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国外电路设计

国外电路设计

发布时间:2023-08-05 16:09:28

① 集成电路设计专业排名

集成电路设计专业排名如下:

第一梯队:清华,北大,复旦,成电,东南,西电(211)。 这几所没争议,也是业内认可度最高的院校, 其中复旦是国内设计第一名(内地)毫无争议。

第二梯队:浙大,上交,中科院,南大,中科大,国防科大,西交。

集成电路是一个很好的专业,主要是研究芯片的开发,制造,利用等等,是当今非常火热的一个专业和行业,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最好考取以上的985大学或者211大学。

② 国内+国外 有哪些专门的模拟电路设计论坛,本人学生,请介绍些比较活跃且适合电路设计入门学生的论坛

我就是在搞电子(模电前置放大电路)。电子发烧友。这个论坛里面的东西很好。而且可以下载。我就是注册了一个。

③ 谁能告诉我一些比较好的模拟集成电路的国外教材 三极管的 mos管的

好吧,我是学这个的,推荐你两本绝对是最最经典的模拟IC设计教材:
1、《模专拟CMOS集成电路属设计》,美国 毕查德·拉扎维著,中文译版是陈贵灿等译,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学模电的人必看必会的书~
2、《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美国 艾伦 著,冯军、李智群译,电子工业出版社,这书没有上面那本经典,但依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④ 需要看懂拉扎维的com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需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具体一点,本人现在大二,以后想做数字

这种问题应该多问问eetop或者度娘会更好一些。转一下eetop的链接,以供参考: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三本经典教材学习经验

分割线以下来自eetop论坛中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三本经典教材学习经验的回帖内容,作者:eetop论坛ID为“飞天白狐”。(不知道这个ID是不是真正的作者,也许是该ID引用自网络其他地方吧,总之向“模拟电路的四重境界”的作者致敬!)

——————————————————————————————————————————

三本书后,基本上你算入门了,可以跟大牛做项目了,然后多看IEEE的资料,(基准源,运放,比较器)是要继续训练的,(有位大侠谈过了,看帖子,模拟电路的四重境界--文章结尾有)。然后再从CMOS 到BICMOS等等!!
我再推荐两本好书(专业性更强)introcation to cmos op-amps and comparators;design of analogy chip
本人刚刚学习,说得不好,不专业,还请各位朋友多多提醒

