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維修問題 > 懸空寺什麼時候維修結束

懸空寺什麼時候維修結束

發布時間:2023-05-30 17:28:51

❶ 懸空寺的歷史和由來

懸空寺的歷史和由來

懸空寺的歷史和由來是什麼?大家可能對懸空寺並熟悉,這是從北魏時期就建成的一座寺廟,經過時間的沉澱仍然堅挺在塵土之上。下面是我為大家搜集和整理的一些關於懸空寺的歷史和由來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與收藏。

懸空寺的歷史和由來1

懸空寺據說是北魏時一位叫瞭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雖經過維修乃至多次地震,整體結構仍是安然無恙,這不可不說是建築史上的奇跡,更令人深思的是懸空寺的建造完全是不按常規設計興建的。

懸空寺簡介在中國眾多的建築中,懸空寺是非常奇妙的建築。它處於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兩邊是1百多米高的垂直峭壁,懸空寺就像粘在一側崖壁之上,懸於半空之中,距地面大約有50米。遠遠望去,層層疊疊的殿閣,只有十幾根顫顫悠悠的細長木柱在下面支撐,而寺院上空往外突出的大片岩石,微微前傾,彷彿就要壓下來一樣,觀者無不心驚膽戰。懸空寺有大小殿宇台閣40間,樓閣間以棧道相連,遊客踏上棧道,就會不約而同地提起腳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生怕一步踩重,寺就塌下去了。

然而,盡管腳下「吱吱」作響,貼在岩石上的樓台卻巋然不動。要說懸空寺的建築特色,首先是「奇」。懸空寺懸掛於古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就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山下的洪水泛濫時,也淹不到古寺。其次就是「懸」。很多人都以為,懸空寺是由它下面的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撐而起的。其實有的木柱根本沒有受力,真正支撐寺院的是插進岩石內的橫木飛梁。這些橫木飛梁是用當地的特產鐵杉木加工成為方形的木樑,深深插進堅硬的岩石里。

懸空寺的歷史和由來2

其實這個懸空寺它的名字的來源並不是因為它懸掛在空中,而是因為他這個名字來源於古代時候兩個神秘莫測的神話傳說有關。

這兩個神秘傳說有一個說法是說從前在一個非常深的茂密的深山老林裡面,裡面長著一棵稀世珍寶千年人參。這棵人參因為修煉時間太久變成了人的樣子,然後呢,人們就叫他人參娃,這個人參娃呢,她自己找了一個山洞,住在裡面,然後呢,剛好這個山上有一座寺廟,寺廟里呢,有一個挺可愛的小和尚蔽辯辯,經常就在這個山上玩兒。這個小和尚只要一出去,這個人參娃就在寺廟門口等著他,然後他倆就成了好朋友。他倆沒事兒在一塊兒,在古時候也沒啥玩的.,她們就一塊兒摔跤,每次這小和尚出去玩玩,回到寺廟里的時候都是呼哧呼哧的,那大口喘著氣,這老和尚見小和尚哎呀這是又喘氣又流汗的,而且出去時候一身而且這小和尚每次出去的時候都是穿著一身乾乾凈凈的衣服出去,每次一回來,這身上都是可多可多的泥土,這老和尚就感覺到特別奇怪呀,就問小和尚說,你這是怎麼回事兒呀?怎麼這些乾乾凈凈的衣服怎麼被你弄得這么臟呀?然後呢,這個小和尚就把它跟人參娃的故事告訴了老和尚。

這個老和尚聽完之後,說這小孩兒長得不像凡人很不一般呀!然後就對這個小和尚說,說你這樣吧,明天你拿一團線球兒過來,然後呢,這線頭上穿個針等那個小孩兒在跟你摔跤的時候,你就偷偷的把這個針插到他身上。然後不論他走的多麼快,走到哪兒,我們也能順著這條線能找著他。這個小和尚因為也感到奇怪,然後也就同意了。

第二天這個小和尚又出去跟人參娃一塊兒摔跤玩,這個小和尚就偷偷的把這個針插到了人參娃的身上,然後呢,摔了幾跤,他們都相互就都回去了,然後呢,這個老和宏缺尚已經做好准備,准備要跟蹤這個人參娃,就順著這個線,一直走過去,沒多久之後,就順著這條線走到了一個很深的山洞裡。

然後這個老和尚就進了這個山洞,發現這個洞里並沒有孩子,只有一顆千年人灶亮參,然後來這個老和尚就抱著千年人參回到了寺院里了,這些小和尚都感覺,哎呀,這可是稀罕玩意兒啊!然後這個老和尚雖然叮囑他們不要讓他們亂動這棵人參,但是這些小孩兒還是特別調皮,把這個千年人參給煮了。然後他們把這棵千年人參煮吃了。並且把剩下的湯給倒到了院子里,他們把這個湯一潑,發現這個整個寺院就晃晃悠悠的就往上升了。老和尚看著,明白了這是怎麼回事,然後嘞這個老和尚趕緊說,快拿著東西來頂住寺院,不要讓它往上升了。然後呢,這個寺院也就不往上升,也不往下降,於是懸空寺就這樣的名了。

