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电路抗高频

电路抗高频

发布时间:2022-05-15 15:00:29

Ⅰ 请问什么叫电路的高频和低频干扰,

低频干扰说的是电源本身对电路的影响,而高频干扰是来至外部的其他的干扰

Ⅱ 电路中高频对低频的影响能力强还是低频更容易受高频的干扰

低频影响高频 大都是给高频附加了低频调幅 高频对低频的影响 大都是直接干扰

消除内低频影响高容频 大都是在减小电源内阻上下功夫 给高频部分建立独立的电源退偶电路 或者分开供电

消除高频对低频的影响 大都是压低低频电路的频率上限 同时再给高频电路增加屏蔽 就很容易消除了

Ⅲ 电路中并联一个电容为什么能滤掉高频信号

频率越高,容抗Xc=1/(2派fc)越小,电流极易直接从电容过,相当不过电阻

Ⅳ 什么叫电路的高频和低频干扰,我意思就是想知道什

1、简抄单地讲:
袭低频干扰说的是电源本身对电路的影响,而高频干扰是来至外部的其他的干扰。
2、具体一点讲:
如果电气设备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要求一开始就满足有关发射和抗扰度的任何要求,但是整个系统必须符合相关电磁兼容的要求。一般来说,电气设备必须同时具有对高频和低频干扰的抑制能力。其中高频干扰主要包括静电放电( E SD)、脉冲干扰和发射性频率的电磁场等;而低频干扰主要是指电源电压波动、欠压和频率不稳定等。

Ⅳ 高频对电路的影响

说的这些概念是非线性电路(高频电路)的基本内容,任何一本教材都有论述专。

倍频实现,把基本的属频率信号加在一个非线性负载上,即可得到频谱广泛的多倍频信号,把需要的信号用带通滤波器提取出来就实现了。倍频实现的意义,低频率稳定度较好,容易实现(现在技术和工艺提高改善,这一长处没多大意义),使用倍频器可以容易获得高频的稳定度。

高频对电路的影响,这是干扰和抗干扰的课题。

降低成本,现在好像根本不必要,性能比成本重要的多。

Ⅵ 调速电机怎样抗高频干扰(氩弧焊)

重点要考虑电机对外的干扰。如果调速电机和变频器或者PLC一块使用的话, 应该考虑PLC或者变频器的抗扰度, 高频一般采用屏蔽的方式, 把PLC或者变频器用铝壳进行屏蔽,注意一下输入输出线的滤波就行了。

高频抗干扰电路设置在交流市电的输入回路中,它的作用是消除从电网中可能混入的各种干扰信号,以防止这些高频干扰信号通过电源电路窜入整机电路中,影响整机电路的稳定工作。

Ⅶ 电路中什么叫高频 低频 中频

1、高频是指频带由3MHz到30MHz的无线电波。HF多数是用作民用电台广播及短波广播。版其对于电子仪器所发出的电波抵抗权力较弱,因此经常受到干扰。
2、低频是指应用于某一技术领域中的最低频率范围。例如,无线电波段中,将30~300千赫范围内的频率称低频;电子放大电路中,将接近音频(20赫兹~2万赫兹)的频率称为低频。一般是指20HZ-160HZ这一段频率。在整个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中,低频是声音的基础,是声音的厚度。很多领域涉及“高频低频”,它指频率(frequency)的高低,不过一般而言是指物理上的各种振荡,其中电学里面有很多振荡,可能是电流,质点(mass
point
),电磁场等振动,“高低频”是对振动情况的描述,高频低频引起的结果也不一样。在电路里,电感对频率不同的电流就有不同的阻抗(通俗的的讲就是阻碍),电容也有类似性质。一般BASS的EQ划分是:低频制50HZ到300HZ,中低频是300HZ到1250HZ,中频是1250HZ到3300HZ,中高频是3300HZ到6500HZ,高频是6500HZ以上。

Ⅷ 电感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感在电路中的作用:

基本作用:滤波、振荡、延迟、陷波。

形象说法:“通直流,阻交流;通直流:所谓通直流就是指在直流电路中,电感的作用就相当于一根导线,不起任何作用;阻交流:在交流电路中,电感会有阻抗,即XL,整个电路的电流会变小,对交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细化解说:在电子线路中,电感线圈对交流有限流作用,它与电阻器或电容器能组成高通或低通滤波器、移相电路及谐振电路等。