模拟电路的四重境界

复旦攻读微电子专业模拟芯片设计方向研究生开始到现在五年工作经验,已经整整八年了,其间聆听过很多国内外专家的指点。最近,应朋友之邀,写一点心得体会和大家共享。
我记得本科刚毕业时,由于本人打算研究传感器的,后来阴差阳错进了复旦逸夫楼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研究生。现在想来这个实验室名字大有深意,只是当时惘然。电路和系统,看上去是两个概念, 两个层次。 我同学有读电子学与信息系统方向研究生的,那时候知道他们是“系统”的, 而我们呢,是做模拟“电路”设计的,自然要偏向电路。而模拟芯片设计初学者对奇思淫巧的电路总是很崇拜,尤其是这个领域的最权威的杂志JSSC (IEEE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ircuits), 以前非常喜欢看, 当时立志看完近二十年的文章,打通奇经八脉,总是憧憬啥时候咱也灌水一篇, 那时候国内在此杂志发的文章凤毛麟角, 就是在国外读博士,能够在上面发一篇也属优秀了。
读研时,我导师是郑增钰教授,李联老师当时已经退休,逸夫楼邀请李老师每个礼拜过来指导。郑老师治学严谨,女中豪杰。李老师在模拟电路方面属于国内先驱人物,现在在很多公司被聘请为专家或顾问。 李老师在87年写的一本(运算放大器设计);即使现在看来也是经典之作。李老师和郑老师是同班同学,所以很要好,我自然相对于我同学能够幸运地得到李老师的指点。李老师和郑老师给我的培养方案是:先从运算放大器学起。所以我记得我刚开始从小电流源开始设计。那时候感觉设计就是靠仿真调整参数。但是我却永远记住了李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运放是基础,运放设计弄好了,其他的也就容易了。
当时不大理解,我同学的课题都是AD/DA,锁相环等“高端”的东东,而李老师和郑老师却要我做“原始”的模块,我仅有的在(固体电子学) (国内的垃圾杂志)发过的一篇论文就是轨到轨(rail-to-rail)放大器。 做的过程中很郁闷,非常羡慕我同学的项目,但是感觉李老师和郑老师讲的总有他们道理,所以我就专门看JSSC运放方面的文章,基本上近20多年的全看了。当时以为很懂这个了,后来工作后才发现其实还没懂。 所谓懂,是要真正融会贯通,否则塞在脑袋里的知识再多,也是死的。但是运算放大器是模拟电路的基石,只有根基扎实方能枝繁叶茂,两位老师的良苦用心工作以后才明白。总的来说,在复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郑老师的严谨治学之风和李老师的这句话。
硕士毕业,去找工作,当时有几个offer。 我师兄孙立平, 李老师的关门弟子,推荐我去新涛科技,他说里面有个常仲元,鲁汶天主教大学博士,很厉害。我听从师兄建议就去了。新涛当时已经被IDT以8500万美金收购了,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功的芯片公司。面试我的是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总经理Howard. C. Yang(杨崇和)。 Howard是Oregon State University 的博士,锁相环专家。面试时他当时要我画了一个两级放大器带Miller补偿的, 我很熟练。他说你面有个零点,我很奇怪,从没听过,云里雾里,后来才知道这个是Howard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来的, 等效模型中有个电阻,他自己命名为杨氏电阻。 当时出于礼貌,不断点头。不过他们还是很满意,反正就这样进去了。我呢,面试的惟一的遗憾是没见到常仲元, 大概他出差了。
进入新涛后,下了决心准备术业有专攻。因为本科和研究生时喜欢物理,数学和哲学,花了些精力在这些上面。工作后就得真刀真枪的干了。每天上班仿真之余和下班后,就狂看英文原版书。第一本就是现在流行的Razavi的那本书。读了三遍。感觉大有收获。那时候在新涛,初生牛犊不怕虎,应该来说,我还是做得很出色的,因此得到常总的赏识,被他评价为公司内最有potential的人。偶尔常总会过来指点一把,别人很羡慕。其实我就记住了常总有次聊天时给我讲的心得, 他大意是说做模拟电路设计有三个境界:第一是会手算,意思是说pensile-to-paper, 电路其实应该手算的,仿真只是证明手算的结果。第二是,算后要思考,把电路变成一个直观的东西。 第三就是创造电路。
我大体上按照这三部曲进行的。Razavi的那本书后面的习题我仔细算了。公司的项目中,我也力图首先以手算为主, 放大器的那些参数,都是首先计算再和仿真结果对比。久而久之,我手计算的能力大大提高,一些小信号分析计算,感觉非常顺手。这里讲一个小插曲,有一次在一个项目中,一个保护回路AC仿真总不稳定, 调来调去,总不行,这儿加电容,那儿加电阻,试了几下都不行,就找常总了。因为这个回路很大,所以感觉是瞎子摸象。常总一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摆平了, 他仔细看了,然后就导出一个公式,找出了主极点和带宽表达式。通过这件事,我对常总佩服得五体投地, 同时也知道直观的威力。所以后来看书时,都会仔细推导书中的公式,然后再直观思考信号流, 不直观不罢手。一年多下来, 对放大器终于能够透彻理解了,感觉学通了, 通之后发现一通百通。最后总结:放大器有两个难点,一个是频率响应,一个是反馈。其实所谓电路直观,就是用从反馈的角度来思考电路。每次分析了一些书上或者JSSC上的“怪异”电路后,都会感叹:反馈呀,反馈!然后把分析的心得写在paper上面。 学通一个领域后再学其他相关领域会有某种“加速”作用。