❷ 關於懸空寺的歷史傳說,你了解多少

中國的很多建築都是滾春仔以奇特的地理位置或者是精細的建築構造而引得了很多遊客的贊嘆,而其中非常有名氣的就是懸空寺的這種類型建築,恆山懸空寺的廟宇宏敞、建築巍峨、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的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其實關於懸空寺還有一段歷史傳說,下面就一起來看一看。

❸ 千古奇觀懸空寺,究竟是如何修繕的

懸空寺又名玄空寺,位於山西渾源縣,距大同市65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持單位。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 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懸空寺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

❹ 大同懸空寺導游詞

大同懸空寺導游詞

懸空寺位於中國第九大古都、中國歷史名城、中國雕塑之都、煤海之鄉的大同市東南約65公里處,我下面為大家整理關於懸空寺的導游詞,歡迎閱讀參考:

懸空寺創建於北魏後期(大約為公元471——523年),已經經歷了1400多個年頭。現存建築是明、清兩代修建後的遺物。位於恆山腳下,在大同市渾源懸城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岩峭壁上。懸空寺寺門朝南,寺內有樓閣殿宇40間,有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雕像80尊。三聖殿內的釋迦、韋馱、天女等塑像,形體豐滿,神態感人,是懸空寺內彩塑中的佼佼者。更為特殊的是地處懸空寺最高層的三教殿內,釋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耐人尋味。佛教、道教、儒教始祖同居一室,確不多見。

懸空寺雖幽居深谷,但有恆山水庫依傍。恆山水庫蓄水1300萬立方。溢洪閘全開時,峽谷內飛流噴涌,山水相交,渾然一體,結懸空寺的奇景又增添了秀色。“壯觀”二字,刻在懸空寺北的岩壁上,相傳“壯觀”二字是唐代大詩人李白親筆滑辯所書。唐代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進入金龍峽後,被懸空寺奇險的建築深深地吸引,在石崖上親筆寫下了“壯觀”二字,為了表達激動之情,書寫完後,隨手一揮在“壯”字的“士”內加了一點,不知情的遊客還以為是李白寫了一個錯別字呢!“壯觀”二字隨著年代的推移,數千年的風化,已無法辨認。

1990年,國家撥專款維修懸空寺時,依據流傳拓片原跡,將“壯觀”二字重新鐫刻在寺下的峭壁之上。金龍峽東岸的懸崖半山腰內,大家可以見到古代遺留下的棧道,這是古代在懸空陡壁上用木架起的道路。據說,棧道是北魏道武帝年間(386-408年)修建的,棧道石孔遺跡仍然保留下來。棧道古稱“雲閣”,它與西岸半山之中的懸空寺之間,曾有一座架空懸橋,古稱“虹橋”。古人將這兩處合稱“雲閣虹橋”,為當時恆山古景之一。如今“虹橋”已毀,僅存“雲閣”,陡峻直立的石壁之上緩讓汪鐫刻著“雲閣”兩個大字。過去的“雲閣虹橋”,現在已成為“壯觀”的“雲閣”,大家觀瞻著這二處的四個大字,無不為這些驚、險、奇、巧的建築痕跡而驚嘆叫絕。從“壯觀”和“雲閣”前留影後,大家來到懸空寺山門前,因為寺宇大都懸空,故稱“懸空寺”。

懸空寺的由來,有二種說法:按佛教傳說,古時候金龍峽山洪經常泛濫,山谷下的百姓民不聊生,人們想建一座寺院鎮壓山谷的妖怪,又礙於“佛不上山”的忌諱。於是,想起了在山崖上懸空建起了寺院,起到鎮妖的作用。按道教傳說,北魏王朝將恆山作為道家重要的道場之一,進行說法修煉,古代工二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設計建造了懸空結構的建築。進入懸空寺的山門,領略一下這座神奇的建築。據各類史籍的記載,懸空寺建成於公元六世紀的北魏晚期,以後各代屢次重建修葺,明清時期的'建築達到極盛,因此現以明清建築為主體。

從谷底向上看,懸空寺很“懸”,懸若長虹。攀上寺院的感覺,則更“懸”,腳踩薄板,猶如置身於空中樓閣之中。當地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民諺。文人雅士則以“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詩句。懸空寺現距地面高約50米,據專家考證,懸空寺初建時期,應與地面的垂直高度近百米,由於上遊河水的沉積泥沙將地面抬高到現在的高度。懸空寺懸掛在峽谷西側的石崖中間,略呈內陷的弧形石崖,將寺懸在高處,與峭壁構成一體。

40間樓閣殿宇置身峭壁,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僅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子。其實,有的木柱受力,有的卻是虛設,根本不受力,僅起到裝飾作用。由於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的岩石里,使得懸空寺成為一座懸而不空,看似若空的建築。

