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機械設備維修應做好哪些安全措施
1、任何機械設備在拆卸前必須切斷電源,並掛上「正在修理」的標記牌,以免發生版工傷事故。權
2、如果在機械設備下面工作,則應在修理的設備上掛上「正在修理,切勿轉動機器」的牌子。修理帶車輪的機械,應用三角鐵塞住車輪,防止滾動。用千斤頂頂升時,千斤頂應放平穩。墊高機器或部件前先找到墊高工具,嚴禁使用磚頭、碎木或其他容易碎裂的物體來塞墊。
3、高空作業時,應扎系安全帶,做好防護措施。修理時注意安全,不準上下投遞工具和零件,以免失手造成事故或損壞工具。
4、大型零件吊起時,繩索應牢固,要扎得牢靠,吊起時不能傾斜,安放時要平穩。
5、修理中如需要多人操作時,必須有專人指揮,相互密切配合。
6、修理中不準用手試摸滑動表面、轉動部位或用手摸試螺紋孔。
7、試車前要檢查電源接得是否正確,認真檢查機器各部位確認無誤後方可開車。
⑵ 設備維修的內容都包括哪些內容
設備維修是指通過修復或更換磨損零件,調整精度,排除故障,恢復設備原有功能而進行的技術活動,其主要作用在於恢復設備精度,性能,提高效率,延長使用壽命,保持生產能力。設備維修的基本內容包括:設備維護保養、設備檢查和設備修理。
一、設備維護保養
設備維護保養的內容是保持設備清潔、整齊、潤滑良好、安全運行,包括及時緊固松動的緊固件,調整活動部分的間隙等。簡言之,即「清潔、潤滑、緊固、調整、防腐」十字作業法。實踐證明,設備的壽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維護保養的好壞。維護保養依工作量大小和難易程度分為日常保養、一級保養、二級保養、三級保養等。
日常保養,又稱例行保養。其主要內容是:進行清潔、潤滑、緊固易松動的零件,檢查零件、部件的完整。這類保養的項目和部位較少,大多數在設備的外部。
一級保養,主要內容是:普遍地進行擰緊、清潔、潤滑、緊固,還要部分地進行調整。日常保養和一級保養一般由操作工人承擔。
二級保養。主要內容包括內部清潔、潤滑、局部解體檢查和調整。
三級保養。主要是對設備主體部分進行解體檢查和調整工作,必要時對達到規定磨損限度的零件加以更換。此外,還要對主要零部件的磨損情況進行測量、鑒定和記錄。二級保養、三級保養在操作工人參加下,一般由專職保養維修工人承擔。
在各類維護保養中,日常保養是基礎。保養的類別和內容,要針對不同設備的特點加以規定,不僅要考慮到設備的生產工藝、結構復雜程度、規模大小等具體情況和特點,同時要考慮到不同工業企業內部長期形成的維修習慣。
二、設備檢查
設備檢查,是指對設備的運行情況、工作精度、磨損或腐蝕程度進行測量和校驗。通過檢查全面掌握機器設備的技術狀況和磨損情況,及時查明和消除設備的隱患,有目的地做好修理前的准備工作,以提高修理質量,縮短修理時間。
檢查按時間間隔分為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日常檢查由設備操作人員執行,同日常保養結合起來,目的是及時發現不正常的技術狀況,進行必要的維護保養工作。定期檢查是按照計劃,在操作者參加下,定期由專職維修工執行。目的是通過檢查,全面准確地掌握零件磨損的實際情況,以便確定是否有進行修理的必要。
檢查按技術功能,可分為機能檢查和精度檢查。機能檢查是指對設備的各項機能進行檢查與測定,如是否漏油、漏水、漏氣,防塵密閉性如何,零件耐高溫、高速、高壓的性能如何等。精度檢查是指對設備的實際加工精度進行檢查和測定,以便確定設備精度的優劣程度,為設備驗收、修理和更新提供依據。
三、設備修理
設備修理,是指修復由於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設備損壞和精度劣化。通過修理更換磨損、老化、腐蝕的零部件,可以使設備性能得到恢復。設備的修理和維護保養是設備維修的不同方面,二者由於工作內容與作用的區別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應把二者同時做好,以便相互配合、相互補充。