常总的方式是每次做一个新项目时,让下面人先研究研究。我在离开新涛前,做了一个锁相环。 我以前没做过,然后就把我同学的硕士论文,以及书和很多paper弄来研究,研究了一个半月,常总过来问我:锁相环的3dB带宽弄懂了吧? 我笑答:早就弄懂了。我强大的运放的频率响应知识用在锁相环上,小菜了。我这时已经去研究高深的相位噪声和jitter了。之后不久,一份30多页的英文研究报告发出来,常总大加赞赏!。
后来在COMMIT时,有个项目是修改一个RF Transceiver芯片, 使之从WCDMA到TD-SCDMA。里面有个基带模拟滤波器。我以前从没接触过滤波器,就花了两个月时间,看了三本英文原版书,第一本有900多页,和N多paper, 一下子对整个滤波器领域,开关电容的,GmC的,Active RC的都懂了。提出修改方案时, 由于我运放根基扎实,看文章时对于滤波器信号流很容易懂,所以很短时间就能一个人提出芯片电路原理分析和修改方案。最后报告写出来(也是我的又一个得意之作),送给TI. TI那边对这边一下子肃然起敬,Conference call时, 他们首先说这份报告是“Great job!”,我英文没听懂,Julian对我夸大拇指,说“他们对你评价很高呢”。后来去Dallas, TI那边对我们很尊敬, 我做报告时,很多人来听。总之,现在知道,凡事情,基础很重要,基础扎实学其他的很容易切入, 并且越学越快。
我是02年 11月去的COMMIT,当时面试我的也是我现在公司老板Julian。 Julian问我:你觉得SOC (system on chip)设计的环节在哪儿? 我说:应该是模拟电路吧,这个比较难一些。Julian说错了,是系统。我当时很不以为然, 觉得模拟电路工程师应该花精力在分析和设计电路上。 Julian后来自己run了现在这公司On-Bright,把我也带来, 同时也从TI拉了两个,有一个是方博士。我呢,给Julian推荐了朱博士。这一两年,我和朱博士对方博士佩服得五体投地。方博士是TI华人里面的顶级高手, 做产品能力超强。On-Bright现在做电源芯片,我和朱博士做了近两年,知道了系统的重要性。芯片设计最终一定要走向系统, 这个是芯片设计的第四重境界。电路如同砖瓦,系统如同大厦。芯片设计工程师一定要从系统角度考虑问题,否则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电源芯片中,放大器,比较器都是最最普通的, 其难点在于对系统的透彻理解。在On-Bright,我真正见识了做产品,从定义到设计,再到debug, 芯片测试和系统测试,最后到RTP (release to proction)。 Julian把TI的先进产品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方式引入On-Bright,我和朱博士算是大开眼界,也知道了做产品的艰辛。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David Johns, Ken Martin, University of Toronto, John Wiley, Inc. A must read classic book on CMOS. Good circuit cook book and circuit theory. The part of Switched-capacitor PLL parts are very good and you must know it.
Microelectronic Circuits (the latest edition is 4th). Adel S. Sedra, Kenneth C. Smith, Oxford, 1998 (University of Toronto). A very good book! It is for undergraates, easy to understand and the summery is very good and equation is very insightful. A must-read book before interview.
CMOS Analog Circuit Design, Phillip E. Allen and Douglas R. Holberg, Published in 1987. A little older but still worth to read. (It has a later edition (2002 ?, but I have not found time to read yet).
Design of analog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 Behzad Razavi, McGraw-Hill, 2001. A textbook used by many schools. It helps you understanding lot of the circuits, but too simple to use in real design. I should say it is a very good theory book. Not ENGINEER book. Anyway IT ALL BEGINS FROM MAXWELL'S EQUATIONS, RIGHT?