懸空寺的“巧”,體現在巧妙藉助峭壁的地形。上利用石崖頂峰突出的山勢,構築成天然的大屋檐;中間在僅有擾仔的空間,將寺廟的殿宇和樓閣錯落有致地銜接起來;下部巧借幾根纖細的木柱支撐,加重了懸的氣氛。懸空寺因地制宜,揚長避短,虛實結合,整體建築有山門、鍾樓二樓,大殿,配殿,雜殿等應有盡有,僅限的空間小巧玲瓏,具有一般寺廟的形制和規模,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站在寺院內,可能感覺到了擁擠,確實有些小,這里長不及10米,寬不足3米,為一條狹長院落。寺院以西為正,寺門向南而開,南北各有危樓對峙,既是鍾鼓樓,又是門樓。院西依崖建造雙檐平頂樓閣佛堂一座,穿過院落向北,自鍾樓內可攀梯而上n佛堂內有三佛龕、太乙龕和關帝龕。佛殿的頂部分別建迦蘭、送子觀音、地藏殿。同居一室三佛龕、太乙龕和關帝龕。三佛殿義稱大雄寶殿,供奉毗盧遮那佛、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三佛屬明代塑像,採用工藝復雜的夾佇塑像法製造,特點是堅固結實,輕巧美觀,易於保存,為不可多得的珍品。

從寺院出來,就是懸空寺南北二樓。當腳踏在曲廊或棧道上,彷彿感覺到懸空寺在輕微搖晃,請大家把穩欄桿,注意安全。大家看到陡崖上洞眼密布,這些洞眼*人工鑿開,然後插入飛梁,在堅硬的岩石里插入2/3飛梁,另外1/3則挑出崖外,再在上面鋪板立柱,最後建成殿閣樓台。如果你觸摸一下主柱,會感覺到它的晃動,這是因為懸空寺的受力重心點在岩石里,寺下面支的立柱僅起到支撐的作用。人們了解到木柱起的作用時,更加重了懸空的感覺。當你看到了寺底支撐的木柱時,彷彿又感受到懸空寺的穩重性。

懸空寺雖然懸在高空,但頗有穩重的安全感。站在南樓內,三層有純陽宮、三官殿和雷音殿。純陽宮也稱呂祖廟,主要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呂洞賓是山西永濟永樂鎮人,道教中封真人而號“天尊”。三宮殿是懸空寺整個建築中面積最大的一個殿,殿內塑像為明代的泥塑珍品。三官指賜福於人的天官,赦罪於人的地官,為民解厄的水官。泥塑最高約2米,是懸空寺最大的塑像,下面左右均為侍女和老少臣子,天蓬元帥,龜蛇二將。雷音殿是佛教殿堂,位於南樓最高處,佛教認為佛祖釋迦牟尼弘揚佛法時,聲音如雷鳴般響亮,所以稱雷音殿。

從南樓抵達北樓時,要必須通過空中棧道,棧道上方的石壁上,有“公輸天巧”四個大字,公輸指古代建築巧匠魯班,棧道巧妙將兩樓貫通,真是巧奪天公。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兩尊北魏時期鑿刻的佛像,為懸空寺的建築年代提供了證據。北樓的三層內分別為五佛殿、觀音殿、三教殿。五佛殿位於最低層,供奉五佛而得名,五佛亦稱五方佛,以大日如來最突出,為佛教中的密教。觀音殿在樓中層,供養中國人民喜歡的觀世音菩薩。佛教傳人中國時,觀音是“男身女相”的古代貴婦形象,宋代以後,民間流行的觀世音菩薩像,則完全演變成為一個古代仕女的形相。地處最高層的三教殿內,釋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耐人尋味。將佛教、道教、儒教始祖同堂供奉,已堪稱中國宗教史上的一段佳話。

站在北樓最高處,憑欄遠眺。對面的恆山主峰,高聳人雲,巍峨挺拔。南面百米之外是恆山水庫,蓄水達1300萬立方米,景色明麗。夏日,兩側青山聳立,黛色的山巒在水中倒影映現,清波碧浪。當溢洪開閘時,峽谷內頓時飛流噴涌,濤聲大作,氣勢磅礴,山水相交,渾然一體,給懸空寺的奇景又增添了秀色。

;

