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路故障怎么分析
按照电气装置的构成特点,从查找电气故障的观点出发,常见的电气故障可分为三类:
1.电源故障:缺电源、电压、频率偏差、极性接反、相线和中性线接反、缺一相电源、相序改变、交直流混淆。
2.电路故障:断线、短路、短接,接地、接线错误。
3.设备和元件故障:过热烧毁、不能运行、电气击穿、性能变劣。
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是查找电气故障的关键。分析的基础是电工基本理论,是对电气装置的构造、原理、性能的充分理解,是与故障实际的结合。某一电气故障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重要的是在众多原因中找出最主要的原因,并运用方法去排除故障。例如,某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出现了不能运转的故障,不论是什么情况,最集中的表现是电动机不能工作,但故障不一定是在电动机,而可能是电源故障,也可能是电路故障或者是设备和元件故障等。也就是说,同一种故障形式,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在这些原因中,到底是哪个方面的原因使电动机不能运转,还要经过更深入、更详细的分析。再例如:如果电动机是第一次使用,就应从电源、电路、电动机和负载多方面进行检查分析;如果电动机是经修理后第一次使用,就应着手于电动机本身的检查分析;如果电动机运转一段时间突然不能运转,就应从电源及控制元件方面进行检查分折。经过以上过程,进而确定电动机故障的具体原因。
二、排除故障的一般步骤
排除故障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人而异。但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排除故障时,所采用的步骤大致可分为:症状分析一设备检查一确定故障点一故障排除一排除后性能观察。
(一)症状分析
症状分析是对所有可能存在的有关故障原始状态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判断的过程。在故障迹象受到干扰以前,对所有信息都应进行仔细分析。这些原始信息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
1.向操作者详细询问设备故障现象。通过询问以获得设备使用及变化过程、损坏或失灵前后情况的信息,还可以了解到一些过去类似的故障现象、原因以及曾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的情况。有时操作人员也许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意或不能把全部情节讲清楚。维修人员应有分析辨别能力和足够的耐心,以尽可能多地获得真实的原始信息。
2.观察和初步检查。通过看听闻摸等,检查是否发生如破裂、杂声、异味、过热等特殊现象。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观察往往会得到有价值的线索。初步检查的内容包括检测装置(操作台指示灯、显示器报警信息等)、检查操作开关的位置以及控制机构、调整装置及连锁信号装置等。
3.确定无危险情况下,通电试车。一般情况下应要求操作人员按正常操作程序启动设备。如果故障不是整机性的致使电气控制系统瘫痪,可以采用试运转的方法启动设备,帮助维修人员对故障的原始状态有个综合的印象。有些电气故障可以通过人的手、眼、鼻、耳等器官,采用看听闻摸等手段,直接感知故障设备异常的温升、振动、气味、响声等,确定设备的故障部位。
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收集故障的原始信息,以便对现有实际情况作分析,并从中推导出最有可能存在故障区域的线索,作为下一步设备检查的参考。但注意不要根据不确切的迹象或不充分的信息过早地作出判断。
(二)设备检查
根据症状分析中得到的初步结论和疑问,对设备进行更详细的检查,特别是那些被认为最有可能存在故障的区域。要注意这个阶段应尽量避免对设备作不必要的拆卸,防止因不慎重的操作引起更多的故障。不要轻易对控制装置进行调整,因为一般情况下,故障未排除而盲目调整参数会掩盖症状,而且会随着故障的发展而使症状重新出现,甚至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故障。所以,必须避免盲目性,防止因不慎重的操作使故障复杂化,避免造成症状混乱反而延长排除故障的时间。
(三)确定故障点
根据故障现象,结合设备的原理及控制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故障发生在什么范围,是电气故障还是机械故障、是直流回路还是交流回路、是主电路还是控制电路或辅助电路、是电源部分还是参数调整不合适造成的、是人为造成还是随机性的等等,逐步缩小故障范围,直至找到故障点。如果缺少系统的诊断资料,就需要维修人员正确地将整个设备或控制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小部分,然后检查这些部分的输入和输出是否正常。在确定某一部分时,再去关注该部分内部的问题,找出故障点。在确保设备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些试探的方法确定故障部位。例如,通电试探或强行使某继电器动作等,以发现和确定故障的部位。
