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阶电路的响应
二阶(或更高阶)电路,要用Laplace(复频域)变换来做分析求解。
因为
时域分析
复杂度过高。
② 谁能详细讲一下一阶二阶电路时域分析,要掌握些什么,怎么求响应
一阶二阶的时域分析回复篇幅太长(至少近千字),你自己看书吧,没书我可以将相关章节发给你。
一阶电路是单调电路,形成过渡过程的原因是能量不能突变,重点掌握初值、终值和时间常数这三要素,求响应时用三要素法解即可。
二阶电路是二阶微分方程,其解有可能是复数,因此可能会振荡。求响应主要是特征根分析,是否收敛?判断振荡与否?振荡频率?
③ 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实验中,若阶跃输入信号的幅值过大,会产生什么结果
若阶跃输入信号幅值过大,会使输出阶跃响应曲线的稳态值过大,如果系统有较大的超调量,则阶跃响应的幅值可能超出范围,不能测得完整的响应曲线,实验测出的各种数据都会发生变化,使其精度降低,增大实验的误差,同时会使系统动态特性的非线性因素增大,使线性系统变成非线性系统;也有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最后实验不能趋于稳定,实验结果出错,所以实验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阶跃输入信号幅值。
④ 在RLC串联二阶动态电路特性的研究实验中,用哪些实验方法可以判断电路处于谐振
有以下几种实验方法:
一、测量电压法,要用毫伏表测电压。
1、电阻电压测量,当电阻上电压最大时发生谐振。
2、当电感电压等于(严格讲是略大于,因为实际电感有电阻)电容电压时发生谐振。
二、电流测量法
线路电流达到最大值时发生谐振。
⑤ 为什么二阶电路实验中测出来的响应振荡周期和衰减系数比理论值都大
因为实际元件的数值和理论值有差别。振荡周期可能大也可能小,但衰减系数一般都比理论值大,因为实际损耗总比理论值大。有些损耗如趋肤效应等只有在实际中才出现。
⑥ 求解二阶电路
二阶电路分类
零输入响应
系统的响应除了激励所引起外,系统内部的"初始状态"也可以引起系统的响应。在"连续"系统下,系统的初始状态往往由其内部的"储能元件"所提供,例如电路中电容器可以储藏电场能量,电感线圈可以储存磁场能量等。这些储能元件在开始计算时间时所存储的能量状态就构成了系统的初始状态。如果系统的激励为零,仅由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就被称之为该系统的"零输入响应"。一个充好电的电容器通过电阻放电,是系统零输入响应的一个最简单的实例。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完全由系统本身的特性所决定,与系统的激励无关。当系统是线性的,它的特性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表示时,零输入响应的形式是若干个指数函数之和。指数函数的个数等于微分方程的阶数,也就是系统内部所含"独立"储能元件的个数。假定系统的内部不含有电源,那么这种系统就被称为"无源系统"。实际存在的无源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地衰减为零。
定义
换路后,电路中无独立的激励电源,仅由储能元件的初始储能维持的响应.
也可以表述为,由储能元件的初始储能的作用在电路中产生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Zero-input response).
零输入响应是系统微分方程齐次解的一部分。
零状态响应
如果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仅由激励源引起的响应就被称之为该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一个原来没有充过电的电容器通过电阻与电源接通,构成充电回路,那么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或回路中的电流就是系统零状态响应的一个最简单的实例。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一般分为两部分,它的变化形式分别由系统本身的特性和激励源所决定。当系统是线性的,它的特性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表示时,零状态响应的形式是若干个指数函数之和再加上与激励源形式相同的项。前者是对应的齐次微分方程的解,其中指数函数的个数等于微分方程的阶数,也就是系统内部所含"独立"储能元件的个数。后者是非齐次方程的特解。对于实际存在的无源系统而言,零状态响应中的第一部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地衰减为零,因此往往又把这一部分称之为响应的"暂态分量"或"自由分量";后者与激励源形式相同的部分则被称之为"稳态分量"或"强制分量"。
全响应
电路的储能元器件(电容、电感类元件)无初始储能,仅由外部激励作用而产生的响应。
在一些有初始储能的电路中,为求解方便,也可以假设电路无初始储能,求出其零状态响应,再和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相加既得电路的全响应。
在求零状态响应时,一般可以先根据电路的元器件特性(电容电压、电感电流等),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电路的关系式,然后转换出电路的微分方程;利用微分方程写出系统的特征方程,利用其特征根从而可以求解出系统的自由响应方程的形式;零状态响应由部分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组成,其自由响应部分与所求得的方程具有相同的形式,再加上所求的特解便得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形式。可以使用冲激函数系数匹配法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