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小学科学题:画一个简单电路图,怎么画
一条大路,路上有很多行走着的电子,路中间有些电灯泡店,有些加电站。
这叫理解基础以后的发散思维
⑵ 交通信号灯电路图,简单的(小学科学)
⑶ 小学科学简单电路图电线应该接触灯泡什么位置
连接点。有两个,一个在最下面突起部分,一个是侧边的金属(只要在金属上就可以)
⑷ 小学科学题:画一个简单电路图,怎么画
⑸ 求一个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自然第十一册的电磁铁(一)的课件.提供得好再送400分
第三单元 电和磁
1.做手电筒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使手电筒亮起来;
2、通过具体操作认识基本电路的组成,并会画出简单电路图。
知识与技能
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探究手电筒亮起来的秘密,并体会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教学准备:
手电筒、导线、灯泡、开关、电池及其相应的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使小灯泡亮起来,并画连接图
1. 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问:谁能让手电筒亮起来,说一说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 2. 教师给学生一些实验物品,要求学生设计实验使灯泡亮起来。
3.学生参照自己组装的电路,把灯泡与电池、导线连接的情况画下来。
4.讲解:同学们所画的图,一般叫做实物图,画起来有些麻烦,人们为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常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实物,这样的简易图叫做电路图。请你参照P30的图,认识电路符号:电池、灯泡、导线、开关。
5.学生用电路符号画出上面的电路连接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
1.手电筒为什么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亮灭呢?你认为手电筒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它们之间怎样组合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2.讨论交流
3.利用手中的材料和用具自制一个手电筒。认真观察组成手电筒使小灯泡发光需要哪些材料,画出简易安装图。
4.小组讨论汇报
一个完整的闭合电路一般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三、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
1.给你二节电池、二个开关、二个灯泡,其中的材料可以全用,也可以选用,能连成什么样的电路?以小组为单位,先把电路图设计出来,然后在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2.小组讨论、交流、设计。
3.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4.向全班同学汇报,并说明电路特点。
四、拓展研究:认识不同的电路
1.参阅书P32的图,比较按不同方式连接起来的电路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交流。
3.用电路符号画出两种电路的电路图。
4.改变两种电路的一些情况,比如,摘下一个灯泡等,观察、比较各种电路的不同反应,并做好记录。
教学手记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就时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强调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历史上成千上万个有卓越贡献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自信、主动、喜欢不受约束地独立思考、具有寻根问底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敢于竞争和冒险、渴望自己胜过别人、工作起来专注而迅速、情绪稳定、自控能力强等等。
因而,我们可以看出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2.物体都能导电吗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预测,并说明依据;
2、能自主设计方案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检验,并记录研究情况。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有的是容易导电,有的是不容易导电的;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与物体导电性相关的安全用电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过程,在研究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愿意交流与合作;
2、体验到物体导电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体会到科学学习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并愿意改进安全用电方面的不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问题进行预测,交流验证做法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导电吗?
2.学生发表见解,并说明依据。
3.讲述:刚才,同学们对物体是否导电进行了预测,并说明了其导电的依据,但我们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的结果还需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接下来,我们要进行验证。怎样验证物体是否导电?
4.学生分组交流。
5.交流验证做法,全班达成一致。
二、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分组进行验证
1.讲述:每个小组要利用电路材料设计一个“物体导电检验器”,同时要设计一张实验记录单,记录你们的验证过程。记录单的形式不限,但记录单上至少可以让别人看出:你们组设计的“物体导电检测器”的电路图、对物体能否导电的预测、检验结果、最终结论等。
2.学生分组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适当指点。
3.全班交流、评价验证方案,选取最佳方案。
4.修改完善各自的方案。
5.选取电路元件和检验材料,结合方案验证物体能否导电,并做好记录。
6.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预测和验证的结果。
三、交流验证结果
1.学生汇报对物体导电性的验证结果。(汇报内容:①容易导电的材料有哪些?不容易导电的材料有哪些?②验证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或新想法或问题)
2.学生反思和交流:为什么检验结果和预测结果有不同?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分组操作:逐渐增加电池的节数,再检测不导电的物体——浓盐水。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人体导电试验”(先用学生制作的检测器检测人体是否导电,然后,教师提供验电球,让学生再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5.学生谈试验后的想法。
6.讲述:①物体导不导电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②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四、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及安全使用
1.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和绝缘体?它们有什么用?