⑤ 国外 电子工程 专业的教材

电路就是 electric circuits
其他的在下面这些应该找的到。
1、 应用Web和MATLAB的信号与系统基础(第二版)
作者:(美)Edward Kamen, Bonnie Heck, Ed Kamen
2、CMOS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英文版)
作者:美Lee,T.H.著
3、MATLAB原理与工程应用
作者:(美)Edward B.Magrab
4、CDMA 蜂窝移动通信与网络安全
作者:韩-曼扬里
5、 电路(第六版)
作者:(美)James W.Nilsson Susan A.Riedel
6、电子学原理
作者:美Krenz,J.H.
7、逻辑电路设计基础
作者:美Marcovitz A.B
8、射频电路设计--理论与应用
作者:美Ludwig,R.
9、CDMA蜂窝移动通信与网络安全(英文原版)
作者:(韩)Man Young Rhee
10、工程电路分析(第六版)英文原版
作者:美 Hay T,W.H.等
11、光纤通信(第三版)
作者:(美)Gerd Keiser
12、实时信号处理——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美)John G.Ackenhusen
13、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Rafael C.Gonzalez Richard E.Woods
14、小波与傅里叶分析基础(英文版)
作者:美 Boggess,A
15、自适应滤波器原理(第四版)英文原版
作者:美 Haykin,S.著
16、CMOS模拟电路设计: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Phillip E.Allen Douglas R.Holberg
17、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原理与工程设计—IS-95 CDMA和cdma2000(英文版)
作者:(美)Vijay K.Garg
18、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电波传播(英文版)
作者:(美)Henry L.Bertoni
19、数字通信——基础与应用(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Bernard Sklar
20、半导体器件电子学(英文版)
作者:美 Grung,B.L.著
21、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英文版)
作者:Martin,K.著
22、数字信号处理频谱计算与滤波器设计(英文版)
作者:美 Chi-Tsong Chen著
23、现代通信光电子学(第五版)英文版
作者:美 Yariv,A.著
24、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英文版)
作者utovac,M.D. Dejan V.Tosic Brian L.Evans
25、信号与系统(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Alan V.Oppenheim Alan S.Willsky S.Hamid Nawab
26、线性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Leonard S.Bobrow
27、VHDL数字系统设计(英文版)
作者:(英)Mark Zwolinski
28、射频与微波电子学(英文版)
作者:美 Radmanesh,M.M.著
29、电子通信系统(第四版)
作者美)Wayne Tomasi
30、宽带无线数字通信
作者奥)Andreas F.Molisch
31、LabVIEW 6i实用教程
作者:Robert H.Bishop
32、 电路基础(英文版)
作者:(美)James W.Nilsson Susan A.Riedel
33、非线性光纤光学原理及应用
作者:(美)Govind P.Agrawal
34、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作者:(加)Joyce Van de Vegte
35、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
作者:(美)Stephen A.Campbell
36、专用集成电路(英文版)
作者:(美)Michael John Sebastian Smith
37、电磁波理论
作者:(美)Jin Au Kong
38、无线通信调制与编码(英文版)
作者英)Alister Burr
39、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第二版 英文版)
作者:(美)Stephen A.Campbell
40、硅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理论、实践与模型(英文版)
作者:(美)James D.Plummer Michael D.Deal Peter B.Griffin
41、通信系统(第四版 英文版)
作者:(加)Simon Haykin
42、统计与自适应信号处理
作者:(美)Dimitris G.Manolakis Vinay K.Ingle Stephen M.Kogon
43、 视频处理与通信
作者:Yao Wang,Jorn Ostermann,Ya-Qin Zhang
44、自适应滤波器原理(第四版)
作者:[美]Simon Haykin
45、信号与系统(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Barry Van Veen,[加]Simon Haykin
46、数字信号处理实践方法(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英]Emmanuel C.Ifeachor,Barrie W.Jervis

47、高速数字设计(英文版)
作者:[美]Howard Johnson,Martin Graham
48、统计信号处理基础——估计与检测理论
作者:[美]Steven M.Kay
49、 电子通信系统(第四版)(英文版)
作者:[美]Wayne Tomasi
50、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英文版)
作者aulo S.R.Diniz,Eardo A.B.da Silva;Sergio L.Netto
51、 数字电路简明教程
作者:[美]Robert D.Thompson
52、低压低功耗CMOS/BiCMO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作者:[新加坡]Kiat-Seng Yeo,Samir S.Rofail,Wang-Ling Goh
53、宽带无线数字通信(英文版)
作者:[奥]Andreas F.Molisch
54、信号与系统(第二版)
作者:[美]Simon Haykin
55、通信系统(第四版)
作者:(加)Simon Haykin
5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导论
作者:(美)John P.Uyemura
57、调制、检测与编码
作者:(瑞典)Tommy Oberg
58、通信系统工程(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John G.Proakis,Masoud Salehi
59、半导体制造技术
作者:[美]Michael Quirk,Julian Serda
60、专用集成电路
作者:(美)Michael John Sebastian Smith
61、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基于MATLAB和Mathematica的设计方法
作者:Miroslav D.Lutovac,Dejan V.Tosic,Brian L.Evans
62、电子电路设计基础(英文版)
作者:(美)Richard R.Spencer,Mohammed S.Ghausi
63、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英文版)
作者:[美]Theodore S.Rappaport
64、数字设计(第三版)
作者:[美]M.Morris Mano
65、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第二版)
作者:[美]Robert J.McEliece 出版日期:2004-2-1
66、 Verilog HDL 高级数字设计(英文版)
作者:(美)Michael D.Ciletti
67、天线(第三版)(上册)
作者:(美)John D. Kraus, Ronald J. Marhefka
68、片上系统——可重用设计方法学(第三版)
作者:[美]Michael Keating,Pierre Bricaud
69、工程电磁学(第6版)
作者:[美]William H.Hayt,Jr.John A.Buck
70、高速数字设计
作者:[美]Howard Johnson,Martin Graham
71、小波与傅里叶分析基础
作者:[美]Albert Boggess,Francis J.Narcowich
72、高级电子通信系统(第六版)
作者:[美]Wayne Tomasi
73、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中信号处理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美)Georgios B.Giannakis,Yingbo Hua,Petre Stoica,Lang Tong
74、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作者aulo S.R.Siniz,Eardo A.B.da Silva,Sergio L.Netto
75、VHDL数字系统设计(第二版)
作者:(英)Mark Zwolinski
76、电子电路设计
作者:(美)David Comer,Donald Comer
77、无线通信与网络
作者:(美)Jon W.Mark,Weihua Zhuang
78、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作者:(美)Thomas H.Lee
79、自适应滤波算法与实现(第二版)
作者:(英)Paulo S.R.Diniz
80、Verilog HDL数字设计与综合(第二版)
作者:(美)Samir Palnitkar
81、 半导体器件基础
作者:(美)Robert F. Pierret
82、数字信号处理实践方法(第二版)
作者:(英)Emmanuel C. Ifeachor,Barrie W. Jervis
83、微系统设计
作者:(美)Stephen D. Senturia
84、数字集成电路——电路、系统与设计(第二版)
作者:(美)Jan M.Rabaey,Anantha Chandrakasan,Borivoje Nikolic
出版日期:2004-10-1
85、现代通信光电子学(第5版)
作者:(美)Amnon Yariv
86、 芯片制造——半导体工艺制程实用教程(第四版)
作者:(美)Peter Van Zant
87、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指导书(MATLAB版)
作者:(美)Sanjit K. Mitra
88、数字信号处理——基于计算机的方法(第二版)
作者:(美)Sanjit K. Mitra
89、集成电路器件电子学(第三版)
作者:(美)Richard S.Muller,Theodore I.Kamins,Mansun Chan
90、数字图像处理(MATLAB版)
作者:(美)Rafael C.Gonzalez,Richard E.Woods,Steven L.Eddins