1、設備修理的種類。根據修理范圍的大小、修理間隔期長短、修理費用多少,設備修理可分為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三類。
(1)小修理。小修理通常只需修復、更換部分磨損較快和使用期限等於或小於修理間隔期的零件,調整設備的局部結構,以保證設備能正常運轉到計劃修理時間。小修理的特點是:修理次數多,工作量小,每次修理時間短,修理費用計入生產費用。小修理一般在生產現場由車間專職維修工人執行。
(2)中修理。中修理是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修理或更換部分主要零件與基準件,或修理使用期限等於或小於修理間隔期的零件;同時要檢查整個機械繫統,緊固所有機件,消除擴大的間隙,校正設備的基準,以保證機器設備能恢復和達到應有的標准和技術要求。中修理的特點是:修理次數較多,工作量不很大,每次修理時間較短,修理費用計入生產費用。中修理的大部分項目由車間的專職維修工在生產車間現場進行,個別要求高的項目可由機修車間承擔,修理後要組織檢查驗收並辦理送修和承修單位交接手續。
(3)大修理。大修理是指通過更換,恢復其主要零部件,恢復設備原有精度、性能和生產效率而進行的全面修理。大修理的特點是:修理次數少,工作量大,每次修理時間較長,修理費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設備大修後,質量管理部門和設備管理部門應組織使用和承修單位有關人員共同檢查驗收,合格後送修單位與承修單位辦理交接手續。
2、設備修理的方法
常用的設備修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1)標准修理法,又稱強制修理法,是指根據設備零件的使用壽命,預先編制具體的修理計劃,明確規定設備的修理日期、類別和內容。設備運轉到規定的期限,不管其技術狀況好壞,任務輕重,都必須按照規定的作業范圍和要求進行修理。此方法有利於做好修理前准備工作,有效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但有時會造成過度修理,增加了修理費用。
(2)定期修理法,是指根據零件的使用壽命、生產類型、工件條件和有關定額資料,事先規定出各類計劃修理的固定順序、計劃修理間隔期及其修理工作量。在修理前通常根據設備狀態來確定修理內容。此方法有利於做好修理前准備工作,有利於採用先進修理技術,減少修理費用。
(3)檢查後修理法,是指根據設備零部件的磨損資料,事先只規定檢查次數和時間,而每次修理的具體期限、類別和內容均由檢查後的結果來決定。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由於修理計劃性較差,檢查時有可能由於對設備狀況的主觀判斷誤差引起零件的過度磨損或故障。
⑶ 機械設備的修理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機械設備的修理一般包括如下內容:
1、 故障分析:根據故障現象進行分析、判斷,並得出故障回本質原因;
2、答 方案擬制:擬制多種修理方案,並選定最佳一個。預留應急處置預案(在撤卸設備中發現與判斷有出入時使用);
3、 設備撤卸:有序撤卸並做好標志、保護,進一步確認故障原因,落實維修方案;
4、 齊備部件:購置需更換的部件,對可修復的進行修理保養;
5、 設備修復:將合格的新的部件、修復的部件按序正確安裝回系統。過程中注意一些裝配工藝要求(如潤滑、位置形狀誤差等);
6、 運行調試:試運行,並確認故障修復(故障若未修復需重復1-5步棸),然後對設備進行調試,達到設備相應的精度等技術要求;
7、 記錄歸檔:做好維修記錄,並歸檔。
⑷ 設備維修人員在維修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設備維修安全注意事項:
一、設備維修前
1、勞保用品的准備。進入車間前必須穿戴好工作服裝、勞保手套、防護眼鏡等勞動保護用具。
2、分析將要進行的維修工作,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應採取相應的措施。