2.学生观察与辨认:废旧电路板及元件、电料和工具上的导体和绝缘体。
3.学生就如何安全使用电器、电料和工具进行交流。
(对学生树立安全使用电器的观念很重要。)
五、课后延伸活动
生活中,湿木头是容易导电的物体,但在我们的检测中却不容易导电,请你(最好和你的家长合作)研究:湿木头在什么情况下才容易导电,将研究报告上交给科学老师。(提示:使用简单材料,不要用220v市电进行实验)
3.神秘的暗箱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
2、能够根据在检测中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做假设性的解释;
3、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反思;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检测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解暗箱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
3、知道解暗箱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实事求是;
2、愿意去探究暗箱中的秘密;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创设研究情境
上课时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能够设计和连接简单的电路,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电路,是我们看不到的电路,看看我们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能力想办法去解决。
二、利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的电路
1.提问:看不到的电路我们怎样研究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的一些意见和想法。
3.教师提供暗箱让学生研究,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一种装置来检测,通过在暗箱外部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暗箱内电路的连接。
4.教师讲解:这种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的装置就是检测器。
5.让学生通过研讨,确定检测器的组成。
6.学生设计验证的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关键是在检测中的验证记录,最终学生要根据验证记录来判断暗箱的电路。
7.学生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电路活动。
三、活动记录的整理与交流汇报
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记录进行整理,画出暗箱中的电路图示。
2.小组间进行交流,引导说出本组验证的想法和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检验的、在检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暗箱内的电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
四、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1.学生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2.学生找出判断正确与否的原因所在。
3.学生说出自己的探究体会和验证后的反思。
4.教师布置在今后探究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
4.电与生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生活中的用电现象做正确的评价;
2、能够查阅与电有关的资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知道救护触电者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节约用电是有知识、有道德的表现;
2、意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调查结果
1.谈话: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回家调查家里有哪些用电器、哪些用电器是每天必用的、每月你家的用电量是多少等几个问题。相信同学们都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你们的调查结果。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看看你能从交流中发现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调查结果。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节约用电教育
1.谈话: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跟大家一样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电”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没电了,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2.学生交流想法。
3.谈话并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遇到过停电的事儿。这是因为我国的电力资源短缺,为了保障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控。有的同学就会想:咱们不能多生产些电吗?对这种想法你是什么观点?为什么?
4.学生交流想法。
5.播放录像,介绍几种发电方法.
6.谈话并提问:通过看录像,大家知道发电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而且还要有合适的自然条件。在这些能发电的能源中,你认为使用哪种能源最好?为什么?
学生交流想法。
7.提问:生活中,我们怎样做才是合理用电?
学生交流节约用电的方法。
三、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交流:有些人为了让自己家电表少走点儿字、少交点儿电费,竟然私自从公共电线上拉线,你如何评价这种行为?
2.学生评价交流。
3.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安全的用电行为?
4.学生思考交流。
四、触电者的救护
1.谈话:不按照科学方法操作,就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一旦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样救助被电击伤的人?
2.学生交流救护常识。
3.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
4.创设情境、救护演练。
五、小结本课 拓展知识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小结。
3.谈话:除了本课了解、掌握的关于“电”的知识外,你还搜集了哪些课外的知识?
