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震荡电路工作原理
原理:
运用了电容跟电感的储能特性
让电磁2种能量交替转化
也就是说电能跟磁版能都会有权一个最大最小值
也就有振荡一说了
上面说的只不过是理想情况
实际上所有电子元件都会有损耗
能量在电容跟电感之间互相转化的过程中要么被损耗,要么泄漏出外部
能量会不断减小
所以实际上的LC振荡电路都需要一个放大元件
要么是三极管,要么是集成运放或者诸如74HC04那类数电IC
利用这个放大元件,通过各种信号反馈方法使得这个不断被消耗的振荡信号被反馈放大
作用:
从而最终输出一个幅值跟频率比较稳定的信号
Ⅱ 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振荡器的工抄作原理
主要有袭由电容器和电感器组成的LC回路,通过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换产程自由振荡。要维持振荡还要有具有正反馈的放大电路
LC振荡器又分为变压器耦合式和三点式振荡器
现在很多应用石英晶体的石英晶体振荡器
还有用集成运放组成的LC振荡器。
Ⅲ 振荡电路原理
就是正反馈而已。
Ⅳ 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有由电容器和电感器组成的LC回路,通过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换产专程属自由振荡。要维持振荡还要有具有正反馈的放大电路,LC振荡器又分为变压器耦合式和三点式振荡器,很多应用石英晶体的石英晶体振荡器,还有用集成运放组成的LC振荡器。
由于器件不可能参数完全一致,因此在上电的瞬间两个三极管的状态就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由于正反馈的作用越来越强烈,导致到达一个暂稳态。暂稳态期间另一个三极管静电容逐步充电后导通或者截止,状态发生翻转,到达另一个暂稳态。这样周而复始形成振荡。
苏州海思源
Ⅳ LC振荡电路的原理 初级
1、LC振荡电路的原理:
开机瞬间产生的电扰动经三极管V组成的放大器放大,然后由LC选频回路从众多的频率中选出谐振频率f0。并通过线圈L1和L2之间的互感耦合把信号反馈至三极管基极。设基极的瞬间电压极性为正。
经倒相集电压瞬时极性为负,按变压器同名端的符号可以看出,L2的上端电压极性为负,反馈回基极的电压极性为正,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偏离f0的其它频率的信号因为附加相移而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只要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B和L1与L2的匝数比合适,满足振幅条件,就能产生频率f0的振荡信号。
2、LC振荡电路
LC振荡电路,是指用电感L、电容C组成选频网络的振荡电路,用于产生高频正弦波信号,常见的LC正弦波振荡电路有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
LC振荡电路的辐射功率是和振荡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的,要让LC振荡电路向外辐射足够强的电磁波,必须提高振荡频率,并且使电路具有开放的形式。
LC振荡电路运用了电容跟电感的储能特性,让电磁两种能量交替转化,也就是说电能跟磁能都会有一个最大最小值,也就有了振荡。
不过这只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所有电子元件都会有损耗,能量在电容跟电感之间互相转化的过程中要么被损耗,要么泄漏出外部,能量会不断减小,所以实际上的LC振荡电路都需要一个放大元件。
要么是三极管,要么是集成运放等数电LC,利用这个放大元件,通过各种信号反馈方法使得这个不断被消耗的振荡信号被反馈放大,从而最终输出一个幅值跟频率比较稳定的信号。频率计算公式为f=1/[2π√(LC)],其中f为频率,单位为赫兹(Hz);L为电感,单位为亨利(H);C为电容,单位为法拉(F)。
(5)振荡电路原理扩展阅读:
LC振荡电路应用:
LC电路既用于产生特定频率的信号,也用于从更复杂的信号中分离出特定频率的信号。它们是许多电子设备中的关键部件,特别是无线电设备,用于振荡器、滤波器、调谐器和混频器电路中。
电感电路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因为它假定有没有因电阻耗散的能量。任何一个LC电路的实际实现中都会包含组件和连接导线的尽管小却非零的电阻导致的损耗。
LC电路的目的通常是以最小的阻尼振荡,因此电阻做得尽可能小。虽然实际中没有无损耗的电路,但研究这种电路的理想形式对获得理解和物理性直觉都是有益的。对于带有电阻的电路模型,参见RLC电路。
参考资料:网络-LC振荡电路
Ⅵ 电感电容振荡电路原理
电容,电感,电阻.能不能组成振荡电路
只需2个三极管、2个电阻、2个电容就行.振荡频率由电容量决定,怎么接,就看你用作什么,多少频率?多少电压?多少功率来决定.
