閘」警告牌,或派人監護。
5.在檢修主滑線時,必須將配電室的刀開關斷開,並填好工作票,掛好工作牌,同時將滑線短路和接地。
6.檢修換下來零部件必須逐件清點,妥善處理,不得亂放和遺留在起重機上。
7.在禁火區動用明火需辦動火手續,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
8.登高使用的扶梯要有防滑措施,且有專人監護。
9.手提行燈應36V以下,且有防護罩。
10.露天檢修時,六級以上大風,禁止高空作業。
11.檢修後先進行檢查再進行潤滑,然後試車驗收,確定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二.固定式簡易升降機維修保養注意事項
1. 在進行常規檢查的基礎上,固定式簡易升降機必須進行日常的維修保養,以提高設備的安全性,降低設備的故障率,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
2. 固定式簡易升降機進行維保時,安全管理人員應及時、有效地通知相關使用人員,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並為維保人員做好配合工作。
3. 維修保養時,各廳門外應設置安全警示牌及其它必要的防護措施,以防止因無關人員的進入或參與而發生事故。
4. 檢修換下來零部件必須逐件清點,妥善處理,不得亂放和遺留在固定式簡易升降機上。
5. 檢修電氣設備時,必須可靠地切斷電源,並在醒目處掛上「有人檢修、禁止合閘」警告牌,或派人監護,未經檢修人員的同意,任何人不得送電。
6. 必須開啟或拆卸廳門時,其周圍必需設置高度不低於1.05m的護欄,防止人員的墜落。
7. 在禁火區動用明火需辦理動火手續,並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和看護人員。
8.使用手提行燈其電壓應不大於36V,且有防護罩。
9.在吊籠頂部進行檢修時,必須切斷急停開關並使停層保護裝置處於保護位置。
10. 應盡可能的減少在井道內進行檢修的時間,進入底坑前必須切斷急停開關。
11. 維修保養中使用的緊急開鎖鑰匙必須妥善保管,嚴防無關人員使用。
12. 緊急開鎖鑰匙使用時必須注意吊籠的實際位置,開鎖後應認真檢查其復位情況。
13. 檢修後必須先進行試車,確定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14.安全管理人員應對維保工作的質量進行必要的監督和檢查,對每次的維保工作予以簽字確認,並將維保記錄存檔。
15. 由專業單位進行日常的維修保養的,若維保人員如未按規定周期進行維保或維保質量存在問題的,管理人員應及時和維保單位協調,確保維保工作的正常進行。
C. 起重行車常見故障及其維修
1起重機常見的故障分析
1.1開關問題和電氣問題
開關問題的出現有兩個方面:一是在購買器械時,器械本身的質量沒有達到標准,導致使用過程中開關異常;二是在安裝器械時,由於技術失誤或是工作人員沒有細心安裝導致開關故障,使起重機在工作結束後無法關閉,進而引發更為嚴重的問題。
相關的電阻器被燒毀、阻值不正常發熱、相關的控制器擋位閉合出現混亂問題、不能正常歸於零位,易導到觸頭被燒壞現象等問題出現。
1.2車輪和制動設施故障
車輪故障主要指車輪發生啃軌現象,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包括:操作方法不合理,或是超負荷工作時間過長,導致架橋變形,車輪發生位移現象,以及安裝過程不符合實際規范。
制動設施故障的主要表現:長期異常磨損,制動器位移,制動片破損;由於主彈簧鬆懈使制動力矩比縮小;由於過高的溫度使制動輪出現貓眼現象;電壓過高使元件和流線圈等燒毀;制動液推桿遠離指定位置等。
1.3鋼絲繩跑槽和過卷問題