(四)故障排除
在确定故障点以后,无论是修复还是更换,排除故障相对电气维修人员来说,一般比查找故障要简单得多。但在排除故障中一般不可能只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1.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应先动脑、后动手,正确分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遵循先外部后内部、先机械后电气、先静后动、先公用后专用、先简单后复杂、先一般后特殊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遇到故障,拿起表就测,拿起工具就拆。要养成良好的分析、判断习惯,要做到每次测量均有明确的目的,即测量的结果能说明什么。在找出有故障点的组件后,应该进一步确定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例如:当电路板内的一只晶体管被烧坏,单纯地更换一个晶体管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查出被烧坏的原因,并采取补救和预防的措施。
2.一般情况下,以设备的动作顺序为排除时分析、检测的次序。以此为前提,先检查电源,再检查线路和负载;先检查公共回路再检查各分支回路; 先检查主电路再检查控制电路;先检查容易检测的部分(如各控制柜),再检查不易检测的部分(如某一设备的控制器件)。如在电气保护线路中,如果检查发现热继电器动作,不但要使热继电器触头复位,而且要查出过载的原因,对熔体熔断,不但要换新的熔体,而且要查明熔体熔断的原因并处理,应向有关人员说明应注意的问题,等等。
(五)修后性能观察
故障排除完以后,维修人员在送电前还应作进一步的检查,通过检查证实故障确实已经排除,然后由操作人员来试运行操作,以确认设备是否已正常运转,同时还应向有关人员说明应注意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修复后再作检查时,要尽量使电气控制系统或电气设备恢复原样,并清理现场,保持设备的干净、卫生。另外,维修人员所使用的工具、线缆等一定不要忘记在所修设备的电气柜内,以免造成短路或触电事故的发生。
三、掌握电气故障排除的方法
故障的排除是维修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彻底排除故障,必须清楚故障发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能从理论上分析、解决故障发生,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掌握排除故障的方法。
(一)电阻测试法
电阻测试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通常是指利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电机、线路、触头等是否符合使用标称值以及是否通断的一种方法,或用兆欧表测量相与相、相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等。测量时,注意选择所使用的量程与校对表的准确性,一般使用电阻法测量时通用做法是先选用低档,同时要注意被测线路是否有回路,并严禁带电测量。
(二)电压测试法
电压测试法是指利用万用表相应的电压档,测量电路中电压值的一种方法。通常测量时,有时测量电源、负载的电压,有时也测量开路电压,以判断线路是否正常。测量时应注意表的档位,选择合适的量程,一般测量未知交流或开路电压时通常选用电压的最高档,以确保不至于在高电压低量程下进行操作,以免把表损坏;同时测量直流时,要注意正负极性。
(三)电流测试法
电流测试法是通常测量线路中的电流是否符合正常值,以判断故障原因的一种方法。对弱电回路,常采用将电流表或万用表电流档串接在电路中进行测量;对强电回路,常采用钳形电流表检测。
(四)仪器测试法
借助各种仪器仪表测量各种参数,如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及参数的变化,以便分析故障的原因,多用于弱电线路中。
(五)常规检查法
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如:有的电气设备在使用中有烧焦的糊味,打火、放电的现象等)并借助于~些简单的仪器(如:万用表)来寻找故障原因。这种方法在维修中最常用,也是首先采用的。
(六)更换原配件法
即在怀疑某个器件或电路板有故障,但不能确定,且有代用件时,可替换试验,看故障是否消失,恢复正常。
(七)直接检查法
对在了解故障原因或根据经验,判断出现故障的位置,可以直接检查所怀疑的故障点。
(八)逐步排除法
如有短路故障出现时,可逐步切除部分线路以确定故障范围和故障点。
(九)调整参数法
有些情况,出现故障时,线路中元器件不一定坏,线路接触也良好,只是由于某些物理量调整得不合适或运行时间长了,有可能因外界因素致使系统参数发生改变或不能自动修正系统值,从而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十)原理分析法
