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硬件电路检测三极管饱和问题:如下图,为什么当ACC-IN低于9.7V的时候,ACC就是高,请详细解释下
Q2没有导通的时候,ACC点的电位就是高;
图上ZD1是7.5V的稳压管,
第一步分析:当内ACC-IN电压为9.7V的时候ZD1进入容击穿状态;
第二步分析:在ZD1的阳极A上得到电压(ACC-IN)-7.5V=2.2V;
第三步分析:此电压经过R39和R50的分压,Q2的基极得到电压为R50/(R39+R50)*2.2=0.508V,基本上达到三极管的基极偏置电压,使三极管进入放大状态(未饱和)。
第四步分析:此时三极管略微导通,(ACC-IN)电压越大,Q2导通程度越高,直至到达饱和状态,使集电极对地完全导通。
第五步分析:原来的R48和R51中间通过三极管对地短路了,ACC电位即被拉低。
结论:
ACC-IN电压超过9.7V,满足三极管导通条件,ACC电位通过Q2被拉低。
ACC-IN电压低说9.7V,三极管无法导通,ACC电位通过R51、R48被置高。
2. 学习电路分析有什么用
很多初学者对于学习硬件电路不知如何下手,其实“硬件电路”这个东西是由一部分一部分的“单元模块电路”组成的,所谓的“单元模块电路”包括:各种稳压电源电路(像LM7805、LM2940、LM2576等)、运算放大器电路(LM324、LM358等)、比较器电路(LM339)、单片机最小系统、H桥电机驱动电路(MC33886、L298等)、RC/LC滤波、场效应管/三极管组成的电子开关等等。
现在不要以为电阻电容是最基础的,“单元模块电路”才是最基础的东西,只有“单元模块电路”才能实现最基础的功能:稳压、信号处理、驱动负载等。
把整块电路分成好几部分,学习起来就会容易很多了,今天看懂稳压电源,明天看懂运算放大器……一个星期就能看懂一般的电路图了,主要在于逐个领悟、各个击破。单元电路网络图片有的是,没事多查查多问问。
光能看懂电路图也是不够的,还要有动手能力。
1、先能照着“单元模块电路图”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使之能正常工作(看懂元器件PDF资料,了解元器件引脚排布和各个电气参数);
2、紧接着能在万能电路板(洞洞板)上焊接一块电路,可以由几部分单元电路组成的那种(这里“布线”一定要多学学!对往下学很有用);
3、在此基础上学习Protel等电路设计软件,能设计一整块的电路板PCB。
学习电路一定要循序渐进,边理论边实践。
谨以一家之言,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3. 请问这个控制跑马灯的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呀 刚刚学习不久 不知道如何分析硬件电路的工作原理
跑马灯程序,就是通过定时,控制输出口变化的程序。
在第二张硬件图中,发光二级管符号就代表灯,只要p1口任何一个低电位时候就会亮。
分析硬件需要知道硬件符号和硬件知识,否则根本无从分析。
这需要学习硬件原理很多年。
如果没基础做不到,就考虑放弃软硬件同时开发吧。
做个软件工程师。
4. 硬件电路设计需要哪些知识
硬件电路设计,你肯定得需要物理学知识还得需要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这些知识。
5. 设计硬件电路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硬件电路设计包括原理图设计和PCB板设计,在具体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原理图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单片机的硬件资源,合理分配单片机的I/O口,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2)单片机外围电路较多时,必须考虑其驱动能力。驱动能力不足时,系统工作不可靠,可通过增设线驱动器增强驱动能力或减少芯片功耗来降低总线负载。
(3)可靠性及抗干扰设计是硬件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包括芯片器件选择、去耦滤波、印刷电路板布线、通道隔离等。
(4)硬件电路的安装调试,必须制订严格的调试步骤,保证仪器仪表和器件的安全。根据智能电子钟的设计方案,绘制电路原理图和PCB板图,最后进行硬件安装与调试。
6. 搞硬件需要学习电路设计吗谢谢
搞硬件主要有板块级维修,芯片级维修,还有就是开发硬件。
板块级维修主要是对一些故障的判断和仔细拆装机器就行了;
芯片级维修需要对一些电路和专门仪器的使用熟练;
开发硬件就需要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还有硬件开发语言,比如VHDL语言
7. 高分模拟硬件电路分析
十分标准的基础电路,没有技巧,
第一级高输入阻抗、跟随电路,
第二级有点问题,不是独立的静态小闭环,
三极管组合都是推动,产生电流驱动能力,
然后上面的是输出电压反馈放大运放。
这个电路不像是老手的作品,是想当然的幻想
8. 电子秤的设计 硬件电路分析
孩子,电子秤就是用一个应变片传感器经过放大器,然后ad采样。
9. 硬件电路原理分析
R1、R2为上拉电阻,电感L2、L3主要作用是抗干扰,稳定电源电流用的,其它没啥好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