Ⅶ 多谐振荡器原理
多谐振荡器(也称矩形波发生器)是一种能产生矩形波的自激振荡器。 多谐振荡器利用深度正反馈,通过阻容耦合使两个电子器件交替导通与截止,从而自激产生方波输出,常用作方波发生器。
利用深度正反馈,通过阻容耦合使两个电子器件交替导通与截止,从 而自激产生方波输出的振荡器。常用作方波发生器。
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能产生矩形波的自激振荡器,也称矩形波发生器。“多谐”指矩形波中除了基波成分外,还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成分。多谐振荡器没有稳态,只有两个暂稳态。在工作时,电路的状态在这两个暂稳态之间自动地交替变换,由此产生矩形波脉冲信号,常用作脉冲信号源及时序电路中的 时钟信号。
构成:
1、分立元件构成
2、运放构成
3、集成门电路构成
4、集成施密特触发器组成的
5、晶体管稳频的
6、555集成电路组成
工作原理:
1.正反馈:BG1饱和瞬间,VC1由+EC突变到接近于零,迫使BG2的基极电位VB2瞬间下降到接近-EC,于是BG2可靠截止。
2.第一个暂稳态:
C1放电
C2充电
3.翻转:当VB2随着C1放电而升高到+0.5V时,BG2载始导通,通过正反馈使BG1截止,BG2饱和。
4.第二个暂稳态:
C2放电
C1充电
5.不断循环往复,便形成了自激振荡。
6.振荡周期:T=T1+T2=0.7(RB2*C1+RB1*C2)=1.4RB*C
7.振荡频率:F=1/T=0.7/RB*C
8.波形的改善:可以同单稳态电路,采用校正二极管电路。
多谐振荡器的作用
多谐振荡器是用来输出方波的,特别是一定占空比的方波。根据信号与系统的相关理论。方波是多很多次谐波共同叠加的。多谐振荡器的作用就是产生多谐变信号的一种设备,是由相关的组成部分组成的。
Ⅷ RC振荡器原理
建立振荡就是要是电路产生自激,从而产生持续的振荡,由直流电变为交流电。对于内RC来说,直流电源就是能源。看容自己的因素:由于电路中存在噪声,他的频谱分布很广,其中也包括w=w0=1/RC这样一个频分。这种微弱的信号经过放大,是输出的幅度加大,经过非线性元件的限制,自动稳定下来,达到平衡时Av=3.振荡频率是由相位平衡条件决定的,只有当ψf=0,ψa=0时,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所以振荡频率取决于f=1/(2πRc)。振荡器要输出正弦波,还要求放大器的增益必须满足起振条件且工作在线性区,否则不起振,输出地波形也是非线性失真的。
Ⅸ 自激振荡原理是什么
自激震荡是指不外加激励信号而自行产生的恒稳和持续的振荡。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它是一种出现于某些非线性系统中的一种自由振荡。
一个典型例子是范达波尔(VanderPol)方程所描述的系统,方程形式为mx¨-f(1-x2)x·-kx=0(m>0,f>0,k>0)。
其中x·和x¨为变量x的一阶和二阶导数。
分析表明:当x的值很小时,阻尼f是负的,因而运动发散;当x的值很大时,阻尼f是正的,因而运动衰减。
(9)振荡电路原理扩展阅读:
一、产生自激振荡条件
1、幅度平衡条件|AF|=1
2、相位平衡条件φA+φF=2nπ(n=0,1,2,3···)其中,A指基本放大电路的增益(开环增益)。
F指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同时起振必须满足|AF|略大于1的起振条件基本放大电路必须由多级放大电路构成,以实现很高的开环放大倍数。
然而在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加负反馈,信号的相位移动可能使负反馈放大电路工作不稳定,产生自激振荡。
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根本原因是AF(环路放大倍数)附加相移.单级和两级放大电路是稳定的,而三级或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只要有一定的反馈深度,就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因为在低频段和高频段可以分别找出一个满足相移为180度的频率(满足相位条件),此时如果满足幅值条件|AF|=1,则将产生自激振荡。
因此对三级及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必须采用校正措施来破坏自激振荡,达到电路稳定工作目的。
二、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
从上述分析可知,正弦波振荡电路从组成上看必须有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放大电路:保证电路能够由从起振到动态平衡的过程,是电路获得一定幅值的输出量,实现能量的控制。
(2)选频网络:确定电路的振荡频率,使电路产生单一频率的振荡,即保证电路产生正弦波振荡。
(3)正反馈网络:引入正反馈,使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等于反馈信号。
(4)稳幅环节:也就是非线性环节,作用是使输出信号幅值稳定。
在不少实用电路中,常将选频网络和正反馈网络“合二为一”;而且,对于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也不再另加稳幅环节,而依靠晶体管特性的非线性起到稳幅作用。
正弦波振荡电路常根据选频网络所用元件来命名,分为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3种类型。
RC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频率较低,一般在1MHz以下;LC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频率较高,一般在1MHz以上;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也可以等效为LC正弦波振荡电路,其特点是振荡频率非常稳定。
Ⅹ 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震荡主要依靠c2,c2电容这里是个正反馈通路。
震荡频率主要和这条路有关,具体细节,你自己可以去看看自举电容,当你理解了自举电容的作用和原理,你就知道这里能震荡的根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