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举电路的作用
自举电路抄的作用就是提高电压。利用自举升压二极管,自举升压电容等电子元件,使电容放电电压和电源电压叠加,从而使电压升高,有的电路升高的电压能达到数倍电源电压。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12V的电路,电路中有一个场效应管需要15V的驱动电压,这个电压就是用自举。通常用一个电容和一个二极管,电容存储电荷,二极管防止电流倒灌,频率较高的时候,自举电路的电压就是电路输入的电压加上电容上的电压,起到升压的作用。
(1)功放自举电路扩展阅读:
在充电过程中,开关闭合(三极管导通),等效电路如图二,开关(三极管)处用导线代替。这时,输入电压流过电感。二极管防止电容对地放电。由于输入是直流电,所以电感上的电流以一定的比率线性增加,这个比率跟电感大小有关。随着电感电流增加,电感里储存了一些能量。
充电时,电感吸收能量,放电时电感放出能量。如果电感量足够大,那么在输出端就可以在放电过程中保持一个持续的电流。如果这个通断的过程不断重复,就可以在电容两端得到高于输入电压的电压。
Ⅱ 谁清楚功放自举电路的原理是怎样的吗
就讲你给的电路吧.图中U64输出Y脚是周期性方波信号,高电平是5V,低电平是0V,由D32、C710组成的是5V升到10V的自举电路,D32的1脚是5V,自举后,在D32的2脚(电容C722上电压)变成10V.由D35、C715组成的是另一个自举电路,10V升到15V,D35的1脚也就是上一级自举电路的输出(D32的2脚),自举后,在D35的2脚(电容C719上电压)变成15V.以D32、C710组成的5V升到10V的自举电路为例,讲一下自举的原理:在U64输出Y脚为低电平的半周期,+5V电源通过D32给C710充电,使C710具有(右正左负)5V电压;当U64输出Y脚为高电平的另一半周期来到,Y=5V,电容C710电压不能突变,C710右端电位也升高5V,变成10V,同时给C722充电,使电容C722上电压经过多次反复充电最后保持10V,完成了由5V变10V的自举.同样地,楼主可以自己分析下面另一个自举电路,由D35、C715组成,从10V自举升到15V(电容C719的电压,+15V_ALWP).补充:要形成自举,C710715左边必须是方波信号,或脉冲信号.如果保持高电平或低电平不变是不可能形成C710715的循环冲放电的.不是说U64的第4脚有没有电压,而是应该理解为这一点的电压必须是高低交替变化的.噢,是的,必须用示波器看,万用表是无法分辨方波信号的.
Ⅲ 自举电路的原理是什么
通俗讲,你站在凳子上,增加身高的作用,就叫自举作用;
2、广告词说,山高人为峰,人怎么变高的?就是人站在山头,不就高了吗!这就叫“自举”作用
!!!
1、在电路里,一点的电位,与参考点有关系,可是两点的电位差即电压与参考点没关系;
2、当电压U一定时,如果设法让这个电压U的低电位端电位升高U1,那么这个电压U的高电位端电位也随之升高UI;
3、这时电压U的高电位端对参考点的电位即电压就是U
+
UI,而且这个升高过程,就是电压U有关电路自己完成的,我们叫它自举电路;
1、自举电路的典型电路,例如倍压检波、倍压整流电路!
2、自举电路的典型电路还有单电源功放OTL退挽输出电容C就是自举电路
3、自举电路的典型电路还有直流调压得斩波器里二极管、电容C构成的自举电路
4、自举电路的典型电路还有例如开关电源,开关管射极电流负反馈电阻使得开关管基极电位负偏,而产生的自举作用;
5、还有彩电行输出阻尼二极管也有电压自举作用
;
6、还有双稳态电路、单稳态电路、无稳态电路的正反馈过程就用到自举电容的自举作用
对于电压U,它的自举电路,一般与之串联,可以是电容,也可以是电阻,常以二极管作为导流配合作用实现自举!
1、例如自举电容,一般是充电电压升高U1,使与之串联的某电路电压升高U1!
2、自举电容,主要应用电容的特性-----电压不能突变,总有一个充电放电的过程而产生电压自举、电位自举作用的。
3、自举二极管的作用,是利用其单向导电性完成电位叠加自举,二极管导通时,电容充电到U1
,二极管截止时,电路通过电容放电时U1
与电路串联叠加自举!
