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些關於手機維修的知識。
看電流修手機→我能 看電流修手機有它一定的道理,我修不開機時就常用維修電源加電看電流反應來迅速判斷故障大至是什麼元件出現問題,不入網、不發射故障看電流表的擺動來判定大體上是什麼部位出現問題,這個判斷過程是先看電流表的電流反應,在特定的時間內,電流的不同,也反應了響應工作部分電源、CPU、FLASH、暫存、的工作狀態,一部手機工作的次序依次是電源、時鍾、邏輯、復位、接收、發射,手機每工作到某一步驟時候所反應的電流肯定是有所變化的,電流法就可以在這個時間內以相對准確的判斷出故障點甚至故障元件,然後在測量更換元件。借用老師的話說修不開機故障,理論在維修的應用上是很難完全發揮的,原因有二: 其一、軟體是個黑箱子,誰也不知道CPU內部現在正在跑什麼源程序(諾知道源代碼還可以推理); 其二、手機與單片機最大的不同點是,要幾個模塊共同協作,涉及的電路太多。另外由於使用BGA,一些信號想測也測不到。 因此,電流法和電阻法成為修不開機故障比較好的檢測工具。在電流表上電流抖動一下,CPU內部的程序不知已跑了數以千計的指令。正因為這一點,註定了電流法只能作為宏觀的判斷。如果要進行微觀檢測,只能用電阻法、電壓法和波形法等。從概率上講,故障有重復性、並發性。所以,根據經驗,電流法有時也有精確判斷一些常壞的模塊。 以我個人經驗對電流法在維修手機上的應用是:修不開機是最好、無信號、不發射次之。維修經驗達到一定程度,電流法是能速修手機,就如我接待顧客聽顧客口述手機是何故障,我往往不拆機就能判斷故障點在那裡一樣,當然這和用電流法修機一樣都是長期一線維修經驗的積累。至於象有些故障:不顯示,按鍵不靈,不識卡,送受雜音,不送話,不受話,請稍候與服務商聯系等故障,電流法是瞎子摸象也不如。電流法維修手機也存在局限性,並不試用於所有的手機故障,大體上只對於主版邏輯部分幾大件行之有效,而且最高也只是60%為上限。當摔損的手機射頻接收部分同時存在二個元件損壞以上的故障時,電流法的准確率基本完蛋。 電流法修手機還在修主版小電流漏電上有捷徑。大家都知道對於主版的小電流漏電往往有無從下手的感覺,因為漏電電流很小,一般都是阻容元件、小IC漏電引起的,而用小電流抬高主版電壓能很快速的找出漏電元件。過程是給產生漏電的主版加上維修電源,電壓要從0V一點一點往上抬高,觀測主版在電流表升高後發生變化,觀測是那個阻容元件或小IC溫度過高,目測或溫測到之後用風槍把元件拎下更換之……還有一點需注意就是有的時候就是大電流會直接把壞件連上主版的焊盤也被徹底擊穿。對於10毫安級的小電流漏電目測或溫測不到時,可用噴霧法+電流法找出漏電的阻容元件:過程是用裝上松香水的噴霧盒在主版上的均勻的噴上上一層松香水(或直接用烙鐵蘸松香給主版小元件噴霧),再加電,能快速目測到元件上面的松香水噴霧揮發的最快阻容元件是漏電元件。對大一點的元件壞引起漏電也可採用調高電壓,電流升高,來判斷基本上是那個元件的溫度升高發燙就是哪個零件壞,處理方法也是目測或溫測到之後用風槍把元件拎下更換之既可。 小電流漏電速修妙法,謹慎使用電壓要一點一點抬高;不試用於所有機型,如三星機的CPU過4V,CPU大都會被燒壞~!!!什麼方法都不是萬能的,我們修機時要靈活多樣,該看電流表時就看電流、該測量時就測量元件的好壞、該做軟體時就給手機做軟體、該倒換元件時就倒換元件、電流法、電壓法、波形法都要上,說句難聽話必要時還得祭出維修三寶一吹二焊三清洗、總而言之該用什麼方法修手機就用什麼方法,修好為准則~! 在說天目維修論壇上很多人發帖拜師學習,我這里有句大俗話給那寫整日在論壇上要拜名師學藝的朋友們:「名師固然重要,在入門時能起到指導性的進展,然後過程就是手機修多了經驗積少成多後你自己就是老師,手機維修師到了任何一個層次上以後都是自己對理論的轉化,對經驗的積聚,而不是靠名師硬教能教出來的」。我這里有一句話送給學習手機維修的入門者:「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己」,要做好還得靠自己,拜名師固然重要,但每個人的維修師之路還是要靠自己去修行。維修手機者從入行到懂得會維修是一個維修經驗的積累過程,這個經驗積累過程一過,誰都會很輕松的修手機,當然這中間還有理論知識、悟性、勤奮、心情等等一大堆因素導致了精通與不精通的區別~!。 好啦~今天先說到這里哈!