3、需要登高作業的,必須佩戴登高安全用品,登高作業下方必須擺放警示牌,提醒路人注意高空墜物。
4、設備維修前,先檢查電、液、氣動力源是否斷開,且在開關處掛「正在修理」、「禁止合閘」等警示牌或專人監護,監護人不得從事操作或做與監護無關的事。
5、設備維修前必須檢查、分析、了解設備故障發生的原因及現狀。必須檢查設備各部位是否存有浮葯,如有必須採取措施後方可維修。
6、設備在維修、保養、維護前,必須要切斷設備主電源及光電開關、行程開關、接近開關、氣動原件等控制原件、附助原件的電源、氣源,只有確認設備不會誤動作後才可進行維修、保養、維護。
二、設備維修中
1、嚴禁維修處於運動狀態下直接接觸設備及部件。
2、工作過程中採用人力移動機件時,人員要妥善配合,多人搬抬應有一人指揮,動作一致,穩起、穩放、穩步前進。
3、工作中注意周圍人員及自身的安全,防止揮動工具、工具脫落、工件飛濺造成傷害。兩人以上工作要注意配合,工件放置整齊、平穩。
4、使用電動工具時注意隨時檢查緊固件、旋轉件的緊固情況,確保其完好後,進行使用。
5、登高作業中要隨時檢查安全帶是否掛的牢靠,確保安全使用。
6、一般情況下,禁止在旋轉、轉動的設備及其附屬迴路上進行工作。如果必須在旋轉、轉動著的設備上進行檢查、清理及調查等工作時,必須注意扣緊袖口、戴好工作帽,防止被旋轉部分捲入絞傷或碰傷。
7、禁止帶電拆卸自動化控制設備,如PLC模塊、在線儀表、氣動閥的線路板等,以免損壞電子元器件。
8、禁止在設備未停止的時候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
三、設備維修後
1、設備開動前,先查看防護設備、緊固螺釘,電、液、氣動力源開關是否無缺,然後進行試車查驗,運轉合格後才調投入運用,操作時嚴格遵守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
2、作業完結後,及時拾掇場所衛生,堅持潔凈規整,油液污水不得留在地上,以防滑倒傷人。
3、修補人員完結巡檢、修補作業後,應當及時仔細填寫巡檢、修補記載,不得呈現漏填、錯填現象,記載留用備檢。
4、設備管理負責人仔細查看審理修補人員填寫的巡檢、修補記載,保證記載真實有效。運用電動工具時留神隨時查看緊固件、旋轉件的緊固狀況,保證其無缺後,進行運用。
5、登高作業中要隨時查看安全帶是否掛的可靠,保證安全運用。
6、一般狀況下,阻撓在旋轉、滾動的設備及其隸屬迴路上進行作業。假如有必要在旋轉、滾動著的設備上進行查看、拾掇及查詢等作業時,有必要留神扣緊袖口、戴好作業帽,防止被旋轉部分卷進絞傷或碰傷。
7、阻撓帶電拆開自動化操控設備,如PLC模塊、在線表面、氣動閥的線路板等,防止損壞電子元器件。
8、阻撓在設備未連續的時分對設備進行保護保養。
(4)機械設備維修前的工作有哪些擴展閱讀:
設備開動前,先查看防護設備、緊固螺釘,電、液、氣動力源開關是否無缺,然後進行試車查驗,作業合格後才調投入運用,操作時嚴格遵守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
機械設備檢修是企業的一項慣例作業,在檢修過程中,因為時刻緊,任務重,作業環境雜亂,多工種彼此配合忌穿插作業頻頻,形成事端易發多發。要針對檢修作業存在的風險要素,採納有用的防範措施,才幹防止檢修作業過程在的人身損傷。
1、檢修作業時按規則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2、檢修設備時有必要嚴格執行「斷電掛牌」准則。
3、如果在機械設備下面作業,則應在檢修的設備上掛上「正在修補,切勿翻滾機器」的牌子。修補帶車輪的機械,應用三角鐵塞住車輪,防止翻滾。
4、高空作業時,應扎系安全帶,做好防護措施。修補時留意安全,禁絕上下投遞東西和零件,防止失手形成事端或損壞東西。
5、修補中如需要多人操作時,有必要有專人指揮,彼此密切配合。
6、檢修設備前有必要進行放空處理。
7、在防爆區域進行檢修時,留意防火防爆,安全運用防爆東西。
8、拆開設備時,拆開力氣應均勻,防止用力過大而形成碰傷等現象。
9、穿插作業時勤於調查,以防物體掉落傷人。
10、拆開設備時,應按次序進行,對拆開件的相對方位作出標記和記載,並妥善保管。