❺ 懸空寺現在在維修

不久前,我無意中看到懸空寺內一通重修懸空寺時的石碑,此碑立於凱銀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碑文是由清道光辛卯恩科(1831)舉人王尊賢所撰寫,通讀下來,不禁嘆服,久縈於心的謎團亦迎刃而解。
王尊賢是晚清進士、民國著名詩人王念祖的祖父,任過山西省解州府平陸縣儒學正堂。在寫這通碑文時,王尊賢已經退隱林下,居住在故鄉渾源縣城。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南2公里處的恆山景區中,建在恆山主峰對面翠屏山的山坳間,因處於半空中的懸崖之上,故名為「懸空寺」。懸空寺最大的建築特點是:整個建築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岩石暗托,將橫梁的2/3插入人工開鑿的深洞中,外露1/3作為殿宇的支撐基礎,可謂巧奪天工。懸空寺的建築布局呈「一院二樓」的格局,南端為一懸空寺院,北邊為兩座懸空飛樓,遠遠望去,猶如瓊樓玉閣一般。
懸空寺建於何時王尊賢這位飽學之士在150年前是怎樣描述懸空寺的呢?一讀之下,格調清新流暢,大異於和他同時代的儒士手筆,使人頓生親切之感。他是這樣寫的:
「郡城之南有恆山,恆山之西有翠屏,翠屏東北隅有上拍芹不在巔、下不在麓,而宮殿垣墉倚伏於幽崖峭壁間者,曰懸空寺。是寺也,虹橋飛跨、雲閣遙連,柱礎參差、基址危險。不知者以為神為之,其知者以為人為之也。」
這座古寺究竟建於什麼時候呢?這也是人們一直想知道的問題。對此,王尊賢當時也給予了回答:「予生也晚,不知是寺創建何時,但考『斷碣』『殘碑』中有金朝大定年號,可知其由來久矣。」
王尊賢說「余盯賀宴生也晚,不知是寺創建何時」,可見,當時他希望能夠找到懸空寺建造的年代。但是,在他身處的同治三年(1864),也不知懸空寺建於何時,只是看到最早的「斷碣」「殘碑」中,有關懸空寺的標有「金朝大定年號」。

❻ 懸空寺入選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築,懸空寺到現在有多久的歷史了

懸空寺入選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築,懸空寺建成於公元491年,到2022年已經有1531年的歷史。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俏麗間。這個返哪寺廟看起來就像是懸掛在懸崖峭壁上一樣,隨時都有掉下去的風險,如果有人走在上面的話,也會覺得膽戰心驚。

三、結束語

在1957年的時候,懸空寺就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有關單位就投資近千萬,對這里進行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❼ 介紹懸空寺作文

【懸空寺作文】

懸空寺,位於恆山腳下,懸掛在北嶽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始建於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因歷年河床淤積,現僅剩58米。1957年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岩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為正。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梁為基,巧借岩石暗托,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

我們登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鑽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迴旋,仰視一線青天,俯首而視,峽水長流,叮咚成曲,如置身於九天宮闕,猶如騰雲皈夢。幸虧我們走得早,當時人還不是很多,我們能仔細參觀懸空寺的建築。等我們下來時,來了很多旅遊車。遊人越來越多,以至於保安在下面樓梯口把守,分批放人攀爬。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檐有單檐、重檐、三層檐,結構有抬梁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懸空寺是歷代文人墨客嚮往之處,古代詩人形象的贊嘆:“飛閣丹崖上,白雲幾度封,蜃樓疑海上,鳥到沒雲中”。唐代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覽太原後,曾到雁門一帶攀登恆山,當進入金龍峽後,被懸空寺奇險的建築深深地吸引,不知何故,這位詩仙未能留下詩篇,卻在石崖上親筆寫下了“壯觀”二字,為了表達激動之情,書寫完後,仍然未競發自內心的情感,隨手—揮在“壯”字的“士”內加了一點,不知情的遊客還以為是李白寫了一個錯別字呢!“壯觀”二字隨著年代的推移,數千年的風化,已無法辨認。1990年,國家撥專款維修懸空寺時是,依據流傳拓片原跡,將“壯觀”二字重新鐫刻在寺下的峭壁之上。 明崇禎六年,徐霞客游歷到此,稱之為“天下巨觀”。李鐵映同志1989年來恆山視察時,揮毫寫下了“偉哉神工”四個大字,當人們感慨之餘,不禁要問,懸空寺為什麼歷經1500多年,能夠保存完好?

懸空寺由於科學的選址,是建在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且兩邊突出的山崖緩解了風勢,東邊天峰嶺遮擋了太陽,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小時,風侵,雨蝕、日曬都對其損害不大。

懸空寺的選址之險,建築之奇,結構之巧,豐富的內涵,堪稱世界一絕。肆游轎它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國寶,也是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正如,聯邦德國的一位建築專家說:懸空寺把力學、美學和宗教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畢加索所說"世界上真正的藝術在東方",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了。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傲。”

游覽了懸空寺,我們又驅車向上,經過隧道,很快就到達了恆山的半山腰。我們一行老少16人,老的坐纜車,中青年還有孩子都爬山……

【懸空寺游記】

懸空寺在山西省渾源縣境內,在恆山腳下距北嶽恆山 2公里。懸掛在北嶽恆山金龍峽的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始建於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因歷年河床淤積,現僅剩58米。懸空寺是我國僅存的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懸空寺原名“玄空閣”,是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樓閣面得名,後稱懸空寺,是因“懸”與“玄”的諧音,以及寺院象懸掛在半崖之上,習慣地稱作懸空寺。