鋼絲繩跑槽主要是起重機在進行工作時,由於工作人員操作不當,或是使用蠻力進行操作,導致鋼絲繩損傷或是散亂,如果在實際操作中歪拉斜吊,極易出現鋼絲繩跑槽現象,情況嚴重會導致鋼絲繩斷裂,最終損壞被吊物和吊鉤。
過卷問題主要是由於鋼絲繩報廢、定輪動輪組損壞,情形嚴重會導致所吊物和吊鉤同時墜地,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這種現象的發生有很多原因:在進行操作時由於接地出現問題,導致線路出現短路的現象,使組件的配合出現誤差,最終出現過卷問題;抱閘的緊度不夠從而引發過卷問題。另外,操作控制器時出現失誤,也會引發過卷現象。
2起重機械常見故障的處理措施
2.1解決開關問題和電器元件問題
解決開關問題,應在使用前對開關進行一定的測試,檢查開關是否存在問題,一旦發現問題開關,及時進行更換處理。將開關的外殼打開,檢查電線設備是否接入,如果安裝存在問題,必須重新進行安裝;如果是質量存在問題,則需要購買相同型號、廠家的開關,所購買的開關必須與電路相適應才能進行安裝。
此外,應該定期檢查起重機的對接線,避免發生短路現象,對安裝的零件一一檢查,及時更換損壞的相關零配件。縮短電動機工作的時間,避免由於工作負載,導致電動機溫度過高,最終出現電阻燒毀問題。將起重機負重及時減小,以此來降低主鉤電阻器故障的產生。為了加快散熱,一定要縮短低擋位運行的時間。
2.2解決車輪和制動設施問題
面對車輪啃軌問題,應該在明顯沉降的軌道下墊放鋼板,以此來提高車輪的穩定性。另外,及時檢查兩組動輪,如果出現問題及時更換,保障兩個動輪相同。及時將速度不勻的聯軸齒輪與減速器更換。
防止制動設施問題的出現,首先應及時調整制動的物件,保障其符合標准;及時更換磨損過度的制動片;經常清洗制動輪,使用煤油清洗後,應該添加適當的潤滑劑,避免產生卡頓問題;擰緊螺母,防止推桿與制動器脫離;對制動架進行調整,通過制動帶、制動輪重合現象,抵消高溫。
2.3解決鋼絲繩跑槽和過卷問題
解決鋼絲繩跑槽問題時應該規范工作人員操作的方法和流程,強化管理制度和監管工作。根據鋼絲繩的特點,選取合理的防護措施,主要的防護內容包括:銹蝕、磨損、繩體變形等。
面對過卷問題,應該安裝報警裝置,在鉤組與極限橫尺相碰時,極限開關斷開常閉點,報警裝置閉合常開點,報警鈴聲響起,隨後立刻採取相應解決措施。
D. 起重機維修標准
1.駕駛室衛生
2.總電源開關是否正常
3.天車各個安全機構是否正常
4.各個限位機構是否正常
5.制動器工作是否正常,尤其是起升制動器
6.鋼絲繩是否有損壞及達到報廢標准,鋼絲繩潤滑情況是否良好
7.運行天車有無異響
8.電氣有無老化,接觸不良,焦味
9.控制器有無異常
橋式起重機的維護和保養
橋式起重機的維護和保養.. 1
一、 日常保養.. 2
(一) 建立設備檢查制度.. 2
1.日檢.. 2
2.周檢.. 3
3.月檢.. 3
4.半年檢查.. 4
5.年度檢查.. 4
(二) 建立設備責任制和評比制度.. 4
二、 計劃檢修.. 5
(一) 小修.. 5
(二) 中修.. 6
(三) 大修.. 6
三、 起重機的潤滑和防漏.. 6
(一) 起重機潤滑的基本要求.. 6
(二) 起重機潤滑的方式.. 7
(三) 起重機需潤滑的部件.. 7
(四) 起重機潤滑劑的種類.. 8
(五) 起重機潤滑的注意事項.. 8
(六) 起重機重點部件的潤滑.. 8
1. 起重機的減速器.. 8
2. 起重機的起升機構.. 9
3. 起重機的鋼絲繩.. 9
(七) 起重機的漏油處理.. 10
1. 漏油原因.. 10
2. 減速器漏油的修理.. 10
為延長起重機的使用壽命,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和保證安全生產,必須做好起重設備的日常保養和計劃檢修工作。
一、 日常保養
切實做好檢查間隔期間的起重機維護保養工作,是保證起重機正常連續運轉的基礎。正確地做好檢修間隔期間的維護保養工作,可延長檢修間隔期,減少檢修工作量,提高設備的生產率。
起重機在檢修間隔期間的維護保養分為:
值班檢查。包括保養、外部檢查、清掃、潤滑和緊固等。