11、在拆裝軸承等淬火機件時,應適用銅棒或棒槌墊著錘擊,不得用大錘直接敲打。
⑸ 機械設備的維修
機械設備的維修,實際包括兩個方面,即對機器設備的維護和對已損壞的機械設備的修理兩個方面。
一般來說,對機器設備的維護有清潔、油漆、潤滑等日常工作。修理已損壞或鑒定正在運轉的機械設備是否正常,防止可能出現的故障都是屬於修理工作的范疇。下面我們從磨損與潤滑和一般機器設備的修理兩方面來加以介紹。
一、磨損與潤滑
各種運動的機器及零件,在工作過程中,都要發生磨損。為了減少機器及零件的磨損,通常採取的措施就是在發生摩擦的零件里加以潤滑物質。
機器在運轉過程中,互相運動的兩個零件的磨損有兩種形式,即自然的磨損和事故的磨損。
自然磨損是正常磨損,在機器的長期工作中,由於零件嚙合表面的摩擦、沖擊載荷、高溫作用、正常操作條件下對材料的化學作用和電化學作用而發生。自然磨損的程度,決定於機器構造的特點與機器工作時的工藝條件、製造零件所選用的金屬的質量、零件加工精度和光潔度、摩擦表面的狀況、潤滑劑的性質和種類、單位壓力的大小、機器的裝配精度和嚙合零件的嚙合精度、操作條件、維護和修理的質量等等。
事故磨損是在機器或其個別機構臨時損壞時,由於下列因素造成的:機器構造有缺陷,零件材料質量低劣(有裂縫、鑄孔等),零件的製造加工不良,違返機器的技術操作規程,部件或機器的裝配(安裝)不正確,違反潤滑規程,修理不及時或質量低,以及不可抗拒的災難等。
圖10-25所示為常見的軸頸和軸承組合件的磨損前後配合間隙的變化情況。
潤滑可以減少磨損。正確選用潤滑材料和規定一對磨損零件的合理潤滑系統會延長它們的使用期限,反之,不正確的潤滑會導致卡住、破壞等事故。
圖10-25軸頸和軸承組合件均勻磨損時配合間隙的變化情況
潤滑劑的粘性、油性、成分和溫度、摩擦表面的運動速度、運動零件間的單位壓力和構造等,對於摩擦系數和磨損的大小都有影響。
滑動摩擦可分為下列幾種形式:
(1)干摩擦未被或稍被潤滑的兩個不平的堅硬表面作相對運動時,就會發生干摩擦。在機械製造中,常用的金屬零件的干摩擦系數f=0.1~0.3。這種形式常見於摩擦傳動及各種制動器。干摩擦使摩擦表面發生很大的磨損。
(2)液體摩擦當一對摩擦零件的摩擦面完全被一層潤滑材料所隔開時,摩擦發生在潤滑層內。由於粘性液體內部的摩擦作用,這時摩擦零件具有的液體摩擦系數由0.003到0.010,也就是接近較好的滾動軸承所達到的效果。因為這對零件在工作時被潤滑油膜分開,故工作多年也不會發生顯著的磨損,所以要延長滑動的機器零件的壽命,應盡可能實現液體摩擦。
(3)半液體摩擦和半干摩擦處於干摩擦和液體摩擦之間,摩擦系數在0.01~0.3之間。這種方式的磨損當然比液體摩擦的磨損為大。但在實際工作中,某些摩擦件得不到完全的液體潤滑。如在相對運動速度小的摩擦表面上,軸與軸承的間隙大,擺動狀態的軸作往復運動的潤滑輕微的兩個平行表面(如活塞環),部分地發生在齒輪的牙齒間的潤滑、滾動軸承的滾珠和套的潤滑等等,甚至於滑動軸承,其正常工作時,是液體摩擦,而在起動和停車時,也會出現半液體潤滑的狀態。
(4)界限摩擦摩擦表面上保持很薄的油膜(0.1μm以下)。
以上列舉不同型式的摩擦,其摩擦系數相差可達20~40倍之多。可見潤滑的重要,而選用適當的潤滑劑就有很大的經濟意義。
二、機械設備的修理
在工廠中,每年從機械設備上更換下來的磨損和損傷的零件是很多的,如果將這些零件修復再用,就能節約很多的材料和資金。由此可知,機械零件的修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作為機械工作人員來說,必須掌握各種主要機械零件常用的修理方法。
機械設備的磨損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有一定的發展規律,而且這些規律是可以掌握的。為了使機械設備經常處於正常的工作狀態,防止發生事故,以取得生產上的主動性,就必須根據磨損規律,有計劃地對機械設備進行定期的檢查和修理,把可能出現的故障排除在萌芽之中,因此,工廠中應建立計劃預修制度。計劃預修制度是預先作出各種修理等級(修理工作分為檢查、小修、中修和大修四個等級)的修理期限與工作量的年度計劃,按計劃對機械設備進行檢查和修理。當然,根據拆卸和缺陷檢查的結果,每次實際的檢修工作量可能與計劃數有所出入,甚至可以降低修理等級。各種機械設備的修理期限和修理工作量應根據實際情況制訂。