根据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图,通过追踪与故障相关联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找出故障点,并查出故障原因。使用本方法要求维修人员对整个系统和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有清楚的理解。
(十一)比较、分析、判断法
它是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环节的动作程序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故障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减少测量与检查环节,并迅速判断故障范围。
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碰到实际的电气故障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电气故障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类故障可能有不同的故障现象,不同类故障可能是同种故障现象的同一性和多样性,会给查找故障带来复杂性。但是,故障现象是查找电气故障的基本依据,是查找电气故障的起点,因此要对故障现象仔细观察分析,找出故障现象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方面,搞清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很多电气故障的排除,必须依靠专业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弄懂弄通。电气维修人员与其他工种维修人员比较而言,理论性更强,有时候没有理论的指导很多工作根本无法进行,因此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维修人员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维修水平,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当发生电气故障时,能够准确地查找其故障所在,从而排除故障使电气设备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
B. 分析电路故障原因
首先你先查接线 接线对的话 那就看是设备的事了
1 可能是接成点动的了 或者是自保点专接线错误属 或者是接触器自保点故障
2 接触器老化或者电机长期裹在运行导致接触器住处头粘连 或者停止按钮损坏 按钮的常闭节点粘连
3 按钮常开点损坏 或者是控制回路断线(接触器线圈故障或者热元件动作)
4 电动机堵转(看电流表可以判断,堵转电流会很大)或者是缺相(如果有缺相保护气的话没等你听见嗡嗡声呢保护器就动作了)
5 启动按钮常开点粘连 或者接触器主触点粘连
接线的错误很好查找 我给你分析的都是基本在线路接线正确的条件上的
C. 这道电动机的电路分析怎么做,求大神解答!
这道题比较简单,就是一个电机的启动和停止,这个电机M的启动是直接全压启动,控制电路就是个普通的启停电路,SB1是电机M的停止按钮,SB2是电机M的启动按钮,然后KM2常闭是一个互锁设计,保证电机M的启动KM1和停止KM2不会同时启动,导致电机坏掉。剩下的电路是个停止电路,但是电机M不是自动停止的,也就是让电机M断电后,自动停下来,而是采用了,能耗制动的方式,让电机M更快的停下来,SB1按钮按下,会导致KM2启动,KM1停止,导致KM2控制的变压器启动工作,变压器的另一端是用桥式整流把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然后用一个可调电阻R来调整回路中的电流,保证电流不会太大烧坏电机,也可以调整可调电阻R来调整电机停下来的时间,这个直流电流会在电机的绕组上形成一个稳恒磁场,让电机转子切割稳恒磁场,用安培力来制动。控制电路的右边是一个延迟电路,让KM2允许一段时间,让电机停止后,断开电路,KT就是时间继电器,KM2上串联的KT1是一个断开延时的,KT通电,那个触电不会马上断开,就在一定延迟后,断开,除了有一个KT以外,其他的电路都跟启停电路是一样的,然后解释为什么要在启停电路的KM2上串联一个KT的常开触点,大致是一个保护的作用,我们假设这个电路没有KT的常开,那么SB1一旦按钮,KM2就开始让电机停止,如果KT坏了呢?那么KM2会一直允许,即便电机停止下来了,搞不好,电机还可能反转起来,这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么就要保证,我KM2启动的时候,KT一定要正常,那我们怎么保证?在KM2上串联一个KT常开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假设我们SB1按下,如果KT坏了,那么KT就不会动作,KM2马上得点动作了,但是KT坏了,导致KM2没有启动,自锁启动不了,这个时候电机会自动停止,而不是能耗制动停止,这个时候停止的时候,你也会发现,时间长了,我们知道KT坏了,需要更换,而且保证了,KT坏了,KM2会被断掉,否则,没有KT,电机M停止了,KM2也还在动作,而且如果KM2还动作,在一定程度是把电机M锁死了,因为KM2不动作的话,电机M的轴是可以自由转动的,所以就是个保护作用,而且KT异常,人员能尽快知道和更换。