一級保養。是經常性的保養工作,有起重機操作人員負責,主要包括鋼絲繩、捲筒、滑輪、軸承、聯軸器、減速器、制動器等的檢查、潤滑、緊固和調整等。
二級保養。是定期保養工作,它由維修工人負責,包括整台起重機各個機構和設備的維護與保養。
(一) 建立設備檢查制度
為確保起重機的安全運轉,首要任務是做好起重機的檢查工作。
1.日檢
該項與起重機操作人員交接班制度結合進行,主要由交接班的起重機操作人員共同對起重機的重要機電零部件,如吊鉤、鋼絲繩、各機構制動器、控制器、各機構限位器及各種安全開關動作是否靈敏可靠等進行檢查。具體檢查項目如下:
檢查保護箱的總電源刀開關是否已切斷,嚴禁帶電檢查。
鋼絲繩有無破股斷絲現象,捲筒和滑輪纏繞是否正常,有無脫槽、打結、扭曲等現象,鋼絲繩端部的壓板螺栓是否緊固。
吊鉤是否有裂紋,吊鉤螺母的防松裝置是否完整,吊具是否完整可靠。
各機構制動器的制動瓦是否靠緊制動輪,制動瓦襯及制動輪的磨損情況如何,開位板是否齊全,磁鐵沖程是否符合要求,桿件轉動是否有卡住現象。
各機構轉動件的連接螺栓和各部件的固定螺栓是否緊固。
各電氣設備的接線是否正常,導電滑塊與滑線的接觸是否良好。
起重機檢查終點限位開關的動作是否靈活、正常,安全保護開關的動作是否靈活、工作是否正常。
起重機各機構的轉動是否正常,有無異常聲響。
並於下班前15分鍾清掃設備,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
2.周檢
由操縱該起重機的幾位操作人員在每周末共同對起重機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周檢內容包括:
接觸器、控制器觸點的接觸與腐蝕情況。
制動器制動摩擦片的磨損情況。
聯動器上鍵的連接及螺釘的緊固情況。
使用半年以上的鋼絲繩的磨損情況。
雙制動器的起升機構,每個制動器制動力矩的大小。
各電氣限位開關是否靈敏可靠。
3.月檢
起重機操作人員與維修人員(電、鉗工)共同對起重機進行檢查。月檢的內容除包括周檢內容外,還包括以下內容:
電動機、減速器、軸承支座、角形軸承箱等底座螺釘的緊固情況及電動機電刷的磨損情況。
鋼絲繩壓板螺釘的緊固情況,使用3個月以上的鋼絲繩的磨損及潤滑情況。
管口處導線絕緣層的磨損情況。
各限位開關轉軸的潤滑情況。
減速器內潤滑油的油量。
平衡輪處鋼絲繩的磨損情況。
開式齒輪轉動的潤滑情況。
4.半年檢查
可與起重機的一級保養結合起來進行,操作人員與修理人員共同進行。半年檢查的內容除了包括周檢、月檢內容外,還應包括以下內容:
控制屏、保護箱、控制器、電阻器及各接線座、接線螺釘的緊固情況。
端梁螺釘的緊固情況。
制動電磁鐵汽缸的潤滑情況,液壓制動電磁鐵的油量及油質情況。
所有電氣設備的絕緣情況。
金屬結構變形及有無開焊情況。
車輪啃道情況。
5.年度檢查
可與起重機的二級保養結合起來進行,除半年檢查的全部內容外,還應檢查金屬構件有無裂紋、焊縫有無銹蝕;大小車輪磨損狀況;測量大車跨度及大車軌道跨度差;測量主梁的靜撓度並進行靜、動負荷試車;對起重機進行全面潤滑。
(二) 建立設備責任制和評比制度
為確保起重設備的日常保養工作落到實處,各單位應建立定機定人的崗位責任制。定機定人崗位責任制的優點如下:
便於加強操作人員的責任心,加強操作者對設備的正確使用和精心維護的責任感。
便於開展維護保養設備的紅旗競賽,提高設備的完好率,保持設備的良好狀態。
專人操作,便於操作者了解設備的特殊性能和缺陷,從而可充分發揮設備的使用潛力。
按照誰使用時保養的原則,由一人一班作業的起重機實行自用自養;幾人輪班作業的起重機由每班個人保養。定人定機制度一經確定不允許隨便變更,如因特殊情況需要變更,操作者應經領導批准,辦理變更手續後方可操作。
企業應根據不同情況,對起重機的保養狀態進行檢查評比,開展競賽活動,這對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證安全生產時有重大意義的。