电感的作用是阻碍电流的变化,但是这种作用与电阻阻碍电流流通作用是有区别的电阻阻碍电流流通作用是以消耗电能为其标志,而电感阻碍电流的变化则纯粹是不让电流变化,当电流增加时电感阻碍电流的增加,当电流减小时电感阻碍电流的减小。

电感阻碍电流变化过程并不消耗电能,阻碍电流增加时它将电的能量以磁场的形式暂时储存起来,等到电流减小时它也将磁场的能量释放出来,以结果来说,就是阻碍电流的变化。

(8)电路抗高频扩展阅读:

电感滤波电路是用电感器构成的一种滤波电路,其滤波效果相当好。

电源电路中的滤波电路接在整流电路之后,用来滤除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中的交流成分。

抗高频差模干扰电路:为了防止220V交流电网对机器的差模高频干扰,在一些抗干扰要求比较高的电子电器中都设置L1、L2这种抗干扰电路。这一抗干扰电路串联在交流电回路中。L1、L2不需要接地线,所以安全性能比较好。

注意事项

一、电感类元件,其铁心与绕线容易因温升效果产生感量变化,需注意其本体温度必须在使用规格范围内.。

二、电感器之绕线,在电流通过后容易形成电磁场。在元件位置摆放时,需注意使相临之电感器彼此远离,或绕线组互成直角,以减少相互间之感应量。

三、电感器之各层绕线间,尤其是多圈细线,亦会产生间隙电容量,造成高频信号旁路,降低电感器之实际滤波效果。

四、以仪表测试电感值与Q值时,为求数据正确,测试引线应尽量接近元件本体。

Ⅸ 高频对电路的影响!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它有很多可以反映其性能的参数或指标,这里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1.CPU工作电压

Supply Voltage,工作电压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CPU(286至486时代)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那是因为当时的制造工艺相对落后,以致于CPU的发热量太大,弄得寿命减短。随着CPU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近年来各种CPU的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以解决发热过高的问题。

2.CPU外频

外频是指系统时钟频率,即系统总线频率。

3.CPU主频

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一般而言,主频越高,单位时钟周期内执行的指令就越多,CPU速度就越快。当然,因为不同CPU的内部结构差别很大,所以CPU速度也不是完全由主频来决定。

4.CPU倍频

倍频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是通过倍频电路实现的。

主频、外频和倍频三者的关系是:主频=外频×倍频。

5.地址总线宽度

指CPU的地址线位数,它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可寻址内存大小),简单地说就是CPU到底能够使用多大容量的内存。16位的微机我们就不用说了,但是对于386以上的微机系统,地址线的宽度为32位,最多可以直接访问2的32次方=4096 MB(4GB)的物理空间。下一代CPU将使用64位数据和地址总线宽度,具有对目前来说足够巨大的数据处理和寻址能力。

6.数据总线宽度

是指CPU的数据线的位数,它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数据流量的大小,而数据总线宽度则决定了CPU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7.内存总线速度

内存是指由CPU地址总线控制的存储空间,内存总线则是指CPU与内存之间的连接通道。一般的应用程序都要先调入内存,CPU才能通过内存来执行相应的数据处理。由于内存和CPU之间的运行速度或多或少会有差异,因此便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而内存总线速度就是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速度。

8.FPU

Float Processing Unit,浮点运算单元。

9.指令集

CPU指令的集合。如MMX指令集、SSE指令集、3DNOW指令集等。

10.L1高速缓存

CPU一级高速缓存。在CPU里面内置了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容量越大,性能也相对会提高不少。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芯片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11.L2高速缓存

CPU二级高速缓存。

12.晶体管数

CPU内部集成的晶体管的数量,可以衡量CPU集成度的高低。一般而言,CPU集成度越高,功能越强。

CPU性能与很多方面有关,普遍的理解是频率,但这是一个Intel给公众造成的误区。事实上 CPU性能=IPC(CPU每一时钟周期内所执行的指令多少)×频率(MHz时钟速度) 所以才会出现AMD的cpu频率与型号的出入(3000+意思是与3.0的P4性能“相同”,而实际频率只有1.8)。不仅如此,二级缓存大小也影响U的性能,经验上看(AMD的)512k和1M二缓相当于差200Mhz的频率(自己试验不一定通用),呵呵
主频=外频*倍频 超频常常是说超 外频
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 决定数据流动快慢
缓存是处理数据时暂时用的存储空间,
一般的缓存的速度会比内存快几倍
缓存越大意味着可以更少的和内存进行数据交换, 可以大大提高性能,