到達懸空寺第一直觀印象:它是那麼的小巧,甚至有點“可憐”,孤零零的掛在懸崖峭壁之上,一彎清澈的河流從它的前面急流而過,甚至都不停下了看它一眼,兩山之間的豁口陣陣寒風直吹過來,瞬間讓人感覺不是春暖花開時節,好似寒風刺骨的隆冬,特別有意思的是,前一天到達大同,天下著中雨,而第二天到達渾源縣的懸空寺,天空中卻飄起了雪花,加之陣陣刺骨的寒風,天氣的寒冷可想而知,但我還是被懸掛在懸崖峭壁之上懸空寺給震撼了,之所以我用了懸掛這個詞,是因為實在是形容看到懸空寺的第一感覺,太貼切了。懸空寺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懸”是懸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磨旅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據說在懸空寺建成時,這些木樁其實是沒有的,只是人們看見懸空寺似乎沒有任裂肆何支撐,害怕走上去寺會掉下來,為了讓人們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立木和橫木支撐著,這些橫木又叫“鐵扁擔”是當地的特產鐵杉木加工成為的,用桐油浸過,所以不怕白蟻咬,也有防腐的作用,然後插入飛梁,使其與直角梯形銳角部分充分接近,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岩石里,岩石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樣子,懸空寺真正的受力重心點在在堅硬的岩石里,寺下的立柱只起到了支撐的作用,是頗具穩固安全感的,就是距今最近的1989年10月這一帶發生了6.1級地震,周圍的民房都有毀壞,而懸空寺只是晃動了幾下,安然無恙。從北魏始建懸空寺至今1400多年來,歷朝歷代都有修繕,但卻從未改動其結構,讓我們後人對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只有感嘆和無限的敬佩了!所以懸空寺千年不倒也並非奇跡,乃是人們的智慧的結晶。

懸空寺的“巧”體現在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築,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築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山門、鍾鼓樓、大殿、配殿等都有,設計非常精巧。寺內有佛像八十多尊。值得稱“奇”的是,建寺設計與選址,懸空寺處於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全身懸掛於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沖刷。東邊天峰嶺遮擋了太陽,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小時,風侵、雨蝕、日曬都對其損害不大。四周的大山也減少了陽光的照射時間。優越的地理位置是懸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結束了對懸空寺的參觀,我們去向下一個景點,應縣木塔。

【參觀懸空寺】

暑假的生活是美好的,也是忙碌的,在學習之餘,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山西。 盼望著,盼望著,這一天終於來了!經過1。5小時的飛行,飛機降落在太原機場。一下飛機,我便感到一絲涼意。媽媽告訴我:“山西只有二十多度,而南京現在是四十度的高溫。”我頓時感到祖國的幅員遼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油然而起。 在山西,我游覽了許多地方:喬家大院、平遙古城、五台山、懸空寺和雲岡石窟等。而最讓我贊嘆不已的是懸空寺。 懸空寺位於北嶽恆山,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懸空寺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到了懸空寺腳下,遠遠就可以看到在一座大山上,峭壁與建築融為一體的懸空寺。在懸空寺下方的岩石上有“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 我正奇怪為什麼要在峭壁上建造這座寺廟,和為什麼建得這么牢固時,導游說:“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造了這座懸空寺,是我國古代建築精華的代表之作。懸空寺利用力學原理,以半插飛梁為基,巧妙地借岩石暗托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聽到這兒,我真是越來越急著走進懸空寺看看了。 爬了一會兒山,到了懸空寺前。只見寺廟依山而建,蜿蜒曲折的,路也很窄,一次只容一人通過。 我們隨著人流走進了懸空寺的過道,一邊是高高的懸崖,讓人不敢探頭俯視;另一邊是風格各異大殿,供奉著各種各樣的佛或菩薩。 我懷著好奇心走進了一間大殿里,看到裡面供奉著三尊佛像,分別是一尊大佛和兩尊小佛。它們都是用銅打造出來的,非常精美逼真。與其他寺廟的殿宇不同的是,這里的每座殿都很小,一般只供奉一兩個主佛,而且佛像也比普通寺廟的要小,我想是因為地勢的原因吧! 大約半小時後,我們下了山。出了景區,我回頭望瞭望漸漸遠去的懸空寺,在心裡悄悄地說:“再見懸空寺,我會再來的。”

【登懸空寺作文】

每年寒假我都要出去遊山玩水,今年也不例外,要去山西遊玩。

這天,我來到大同,前往恆山參觀懸空寺。懸空寺建在北峰,走過去要花很多時間。老遠,我隱隱約約看見一座寺廟坐落於山峰中央,底下豎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蒼勁有力的兩個大字:壯觀!據說這是李白當年遊玩時題下的。我半信半疑,何為壯觀?懸空寺又怎能被稱之為壯觀呢?