對起重機保養狀態的評比標准見表8-1。
檢查項目
等級
檢查內容
清掃
好
經常徹底清掃設備,保持設備整潔,無油污
合格
能按時清掃,基本上整潔,無油污
不合格
不合乎上述條件
潤滑
好
正確按時潤滑,保持規定的油位、油量
合格
基本上按時潤滑設備
不合格
不合乎上述條件
交接
好
按時認真交接,交接清楚、記錄完整
合格
按時交接,能填寫交接記錄
不合格
不合乎上述條件
操作
好
認真遵守操作規程,嚴守工作崗位
合格
基本上遵守操作規程
不合格
有違反操作規程的現象
事故及故障
好
認真細致檢查設備,消除隱患,無事故
合格
能按規定檢查設備,偶有故障但無事故
不合格
有事故或常有故障
凡經檢查評比有四項以上達到「好」而沒有「不合格」者為甲等設備;沒有不合格項目為乙等設備,達不到乙等設備的列為丙等設備。其中的事故和故障指責任事故。
設備保養狀態的評比工作由車間主任組織,設備員、維修班長和生產班長或班組設備員具體執行。對設備要做到周檢查,月評比,年終進行總評。對在維護保養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操作者,應給予表揚和獎勵;對於嚴重失職,造成設備失修和重大責任事故的操作者,要給予批評教育,甚至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
二、 計劃檢修
橋式起重機的計劃檢修是在計劃規定的日期內對起重機進行維護和修理。其目的是為了防止起重機過度磨損或意外損壞,及時消除設備隱患,使起重機經常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保證起重機的安全運轉,達到以最短的停歇時間和最低限度地維修費用來完成起重機的維修工作,從而實現增產節約、降低成本的目的。計劃性檢修按常規可分為小修、中修、大修。
(一) 小修
小修的任務是排除在機構運行和保養中發現的故障,通過修理和更換部件使機械恢復正常工作。小修是局部的修理,花費時間短,壞什麼修什麼,其維修內容主要包括:
對整台起重機的機械轉動部分、電氣設備部分和金屬結構部分進行全面檢查。
對所有潤滑點按各自的潤滑周期進行清洗、換油潤滑。
對個別零部件的拆檢、更換或修理。
對某些電氣元件的修理或更換。
對於有破損趨勢的機電零部件,應作為可預見性修理內容做好技術准備工作,以便在下一周期修理時進行處理。
(二) 中修
中修是對起重機進行部分分解,修復或更換磨損的零部件,校正起重機的幾何位置和精度,保持起重機的工藝性能。其維修內容除包括小修的全部內容外,還包括:
對工作頻繁、負荷較大的機電部件進行拆檢、清洗、修理或更換並潤滑。
按計劃對做好技術准備的機電部件進行更換。
對起重機電氣線路進行全面檢查,更換部分老化接線和破損電氣元件。
(三) 大修
大修是全部解體、拆卸檢查每個部件,修理可修的零件、更換不可修的零件或個別部件,要求起重機大修後達到或接近出廠規定的技術標准和力學性能。其維修內容主要包括:
機構部分的各機構全部分解,包括減速器、聯軸器、捲筒組、車輪組及取物裝置等部件,更換損壞和已達到報廢標準的零部件,清洗後重新裝配並加油潤滑,更換鋼絲繩、各機構制動器及其打開裝置。
各機構電動機應進行分散、烘乾、組裝並加油潤滑,更換破損嚴重的電動機。更換各機構制動器的打開裝置;更換各機構破損的凸輪控制器;檢修保護櫃或更換保護櫃;更換全部線路的接線,重新配線安裝;更換照明信號系統的控制板等。
金屬結構部分,對已出現下撓或旁彎的主梁進行矯正修理並加固;對整台起重機全部清洗干凈並塗漆2遍加以保護。
經大修後的起重機要進行調試,然後按靜、動負荷試車程序進行鑒定,合格後方可投入生產使用。
三、 起重機的潤滑和防漏
(一) 起重機潤滑的基本要求
起重機的潤滑是日常維護保養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潤滑情況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各機構的運轉與機件壽命,而且還會影響安全生產和生產效率。因此,操作人員和檢修人員必須經常檢查起重機各潤滑點的潤滑情況,按時補充和更換潤滑劑。