D. 如何分析电路:
要想设计电路,就得先学会分析电路。
分析电路图最重要的是了解信号流程(电流走势),即主信号的走向,或者说信号从哪里来去向是哪里。根据这个原理去了解到这张原理图的功能是什么。
再把原理图细分成若干部分,仔细了解每一单元的功能,你就会对整个功能有个大体了解。当然首先你应对单元功能电路有比较多地了解,然后去是整机的工作流程。
“化整为零、还原系统”:现代高科技电子产品,大都由若干基本模块(单元)组成,而每个模块一般由一块电路板实现(较大模块可以再分成小的模块,直到可由一块电路板实现),每个电路板电路一般可以细划出若干个基础电子学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或数字电子技术)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基本电路。因此,所谓的“化整为零”,就是指将整机电路细分成上述基本电路的过程;而“还原系统”就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即按“某个线索”由基本电路逐渐拼接形成基本模块直到整机原理电路,也就是说最终要形成整机的概念。“化整为零”是手段,“还原系统”才是真正的目的。
对于单元电路,是指某一级控制器电路,或某一级放大器电路,或某一个振荡器电路、变频器电路等,它是能够完成某一电路功能的最小电路单位。从广义角度上讲,一个集成电路的应用电路也是一个单元电路。
单元电路图是学习整机电子电路工作原理过程中,首先遇到具有完整功能的电路图
单元电路图具有下列一些功能:
①单元电路图主要用来讲述电路的工作原理。
②它能够完整地表达某一级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时还全部标出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参数,如标称阻值、标称容量和三极管型号等。
③它对深入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记忆电路的结构、组成很有帮助。
单元电路图具有下列一些特点:
① 单元电路图主要是为了分析某个单元电路工作原理的方便而单独将这部分电路画出的电路,所以在图中已省去了与该单元电路无关的其他元器件和有关的连线、符号,这样单元电路图就显得比较简洁、清楚,识图时没有其他电路的干扰。单元电路图中对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已经加以简化
②单元电路图采用习惯画法,一看就明白,例如元器件采用习惯画法,各元器件之间采用最短的连线,而在实际的整机电路图中,由于受电路中其他单元电路中元器件的制约,有关元器件画得比较乱,有的在画法上不是常见的画法,有的个别元器件画得与该单元电路相距较远,这样电路中的连线很长且弯弯曲曲,造成识图和电路工作原理理解的不便。
③单元电路图只出现在讲解电路工作原理的书刊中,实用电路图中是不出现的。对单元电路的学习是学好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关键。只有掌握了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才能去分析整机电路。
单元电路图识图方法
(1)有源电路识图方法
所谓有源电路就是需要直流电压才能工作的电路,例如放大器电路。对有源电路的识图首先分析直流电压供给电路,此时将电路图中的所有电容器看成开路(因为电容器具有隔直特性),将所有电感器看成短路(电感器具体通直的特性)。直流电路的识图方向一般是先从右向左,再从上向下。
(2)信号传输过程分析
信号传输过程分析就是信号在该单元电路中如何从输入端传输到输出端,信号在这一传输过程中受到了怎样的处理(如放大、衰减、控制等)。信号传输的识图方向一般是从左向右进行。
(3)元器件作用分析
元器件作用分析就是电路中各元器件起什么作用,主要从直流和交流两个角度去分析。
(4)电路故障分析
电路故障分析就是当电路中元器件出现开路、短路、性能变劣后,对整个电路工作会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使输出信号出现什么故障现象(如没有输出信号、输出信号小、信号失真、出现噪声等)。在搞懂电路工作原理之后,元器件的故障分析才会变得比较简单。
整机电路中的各种功能单元电路繁多,许多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十分复杂,若在整机电路中直接进行分析就显得比较困难,通过单元电路图分析之后再去分析整机电路就显得比较简单,所以单元电路图的识图也是为整机电路分析服务的。
E. 分析控制电路最基本的方法
通过分析各种控制电路,容易发现以下规律:
生产工艺决定了触头的接法,触头的接法决定了线圈的通断,线圈的通断决定了接触器的动作,接触器的动作决定了执行部分的工作状况。
因此,设计时可采用逆动作顺序从后至前的“反推”方法。首先根据生产工艺,确定主电路中触头的接法,根据主电路中主触头的接法,确定对接触器的动作要求,再根据接触器的动作要求,设计控制电路。但是这只是无现成电路可采用时的方法。实际设计时,由于有许多已有的基本控制环节可供选用,故设计过程相对简单。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控制电路的设计步骤。