4.学生交流资料。
六、布置课后作业
谈话:同学们的交流,真是让老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希望同学们能有所学、有所用。回家后请大家注意观察周围有没有不安全用电的地方,发现后告诉家长、老师,我们共同制定合适的解决办法。
5.研究磁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
2、能利用各种方法测出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
3、能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关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测量方法;
3、知道指南针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2、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乐于探究、善于发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玩具,你们想看吗?(想)
2.教师演示:唐老鸭磁性玩具。
3.提问:唐老鸭为什么会翩翩起舞呢?(有吸铁石吸着)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讲述:吸铁石在科学上称作磁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你们在平时看到过哪些形状的磁铁?
(2)学生汇报:环形磁铁
(3)提问:还有哪些形状的磁铁?
(4)教师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菱形磁铁(指南针),学生辨认。
2.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几种形状的磁铁,你们知道磁铁有哪些性质呢?
(2)学生汇报:磁铁会吸铁。
(3)谈话:磁铁还有哪些性质?你们想研究吗?(想)老师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回形针和装了一些水的烧杯,你们想怎样研究?(小组内交流)
(4)学生分小组探究,做好记录。(记录在书后“活动记录”上)
(5)汇报: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隔着物体能吸铁。(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6)教师出示:指南针。(向学生介绍指南针就是一块小磁铁,它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成为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成为北极,用“N”表示。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被称为司南。磁铁和指南针都有一样的性质。)
(7)提问:那么磁铁是否也可以指南北方向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好呢?(学生思考、议论)
(8)讲述:悬浮法和悬挂法。下面我们悬挂法来验证一下。
(9)学生小组内探究。(用细线把条形磁铁悬挂起来)
(10)汇报:磁铁可以指南北方向。(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11)再问:磁铁还有哪些性质呢?(学生汇报)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磁铁有了这么多的性质,它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磁悬浮列车、门吸、冰箱门、磁性铅笔盒。
4.探究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
(1)我们来猜一猜这块条形磁铁和这块环形磁铁的磁力谁大谁小?(学生猜测)
(2)点拨:要想知道这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来?
(3)学生小组内交流。
(4)汇报:比吸回形针的数量;比吸铁的距离远近。
(5)每一个小组自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6)汇报交流。
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学生谈体会和收获)
教学手记
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身边的有趣现象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的科学教师只有细心呵护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同时,教师更要发挥好学生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四个探究磁铁的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大胆地探究尝试。俗语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出示了一个他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制唐老鸭磁性玩具。经过我的巧妙演示,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翩翩起舞的唐老鸭所吸引,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探究磁铁的兴趣也被激发。这样,学生们有了探究磁铁的兴趣,就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和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会得以张扬,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落到实处。
6.电磁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能够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变化进行探究。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电量、导线缠绕的圈数有关;
●知道电磁铁的两极是可变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主动地研究电磁铁,体会探究的乐趣;
●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师准备:导线、铁钉(用火烧过的)、大头针、指南针、电视资料
学生准备:电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制作电磁铁
(出示一包大头针与牙签的混合物)
1.教师提问:怎样快速的分开它们?学生可能提出用磁铁把大头针吸上来。
2.教师给予肯定后,说:我还有一种办法。演示(像魔术师一样):先用铁钉去吸,不行;再用导线去吸,也不行;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又去吸,还是不行;最后,把电池接通到导线的两端,终于吸上了大头针。教师介绍这个装置叫电磁铁。
3.学生尝试制作并验证电磁铁吸铁。
4.教师提示:如果切断电流,会怎样?学生猜想并验证。
5.小结:永久磁铁与电磁铁的异同。
二、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教师统计各小组吸上大头针的数量后,提问:为什么各组吸上的大头针数有多有少?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做出假设。
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你们认为与什么因素有关?该怎样做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班级内讨论、交流。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与结果,得出结论。
三、研究电磁铁的两极
1.谈话:磁铁有南极和北极,电磁铁有吗?(学生做出假设)
2.怎样判断呢?(学生会想到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3.学生实验判断、汇报结果。
4.教师提问:为什么有的组钉尖是南极,有的组钉尖是北极?大家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5.学生互相观察,找出原因。教师可以让各组重新验证一下。
四、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你们知道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吗?学生根据经验谈。
2.播放电视资料,增加学生的见识。
3.谈话:请你设想一下,你还能把电磁铁应用到哪些地方?
