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位大神可以提供几张调音板的电路图吗 越简单越好有高低音调节的
最简单的高低音音调控制电路,见附图:
2. 功放调音电路原理及优劣
第一个只用RC电路虽然简单但损耗肯定很大,而且也不太准确(易受温度影响)
第二个用运放的好处就是不太容易失真,而且可以调的比RC还多低中高都可以独立调整
3. 大家好,以下图是负反馈5532音调电路图,左边第一图运放1脚2脚连着反馈到地的22uf电容,
如果把这个22uF电容换成100uF的,在音质方面的表现是低频下限得到进一步的下潜。但开机时电路稳定时间增长,也就是开机时电流冲击声增大,如果后级输出具有开机延时保护电路就不必在意这个问题。
4. 这个调音电路图为什么还要加下面那个电阻,如图
如果没有下面那个电阻。当电位器调到最下面位置时,这个点的输出为“零”,结果就是内把另外两路容的信号都拉到了“零”。造成后级输入为“零”。输出失声。
这个调音电路的工作原理是把前级来的信号分成“低”、“中”、“高”三个频段,分别进行控制,再同时输入后级。当然不能因其中一路调到“零”时把另外两路一起拉到“零”而造成失声。
这个电阻就是为了保证某个电位器调至“零”时,另外两路信号不受影响(减小影响)。
5. 功放的高音和低音怎么设计
功放的高音和低音控制电路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听音者自己的听音爱好,通过对声音某部分频率信号进行提升或者衰减,使整个的声场更加符合听音者对听觉的要求。一般音响系统中通常设有低音调节和高音调节两个旋钮,用来对音频信号中的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进行提升或衰减。比较高档的音响设备中多采用多频段频率均衡方式,以达到更细致地校正频响的效果。
高低音调节的音调电路,根据其在整机电路中的位置,可分为衰减式、负反馈式以及衰减负反馈混合式音调控制电路三种。这种电路一般使用高音、低音两个调节电位器;但在少数普及型机中,也有用一个电位器兼作高低音音调控制电路的。
图4所示为负反馈式高低音调节的音调控制电路。该电路调试方便、信噪比高,目前大多数的普及型功放都采用这种电路。图中C1、C2的容量大于C3,对于低音信号C1与C2可视为开路,而对于高音信号C3可视为短路。低音调节时,当W1滑臂到左端时,C1被短路,C2对低音信号容抗很大,可视为开路;低音信号经过R1、R3直接送入运放,输入量最大;而低音输出则经过R2、W1、R3负反馈送入运放,负反馈量最小,因而低音提升最大;当W1滑臂到右端时,则刚好与上述情形相反,因而低音衰减最大。不论W1的滑臂怎样滑动,因为C1、C2对高音信号可视为是短路的,所以此时对高音信号无任何影响。高音调节时,当W2滑臂到左端时,因C3对高音信号可视为短路,高音信号经过R4、C3直接送入运放,输入量最大;而高音输出则经过R5、W2、C3负反馈送入运放,负反馈量最小,因而高音提升最大;当W2滑臂到右端时,则刚好相反,因而高音衰减最大。不论W2的滑臂怎样滑动,因为C3对中低音信号可视为是开路的,所以此时对中低音信号无任何影响。普及型功放一般都使用这种音调处理电路。使用时必须注意的是,为避免前级电路对音调调节的影响,接入的前级电路的输出阻抗必需尽可能地小,应与本级电路输入阻抗互相匹配。
图5所示为衰减式高低音调节的音调控制电路。电容C1、C2的容量大于电容C3、C4;对于高音信号C1与C2可视为短路,而对于低音信号则可视为开路;C3与C4对于高音信号可视为短路,而对于中低音信号则可视为开路,具体原理分析读者可自行参考图4的情况分析。
图6所示为衰减负反馈混合式高低音调节的音调控制电路。低音输入衰减网络由R1、R2、W1左臂、C1组成,低音负反馈网络由R6、R3、W1右臂、C2组成;高音输入衰减网络由R1、R4、W2左臂、C3组成,高音负反馈网络由R6、R5、W2右臂、C3组成;C1、C2、C3的作用与图2中的完全一样。电路原理分析读者亦可自行参考图4的情况分析。
目前,许多中高档AV功放电路中都采用了专用音调控制IC,如LM1040M62411FP、TDA7315、TDA7449等。图7所示的AV功放电路,使用了TDA7449,其内部含有高低音调节电路,它通过I2C总线由单板CPU输入控制数据来调节音调,高、低音调节范围均为±14dB,调节步进台阶为2dB每级;该电路外接元件少,控制简单、精确。
6. 求重低音控制电路图
所谓重低音就是将高音去掉,增强低音效果,一般改善低音效果从音频输入回端就可以增加一个音调答电路,电路图如下:
如图画红圈所示,加大音频输入端旁路电容器容量,将串联的固定电阻更换为可变电位器,更换时注意使用屏蔽线,避免杂音干扰。
7. 解释一下这幅电路图(NE5532音调调节的)
减小
R9
R10
Re9
Re10可以使低音成分的到提升。
加大
R5
Re5可以降低高音成分,变相的提升低音。
8. 有哪位达人能够发一个音调板的电路图
参考下面的图片,NE5532
9. 高中低音的调节线路
图
1
是由
2
块
NE5532N
组成的高中低音音调及音量控制电路(图中仅画一声道,另一
声道完全一样),原理为:信号经
IC1
(作缓冲放大及隔离作用,避免负辩腊乱载与信号源之局梁间的
影响)进入由电阻电容组成的三个频率均衡网络,即高音、中音、低音的频率携档,当调节
RP1
–––
RP3
相应的低中高频就会相应地进入由
IC2
及其反馈电路组成的反相放大器电路,
调节
RP1
–––
RP3
就是提升或衰减了高中低音,从而实现了音频调节作用。需要说明一点
是所采用的
NE5532N
必须是正宗品,
如美国大
S
的、
飞利浦的,
这样才使行本电路的信噪
比、动态范围、瞬态响应和控制效果均达到相当高水准。
(欲获更高的水准
NE5532N
可换
为
NE5535N
、
OP275
、
AD827JN
等精品运放,当然价格就高一点了
2是采用二阶RC有源二分频电路,该电路由2块NE5532N构成(图中仅画一声道,另一声道相同),图中IC1A与IC1B分别组成低通与高通滤波器,完成音频信号的分割,再分别送到高低音音量控制电位器再分别进入高低音功放电路去推动高音喇叭和低音喇叭。利用该电路的缺点是要多增加一对功板电路及增多一组接线柱。相对来说需要多花点钱,但采用前级分频的优点却是非常明显的:①改善了低音音质;②兼顾了高低音扬声器的发声效率;③解决了以住电路中高低音扬声器联接时存在的阻抗不匹配问题;④音调调节的动态范围明显变大。正是如此很多发烧友都爱玩电子分频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