91、 微电子电路(第五版)(上册)
作者:(美)Adel S.Sedra,Kenneth C.Smith
92、先进半导体存储器——结构、设计与应用
作者:(美)Ashok K.Sharma
93、CMOS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三版)
作者:(美)Sung-Mo Kang,Yusuf Leblebici
94、信号与系统——连续与离散(第四版)
作者:(美)Rodger E.Ziemer,William H.Tranter, D.Ronald Fannin
95、Verilog HDL高级数字设计
作者:(美)Michael D.Ciletti
96、电路(第七版)(英文影印版)(电路领域的经典之作,美欧“电路”课程采用最为广泛的教材)
作者:(美)James W.Nilsson,Susan A.Riedel
97、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
作者:(法)Henri Maitre
98、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第二版)
作者:(美)Phillip E.Allen,Douglas R.Holberg
99、信号处理引论
作者:(美)James H. McClellan等
100、信号完整性分析
作者:(美)Eric Bogatin

⑥ 通信本科,研究生做系统电路,出国转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容易么

据我了解,通信专业的学习对于电子帮助实在不大,因为我就是学电子的。要说集成电路设计其实仅仅了解设计方法并不难,但关键是优秀的设计师必须了解ic的物理基础,这就意味着要学习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固体物理以及半导体物理等等,这些都是通信专业不可能接触到的课程,学完这些后可以涉及微电子工艺的相关基础课。总而言之,学是可以,但是你会发现周围的人懂得比你深的多(举个最最简单的例子,你知道为什么CMOS电路中PMOS的sub要接VDD而NMOS的sub要接VSS么),或许会比较打击自信吧~
至于如果做过硬件项目,那应该有不错的通信电子电路基础,可以考虑做模拟IC,并且选一些集成化要求比较低的电路来做(就是不做芯片,嗯。。就是作系统电路,比如PCB电路=.=)

en~所以说中国真正的“电子”几乎没有=。=

阅读全文

与国外电路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家具厂用什么口罩最好 浏览:924
优质互联家居厂家 浏览:155
在美团里做家电维修效果怎么样 浏览:325
哪里有綦江六档变速箱维修视频 浏览:302
张家港西门子维修中心 浏览:371
天龙音响维修点 浏览:195
艾华电路板 浏览:515
如何维修音乐盒 浏览:80
我家电视多少寸 浏览:431
碳膜电位器维修视频 浏览:321
家用电器的数字化 浏览:210
浙江德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啊 浏览:128
软木打磨翻新清洁多少钱一平 浏览:744
京东防水一般多少钱 浏览:131
小米短信查询保修 浏览:461
天猫家电劵怎么抢 浏览:403
柳州市万家电气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25
国家电网火力是什么意思 浏览:681
安阳维修基金是多少 浏览:984
龙凤之家家具城怎么样 浏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