當我登上山頂,就明白了李白寫“壯觀”的原因了。懸空寺感覺就像一座空中樓閣,漂浮在岩壁上。這純木質的寺廟雖然僅有152.5平方米的面積,卻建在懸崖峭壁上。它幽伏於峭壁,既像玲瓏剔透的絕美浮雕,又如凌空欲飛之仙界瓊閣。從北魏時期流傳下來,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能如此完好的保存,實在是不容易!果然壯觀!

驚嘆之餘,我登上石階,一拱小門出現在眼前,走進去一瞧,是一排樓梯,直通二層。腳踩上去,令人心悸的“嘎吱嘎吱”聲響個不停。樓梯幾乎是垂直的,而左右兩側都有很大的空隙,一瞥到那,我的腿就會不停地打顫,似乎一不小心就會摔下去。

第二層的走廊非常狹小,也十分陳舊,但上面的裝飾依然精美。整個建築青磚黛瓦,雕梁畫棟,木雕美輪美奐,完全彰顯了北魏建築的特色。

懸空寺還有一大特點——有著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的文化。在第三層,我看到了許多殿堂:三官堂、大雄寶殿……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聖殿。殿里的左邊是一位鶴發童顏、身上有著太極圖的老人,這是道教,中間的釋迦佛像是代表佛教,右邊的想必是儒教啦!

我們玩得流連忘返,又游覽了一圈才離開。離開前,我不禁感嘆道:“懸空寺真不愧是世界十大奇險建築之一。”

【游覽懸空寺作文】

我們和旅遊團一起游覽懸空寺。恆山翠屏丹岸上掛有一處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的天宮閣樓。這就是令你“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懸空寺。懸空寺位於恆上金龍峽峭壁間。

步入山門,百靈九折。一進山門我們走過一個搖搖晃晃的吊橋,吊橋底下有一條河,河水清澈見底。我遠遠望去,有一個在半山腰上的龍頭,那就是懸空寺的進口。到了懸空寺的下面,我迫不及待地爬了上去,我爬上第一層,往下面望去,非常壯麗、美麗,下臨深谷,樓閣懸空,結構奇巧。閣樓共有殿閣四十間,懸空寺是國內存在唯獨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岩石安托,樑柱上下一樣,廊閣左右相等曲折迂迴,就連唐代大詩人李白看了都流連忘返留下了“壯觀”兩個大字。我們接著往上爬,樓梯很窄,非常陡峭。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哥哥和孔阿姨互相幫助終於爬上了最高的一層,我往下一看:“哇!可千萬不能從這兒摔下去啊!”

懸空寺的風景真由美。

❽ 懸空寺的建造之謎

山西大同渾源縣的懸空寺,顧名思義,它不僅僅是建造在距離地面60多米高的懸崖上,而且它整個建築都懸在半空中!1500年來經歷了無數次的山崩、地震、雨水侵蝕,它始終屹立不倒。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古人是如何飛檐走壁建造起這麼一座千年不倒的懸空古寺?懸和坦塵空寺有41間殿堂,靠什麼支撐在懸崖上?
9 B9 s- ]% B( \$ Q9 w
0 X* P$ I( S% {" M
( d7 i* A F0 q懸空寺有大小殿堂41間,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所有樓閣的底層似乎從懸崖的立面中凸了出來,看上去,樓閣就好像掛在懸崖上一樣!這樣一個頗具規模的寺院是靠什麼支撐在懸崖上的呢?) _( @( o% d8 U- e) Z8 L+ m
2 o @- y$ N" j: t

0 ]: [( N3 ^) s2 D) F- ]懸空寺的信歷兩個三層樓閣由一個古棧道連接,恆山地區流傳著這樣的民謠: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馬尾」就是指這些上接樓閣棧道、下至巖石的紅色立木。這些立木總共有30根,被分成三組,每根長度大約十幾米。分別被設置在兩個樓閣和棧道下面,給人的第一感覺,懸空寺似乎就是靠這三組立木支撐在懸崖上。懸空寺是不是就靠這些立木支撐起來的呢?
2 c7 i) H; @4 R g$ j2 ]- v; }% k