表10-4中的數據,可供擬定維修計劃時參考。
各種修理等級的工作內容如下:
(1)檢查檢查工作一般由操作人員和值班修理人員在設備運轉的情況下進行,主要工作是檢查雜訊、振動、泄漏和潤滑情況以及進行定期潤滑等。
(2)小修小修由車間修理人員進行。小修工作包括緊固零件,揩拭摩擦面、研磨閥片、安裝填料、調整零件(如對軸承的調整)以及檢查油環、油槽、起動設備、傳動軸、傳動膠帶和鏈條、摩擦輪、填料函、各種密封件和管件等。
(3)中修中修除包括小修所做的全部工作外,還包括修換個別零件,如軸瓦的重新澆鑄與研刮,車光軸頸、更換制動片、鏈條、襯墊和密封件、修理襯里等。
表10-4幾種機械設備的連續操作時間和修理時停車時間
(4)大修大修工作包括機械設備的清洗和重新裝配,更換或修復所有磨損的零件,調整配合公差以達到技術要求以及修理基礎等。大修時也可進行機械設備的改造工作。
檢查中發現的損壞零件,凡能修復的都應根據其結構特點和技術要求,選擇正確的修理方法,予以修復。為了縮短機械設備的停機時間,可先用備用零件代替已損壞的零件,使設備恢復運轉後,再將損壞的零件修復。下面介紹機械零件磨損常用的修理方法。
機械零件和組合件的自然磨損是磨損的主要形式,它表現在:破壞了組合件的最初配合性質,改變了零件的幾何尺寸與形狀。為了恢復這些組合件的工作能力,必須恢復其最初的配合性質以及零件的幾何尺寸和零件形狀。
恢復組合件工作能力的修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僅恢復配合性質的修理方法;另一種是既恢復配合性質又恢復零件幾何尺寸與形狀的修理方法。
(1)僅恢復組合件配合性質的修理方法
僅恢復組合件配合性質的修理方法有墊片調整法、修理尺寸法和補充零件法等三種,現分述如下:
A.墊片調整法
修理時對組合件不進行加工或只進行研刮,而用減少調整墊片的方法使配合間隙從磨損後的最大間隙恢復到裝配時的初始間隙,如圖10-26所示,這種修理方法稱為墊片調整法。墊片調整法只能恢復組合件的配合間隙,但不能恢復零件的幾何尺寸和形狀。
圖10-26用墊片調法調整軸頸與軸承的配合間隙
B.修理尺寸法
修理時只對組合件中某一個零件進行修理加工,去掉其磨損層,以消除幾何變形,而另一個與之配合的零件則用備品備件來更換。這樣可使組合件的配合間隙恢復到最初的數值,但是修理好的組合件與新的組合件具有不同的尺寸,這些與初始尺寸不同的尺寸稱為修理尺寸,而這種修理方法稱為修理尺寸法。
在組合件中,究竟哪個零件應該修理?哪個零件應當更換?對這個問題應全面考慮。在一般情況下,總是將較貴重的零件進行修理而將較便宜的零件更換。
修理尺寸法既能恢復組合件的配合間隙,又能恢復零件的幾何形狀,但不能恢復零件的幾何尺寸。
C.補充零件法
用這種方法修理時,是把一個補充零件(內襯套或外襯套)以一定的過盈裝在磨損零件(軸承孔或軸頸)上,然後加工到最初尺寸,使組合件的配合間隙恢復。由此可知,這種方法實際上也是一種修理尺寸法,不過在這里是兩個相配的零件仍然一起使用,只是加上一個補充零件,故特稱之為補充零件法。
(2)既恢復組合件的配合性質,又恢復零件的幾何尺寸與形狀的修理方法
這類修理方法的實質是用各種工藝方法在磨損零件的表面上覆蓋一層金屬,經過加工後就完全恢復零件原來的幾何尺寸與形狀以及組合件的配合性質,屬於這一類的修理方法有覆焊法、補鑄法、噴鍍法和電鍍法等數種。下面介紹常用的覆焊法。
覆焊法或稱堆焊法是把熔化的金屬覆蓋在磨損零件的表面上,以形成連續均勻的覆蓋層。優點是連接強度高,不需專門設備,一般焊接工具即可。缺點是容易引起熱應力、裂縫、變形和金相組織的變化。覆焊法可用於修理用普通碳素鋼、優質碳素鋼、低合金鋼、鑄鐵和有色金屬及其合金製造的零件,對於高合金鋼零件的覆焊,其焊接工藝仍未完全掌握,一般不要採用。覆焊用的焊接材料通常是結構鋼焊條(優質碳素鋼和低合金鋼)。覆焊時可採用電弧焊或氣焊。如一層不夠厚,可以覆焊多層。對於重要的零件,為了便於覆蓋層的加工、消除殘余應力和改善金相組織,覆焊後應將覆焊層進行熱處理(高溫回火、退火或正火)。