4.学生畅所欲言。
教学手记
《电磁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如何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我设计本节的目标。因此,我在开课伊始就以魔术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制作电磁铁。为了让学生能保持研究的积极性和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电磁铁的两极是可变的时,我都在准备的材料上做了“手脚”,从而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使学生们愉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在结尾处,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他们设想了很多利用电磁铁为生活服务的方案,如在每辆汽车前安装电磁铁以防撞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学自信心。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的巧妙铺垫不但使教学顺利进行,还能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究的积极性和
http://www.tt53.com/Article/qt/200510/7352.html
http://www.dcjyw.com/down/view_6407.html
自然、科学] ·小学科学课件电磁铁新人教版 2007-01-02
[自然、科学] ·电磁铁的制作工具 2006-12-10
[自然、科学] ·磁铁的磁性 2006-11-28
[自然、科学] ·磁铁的两极 2006-11-28
[自然、科学] ·做一个小磁铁
⑹ 西关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小电灯
三年级科学下册《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学案例 通城县马港镇中心完小 童莉琴 (I)、教学内容: 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6---57页。 (II)、教材简析:“让灯亮起来”是鄂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家庭用电”中第一课的内容。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路”,三年级的学生对灯泡、电池、导线都比较熟悉,但对灯泡的结构及怎样让灯泡亮起来是比较模糊的,所以,我将这一部分做为教学的重点。发给了学生一节电池、一根导线、一个灯泡让学生自主探究,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其目的是,降低难度,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去。在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了用一根导线、一节电、一个灯泡让小灯泡亮起来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组装的电路图用卡纸图片形摆在纸上,让学生感受到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能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及与人合作的精神。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III)、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自主探究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2、能对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进行预测并能严格按照预测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3、学生能知道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让灯泡的螺纹和接触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现成电流的通路。 4、知道通常用的电器工作时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5、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6、愿意与他人合作,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7、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地想办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试验结果。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规律,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四、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小灯泡、电池、导线、电路拼摆卡一套(电池 灯泡)。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昼夜交替的美好家园,白天我们可以尽情的做任何事情,可是到夜晚,当黑夜来临时又是什么给我们带来光明? 生:灯 师:嗯,是灯给我们带来了光明。 师:下面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灯的世界。(播放灯的图片)师边播放图片边叙
述:现在各种各样的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灯不仅可以照明,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的徇丽多彩。你想设计出更美的灯景吗? 生:想。 师: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哦,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做到,我们要先从简单的入手,做任何事情也是一样,不能一步登天,要先易后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如何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让灯亮起来。 (设计意图:以五彩缤纷的夜景图引入,并提出问题--你想设计更美的夜景图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用课件播放,揭示课题。) (二)、启发引导,探究问题 师: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图需要三件法宝------电、电线、小灯泡。电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它是靠什么提供的呢? 生:发电站、变压箱、电池。。。 