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路交换虚电路交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电路交换虚电路--
1.编程路径不同
2.编程地址不同
3.电路发动流程装换不同
㈡ 什么是电路交换
:(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缺点: 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嫌长。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②由于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使之具有下列优点:a.在报文交换中便于设置代码检验和数据重发设施,加之交换结点还具有路径选择,就可以做到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b.在存储转发中容易实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甚至收发双方可以不同时处于可用状态。这样就便于类型、规格和速度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c.提供多目标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址,这在电路交换中是很难实现的;d.允许建立数据传输的优先级,使优先级高的报文优先转换。 ③通信双方不是固定占有一条通信线路,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一段一段地部分占有这条物理通路,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 ①由于数据进入交换结点后要经历存储、转发这一过程,从而引起转发时延(包括接收报文、检验正确性、排队、发送时间等),而且网络的通信量愈大,造成的时延就愈大,因此报文交换的实时性差,不适合传送实时或交互式业务的数据。 ②报文交换只适用于数字信号。 ③由于报文长度没有限制,而每个中间结点都要完整地接收传来的整个报文,当输出线路不空闲时,还可能要存储几个完整报文等待转发,要求网络中每个结点有较大的缓冲区。为了降低成本,减少结点的缓冲存储器的容量,有时要把等待转发的报文存在磁盘上,进一步增加了传送时延。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仍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因此分组交换除了具有报文的优点外,与报文交换相比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因为分组是逐个传输,可以使后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并行,这种流水线式传输方式减少了报文的传输时间。此外,传输一个分组所需的缓冲区比传输一份报文所需的缓冲区小得多,这样因缓冲区不足而等待发送的机率及等待的时间也必然少得多。 ②简化了存储管理。因为分组的长度固定,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换结点中存储器的管理通常被简化为对缓冲区的管理,相对比较容易。 ③减少了出错机率和重发数据量。因为分组较短,其出错机率必然减少,每次重发的数据量也就大大减少,这样不仅提高了可靠性,也减少了传输时延。 ④由于分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因此对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显然更为合适些。 缺点: ①尽管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少,但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而且其结点交换机必须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②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一样,每个分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组编号等信息,使传送的信息量大约增大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处理的时间,使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③当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要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烦。若采用虚电路服务,虽无失序问题,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总之,若要传送的数据量很大,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间,则采用电路交换较为合适;当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链路组成时,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从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上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尤其适合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
㈢ 集成电路的替换方法及原则
在电子产品开发与维修中.在考虑其成本,或确认一块集成电路损坏后,通常要找一个与原器件的规格、型号一致的集成块来替换。而要找一个与原器件规格、型号一致的替换件并不容易,因此如何寻找能够替代原品的集成电路器件,就成了维修的关键。了解集成电路常见故障类型。掌握集成电路替换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使维修或替换集成电路事半功倍。
一、集成电路故障类型
我们可以把每一块集成电路(简称“组件”)看成带有电源端、输人、输出端,且具有一定功能的黑匣子,而不必深究内部电路结构,只要判明它的电源端并了解其输入、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便认为它是正常的,否则表明组件有故障。组件故障通常可以分为组件内部电路故障和组件外部电路故障两类。
1.组件内部电路故障
(1)输入、输出脚脱焊开路。
(2)输人、输出脚与Ucc电源或地线短路。
(3)Ucc电源和地线以外的两个引线之间短路。
(4)组件内部逻辑功能失效
2.组件外部电路故障
(1)Ucc电源和地线与外部电路节点之间短路。
(2)Ucc电源和地线之外的两节点间短路。
(3)信号开路。
(4)外部元件故障,如电感、电容和电阻等。
3.组件静态参数和静态功能故障
综上所述,组件的故障类型不外乎开路、短路和功能失效三种。大量的实践证明,组件的动态参数(延迟时间、上升边沿时间、下降边沿时间)失效情况较少,而静态参数、静态功能失效的情况较多。
静态参数和静态功能是在直流电压信号和低频信号下测试的参数与功能。其功能故障一般有以下8种.