" M N# O0 ]( o& U+ e常學文在懸空寺管理處工作了10多年,開始的時候,他也認為懸空寺是靠這些立木來支撐的,但是,一次偶然的發現,讓他感到十分疑惑。常學文發現,懸空寺下面的立木竟然可以晃動,而且這些能夠晃動的立木十分細小,直徑不超過10厘米,但上方的樓閣重達數十噸,這樣纖細的立木,能起到支撐作用嗎?更令人奇怪的是,查閱懸空寺的歷史資料,人們都沒有發現立木的蹤跡。
2 h0 `1 z, o" ], O$ X$ I$ C1 y$ F
3 r* J6 J) L! x7 D- `: e* r) Y; k4 w4 r6 _9 M2 U* t, \
北京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趙思敬曾多次對恆山懸空寺進行考察,在早期拍攝的照片中,他並沒有發現有立木,因此他懷疑懸空寺下面的立木,根本就沒有支撐作用。如果不是立木,懸空寺的樓閣和棧道究竟靠什麼支撐?% E( y- ?! `0 J# E3 t5 F8 |- c"喚禪 j
1 d2 g1 V S/ ?! [
考古學家們發現,在所有懸空寺的樓閣和棧道下都埋有橫梁,這些直徑50厘米左右的木材,好像是從巖石中長出來的一樣。這些橫梁露在外面的部分大約有一米左右,它的上面正好是用木板鋪成的走廊。不僅走廊,整個樓閣的底座也直接壓在這些橫樑上。* i u+ T' k4 M) {6 J3 v. H! F, V5 y<br>6 D# O! L0 X" d7 a/ f. C<br><br>' o4 _/ ^5 [8 |) e專家統計,懸空寺共有這樣的橫梁27根,這些橫梁很可能才是挑起整座樓閣的關鍵,但令人困惑的是,懸空寺周圍都是高達百米的懸崖峭壁,這些橫梁的架設,古人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呢?<br>- F L4 [$ S4 l9 }5 p3 n3 }7 K; H' C( j- `0 I
d X6 y8 Q6 g, ~2 o$ \ V
上世紀80年代,考古學家在峽谷南部陡峭的石壁上無意中發現有兩排方形石孔。有趣的是,這些石孔沿著山崖在河道上方一字排開,像是要把人引出山谷。4 z S" T# h: a/ _4 C

3 R9 M$ ~$ E; ?( K# F6 s b: Y i: J
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先生長期從事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工作,他從這些石孔的排列方式推斷,這是木材的插孔,這很可能是一條古棧道的遺跡。為了能通過絕壁運輸物資,古人在懸崖上開鑿石孔,然後將橫梁插入其中,再用木板鋪平,就建成了一條在山崖上通行的棧道。羅哲文認為,懸空寺的橫梁也是插入了類似這樣的石孔,起到支撐作用。6 o. C3 B) k7 m' R4 K
9 z' l( { x9 {3 G1 @<br><br>: R; a, B+ q$ h- w3 f- u. W從懸空寺現存的橫梁來看,橫梁的直徑和這些石孔十分吻合。據測量,這些石孔的深度都在一米左右,因此有人推算,石孔的深度再加上橫梁露出來的一米,懸空寺橫梁的長度可能只有兩米。但懸空寺樓閣的重量遠遠超過棧道上木板的重量,兩米長的橫梁能支撐起巨大的樓閣嗎?<br>2 B5 H3 T ~2 K V7 }; I
* A' ? U8 O x* z- i
. E1 e( c# w9 S% S羅哲文認為,懸空寺下方的橫梁長度肯定不止兩米,目前橫梁露在外面的一米只是它本身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橫梁隱藏在山崖里。如果這些橫梁只有兩米,那麼整個樓閣早就已經跌下深淵!
$ C( }' X, Y6 Z( g. ?2 b1 t
: Y* p4 H, e5 K. @/ b: q" C* a9 b a) t
* h5 E/ t# p6 Y% i
什麼樓閣下方的立木不能移動,難道有何特殊作用?
3 K( e9 S2 P2 L% x0 U7 q8 O
" j7 R: Z( a V# e+ p' E4 g) j3 b# \ V
專家們在對橫梁進一步調查時發現,棧道下方的立木可以晃動,沒有支撐的作用,但在樓閣下方的立木卻完全不同,這些立木正好頂住橫梁,幾乎無法移動,難道這些立木也起到了支撐的作用嗎?
! s- B! Y% U5 i! {- Q. L! h
% Q5 _' D! C, t" r2 H; c3 r3 R$ }/ k9 ^( G8 q
懸空寺最高的建築三官殿下,共架有22根立木。這些立木上端支撐著橫梁,下端牢牢地壓在巖石上。正是這些立木和橫梁共同構成了一個有力的支撐體系,保證了樓閣的懸空和行人在走廊上的安全通行。羅哲文在多年的研究中發現,這種橫梁加立木的支撐方式,在古代建築中應用十分廣泛。7 J G/ ]* m6 M7 A, t% d! A

, r$ K e' V' E% }$ t) H) m% B
. i1 m3 D8 Q1 J中國古代的工匠很早就已掌握了這一技術,在皇宮、都城、橋梁、民居中大量應用。但要在恆山這樣一個懸崖絕壁之上建築寺廟,幾乎超越任何人的想像。所以懸空寺一建成,就被視為一個奇跡。
e, D& P5 y( d5 T. q' P9 ~- K; Y4 Z4 n4 _0 I+ b4 J( r5 x9 ^+ W. ]
, B4 v+ s ?1 M' ^+ F5 p
懸空寺上現存最早的三尊石佛大約是公元500年的北魏時期雕刻的,因此懸空寺至少已經有1500年的歷史。對於今人而言,1500年前的工匠既沒有炸葯,又沒有今天復雜的施工機械,他們是如何在石壁上開鑿石孔的呢?
. L6 X2 U( X" y% I( U; [# s5 [
# v2 F e( v% `$ a7 y
- s( t+ `7 R: x- _專家們推斷,當年的工匠僅憑一些簡單的鐵制工具,就足以開鑿出用於放置橫梁的27個石孔。如今當年古棧道的橫梁已不復存在,但這些石孔打鑿的痕跡卻還清晰可見。6 H/ z7 ]# ]: ^' v4 e q
3 P I7 b) b! Q/ f, L6 n