具体资料如下

CPU的外频

通常为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系统时钟频率),CPU与周边设备传输数据的频率,具体是指CPU到芯片组之间的总线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
在486之前,CPU的主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CPU的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而在486出现以后,由于CPU工作频率不断提高,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该技术能够使CPU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倍频技术就是使外部设备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外频上,而CPU主频是外频的倍数。
在Pentium时代,CPU的外频一般是60/66MHz,从Pentium Ⅱ 350开始,CPU外频提高到100MHz,目前CPU外频已经达到了200MHz。由于正常情况下CPU总线频率和内存总线频率相同,所以当CPU外频提高后,与内存之间的交换速度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对提高电脑整体运行速度影响较大。

CPU的倍频全称是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
CPU的核心工作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理论上倍频是从1.5一直到无限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倍频是以0.5为一个间隔单位。外频与倍频相乘就是主频,所以其中任何一项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频上升。
原先并没有倍频概念,CPU的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但CPU的速度越来越快,倍频技术也就应允而生。它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那么CPU主频的计算方式变为:主频 = 外频 x 倍频。也就是倍频是指CPU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当外频不变时,提高倍频,CPU主频也就越高。
一个CPU默认的倍频只有一个,主板必须能支持这个倍频。因此在选购主板和CPU时必须注意这点,如果两者不匹配,系统就无法工作。此外,现在CPU的倍频很多已经被锁定,无法修改。

CPU缓存(Cache Memory)

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它的容量比内存小但交换速度快。在缓存中的数据是内存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CPU即将访问的,当CPU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避开内存直接从缓存中调用,从而加快读取速度。由此可见,在CPU中加入缓存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这样整个内存储器(缓存+内存)就变成了既有缓存的高速度,又有内存的大容量的存储系统了。缓存对CPU的性能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CPU的数据交换顺序和CPU与缓存间的带宽引起的。
缓存是为了解决CPU速度和内存速度的速度差异问题。内存中被CPU访问最频繁的数据和指令被复制入CPU中的缓存,这样CPU就可以不经常到象“蜗牛”一样慢的内存中去取数据了,CPU只要到缓存中去取就行了,而缓存的速度要比内存快很多。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
1.因为缓存只是内存中少部分数据的复制品,所以CPU到缓存中寻找数据时,也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因为这些数据没有从内存复制到缓存中去),这时CPU还是会到内存中去找数据,这样系统的速度就慢下来了,不过CPU会把这些数据复制到缓存中去,以便下一次不要再到内存中去取。
2..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被访问得最频繁的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刚才还不频繁的数据,此时已经需要被频繁的访问,刚才还是最频繁的数据,现在又不频繁了,所以说缓存中的数据要经常按照一定的算法来更换,这样才能保证缓存中的数据是被访问最频繁的。

总线
是将计算机微处理器与内存芯片以及与之通信的设备连接起来的硬件通道。前端总线将CPU连接到主内存和通向磁盘驱动器、调制解调器以及网卡这类系统部件的外设总线。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FSB)
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1066MHz,1333MHz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6400Mbit/s=800MByte/s(1Byte=8bit)。

主板支持的前端总线是由芯片组决定的,一般都带有足够的向下兼容性。如865PE主板支持800MHz前端总线,那安装的CPU的前端总线可以是800MHz,也可以是533MHz,但这样就无法发挥出主板的全部功效。

有流水线(流水线越少越好),有缓存(缓存越多越好,但是多了发热量就上去了,很重要,最关键),前端总线(越大越好,降低延迟)。

1.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快1G的全美达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的Intel处理器。

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3.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带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 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 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 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 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4、CPU的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 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5.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

6.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256-1MB,有的高达2MB或者3MB。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7.CPU扩展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SEE3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我们通常会把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CPU的指令集"。SSE3指令集也是目前规模最小的指令集,此前MMX包含有57条命令,SSE包含有50条命令,SSE2包含有144条命令,SSE3包含有13条命令。目前SSE3也是最先进的指令集,英特尔Prescott处理器 已经支持SSE3指令集,AMD会在未来双核心处理器当中加入对SSE3指令集的支持,全美达的处理器也将支持这一指令集。