(1)组件的功能电流过大、组件发热,使组件功能失效。
(2)组件的输入电流过大,使前级负载加重,将前级信号或电平拉垮。
(3)几个输入端的交叉漏电流过大,引起逻辑功能失效。
(4)输入和输出引脚中有开路或短路,致使功能失效。
(5)组件的频率特性变坏,当工作频率升高时,输出电平的幅度降低(如工作电源电压为5v的组件降为3V),致使功能失效。
(6)组件内部输出管负载特性变坏,低电平升高,大于0.8v(如在1v-2v之间),使逻辑产生错乱。
(7)组件内部驱动管输出电流太小。不能驱动下一级负载.使逻辑出错。
(8)高低电平不符合要求,如低电平大于0.6V,高电平小于2.8V,这样的电平一般被称为危险电平或不可靠电平。具有这样输出电平的组件应当剔除。需要注意的是.当集电极开路门组件的输出端不加匹配电阻时,也会产生故障电平,但这不是组件有故障.不应剔除。
以上属于数字集成电路的故障类型。对于其他集成电路(如模拟线路集成电路)则可作为借鉴。
二、替换的原则
1.外形规格及引线排列顺序应相同 尽量选用同型号的集成电路或可以直接代换的其他型号.这样可以不改变设计或原机电路的引线.简便易行、容易满足设计要求或恢复原机的性能指标。有少数集成电路,虽然其型号相同,但还要考虑其外形尺寸。
2.电路的结构及工艺类型应相同 如TTL替换TTL,CMOS替换CMOS.ECL替换ECL等。
3.电路的功能特性应相同 应确保替换的集成电路是好的,否则判断排除故障更费周折。
4.电路的一些主要参数应相同或相近如电源电压、工作频率等。
三、替换的方法
首先要熟悉国内外集成电路的命名方法,查阅有关集成电路数据替换手册.进而决定选取哪一种型号作替代品。通常有以下5种情况:
1.型号字母不同,数字相同。如CD4001、TC4001、SCL4001、HCF4001、CC4001等均为同一功能产品,并且引脚排列等完全相同,符台替换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这种情况直接替换。通常可得到满意的替换效果,但也有例外,在没有完全把握时,需要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加以证实。
2.型号字母相同,数字不同。这种情况一般是同一生产厂家不同系列或改进型产品,替换的可能性很大。
3.型号和字母都不同。这种情况可替换的型号较多,主要是由于各生产厂家互相仿制,只要查有关数据手册的替换表就可查到。
4.引脚数目不同。这种情况替换看似不太可能,但实际上却是可以的。因为功能相同而引脚不同,引脚多的一般是增加了散热脚或共地脚。
5.封装不同。这种情况较为多见。如同一功能的产品有金属圆形封装和双列直插封装等。虽然封装不同,但电特性完全相同.通过加长引脚并套上绝缘套,按引脚功能要求进行连接,便可完成替换。当然,是在实在找不到替代品的情况下才采用这种方法。
四、替换的注意事项
1.选用同型号的集成电路可以直接代换。
2.更换原机上的集成电路时,不要急躁.也不要乱拔、乱撬集成电路的引脚.根据自己所具备的条件来选择拆卸方法。
3.在还没有判断外围电路是否有故障.以及未确认集成电路损坏之前,不要轻易更换集成块,否则换上去的集成块有可能再次报废。
4.有些集成电路,虽然型号中的大部分字符相同但其后缀不同,则引脚排列等可能不同,如M5115与M5115R,二者引脚功能的排列顺序刚好相反。
5.在选用相同功能但不同型号或不同引脚排列时,还应注意: (1)尽量选用功能、电气特性相同或相近的集成块。 (2)引脚连接时,应尽量利用原印刷板上的孔位和线路,连线要整齐,信号前后数不要交叉,以免电路产生干扰、短路等故障。(3)集成电路的供电电压与集成电路的电源电压典型值应相符合。 (4)集成电路的各信号的输入、输出阻抗要与原电路匹配。
一、集成电路故障类型
我们可以把每一块集成电路(简称“组件”)看成带有电源端、输人、输出端,且具有一定功能的黑匣子,而不必深究内部电路结构,只要判明它的电源端并了解其输入、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便认为它是正常的,否则表明组件有故障。组件故障通常可以分为组件内部电路故障和组件外部电路故障两类。
1.组件内部电路故障
(1)输入、输出脚脱焊开路。
(2)输人、输出脚与Ucc电源或地线短路。
(3)Ucc电源和地线以外的两个引线之间短路。
(4)组件内部逻辑功能失效
2.组件外部电路故障
(1)Ucc电源和地线与外部电路节点之间短路。
(2)Ucc电源和地线之外的两节点间短路。
(3)信号开路。
(4)外部元件故障,如电感、电容和电阻等。
3.组件静态参数和静态功能故障
综上所述,组件的故障类型不外乎开路、短路和功能失效三种。大量的实践证明,组件的动态参数(延迟时间、上升边沿时间、下降边沿时间)失效情况较少,而静态参数、静态功能失效的情况较多。
静态参数和静态功能是在直流电压信号和低频信号下测试的参数与功能。其功能故障一般有以下8种.