师:(播放几种电源的图片)为了安全、方便,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应该选择哪种电源呢? 生:电池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实验盒,看看里面有什么?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一会找同学介绍。 学生观察实验器材。 1、认识电池 (1)学生拿出电池向同学描述出电池的结构。 (2)问:你发现了些什么? (3)学生边描述,教师边画出电池的样子,直到完整画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电池有正负两极,为后面组装简单的电路做铺垫) 2、认识灯泡的结构 (1) 学生拿出灯泡向同学描述灯泡的结构。 (2) 学生描述出灯泡的两个金属触点。 (3) 学生边描述,教师边画出灯泡的样子,直到完整画出。 小结:灯泡由金属壳 玻璃泡 灯丝三部分构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行获取知识。学生只有了解了灯泡的外部构造,才能明白 “电流在小灯泡内是怎样流动的”从而为后面教 “电路通路”做准备) 3、认识电线 (1) 学生描述电线 (2) 知道电线是传电的 4、课件播放电池、灯泡的结构图,记住他们各部分的名称。 5、探究简单电路 课件出示一个灯泡,一节电池、一根电线。 师:你想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生:想。 师:稍后我们就来实验,先来看看实验要求。 生读。(出示课件) a、小组讨论:怎样把材料连接起来,使小灯泡亮起来。
b、认真观察,并把连接的方法用老师准备的器材卡片在记录卡上表示出来 。 c、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师:你读得非常流利,不能把电池的正、负极直接连起来,这样就会短路,会使电池瞬间发热、发烫,从而损坏电池。 师:我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生:让灯亮起来(板书课题) 师:有没有信心让灯亮起来?(想)用你们洪亮的声音告诉我吧! 生齐读:让灯亮起来 师:点亮小灯泡行动开始吧! 学生动手实验 有一组的学生鼓掌---实验完成 师:有一组的灯已经亮起来了,请这个小组的同学给大家展示让灯亮起来的方法。 生展示。并将电路图黏在黑板上。生小结电路的连接方法。 师:同学们请继续探究,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让灯亮起来呢?并把电路图用卡纸表示出来。 学生继续探究,各小组相继让灯亮起来了,并将成功的案例展示在黑板上。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你们来试试其他小组的方法,看能不能让灯亮起来? 学生验证。 师:灯都亮起来了吗? 生:亮起来了。 师: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激励他们从小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三)、 交流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获得了许多的信息,科学家们在实验后也会获得许多的信息,你们想成为科学家吗?(想)这时候她们会坐下来,共同整理获得的信息,看看这些信息能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也整理出了让灯亮起来的方法,请同学们观察这些亮了的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停止手上的实验,认真总结) 生:螺纹连正极,锡点连负极;螺纹连负极,锡点连正极。 师小结:也就是说螺纹和电池的一端连接,锡点就和电池的另一端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时,灯泡就会亮起来。你们知道什么是一个完整的回路吗?下面老师给代价演示一下。(出示课件)讲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现在你们知道让灯亮起来的方法了吗? 生:知道 师:那老师黑板上的电池很灯泡,你能把它们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吗?谁愿意试试? 生连接。 师:你们都同意吗? 生:同意
⑺ 什么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灯泡、电池导线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⑻ 小学科学简单电路的实验一个电池能让灯泡发光吗
某同学在做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时他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一个灯泡发光
一个灯泡不发光原因可能是(
b
)
a.不发光灯泡电阻较大,其实际电功率太小
b.不发光灯泡电阻太小,其实际电功率太小
c.不发光灯泡电阻较大,流过的电流太小
d.不发光的灯泡灯丝断了
分析:灯泡发光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一个灯泡不发光可能是灯丝断了,也可能是灯的实际功率太小。因为是串联电路,所以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且电流处处相等。闭合开关发现一个灯泡发光,一个灯泡不发光,说明两个灯泡都有电流通过,因此不发光的灯泡不是灯丝断了,而是灯的实际功率太小,根据p=i²r可知,当电流相等时,实际功率与电阻成正比,电阻越小,实际功率越小。因此不发光灯泡电阻太小,导致其实际电功率也很小,达不到使灯发光的程度。
⑼ 教科版四年级简单的电路图怎样画
先画电池组,按元件排列顺序规范作图,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有元件。若有电压表要准确判断它测的是哪能一段电路的电压,在检查电路无误的情况下,将电压表并在被测电路两端。
电路图实物图实际上只有两种电路,一种串联电路,另一种是并联电路。其中串联电路图如下:
画电路图的基本要求:
1:元件安排位置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2: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3:整个电路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尺规作图)。
资料扩展:
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元件;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⑽ 科学课连简单电路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一共有两个开关,两盏灯的电路图怎么画
按照电路的基本组成要件,顺序连接起来的一种图示,就可以了。也可以网上查询一下,
加深一下印象。
扩展
电路图[1]是指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电路图是人们为研究、工程规划的需要,用物理电学标准化的符号绘制的一种表示各元器件组成及器件关系的原理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