⑹ 設備維護的工作是做什麼
(一)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一般有日保養和周保養,又稱日例保和周例保。日例保日例保由設備操作工人當班進行,認真做到班前四件事、班中五注意和班後四件事。(1)班前四件事消化圖樣資料,檢查交接班記錄。擦拭設備,按規定潤滑加油。檢查手柄位置和手動運轉部位是否正確、靈活,安全裝置是否可靠。低速運轉檢查傳動是否正常,潤滑、冷卻是否暢通。(2)班中五注意注意運轉聲音,設備的溫度、壓力、液位、電氣、液壓、氣壓系統,儀表信號,安全保險是否正常。(3)班後四件事關閉開關,所有手柄放到零位。清除鐵屑、臟物,擦凈設備導軌面和滑動面上的油污,並加油。清掃工作場地,整理附件、工具。填寫交接班記錄和運轉台時記錄,辦理交接班手續。周例保周例保由設備操作工人在每周末進行,保養時間為:一般設備2h,精、大、稀設備4h。(1)外觀擦凈設備導軌、各傳動部位及外露部分,清掃工作場地。達到內外潔凈無死角、無銹蝕,周圍環境整潔。(2)操縱傳動檢查各部位的技術狀況,緊固松動部位,調整配合間隙。檢查互鎖、保險裝置。達到傳動聲音正常、安全可靠。(3)液壓潤滑清洗油線、防塵氈、濾油器,油箱添加油或換油。檢查液壓系統,達到油質清潔,油路暢通,無滲漏,無研傷。(4)電氣系統擦拭電動機、蛇皮管表面,檢查絕緣、接地,達到完整、清潔、可靠。(二)一級保養一級保養是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人協助,按計劃對設備局部拆卸和檢查,清洗規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換或清洗油線、毛氈、濾油器,調整設備各部位的配合間隙,緊固設備的各個部位。一級保養所用時間為4-8h,一保完成後應做記錄並註明尚未清除的缺陷,車間機械員組織驗收。一保的范圍應是企業全部在用設備,對重點設備應嚴格執行。一保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設備磨損,消除隱患、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為完成到下次一保期間的生產任務在設備方面提供保障。(三)二級保養二級保養是以維修工人為主,操作工人參加來完成。二級保養列入設備的檢修計劃,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和修理,更換或修復磨損件,清洗、換油、檢查修理電氣部分,使設備的技術狀況全面達到規定設備完好標準的要求。二級保養所用時間為7天左右。二保完成後,維修工人應詳細填寫檢修記錄,由車間機械員和操作者驗收,驗收單交設備動力科存檔。二保的主要目的是使設備達到完好標准,提高和鞏固設備完好率,延長大修周期。
⑺ 維修前准備工作的內容有哪些
維修前准備工作的內容有哪些?
了解待修設備為滿足工藝要求應作哪些部件的改進和改裝,閱讀有關技術資料、設備使用說明書和歷次修理記錄,熟悉設備的結構特點、傳動系統和原設計精度要求,以便提出預檢項目。經預檢確定大件、關鍵件的具體修理方法,准備專用工具和檢測量具,確定修後的精度檢驗項目和試車驗收要求,這樣就為整台設備的大修做好了各項技術准備工作。
⑻ 設備維修工作內容
設備維修工作內容如下:如宴
參與設備維修、故障診斷、問題修復、精度檢測等設備維修工作; 負責備件申請、設備PTM實施及檢查工作; 負責輔助工裝製作,並參與實施設備綜合效能提升;
對自己負責的設備做到四懂(懂原理、懂結構、懂用途、懂性能),三會(會使用、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要做到一專多能。對主要設備實行計劃性檢修,定期編制年、季、月的大、中、小 修理 計劃。
維修電工,從事機械設備和電氣系統線路及器件的安裝、調試與維護、修理的人員。本文講述了維修電工的職業等級的要求以及維修電工應該具備的基本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