一个冷库控制电路设计,要求对压缩机电动机、冷却塔电动机、蒸发器电动机、水泵电动机及电磁阀进行控制。需要开启制冷机组时,必须先打开水泵电动机、蒸发器电动机、冷却塔电动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再启动压缩机,再延时一段时间后再开启电磁阀;停机时,全部同时停止即可。
1.主电路设计
这里需要控制的对象有:水泵电动机、冷却塔电动机、蒸发器电动机、压缩机电动机和电磁阀共5个对象。启动机组时,水泵电动机、冷却塔电动机、蒸发器电动机同时启动,鉴于它们的容量较小,可将其接在同一回路,而压缩机电动机和电磁阀则需依次延时一段时间,故需分开设计,因此设计的主回路如图4.1 1所示。
2.列出主回路中电器元件动作的要求
根据控制对象的要求和主回路的布局,列出对电器元件动作的要求:
①按下启动按钮后,KM1首先吸合。
②延时一段时间后,KM2吸合。
③延时一段时间后,KM3吸合。
④按下停止按钮后,所有电动机立即停止。
⑤工作时应加一定的指示电路及保护电路。
3.选择基本控制环节,并进行初步的组合
根据上述要求,至少应选择一个自保持环节及两个延时环节,如图4.1 2所示。
基本电路组合时,应理清动作顺序关系。首先是自保持电路动作,带动延时电路(1)动作,然后是延时电路(1)带动延时电路(2)动作,也可以自保持电路动作后,同时带动延时电路(1)和延时电路(2)动作。不过延时电路(2)的延时时间应长一些。
选用各环节中的接触器直接控制主回路和各电动机,并选自保持电路中的停止按钮SB1控制整个电路,作为总停开关,则电路演变
F. 高中物理怎么分析电路图
首先要来将电路简化,有源如下几种方法:
1.支路电流法: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2.等电势法:将已知电路中各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叉点,称为节点)编号,按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用1、2、3……字符标出来(接于电源正极的节点电势最高,接于电源负极的节点电势最低,等电势的节点用同一字符)。然后按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重新排布,再将各元件跨接到相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路。
将这些方法掌握好就可以将复杂电路转化为简单电路(一般等电势法比较好用),只要再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就好了,如电压表、电流表、欧姆元件、串并联电路等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对电路图进行分析了
G. 电路原理和电路分析有什么区别
一、内容不同
电路原理:电路原理的内容包括电路模型和基本定律、线性电阻网络分析、版正弦稳态电路分权析、非线性电路,分布参数电路及均匀传输线等。
电路分析:电路分析的内容包括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正弦交流电路、互感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二端口网络、磁路和铁芯线圈电路、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二、适用人群不同
电路原理:电路原理适合普通高等学校电类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科技人员参考。
电路分析:电路分析适合二级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民办高等学校电类各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三、侧重点不同
电路原理:电路原理主要侧重于电路原理知识的基础和实际应用背景的电路问题。
电路分析:电路分析主要侧重于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应用能力。
H. 电路分析方法有哪些
1.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首先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再分析电路的交流状态,即:电路有信号输入时,电路中各环节的电压和电流是否按输入信号的规律变化、是放大、振荡,还是限幅削波、整形、鉴相等;
2.直流等效电路分析法。画出直流等效电路图,分析电路的直流系统参数,搞清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和偏置性质,级间耦合方式等。分析有关元器件在电路中所处状态及起的作用。例如: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如饱和、放大、截止区,二极管处于导通或截止等;
3.频率特性分析法。主要看电路本身所具有的频率是否与它所处理信号的频谱相适应。粗略估算一下它的中心频率,上、下限频率和频带宽度等,例如:各种滤波、陷波、谐振、选频等电路;
4.时间常数分析法。主要分析由R、L、C及二极管组成的电路、性质。时间常数是反映储能元件上能量积累和消耗快慢的一个参数。
电子电路图的分类:常遇到的电子电路图有原理图、方框图、装配图和印版图等。
01.
