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偏置电路的作用是什么
三极管放大电路中,不加偏置电路的话,信号只有一个半周在基极中产生电流,而且这个半周的一部分会小于三极管的阀值电压,因此三极管只能放大这个信号的不足一个半周。要想放大整个信号周期,需要增加偏置电路。
基本的偏置电路由上偏置电阻和下偏置电阻组成。在共发射极电路中,上偏置电路接在三极管基极与电源之间,下偏置电阻接在基极与地之间,上偏置电阻的作用是提高三极管的工作点,下偏置电阻的作用是使三极管的工作点更加稳定。下偏置电阻两端有并联小电容的情况,但这个电容与偏置无关,起滤除杂波的作用,是旁路电容。
三极管的偏置有三种形式,加有上偏置电阻的叫正偏,不加偏置电路的称为零偏,不加偏置电路并且加上发射极电阻的,称为反偏。音频信号放大需要正偏以降低失真度,高频信号放大常采用零偏或反偏以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简单地概括成一个定义:由上偏置电阻和下偏置电阻等构成的电路称为偏置电路。
㈡ 三极管偏置电路的原理及接法
在三极管放大器中的三极管在eb之间存在一个结电压或称起始电压(锗0.2V-0.3V、硅0.7V)。如果放大器(硅)不设偏置电路,那么,在eb之间输入一个小于0.7V的信号,be极是不能导通的,be极不能导通就没Ib(Ib=0),没Ib就没Ic(即不够起始电压就没起始电流),这时放大器处于截止区;
如果你输入的信号电压是1V,那么只有顶端的0.3V(1-0.7=0.3)才能产生Ib,有Ib就有Ic.即是说在放大器的输入端输入1V的电信号,只有在0.7V以上的才会被放大。
一般的放大电路输入的信号都很小(mV甚至uV级),这就无法使放大器将输入信号放大,为使小信号也能产生Ib,就预先使Veb达到0.7V.这个赋于Veb=0.7V的电路就是偏置电路.有偏置电路时 信号电压+偏置电压=Veb实际电压(由于be的钳位作用Veb还是0.7V);信号电流+偏置电流=Ibe。这就使信号电浮动于偏置电流之上,无论信号的电压幅度和电流幅度多么微弱它都能被有效地放大.
在小信号甲类模拟放大器中,放大器的偏置电流还要满足减去输入信号负半波的要求才不会产生负半波削顶失真.
至于偏置电路,多采用电阻分压式。
㈢ 偏置电路的工作原理
偏置电路的工作原理:
由于流过发射极偏置电阻(Re)的电流IR远大于基极的电流Ib(Ie>>Ib),因此,可以认为基极电位Vb只取决于分压电阻Re的阻值大小,与三极管参数无关,不受温度影响。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是由Vb和Re共同作用实现,稳定过程如下:
设温度升高→Ic↑→Ie↑→VRe↑→Vbe↓→Ib↓→Ic↓
其中:Ic↑→Ie↑是由并联电路电流方程 Ie = Ib+Ic得出,Ie↑→Vbe↓是由串联电路电压方程Vbe= Vb-Ie×Re得出,Ib↓→Ic↓是由晶体三极管电流放大原理 Ic =β×Ib (β表示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得出。
由上述分析不难得出,Re越大稳定性越好。但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Re太大其功率损耗也大,同时Ve也会增加很多,使Vce减小导致三极管工作范围变窄,降低交流放大倍数。因此Re不宜取得太大。在小电流工作状态下,Re值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大电流工作时,Re为几欧到几十欧。
简介:
晶体管构成的放大器要做到不失真地将信号电压放大,就必须保证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即应该设置它的工作点。所谓工作点就是通过外部电路的设置使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处于所要求的电位(可根据计算获得)。这些外部电路就称为偏置电路。
㈣ 什么是偏置电路
以常用的共射放大电路说吧,主流是从发射极到集电极的IC,偏流就是从发射极到基极
的IB。相对与主电路而言,为基极提供电流的电路就是所谓的偏置电路。偏置电路往往有若
干元件,其中有一重要电阻,往往要调整阻值,以使集电极电流在设计规范内。这要调整的
电阻就是偏置电阻。
㈤ 什么是偏置电流,什么是偏置电路
偏置电流就是三集管的基极电流,要使三极管导通,必须给基极加上一定的电压和电流,这样才能使三极管正常工作。偏置电路就是三极管基极接的信号电路,为三极管工作提供偏置信号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