. y0 n% a% G6 k" U K7 @古人是怎樣將橫梁牢牢地插入石洞呢,而且歷經千年不腐?
5 @* {4 x9 `# N3 Q( Z8 ^<br>2 T! |; ~6 N! }: V0 k' k6 a8 y% R8 n( H7 L- y* o# K: [
上個世紀90年代,文物保護部門試圖更換部分懸空寺的橫梁,卻發現無法將橫梁從石孔中拔出,費盡周折之後,專家們發現,所有的橫梁被做過獨特的處理,插入石孔的一端打上了楔子,打入洞內,楔子會撐開橫梁,牢牢卡在石壁上。它的作用類似今天的膨脹螺栓,打的越深,固定的就越緊密。
9 N" X* \ c7 S% q8 d4 n5 J8 k8 `# R E# v4 [% {

) M$ L! N" _! ]8 @9 ^* u眾所周知,木頭有一定壽命期限,會腐蝕。懸空寺畢竟是1500多年前建造的,這些木質是否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呢?據寺內一塊清同治年間的石碑記載,懸空寺木結構的維修最近一次據今已有140多年,雖然這些橫梁已經開裂,卻沒有腐朽。橫梁經得起百年風雨侵蝕的關鍵,在於經過了一道特殊的處理。. Y: h7 R6 K x

+ f. q: y4 Y2 E! Q
% C: U' `9 d$ c" ]9 q1 r* X北京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趙思敬說:「懸空寺的木頭用桐油泡過,並且沒有蟲蟻的腐蝕,這樣使它能夠1000多年以來仍然堅實地插在巖石上。而且它用的木頭是當地產的鐵杉木,非常適合於建築、造船和車輛。' c, k8 x6 ?# Z. `% A: `( [1 q
3 k3 y4 r$ c3 t' {5 q<br>/ \( w1 B, [9 }2 B3 T8 U: U O
根據寺里石碑的記載,當時工人們首先要把橫梁布置完成,然後再在山腳下,利用這些木材,製造出來每一個建築上使用的木質構件。當把所有的構件都造完之後,把它們搬運到山頂上,到達山頂之後,再用繩索把工人和這些部件都放到山腰,然後工人再把這些部件拼成單獨的建築。當所有個體的建築都完成之後呢,這個工作還沒有結束,還要再鋪上棧道,把單個的建築連接成整體,這樣便成了懸空寺。

❾ 山西渾源懸空寺的歷史

懸空寺,又名玄空寺,位於山西渾源縣,距大同市65公里,懸掛在北嶽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懸空寺始建於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歷代都對懸空寺做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懸空寺距地面高約60米,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因歷年河床淤積,現僅剩58米。懸空寺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岩依圓伍龕,寺門向南,以西為正。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梁為基,巧借岩石暗托,樑柱橘明或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 奇——遠望懸空寺,像一付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 懸——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據說在懸空寺建成時,沒有這些木樁,人們看見懸空寺似乎沒有任何支撐,害怕走上去寺會掉下來,為了讓人們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來形容懸空寺。 巧——體現在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槐謹狀態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築,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築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山門、鍾鼓樓、大殿、配殿等都有,設計非常精巧。

閱讀全文

與懸空寺什麼時候維修結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要用防水膩子和不防水膩子 瀏覽:552
無錫電器維修工程師 瀏覽:920
消防水泵接合器價格多少錢一個 瀏覽:414
傢具漆面陰陽色怎麼去除 瀏覽:223
如何用老傢具做背景牆 瀏覽:436
美版airpods可以在大陸保修嗎 瀏覽:768
蘋果手機屏幕維修要多久 瀏覽:177
中頻爐電器維修 瀏覽:568
4s不給保修卡可以投訴嗎 瀏覽:612
酒店維修房不能入住如何報告 瀏覽:475
咸陽三星維修點 瀏覽:154
北京哪裡傢具城賣酒店傢具 瀏覽:764
魚池用什麼顏色防水 瀏覽:341
星和家電空調維修怎麼樣 瀏覽:899
什麼是家電節能補貼政策 瀏覽:113
古舊傢具圖片 瀏覽:777
新鄉市蘋果售後電話 瀏覽:560
靚家居的工資 瀏覽:832
武漢魅族售後電話號碼 瀏覽:431
板材傢具買什麼樣的好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