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正确看电路,简化电路
1.电路简化的原则
(1)无电流的支路简化时可去掉。
(2)两等势点间的电阻可省去或视为短路。
(3)理想导线可长可短。
(4)节点沿理想导线可任意移动,但不得越过电源用电器等。
(5)理想电流表可认为短路,理想电压表可认为断路。
(6)电路电压稳定时,电容器可认为断路。
2常用的简化方法
(1)电流分支法①先将各节点用字母标上;
②判定各支路元件中的电流方向(若原电路无电压或电流,可假设在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后再判定);
③按电流流向,将各元件、节点、分支逐一画出;
④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如图所示。
电路的等效简化方法
(2)等势点排列法
①将各节点用字母标出;
②判定各节点电势的高低;
③对各节点按电势高低自左到右排列,再将各节点间的支路画出;
④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
电路的等效简化方法总结归纳:处理复杂电路的方法
(1)准确地判断出电路的连接方式,画出等效
电路图。
(2)准确地利用串、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特点分析。
(3)灵活地选用恰当的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4)节点是电路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支路连
接点。
(5)给节点标字母时,两节点间有导线时可作为一个节点,标上相同的字母。
(6)对于不易判断电势高低的位置可用假设法。
(7)电势相等的点可以合并。
(8)结构稳定的部分电路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来代替,这样使电路更简单。
(9)在电路中如果只有一处接地线,只影响电路中各点的电势值,不影响电路结构;若电路中有两点或两点以上接地线,除了影响电路中各点的电势外,还改变了电路结构,接地点之间可认为是接在同一点。
㈡ 电路图要怎么简化,怎么判断短路和断路
电路简化
电路图一般都可以分为好几块的,比如电源部分,整流部分,降压或升压部分,放大或缩小,交流和直流,信号部分等等。如果是中学简单电路图则可以先把串联和并联分开,看看是先并后串还是先串后并。
1).用正规电路图符号表示各器件.
2).分析电路图.
3).一条线上的两交点合为一交点.
4).将可以合并表示的电器一并表示(如电阻).
5).标明各符号的名称.
判断短路和断路
随电流的方向判断,若电流由电源正极经导线直接回到负极则为短路;若电流无法回到负极则为开路;若经过电阻等回到负极则为通路。
1)电流法,即跟着电流的流向判断。
2)电位法,两个点之间没有压降的话,而两个点之间有元器件的话,就是短路了。
㈢ 高中物理电路简化的方法 详细点
1、节点法
就是标出所有的连接点(电路元件左右两端),用导线直接连在一起的算一个连接点,用同一个字符来标示,然后画出串、并联关系非常明确的等效电路图,再进行简化。
2、局部化简法
从局部入手,找出其中的串联、并联部分。例,某段电路有r1、r2两个电阻串联,又与r3并联。则把r1、r2这两个电阻去掉,换成一个电阻,记为r12,连入原图中。然后把r12和r3都去掉,换成一个电阻,记为r(12)/3连入原图中。你会发现这样下去,电路图越来越简单,并且看你自己标记的电阻符号,你就知道其关系了。
如果1、2两电阻串联,3、4两电阻串联,然后再并上。记为r(12)/(34)
如2、3并联,前串1、后串4,记为r1(2/3)4
㈣ 如何简化复杂的电路图
这个说来容易,任何电路都可以简化成一个方框,外加两个端口作输入端或输出端,专
这个就是典型的二属端网络;或者在方框的左边加两个输入端、右边加两个输出端,
就是一个典型的四端网络;
但做起来可不容易,如何去描述这个方框的内容,还是需要很高深的知识。
㈤ 如何简化电路图
简化电路图采用标号法
1.标号:
电路每个节点编号,标号遵循以下原则
(1)从电源内正极开容始标1
(2)导线连通的节点标同样的数字
(3) 沿着导线过一个用电器,数字+1
(4)遇到电源负极为止
注意:要求所有点的标号要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负极的标号
2.画图
(1) 在平面上画出节点号
(2) 根据原图画出节点之间的用电器或电表
(3)整理,美化
㈥ 求高中物理电路图简化方法
1、元件抄的等效处理,理想电压表--开路、理想电流表--短路;
2、电流流向分析法:从电源一极出法,依次画出电流的分合情况。
注意:有分的情况,要画完一路再开始第二路,不要遗漏。
一般先画干路,再画支路。
3、等势点分析法:先分析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关系,再依各点电势高低关系依次排列,等电势的点画在一起,再将各元件依次接入相应各点,就能看出电路结构了。
4、弄清结构后,再分析各电表测量的是什么元件的电流或电压。
说明:2、3两点往往是结合起来用的。
这是我复制来的,多做些题目仔细体会一下
㈦ 电路简化的方法和技巧
她和技巧如果你要是电路简化的话,你最好是更换电路,要不然的话非常有安全隐患的
㈧ 高中电路简化的方法和技巧
一、支路电流法
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例1、试判断图1中三灯的连接方式。
