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位高手能夠告訴我目前全國有哪幾個動車維修基地,分別都在哪裡啊謝謝啦~
我只知道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鄭州這幾個城市有動檢維修基地!
⑵ 鐵路的鐵路局相關
車務段:是管理車站和車站工作人員的,一般一等和特等車站成立直屬站,二等及其以下由車務段管轄。
機務段:是管理和維護火車機車和機車司機的集合與派班地點,內勤工作地點。
工務段:鐵路路軌、鐵路線路改造和維護維修管理單位。
電務段:鐵路信號設施維護維修管理單位。
客運段:鐵路客運服務單位。
車輛段:改和鐵路列車車輛設備維護維修管理單位。
房產生活段:鐵路單位、鐵路居民區房屋建築,供暖、管道維修單位。管理鐵路公寓及其他生活單位。鐵路建築施工及鐵路房屋建築物大維修及管理。居民區供水。
供電段:鐵路單位民用照明電,電力機車動力電的輸送和供應。
工務機械段:即以前的大修段,路軌、鐵路線路的大型維護和維修,路軌鋪設單位。
動車段:為適應鐵路跨越式發展戰略部署,在部分地區設有動車段,主要檢修動車組列車。全國有北京動車段、上海動車段、武漢動車段、廣州動車段、成都動車段、西安動車段、沈陽動車段、福州動車段、鄭州動車段9個動車段。 鐵路「軍銜」等級分為四等:
車站:車務段長,特、一、二等站長、黨委書記的帽箍為紅色三道黃線條,肩章都是一星三杠;車間主任和三等站以下站長的帽箍為二道黃線條,肩章是一星二杠;客、貨值班員(班組長)的帽箍為一道黃線條,肩章則是一星一杠。列車:段長、黨委書記的帽箍為紅色,三道黃線條,肩章為一星三杠;車隊長、車間主任、指導車長的帽箍為紅色,二道黃線條,肩章是一星二杠;列車長的帽箍為紅色,一道黃線條和運轉車長的肩章均是一星一杠。
機務:段長、黨委書記的帽箍為紅色、三道黃線條,肩章是一星三杠;車間主任、車隊長、指導員為一星二杠;司機是一星一杠。
其他一般職工的帽箍為單色,肩章則只有一星,以上標志是按工種規定的顏色有區別。
肩章樣式共分為三種,按不同季節佩核碧盯帶,寬型肩章板為冬春季,窄型肩章板為秋季,慧亂軟肩章為夏季使用。 1871年9月,在上海成立滬局(留美預備學堂),1872-1875年官派四批幼童赴美留學(詹天佑為第一批),在國外培養鐵路人才。
1888年秋,在北洋武備學堂成立鐵路班,開創了在國內培養鐵路人才的先河。
1896年5月,中國第一所鐵路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今日西南交通大學前身)建立。
1909年9月,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管理人才的高等學校和中國近代鐵路管理、電信教育的發祥地——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現北京交通大學前身)在北平府右街成立。
1918年2月,為解決鐵路沿線員司子女就學問題,在北京成立「鐵路同人教育會」。同年10月,即先後成立八所扶輪小學、一所扶輪中學。
1921年2月交通部直轄的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前身為1896年9月成立的南洋公學,即今日之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前身為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現為西南交通大學)、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前身為1909年9月成立的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即今日之北京交通大學)合並為交通大學。
1921年5月,成立鐵路職工教育委員會,並在京漢、京秦、京綏、津浦四路開設職工補習學校。
1928年11月,正式成立鐵道部。
1938年1月,鐵道、交通兩部合並為交通部。
1949年1月中共中央軍委電令成立鐵道部,
1949年7月起在鐵道部人事局設教育處,下設職工教育、職工子弟教育兩課(大學有部長直接領導)。
1950年3月鐵道部成立教育局。1950年,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就任北方交通大學校長,毛澤東題寫校名。
我國鐵路的第一所職業技術學校是1899年在河北昌黎開辦的電報學堂;第一所職工學校是1909年4月在焦作車站成立的道清鐵路工匠夜學所;第一所員工子弟學校是1898年成立的東清鐵路哈爾濱香坊第一學校;第一所扶輪小學是北京伏論第一高等小學,1918年7月在北京西城冰窖胡同成立;第一所扶輪中學是天津扶輪中學,1918年10月在天津呂緯路成立。到1949年解放前夕,共有中學15所,在校生640人,小學205所,在校生7.69萬人。 中國的鐵路等級,傳統鐵路時代簡單明了,高鐵時代很復雜了。