Ⅳ OTL功率放大器自举电路的问题
无C2时,A点的最高电压Ua=Vcc - Ur - Ube;Ube≈ 0.7V (发射结导通电压)
有C2时,A点的最高电压Ua=Vcc - Uceo;Uceo ≈ 0.4V (饱和电压)
R2C2构成自举电路,这样 UE 才可以出现高于 Vcc 的情况,就是自举所要达到的状态;
Ⅳ otl功率放大器测试中,试分析电路中“自举”电路的作用
我的理解是:增加大信号时的瞬态电流响应。
工作方式:当遇到大信号时输出信号也会变大,自举电容接在输出与上管C极间会偶合到一个大的输出信号给基极使基极瞬间得到一个比驱动信号更大的信号以用来驱动功放上管使基在瞬间中可以产生更大的导通电流。当信号变小时,自举电容偶合到的信号也小,推动电流也会随之变小
Ⅵ 功放IC自举与不自举电路,听感上的区别
不可能听得出来,仪器都要定量测才看得见;
这样的回答,通常对提此类问题的人版,是不愿意接受权的,因为他们很努力地在器材上下功夫,就是希望能在听感上获得回报,即使是一丁点感觉也会欣喜若狂,这样符合发烧友的名声;
其实,每个人的听感都不一样,如果没有比较,你根本就不知道声音的还原应该是什么样子;
Ⅶ 为什么有的功放电路里没有自举电路
自举是一种来信号正反馈啊源,正反馈就涉及移向和失真。。。讲道理一句两句说不清楚,你记住只要是存在反馈的地方就存在自激的可能,只要是有反馈,就有可能带来失真,给电路加自举是为了提高输出信号的功率,这是不得已的选择,零件够用,电源允许的情况下,是不需要用带自举的放大器的。
Ⅷ OTL功率放大电路中的自举电路是怎么工作的,求知道的回答一下
OTL功率放大电路中的自举电路,如下图所示,其中的电容C2就是自举电容,自举电路由C2、RC1、R组成。当输入信号Ui为负半周时,V2基极电压升高,并导通,输出端电压也升高,由C2的作用,b点电压被提升,避免了V2的饱和,属自举现象。
Ⅸ 自举电路 工作原理是什么 作用
自举电路工作原理分析发布时间:2012-1-1314:08:26访问次数:1982
OTL功率放大器中要设自举电路,图18-9所示是自举电路。电路中的C1,
R1和R2构成自举电路。C1为自举电容,R1O隔离电阻,R2将自举电压加到
VT2基极。
VT1集电极信号为正半周期间VT2导通、放大,当输入VT2基极的信号比较大
时,VT2基极信号电压大,由于VT2发射极电压跟随基极电压,VT2发射极电
压接近直流工作电压+V,造成VT2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直流工作电压减小,
VT2容易进入饱和区,使三极管基极电流不能有效地控制集电极电流。
换句话讲,三极管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直流工作电压减小后,基
极电流增大许多才能使三极管集电极电流有一些增大,显然使正半周
大信号输出受到抑制,造成正半周大信号的输出不足,必须采取自举
电路来加以补偿。
自举电路实质是在放大器的局部引入正反馈。
(2)自举电路静态分析。静态时,直流工作电压+V经Rl对Cl充电,使
Cl上充有上正下负的电压UC1,这样电路中B点的直流电压等于A点的直
流电压加上UC1,B点的直流电压高于A点电压。
(3)自举过程分析。加入自举电路后,由于Cl容量很大,它的放电
回路时间常数很大,使Cl上的电压Uci基本不变。正半周大信号出现时,
A患电压升高导致B点电压也随之升高。
电路中,B点升高的电压经R2加到VT2基极,使VT2基极上的信号电
压更高(正反馈过程),有更大的基极信号电流激励VT2,使VT2发射极
输出信号电流更大,补偿VT2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直流工作电压下降而造
成的输出信号电流不足。
(4)隔离电阻作用。自举电路中,Rl用来将B点的直流电压与直流工作
电压+V隔离,使B点直流电压有可能在某瞬间超过+Vo当VT2中正半周信
号幅度很大时,A点电压接近+V,B点直流电压更大,并超过+V,此时B点电
流经Rl流向电源+V(对直流电源+V充电)。如果没有电阻Rl的隔离作用(分
析视Rl短接),则B点直流电压最高为+V,而不可能超过+V,此时无自举作
用。可见设置隔离电阻Rl后,大信号时的自举作用更好。
Ⅹ 请问谁能具体讲解一下自举电路尽量通俗点,谢谢。
就讲你给的电路吧。
图中U64输出Y脚是周期性方波信号,高电平是5V,低电平是0V,
由D32、C710组成的是5V升到10V的自举电路 ,D32的1脚是5V,自举后,在D32的2脚(电容C722上电压)变成10V。
由D35、C715组成的是另一个自举电路,10V升到15V, D35的1脚也就是上一级自举电路的输出(D32的2脚),自举后,在D35的2脚(电容C719上电压)变成15V.
以D32、C710组成的5V升到10V的自举电路为例,讲一下自举的原理:
在U64输出Y脚为低电平的半周期,+5V电源通过D32给C710充电,使C710具有(右正左负)5V电压;
当U64输出Y脚为高电平的另一半周期来到,Y=5V,电容C710电压不能突变,C710右端电位也升高5V,变成10V,同时给C722充电,使电容C722上电压经过多次反复充电最后保持10V,完成了由5V变10V的自举。
同样地,楼主可以自己分析下面另一个自举电路,由D35、C715组成,从10V自举升到15V(电容C719的电压,+15V_ALWP)。
补充:要形成自举, C710 715左边必须是方波信号,或脉冲信号。如果保持高电平或低电平不变是不可能形成C710 715的循环冲放电的。不是说U64的第4脚有没有电压,而是应该理解为这一点的电压必须是高低交替变化的。
噢,是的,必须用示波器看,万用表是无法分辨方波信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