潤滑工作應遵循的原則:凡有軸和孔動配合的地方,以及有摩擦面的機械部分,都要定期潤滑。由於起重機使用條件(運用率和使用環境等)不同,對不同部位的潤滑,應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掌握。
(二) 起重機潤滑的方式
起重機各機構的潤滑方式分為分散潤滑和集中潤滑。
中小型起重機一般採用分散潤滑。潤滑時使用油槍或油杯對各潤滑點分別注油。分散潤滑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潤滑可靠,維護方便,所用潤滑工具易於購置,規格標准,成本較低等。缺點是:潤滑點分散,添加油脂時要佔用一定時間,外露點多,易受灰塵覆蓋或異物堵塞。
大起重量起重機、冶金專用起重機多採用集中潤滑。集中潤滑分手動泵加油和電動泵集中加油兩種。集中潤滑可以定時定量潤滑,從一個地方集中供應多個潤滑點,可減少維護工作量,提高安全程度和保持環境衛生。缺點是結構復雜,成本高。『
(三) 起重機需潤滑的部件
三班制正常工作的橋式(龍門式)起重機各需潤滑部件和潤滑周期間表8-2。
表8-2 橋式(龍門式)起重機需潤滑部件和潤滑周期
序號
零部件名稱
潤滑周期
潤滑材料
備注
1
鋼絲繩
15-30天
合成石墨鈣基潤滑脂(SYB1405-65)、鋼絲繩脂、黃干油
2
減速器
6個月
夏季:HL-30齒輪油
HJ-50機械油
冬季:HL-20齒輪油
HJ-40機械油
3
齒輪聯軸器
3個月
鈣基潤滑脂(SYB1401-62)
鈉基潤滑脂(SYB1401-62)
4
十字聯軸器
每周
5
滾動軸承
6個月
鈣基潤滑脂(SYB1403-59)
6
工作滑輪
3個月
鈣基潤滑脂(SYB1403-59)
7
制動電磁鐵的汽缸
6個月
鈣基潤滑脂(SYB1403-59)
8
接觸器、控制器、限位開關的轉軸,主令控制器和凸輪控制器的滾輪
每周
40#-50#機械油
用小型油壺或用鐵絲點注2-3滴即可
9
控制器杠桿和各轉動軸
每周
鈣基潤滑脂
鈉基潤滑脂
40#-50#機械油
少量
10
鼓形控制器的觸頭
每天
40#-50#機械油
把微量油倒在干凈的布上擦
11
液壓電磁鐵、液壓推動器
6個月-1年徹底更換
25#變壓器油(SY1351-65)
10#航空油(SY1181-65)
12
夾軌器齒輪和各轉動軸
每周
40#-50#機械油
龍門式起重機
(四) 起重機潤滑劑的種類
潤滑劑分為潤滑油、潤滑脂和固體潤滑劑三大類。
潤滑油石應用最廣的液體潤滑劑,起重機上常用的潤滑有機械油、齒輪油、氣缸油等。
潤滑脂是膠狀潤滑材料,俗稱黃油、干油,它是由潤滑油和稠化劑在高溫下混合而成的,實際上是稠化了的潤滑油,有的潤滑脂還加有添加劑。
固體潤滑劑常用的有二硫化鉬、石墨、二硫化鎢等。
(五) 起重機潤滑的注意事項
潤滑劑在使用過程中必須保持清潔。使用前查看仔細,發現雜質或臟物時不能使用,使用時注意潤滑劑的變化,如發現已變質失效,應及時更換。
經常認真檢查潤滑系統和各部位密封狀態和輸脂情況。
溫度較高的潤滑點要增加潤滑次數並裝設隔溫或冷卻裝置。
按具體情況選用適宜的潤滑材料,不同牌號的潤滑脂不能混合使用。
各機構沒有注油點的轉動部位,應視需要用加油工具把油加進各轉動縫隙中,以減少磨損和防止銹蝕。
潮濕的地方不宜選用鈉基潤滑脂,因其吸水性強而且易失效。
採用壓力注脂法,應確保潤滑劑進到摩擦面上。如因油脂凝結不通暢時,可採取稀釋法疏通。
凡更換油脂時,務必做到徹底以舊換新,清洗干凈,封閉良好。
(六) 起重機重點部件的潤滑
1. 起重機的減速器
起重機上大、小車運行機構和起升機構的減速器通常採用油浴法潤滑。由於起重機的減速器齒輪常在重載沖擊和時開時停地條件下工作,故應採用比一般減速器用油黏度大些、油些更好的潤滑油。表8-3為起重機上述蝸輪減速器以外的減速器選擇用油的參考。