解析:由图1可以看出,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A点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流过灯L1,一部分流过灯L2,一部分流过灯L3,然后在B点汇合流入电源的负极,从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此三灯并联。
小结:支路电流法,关键是看电路中哪些点有电流分叉。此法在解决复杂电路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二、等电势法
将已知电路中各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叉点,称为节点)编号,按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用1、2、3……数码标出来(接于电源正极的节点电势最高,接于电源负极的节点电势最低,等电势的节点用同一数码)。然后按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重新排布,再将各元件跨接到相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路。
例2、判断图2各电阻的连接方式。
解析:(1)将节点标号,四个节点分别标上1、2。
(2)将各个节点沿电流的流向依次排在一条直线上。
(3)将各个电路元件对号入座,画出规范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
(4)从等效电路图可判断,四个电阻是并联关系。
小结:等电势法,关键是找各等势点。在解复杂电路问题时,需综合以上两法的优点。
三、综合法
支路电流法与等电势法的综合。
注意:
(1)给相同的节点编号。
(2)电流的流向: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等势点间无电流),每个节点流入电流之和等于流出电流之和。
例3、由5个1Ω电阻连成的如图4所示的电路,导线的电阻不计,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_______Ω。
分析:采用综合法,设A点接电源正极,B点接电源负极,将图示电路中的节点找出,凡是用导线相连的节点可认为是同一节点,然后按电流从A端流入,从B端流出的原则来分析电流经过电路时的各电阻连接形式就表现出来了。
解析:由于节点A、D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均标1),节点C、F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均标2),节点E、B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均标3),则A点电势最高,C(F)次之,B点电势最低,根据电流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易得出各电阻的电流方向。
由于电阻R1,R2均有一端接点1,另一端接点2;电阻R4,R5均有一端接点2,另一端接点3;电阻R3一端接点1,另一端接点3,易得其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
或者用图4中所标电流方向,也可得其等效电路如图5,相比第一种方法更简单。故AB间总电阻力0.5Ω。
小结:在分析电路时,首先应找出各个节点,凡是用导线相连的两节点是等势点,可以等效为一个节点(如图4中的A与D、C与F、E与B),连在两个相邻的节点间的电阻是并联的(如图4中的电阻1和电阻2,电阻4和电阻5),当把最基本的电路等效后,再对高一级电路进一步分析,即电阻1、2并联后与电阻4、5并联后串联,之后再与电阻3并联。这种逐级分析的方法在分析等效电路中是很有效的。(此方法侧重于等电势法)
但是,若将图4改为图6,即使画出等效电路图5,(按习惯总将电流表看作导线),也无济于事,而且将电流表置于图5中的合适位置更是难上加难。若根据图中的电流方向则易得:电流表A1测的是电阻R2和R3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2测的是电阻R1和R2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3测的是电阻R3和R4的电流之和。
有些初学者凭感觉认为:电流可以沿A→C→D…方向流动,这是错误的。因为电流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不可能由点1(A)经点2(C)又流回点1(D)。其它点同理可得电流流向。
四、含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的复杂电路
画等效电路时:①电流表视为导线,电容器、电压表视为断路(若考虑内阻,则将其视为一个大电阻),与电容器、电压表串联的用电器视为短路即可。②画等效电路图的同时,根据图中电流方向将电流表接入电路;根据图中所标节点数字,将电压表和电容器接入电路。③无电流的支路删去即可。
㈨ 电路图如何简化
1).用正规电路图符号表示各器件.
2).分析电路图.
3).一条线上的两交点合为一交点.
4).将可以合并表示的电器一并表示(如电阻).
5).标明各符号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