我要吃飯咯~浪費大家時間啦~在這里也謝謝大家用你們寶貴的時間來看我這些廢話^_^看電流修手機有它一定的道理,我修不開機時就常用維修電源加電看電流反應來迅速判斷故障大至是什麼元件出現問題,不入網、不發射故障看電流表的擺動來判定大體上是什麼部位出現問題,這個判斷過程是先看電流表的電流反應,在特定的時間內,電流的不同,也反應了響應工作部分電源、CPU、FLASH、暫存、的工作狀態,一部手機工作的次序依次是電源、時鍾、邏輯、復位、接收、發射,手機每工作到某一步驟時候所反應的電流肯定是有所變化的,電流法就可以在這個時間內以相對准確的判斷出故障點甚至故障元件,然後在測量更換元件。借用老師的話說修不開機故障,理論在維修的應用上是很難完全發揮的,原因有二: 其一、軟體是個黑箱子,誰也不知道CPU內部現在正在跑什麼源程序(諾知道源代碼還可以推理); 其二、手機與單片機最大的不同點是,要幾個模塊共同協作,涉及的電路太多。另外由於使用BGA,一些信號想測也測不到。 因此,電流法和電阻法成為修不開機故障比較好的檢測工具。在電流表上電流抖動一下,CPU內部的程序不知已跑了數以千計的指令。正因為這一點,註定了電流法只能作為宏觀的判斷。如果要進行微觀檢測,只能用電阻法、電壓法和波形法等。從概率上講,故障有重復性、並發性。所以,根據經驗,電流法有時也有精確判斷一些常壞的模塊。 以我個人經驗對電流法在維修手機上的應用是:修不開機是最好、無信號、不發射次之。維修經驗達到一定程度,電流法是能速修手機,就如我接待顧客聽顧客口述手機是何故障,我往往不拆機就能判斷故障點在那裡一樣,當然這和用電流法修機一樣都是長期一線維修經驗的積累。至於象有些故障:不顯示,按鍵不靈,不識卡,送受雜音,不送話,不受話,請稍候與服務商聯系等故障,電流法是瞎子摸象也不如。電流法維修手機也存在局限性,並不試用於所有的手機故障,大體上只對於主版邏輯部分幾大件行之有效,而且最高也只是60%為上限。當摔損的手機射頻接收部分同時存在二個元件損壞以上的故障時,電流法的准確率基本完蛋。 電流法修手機還在修主版小電流漏電上有捷徑。大家都知道對於主版的小電流漏電往往有無從下手的感覺,因為漏電電流很小,一般都是阻容元件、小IC漏電引起的,而用小電流抬高主版電壓能很快速的找出漏電元件。過程是給產生漏電的主版加上維修電源,電壓要從0V一點一點往上抬高,觀測主版在電流表升高後發生變化,觀測是那個阻容元件或小IC溫度過高,目測或溫測到之後用風槍把元件拎下更換之……還有一點需注意就是有的時候就是大電流會直接把壞件連上主版的焊盤也被徹底擊穿。對於10毫安級的小電流漏電目測或溫測不到時,可用噴霧法+電流法找出漏電的阻容元件:過程是用裝上松香水的噴霧盒在主版上的均勻的噴上上一層松香水(或直接用烙鐵蘸松香給主版小元件噴霧),再加電,能快速目測到元件上面的松香水噴霧揮發的最快阻容元件是漏電元件。對大一點的元件壞引起漏電也可採用調高電壓,電流升高,來判斷基本上是那個元件的溫度升高發燙就是哪個零件壞,處理方法也是目測或溫測到之後用風槍把元件拎下更換之既可。 小電流漏電速修妙法,謹慎使用電壓要一點一點抬高;不試用於所有機型,如三星機的CPU過4V,CPU大都會被燒壞~!!!什麼方法都不是萬能的,我們修機時要靈活多樣,該看電流表時就看電流、該測量時就測量元件的好壞、該做軟體時就給手機做軟體、該倒換元件時就倒換元件、電流法、電壓法、波形法都要上,說句難聽話必要時還得祭出維修三寶一吹二焊三清洗、總而言之該用什麼方法修手機就用什麼方法,修好為准則~! 在說天目維修論壇上很多人發帖拜師學習,我這里有句大俗話給那寫整日在論壇上要拜名師學藝的朋友們:「名師固然重要,在入門時能起到指導性的進展,然後過程就是手機修多了經驗積少成多後你自己就是老師,手機維修師到了任何一個層次上以後都是自己對理論的轉化,對經驗的積聚,而不是靠名師硬教能教出來的」。我這里有一句話送給學習手機維修的入門者:「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己」,要做好還得靠自己,拜名師固然重要,但每個人的維修師之路還是要靠自己去修行。維修手機者從入行到懂得會維修是一個維修經驗的積累過程,這個經驗積累過程一過,誰都會很輕松的修手機,當然這中間還有理論知識、悟性、勤奮、心情等等一大堆因素導致了精通與不精通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