表8-3 起重機上減速器潤滑油的選用表
起重量/t
溫度條件
推薦用油品
<10
不超過50度
N68機械油
10-15
不超過50度
N100機械油、11#汽缸油
>15
不超過50度
N100、N150機械油,24#汽缸油
各種起重量
冬天露天
N68機械油
高溫環境
38#-52#汽缸油,20#齒輪油
減速器半年清洗換油一次,常與檢修同時進行。減速器中的油位應不低於游標的下刻度線。當缺油時,加油不應超過油標的上刻度線,使最低齒輪的一個整齒浸入油中,即足以保證充分潤滑。
減速器中的滑動軸承,採用旋蓋式的脂杯,在一般溫度下可用1#蓋基脂,每班加脂1-2次,每次旋蓋1-2轉;在高溫條件下,則宜採用稠度較大的鈣鈉基脂,每班需加脂2-3次,每次旋蓋1-2轉。
減速器中的滾動軸承,在正常溫度下宜採用鈣基脂,半年換脂一次。
在大型起重機減速器上,一般裝有油泵對軸承供油,只需檢查油位及油泵的工作情況,以保證正常的潤滑。
2. 起重機的起升機構
因為起重機的起升機構較其他機構運動更為頻繁,故更應經常進行潤滑,其中滾動軸承、滑動軸承及吊鉤銷軸等蓋基脂潤滑,而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應採用鈉基脂潤滑,並通過油杯或油孔加油。在正常溫度下工作的起重機,每周加油2-3次,而高溫車間的起重機每天加油不少於1次。吊鉤組的滾動軸承在正常工作溫度下,採用鈣基脂潤滑,每隔3-6個月加油1次,而在高溫情況下採用鈉基脂潤滑,每天加油1次。
起升機構的制動器軸承採用鈣基脂潤滑,杠桿軸及棘輪需塗上一層鈣基脂或工業凡士林,連桿摩擦表面用N46機械油潤滑,終點開關零件的潤滑,每月不少於2次,應按部件結構特點,分別採用潤滑油和蓋基脂潤滑。
3. 起重機的鋼絲繩
為了提高鋼絲繩的使用壽命,在編制鋼絲繩時,預先將麻芯浸足潤滑油或脂,或者把鋼絲繩浸泡在油或脂中,讓油、脂黏附在整個鋼絲繩的所有部位。在工作時,鋼絲繩拉伸和捲曲時受到擠壓,這時麻芯內的油就被擠出,使鋼絲繩不斷得到潤滑。因此,鋼絲繩需要定期補充潤滑劑。
麻芯浸油方法是先把鋼絲繩清洗干凈,然後根據表8-4選擇鋼絲繩麻芯所用潤滑油,把油加熱到60度左右,將鋼絲繩浸泡在熱的油液中,浸漬1-2天即可。
表8-4鋼絲繩麻芯用油選擇參考表
工作條件
鋼絲繩直徑/mm
工作條件
鋼絲繩直徑/mm
<25
>25
<25
>25
冬季露天
春秋露天
夏季露天
N32
N46
N100
N46
N68
N150
常溫車間
在高溫環境
N46
N100
N68
N150
對使用中的鋼絲繩要定期進行表面塗油。鋼絲繩外部塗油的方法是:高溫和露天情況下最好30-50天塗一次,常溫或室內下最好100-120天塗一次,且定期塗高粘度的油或脂。
鋼絲繩外部塗油、脂的選擇見表8-5。
表8-5 鋼絲繩用油、脂的選擇參考表
鋼絲繩直徑/mm
工作條件
潤滑油
潤滑脂
<40
常溫車間
夏季露天
冬季露天
高溫環境
11#汽缸油
24#汽缸油
11#汽缸油
38#汽缸油
鈣基脂
鋁基脂
鋁基脂
二硫化鉬脂
>40
夏季露天
冬季露天
高溫環境
24#汽缸油
11#汽缸油
38#汽缸油
二硫化鉬脂
鋁基脂
二硫化鉬脂
(七) 起重機的漏油處理
起重機的漏油主要是指減速器漏油。減速器漏油,特別是小車運行機構的立式減速器漏油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它不僅造成油的浪費,污染車體,而且影響機械壽命,影響操作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安全以及下面工作人員的工作和衛生。
1. 漏油原因
通常減速器漏油的部位及其漏油原因如下。
減速器殼體結合面漏油,其原因是:殼體結合面加工粗糙,達不到加工精度要求;減速器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後,殼體變形造成結合面部嚴密;箱內油量過多。