1、綜合等級:高鐵級、國鐵Ⅰ級等。國鐵Ⅰ級以下的,一般人了解的興趣低。
2、時速等級:高鐵—快鐵—普鐵是三大檔次。
3、客貨等級:客運專線、客貨共線、貨運專線。
綜合等級體系最復雜,大級別、小級別一批:高鐵級;國鐵Ⅰ級(內部分化很多);國鐵Ⅱ級Ⅲ級IV級、地鐵Ⅰ級Ⅱ級。各個大級裡面又有小的分類:依據單線復線、燃力電力等。高鐵快鐵都是電氣化鐵路,普鐵分為電氣型和燃氣型。 速度等級只是鐵路等級中的速度類型,不等於鐵路等級。鐵路等級和車站等級都包括運量等。
兩檔法:普通鐵路—捷運鐵路(包括快速和高速)。
三檔法
中國鐵路建設的官方宣傳採用簡單的三檔法,因為鐵路建設需要大眾記憶。分:高鐵(高速鐵路)、快鐵(快速鐵路)、普鐵(普速鐵路)。2015年2月12日新聞稿「鐵總:2015年我國快速鐵路網將覆蓋50萬人以上城市」報道 :會上中國鐵路總公司宣傳部負責人表示,預計到2015年末,中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1.8萬公里以上,快速鐵路網將達4萬公里以上。這種介紹里明確區分了高鐵—快鐵—普鐵。其實,高鐵快鐵的立項名稱就不同。
又如東南亞各國也採用三檔法,分常速、中速鐵路、高速。
八檔法
國際上專家們的學術研究劃分速度為:時速140公里以下稱為常速;時速140~160公里稱為快速;時速160~200公里稱為准高速;時速200~400公里稱為高速;時速400公里以上稱為更高速;時速600公里以上稱為特高速;時速1000公里以上稱為音速;時速1260公里以上稱為超音速。有的專家需要細分以詳細研究。比較:音速、超音速的,在三檔法里屬於超級高鐵。 「馬斯克的超級高鐵或先在亞洲建成」報道:2013年,Elon Musk提出超級高鐵計劃,他認為超級高鐵可以1200公里的超高時速遠距離運送乘客。
另外,2015-4-17「日本超導磁懸浮列車創時速590公里新紀錄」報道:日本山梨磁懸浮試驗線今後將轉為運營線路,作為磁懸浮中央新干線使用,最高運營速度定為每小時505公里。東京品川站至名古屋站之間的路段預定在2027年開始運營。 ▲我國第一列編組最長的旅客列車是於1984年3月在京廣鐵路北京至武昌間進行試驗運行的。當時,在37/38次列車原掛16輛的基礎上加掛3節軟卧和1輛機車動力試驗車,包括機車全長506.5米,牽引重量1066噸,由北京型內燃機車牽引。從北京站始發,經過1229公里的長途跋涉,運行17小時32分,正點到達武昌站,並且順利返回北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我國最長的客運列車,是在京廣線上行駛的15/16次特快列車,在廣州至長沙區間,這趟特快列車掛有硬座、硬卧和軟卧車廂等25節,全長600多米。
▲我國最短的客運列車,是廣深線上廣州至下源的郊3/4次列車。它用一輛軌道機車牽引一節硬座車廂,長僅29米。
▲我國行駛路程最遠的旅客列車是廣州至拉薩的T264/265,T266/263次特快列車,全程為4980公里。
▲我國行駛時間最長的列車是長春至昆明的K2288/5次快速列車,全程耗時為68小時32分鍾。
▲我國鐵路首次開行的直達特快列車是1986年4月1日,北京至上海間的13/14次、21/22次。它們由特快旅客列車改為直達特快旅客列車後,運行時間由原來的19小時壓縮到16小時59分,從而成為當時中國鐵路運行速度最快的兩趟旅客列車(最高時速可達110公里)。列車中途不上下旅客,全部旅客均由始發站直達終點站。
▲「東方快車」第一次到中國。「東方快車」於1988年9月5日從瑞士蘇黎世始發,途經巴黎、柏林、華沙、莫斯科等地,於9月20日到達滿洲里,9月22日到達北京,9月26日離深圳去香港,然後經海運輪渡去日本小松港,10月18日到達終點東京。
▲我國最早的一列雙層客車於1961年以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廠為主,在四方車輛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協作下設計製造。該雙層客車在滬杭線上運行,行駛平穩,能適應每小時行駛120公里至140公里的要求。這一列車由1輛行李發電車、兩輛軟硬卧車、4輛可躺式座車和5輛硬座車等車輛組成。
▲我國首列新型空調客車,由四方機車車輛廠、長春客車廠、浦鎮車輛廠等單位於1988年開始聯合試制,1989年8月25日在長沙至廣州間正式投入運營。這種空調客車每輛長25.5米,比普通客車長2米,每列可多載100多人,且設備新穎,裝飾精緻,廠修周期和使用壽命都顯著延長。
▲我國首列雙層空調客車,於1987年7月18日由浦鎮車輛廠研製成功,每輛定員硬座186人,軟座110人,比同樣編組的普通客車提高載客能力60%。1989年8月30日,這列客車在南京至上海間投入運營。
▲我國首列全卧鋪列車於1991年4月21日開行。該車是行駛在北京、沈陽間的53/54次特快直達旅客列車,沿途各站不辦理乘降。
▲我國首輛雙層卧鋪車於1995年4月由浦鎮車輛廠研製成功。該車設有80個鋪位,比國內普通單層卧鋪車多20個鋪位,增加定員33%。卧鋪車實行全年空調,配有全自動電沸水爐等便民設施。車輛運行十分平穩。