原理图就是用来体现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的一种电路图,又被叫做“电原理图”。这种图由于它直接体现了电子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所以一般用在设计、分析电路中。分析电路时,通过识别图纸上所画的各种电路元件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就可以了解电路的实际工作情况
02.方框图
方框图是一种用方框和连线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种原理图。不过在这种图纸中,除了方框和连线几乎没有别的符号了。
它和上面的原理图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原理图上详细地绘制了电路的全部的元器件和它们连接方式,而方框图只是简单地将电路安装功能划分为几个部分,将每一个部分描绘成一个方框,在方框中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在方框间用连线(有时用带箭头的连线)说明各个方框之间的关系。
所以方框图只能用来体现电路的大致工作原理,而原理图除了详细地表明电路的工作原理外,还可以用来作为采集元件、制作电路的依据。
03.装配图
它是为了进行电路装配而采用的一种图纸,图上的符号往往是电路元件的实物的外形图。我们只要照着图上画的样子,依样画葫芦地把一些电路元器件连接起来就能够完成电路的装配。这种电路图一般是供初学者使用的。
装配图根据装配模板的不同而各不一样,大多数作为电子产品的场合,用的都是下面要介绍的印刷线路板,所以印板图是装配图的主要形式。
04.印板图
印板图的全名是“印刷电路板图”或“印刷线路板图”,它和装配图其实属于同一类的电路图,都是供装配实际电路使用的。
印刷电路板是在一块绝缘板上先覆上一层金属箔,再将电路不需要的金属箔腐蚀掉,剩下的部分金属箔作为电路元器件之间的连接线,然后将电路中的元器件安装在这块绝缘板上,利用板上剩余的金属箔作为元器件之间导电的连线,完成电路的连接。
由于这种电路板的一面或两面覆的金属是铜皮,所以印刷电路板又叫“覆铜板”。印板图的元件分布往往和原理图中大不一样。
这主要是因为,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中,主要考虑所有元件的分布和连接是否合理,要考虑元件体积、散热、抗干扰、抗耦合等等诸多因素。综合这些因素设计出来的印刷电路板,从外观看很难和原理图完全一致,而实际上却能更好地实现电路的功能。
随着科技发展,现在印刷线路板的制作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单面板、双面板外,还有多面板,已经大量运用到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防建设、航天事业等许多领域。
在上面介绍的四种形式的电路图中,电原理图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能够看懂原理图,也就基本掌握了电路的原理,绘制方框图,设计装配图、印板图这都比较容易了。
掌握了原理图,进行电器的维修、设计,也是十分方便的。因此,关键是掌握原理图。
电路图的组成:电路图主要由元件符号、连线、结点、注释四大部分组成。
1.元件符号:表示实际电路中的元件,它的形状与实际的元件不一定相似,甚至完全不一样。但是它一般都表示出了元件的特点,而且引脚的数目都和实际元件保持一致。
2.连线:表示的是实际电路中的导线,在原理图中虽然是一根线,但在常用的印刷电路板中往往不是线而是各种形状的铜箔块。就像收音机原理图中的许多连线在印刷电路板图中并不一定都是线形的,也可以是一定形状的铜膜。
3.结点:表示几个元件引脚或几条导线之间相互的连接关系。所有和结点相连的元件引脚、导线,不论数目多少,都是导通的。
4.注释:在电路图中是十分重要的,电路图中所有的文字都可以归入注释—类。细看以上各图就会发现,在电路图的各个地方都有注释存在,它们被用来说明元件的型号、名称等等。
若不知电路的作用,可先分析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如信号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位问题是同相位,或反相位。电路和组成形式,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脉冲电路,还是解调电路。
电器修理、电路设计的工作人员都是要通过分析电路原理图,了解电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才能得心应手开展工作的。会划分功能块,能按照不同的功能把整机电路的元件进行分组,让每个功能块形成一个具体功能的元件组合,如基本放大电路,开关电路,波形变换电路等。
I. 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说明此电路的电动机的何种控制电路
工作原理来:
按动SB2,KM1得电吸合,自其常开触点KM1闭合构成自锁,同时KM3、KT也得电吸合工作,电机M1、M3得电运行,当KT达到预置时间时,其常闭、常开延时触点动作,切断KM3电路使其失电复位,M3失电停止,接通了KM2电路使其得电吸合,其常开触点KM2闭合构成自锁,M2得电运行,同时其常闭触点KM2断开,KT失电复位;当按动SB1或FR1、FR2过载时,抌制电路将失电,所有电器复位,电机停止运行。
此电路的电动机均是交流接触器的电磁控制,M3(停)、M2(启动)由时间继电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