減速器軸承蓋漏油,其原因是:軸承蓋與軸承孔間隙過大;蓋內的回油泡堵塞;軸與蓋之間的密封裝置損壞。
觀察孔處漏油,其原因是觀察孔結合面不平;螺釘松動或紙墊損壞。
油標處漏油,其原因是油標直徑太小或油量過多。
2. 減速器漏油的修理
首先要檢查漏油的部位和原因,然後採取措施。
對殼體結合面不平可採取刮研結合面的方法。刮研前要檢查測量軸承孔的尺寸,若有餘量時,應將殼體結合面刨去2-3mm,然後刮研,達到要求後,將上、下箱體結合重新鏜孔。在組裝時應保證結合面的緊密,用0.03mm的塞尺不能塞入為宜。刮研結合面是比較有效而徹底的方法,但太費工。
在下箱體的結合面銑出(或手工鏟出)一回油槽,使外滲的油通過油槽返回箱內。油槽開成斜坡式,在軸承外稍深些,寬度5mm左右。
如在軸承蓋的下部漏油,說明軸承蓋間隙太大,應更換配合緊密的軸承蓋。
如觀察孔蓋較薄,應換用5mm厚的鋼板製成的蓋板,保證與箱體結合良好。
油標探針應和油標孔緊密結合。
保證減速器呼吸孔的暢通。
在減速器的結合面和軸承蓋,採用液體尼龍密封膠或洋乾漆密封,是解決漏油的有效而有經濟的方法。在塗密封膠前,應注意把需塗敷部位徹底清洗干凈。對於減速器的透蓋採用橡膠密封圈密封效果較好。
採用新的潤滑材料,實踐證明,中小型低速轉動的減速器採用二硫化鉬作為潤滑劑,可解決漏油問題。
E. 吊車制動裝置維修要點
吊車一個工作循環包括:取物裝置從取物地把物品提起,然後水平移動到指定地點降下物品,接著進行反向運動,使取物裝置返回原位,以便進行下一次循環。如固定式回轉起重機、塔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輪胎、履帶起重機等。吊車結構復雜,一般在工程建設與工業生產中需要持續運行,對結構運行可靠性有嚴格要求。為充分發揮吊車具有的應用優勢,降低工作強度,並提高作業效率,需要對其常見運行問題進行分析,結合結構特點,針對問題發生原因來採取措施進行問題處理和維護,保證其可以維持在最佳運行狀態。
一、吊車維修保養分析
吊車為重工業生產以及工程建設主要機械設備,為保證可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必須要使其維持在最佳運行狀態,各結構不存在任何隱患,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降低人力作業強度。現在吊車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領域中,可以有效改善物資搬運效果,但是也會在運行過程中因為震動、摩擦等問題,導致部分零件松動、脫落、老化等,影響設備實際運行效率,而且還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必須要加強此方面重視,採取措施進行管理優化。基於以往施工經驗,結合吊車結構特徵,對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確定維護管理要點和要求,制定完善管理方案,為後續維修養護作業的開展提供依據,提高吊車運行穩定性和可靠性。
二、吊車維修技術要點
( 一) 制動裝置
制動裝置作為吊車重要部分,如果其存在故障,將會從根本上對吊車運行效率產生影響,無法滿足實際工作要求。其中,雜訊為制動裝置最為常見的運行問題,且多是因為裝置存
在裂痕,或者出現松動造成的,需要及時檢查制動器彈簧,並對變速箱和減速箱狀態進行檢查確定,保證不存在任何故障,以及潤滑狀態良好。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制動裝置溫度的控制,一般影響因素包括濾油裝置堵塞,或者機械制動構件摩擦面損壞以及存在污物等,運行時造成設備溫度升高。另外,還要做好對車輪踏面和安全閥的調整,並確定液壓油樓是否存在問題,隨時做好各零部件的檢查,對磨損嚴重的構件要及時更換,避免出輪卡死軌的情況。