▲我國首輛准高速雙層軟席客車於1994年7月9日在浦鎮車輛廠製成。這輛車設有108個座位,車輛兩端設有掛屏式電子顯示裝置,隨時可以向旅客提供站名、時間和氣象等信息。車廂內溫度保持在18℃至25℃。這種客車的轉向架平穩性能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我國第一列准高速旅客列車於1994年12月22日從深圳站開出,以160km/h的時速飛馳,到達廣州站用時1小時7分,比原來的運行時間縮短近1小時。被命名為「春光號」的准高速列車最高運行時速可達183km/h。
▲2009年我國的武廣、鄭西客運專線的和諧號時速達394km/h。
▲2011年我國的京滬的和諧號最高試運行時速達到486.1km/h。 1、中國第一台內燃機車
中國第一台內燃機是於1958年9月9日在長辛店機車車輛修理工廠誕生。和蒸汽機車相比,內燃機車具有耐用、經濟、效率高等特點。中國製造的這台內燃機車是用電氣傳動,機車自重60噸,牽引能力為600匹馬力,每小時最高車速為85公里。機車的3萬多件配件全部是中國製造。
2、我國第一條沙漠電氣化鐵路
包(頭)蘭(州)鐵路迎水橋至干塘段
3、中國第一位鐵路專家——詹天佑
1905到1909年的4年間,詹天佑主持建造第一條完全由中國人勘測、設計、施工的鐵路——京張鐵路,而且還發明了列車的自動掛鉤。
4、中國第一台電力機車製造
中國鐵路電力機車的研製始於1958年,當時試制出引燃管式第一台電力機車。1965年開始試用硅整流器代替引燃管,又經不斷改進,製成韶山型電力機車。
5、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是陝西寶雞到四川成都的寶成鐵路。鐵路全長676公里,電氣化改造工程於1958年6月動工,1975年7月1日完工,全線正式通車。
6、中國第一條新建鐵路
新中國成立後新建的第一條鐵路是西起成都、東到重慶的成渝鐵路。這條鐵路全長505公里,1950年6月開工,1952年7月1日全線通車。鐵路的修建完全採用國產器材,從而結束了中國沒有一條鐵路不是向外國借款、向外國購買材料建築而成的歷史。
7、中國第一條復線電氣化鐵路
中國第一條復線電氣化鐵路是東起石家莊市,西至太原市的石太線。鐵路全長235公里,1974年10月動工,1982年9月29日全線正式通車。
8、中國第一條中外合資鐵路
1993年3月,中國第一條中外合資鐵路--深圳平(湖)南(頭)鐵路建成通車。平南鐵路東起廣(州)深(圳)鐵路的平湖車站,西到深圳市南頭鎮,連接蛇口、赤灣、媽灣三大港口,全長50.2公里。
9、中國第一條技術先進的現代化鐵路
中國第一條技術先進的現代化鐵路--大秦鐵路,於1992年12月21日全部建成通車。大(同)秦(皇島)鐵路全長653公里,1985年1月開工興建,是中國第一條技術先進的雙線電氣化萬噸重載單元運煤專用鐵路,也是世界上載重量最大的鐵路。該鐵路聚集著國際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許多先進技術。
10、中國第一條准高速鐵路及第一條高速電氣化鐵路
中國第一條准高速鐵路--廣深准高速鐵路,於1994年12月建成通車。這條鐵路西北起廣州東站,東南至深圳站,貫穿廣州、增城、東莞、深圳4個城市,全長147公里。1993年12月,廣深線電氣化改造工程工。1998年5月28日,廣深高速電氣化鐵路全線建成,成為中國第一條高速電氣化鐵路,時速為200公里。
11、中國第一家鐵路集團企業
中國第一家鐵路集團企業--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於1993年2月8日成立。廣州鐵路(集團)公司由原廣州鐵路局改建。集團公司由17家核心層企業、緊密層企業、半緊密層企業和鬆散層企業組成。
12、中國第一條地下鐵道
中國第一條地下鐵道是北京地下鐵道一期工程。北京地鐵一期工程於1965年7月1日動工,1981年9月15日正式運營。工程東起北京站,途經崇文門、前門、宣武門、南禮士路等17個站,向西至蘋果園,全長23.6公里。
13、海拔最高的凍土隧道
青藏線 海拔4905米的風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凍土隧道
1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車站
位於青藏線 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站
15、中國第一條客貨共線快速鐵路
向莆鐵路又名(南)昌福(州)鐵路,為中國第一條國家一級快速客貨共線鐵路干線,途經江西省南昌市、撫州市和福建省三明市、福州市、莆田市,正線全長632.359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預留250公路,貨運時速16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