8.CPU内核和I/O工作电压

从586CPU开始,CPU的工作电压分为内核电压和I/O电压两种,通常CPU的核心电压小于等于I/O电压。其中内核电压的大小是根据CPU的生产工艺而定,一般制作工艺越小,内核工作电压越低;I/O电压一般都在1.6~5V。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9.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的微米是指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IC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IC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现在主要的180nm、130nm、90nm。最近官方已经表示有65nm的制造工艺了。
10.超流水线与超标量

在解释超流水线与超标量前,先了解流水线(pipeline)。流水线是Intel首次在486芯片中开始使用的。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就象工业生产上的装配流水线。在CPU中由5—6个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令处理流水线,然后将一条X86指令分成5—6步后再由这些电路单元分别执行,这样就能实现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因此提高CPU的运算速度。经典奔腾每条整数流水线都分为四级流水,即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写回结果,浮点流水又分为八级流水。

超标量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器,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而超流水线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例如Pentium 4的流水线就长达20级。将流水线设计的步(级)越长,其完成一条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适应工作主频更高的CPU。但是流水线过长也带来了一定副作用,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Intel的奔腾4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虽然它的主频可以高达1.4G以上,但其运算性能却远远比不上AMD 1.2G的速龙甚至奔腾III。

11.封装形式

CPU封装是采用特定的材料将CPU芯片或CPU模块固化在其中以防损坏的保护措施,一般必须在封装后CPU才能交付用户使用。CPU的封装方式取决于CPU安装形式和器件集成设计,从大的分类来看通常采用Socket插座进行安装的CPU使用PGA(栅格阵列)方式封装,而采用Slot x槽安装的CPU则全部采用SEC(单边接插盒)的形式封装。现在还有PLGA(Plastic Land Grid Array)、OLGA(Organic Land Grid Array)等封装技术。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目前CPU封装技术的发展方向以节约成本为主。

Ⅹ 在电路中有器件对电源产生高频干扰,这种能用电感滤除么

能。

在电子线路中,电感线圈对交流有限流作用,它与电阻器或电容器能组成高通或低通滤内波器、移相电容路及谐振电路等;变压器可以进行交流耦合、变压、变流和阻抗变换等。由感抗XL=2πfL 知,电感L越大,频率f越高,感抗就越大。该电感器两端电压的大小与电感L成正比,还与电流变化速度△i/△t。

电感线圈也是一个储能元件,它以磁的形式储存电能,储存的电能大小可用下式表示:WL=1/2 Li2,可见线圈电感量越大,流过越大,储存的电能也就越多。

(10)电路抗高频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电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发热,导致温度升高时正常现象,若温度过高,铁芯和线圈容易因温度导致电感量的变化。所以需注意电感器工作的环境温度和选用规格适当的电感器。

电感器在工作是因有电流流通而在周围产生磁场。其他元件的摆放位置应尽量电感器或与电感线圈互成直角,以减少干扰。若要求较高,则可换用带屏蔽罩的电感器。

电感器个层线圈之间,会产生分布电容量,可造成高频信号旁路,降低电感器的实际滤波效果,所以在利用电感器进行高频滤波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阅读全文

与电路抗高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维修保险能报多少 浏览:281
贴皮家具为什么贵 浏览:229
东升房顶防水补漏多少钱 浏览:773
泉州美的空调售后维修中心 浏览:763
麦克维尔空调维修售后是什么 浏览:667
美式家具漆怎么做 浏览:611
rimova中国售后维修 浏览:441
贵阳五交化家电批发市场搬哪里去了 浏览:621
安庆五羊本田售后服务 浏览:527
苹果翻新机电池怎么显示 浏览:971
浴室没做防水地砖打什么胶 浏览:41
家居收纳博客 浏览:692
数字电视售后维修 浏览:873
知名机油厂家电话是多少 浏览:951
激光打气球枪不准怎么维修 浏览:683
上海万国维修在哪里啊 浏览:236
电路图上BI 浏览:381
液压支架维修视频 浏览:632
摩托车火花塞漏电维修视频 浏览:642
韶关樱花热水器售后电话号码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