在日常作業中,要求操作人員定期對裝置進行檢查,且要提前將物資從容器內卸出,規定滾筒裝置,將閘片與閘輪間隙控制在 2mm 以內,並做好活動部位的潤滑,維持裝置表面清潔,及時清理污物,避免對裝置運行效率產生影響。
( 二) 傳動裝置
檢修對象主要為鋼絲繩、吊鉤以及滑輪,保證其維持在最佳運行狀態。其中,要定期檢查確定吊鉤是否存在裂紋,以及裂紋和斷面損壞程度,觀察剝裂、變形以及開口度是否存在異常等,發現問題後要及時採取措施處理,對損壞的構件進行更換。滑輪檢測需要確定滑輪靈活性能,檢查輪滑繩操是否損壞,例如常見的輪緣破裂磨損,要對磨損程度大的構件進行更換,避免直接損壞產生安全事故。鋼絲繩檢測則需要確定是否存在打結、腐蝕、斷裂、壓扁、松動等問題,確認固定狀態是否達到作業標准,對於超標或者未達標的構件要進行更換,及時將險情排除。
( 三) 受力結構
金屬結構為吊車主要受力結構,其起到了支撐作用,為確定其具有較高穩定性與安全性,必須要對定期對其性能進行檢測,檢查是否存在疲勞、裂痕等問題。對於吊車來說,如果長期處於載重超標作業狀態,受力結構出現裂痕的可能性非常大,將會對吊車安全性造成致命影響。還要做好結構磨損狀態檢測,確定固定用螺栓鉚釘是否松動脫落,盡量避免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碰撞,確保可以完全滿足作業要求。
另外,在日常生產中要重點做好機器載重控制,避免過載造成金屬部件形變,尤其要重視焊接過的部位,同時落實防腐措施,爭取維持吊車運行狀態的同時,延長其服務壽命。
( 四) 電氣系統
電氣系統為吊車控制部分,不僅決定著設備是否可以正常運行,還影響了其作業安全性與可靠性,一直為檢修維護的要點。要注意不要在試用期間出現失控或者無法啟動問題,對每個節點進行檢查,以免短路燒壞。現在吊車大部分設置了車載電腦,並且安裝了各種微型控制器,吊車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操作以及維護作業實施更為便利。但是同樣的電氣系統復雜性也更高,線路除塵難度增加,並且還要落實欠壓保護、短路保護、滅弧和過流裝置檢查等作業,排除一切運行隱患。另外,對於檢查發現已經損壞的電路板,需要由專業廠家進行修復。
( 五) 行走部分
輪子踏面作為基礎壓力承受主要部位,必須要保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硬度,可以適應實際作業環境,要定期檢查踏面是否存在塊狀物質脫落問題,對於硬度不達標的要及時更換。
同時,還要檢查輪軸油孔是否存在異常,如果油孔堵塞,加入的油進不去會加速閘片磨損,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將閘片壓碎,無法為支撐結構提供平衡支點,導致上部結構出現形變。並且,對於焊接和連接部位來說,很容易造成應力過於集中,出現事故的可能性增大。另外,對於特殊構件需要提高重視,例如變速箱產生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要檢查螺栓是否擰緊,避免松動造成變速箱撕裂,而降低聯軸節安全性。
三、吊車維修養護措施要點
為保證吊車維修養護工作可以有效落實,需要制定完善管理制度,作為檢修工作開展的依據,總結以往經驗,確定吊車檢修養護技術要點與要求,對現存規章制度進行補充優化,落實日常檢修和定期檢修方案。同時還要確定獎懲制度,督促檢修人員可以主動參與維修養護工作,及時發現並處理吊車各系統構件存在的問題,使其維持在最佳運行狀態。另外,還要加強對吊車相關人員的技能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吊車操作與養護要點,可以將檢修養護工作落實到日常工作中,並且在遇到問題後能夠及時採取措施靈活應對,將故障影響降低到最小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