(1)组件的功能电流过大、组件发热,使组件功能失效。
(2)组件的输入电流过大,使前级负载加重,将前级信号或电平拉垮。
(3)几个输入端的交叉漏电流过大,引起逻辑功能失效。
(4)输入和输出引脚中有开路或短路,致使功能失效。
(5)组件的频率特性变坏,当工作频率升高时,输出电平的幅度降低(如工作电源电压为5v的组件降为3V),致使功能失效。
(6)组件内部输出管负载特性变坏,低电平升高,大于0.8v(如在1v-2v之间),使逻辑产生错乱。
(7)组件内部驱动管输出电流太小。不能驱动下一级负载.使逻辑出错。
(8)高低电平不符合要求,如低电平大于0.6V,高电平小于2.8V,这样的电平一般被称为危险电平或不可靠电平。具有这样输出电平的组件应当剔除。需要注意的是.当集电极开路门组件的输出端不加匹配电阻时,也会产生故障电平,但这不是组件有故障.不应剔除。
以上属于数字集成电路的故障类型。对于其他集成电路(如模拟线路集成电路)则可作为借鉴。
二、替换的原则
1.外形规格及引线排列顺序应相同 尽量选用同型号的集成电路或可以直接代换的其他型号.这样可以不改变设计或原机电路的引线.简便易行、容易满足设计要求或恢复原机的性能指标。有少数集成电路,虽然其型号相同,但还要考虑其外形尺寸。
2.电路的结构及工艺类型应相同 如TTL替换TTL,CMOS替换CMOS.ECL替换ECL等。
3.电路的功能特性应相同 应确保替换的集成电路是好的,否则判断排除故障更费周折。
4.电路的一些主要参数应相同或相近如电源电压、工作频率等。
三、替换的方法
首先要熟悉国内外集成电路的命名方法,查阅有关集成电路数据替换手册.进而决定选取哪一种型号作替代品。通常有以下5种情况:
1.型号字母不同,数字相同。如CD4001、TC4001、SCL4001、HCF4001、CC4001等均为同一功能产品,并且引脚排列等完全相同,符台替换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这种情况直接替换。通常可得到满意的替换效果,但也有例外,在没有完全把握时,需要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加以证实。
2.型号字母相同,数字不同。这种情况一般是同一生产厂家不同系列或改进型产品,替换的可能性很大。
3.型号和字母都不同。这种情况可替换的型号较多,主要是由于各生产厂家互相仿制,只要查有关数据手册的替换表就可查到。
4.引脚数目不同。这种情况替换看似不太可能,但实际上却是可以的。因为功能相同而引脚不同,引脚多的一般是增加了散热脚或共地脚。
5.封装不同。这种情况较为多见。如同一功能的产品有金属圆形封装和双列直插封装等。虽然封装不同,但电特性完全相同.通过加长引脚并套上绝缘套,按引脚功能要求进行连接,便可完成替换。当然,是在实在找不到替代品的情况下才采用这种方法。
四、替换的注意事项
1.选用同型号的集成电路可以直接代换。
2.更换原机上的集成电路时,不要急躁.也不要乱拔、乱撬集成电路的引脚.根据自己所具备的条件来选择拆卸方法。
3.在还没有判断外围电路是否有故障.以及未确认集成电路损坏之前,不要轻易更换集成块,否则换上去的集成块有可能再次报废。
4.有些集成电路,虽然型号中的大部分字符相同但其后缀不同,则引脚排列等可能不同,如M5115与M5115R,二者引脚功能的排列顺序刚好相反。
5.在选用相同功能但不同型号或不同引脚排列时,还应注意: (1)尽量选用功能、电气特性相同或相近的集成块。 (2)引脚连接时,应尽量利用原印刷板上的孔位和线路,连线要整齐,信号前后数不要交叉,以免电路产生干扰、短路等故障。(3)集成电路的供电电压与集成电路的电源电压典型值应相符合。 (4)集成电路的各信号的输入、输出阻抗要与原电路匹配。
更多请关注MAX3873AETP+T:http://www.dzsc.com/ic-detail/9_6257.html
㈣ 什么是电路交换
问题一:什么是电路交换?特点是什么? 电路交换式在发端和搐端之间建立电路连接,并保持到通信结束的一种交换方式。
路交换的主要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 6、信息具有透明扰亏羡性。
问题二:什么是电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又叫线路交换。
电路交换需要为进行通信的终端之间提供一条专用的信息传输通道,这条传输通道可以传送用户信息。
该传输通道既可以是物理路径也可以是逻辑路径;既可以是永久连接也可以是临时连接。
它是一种直接的交换方式。
问题三:请简述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各有什么特点 电路交换是以电路为目的的交换方式,即通信双方要通过电路建立联系,建立后没挂断则电路一直保持,实时性高。而分组交换是把信息分为若干分组,每个分组有分组头含有选路和控制信息,可以到达收信方,但是不能即时通信。
问题四: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2、面向连接;3、同步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5、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6、信息具有透明性。电路交换的特征:((电路交换中电路可能是固定存在的,也可以是根据需要建立的。) 一旦电路建立,通信双方的所有资源(包括线路资源)均用于本次通信,除了少量的传输延迟之外,不再有其他延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从电路交换的工作原理看出,电路交换会占用固定带宽,因而限制了在线路上的流量以及连接数量。电路交换设备简单,无需提供任何缓存装置。用户数据透明传输,要求收发双方自动进行速率匹配。电路交换方式的优点是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电路空闲时的信道容量被浪费;另外,如数据传输阶段的持续时间不长,电路建立和拆除所用的时间就得不偿失。因此,它适用于远程批处理信息传输或系统间实时性要求高的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这种通信方式的计费方法一般按照预订的带宽、距离和时间来计算。 如同打电话先要通过拨号在通话双方间建立起一条通路一样,数据通信的电路交换方式在传输数据之前也要先经过呼叫过程建立一条端到端的电路。它的具体过程如下。①发起方向某个终端站点(响应方站点)发送一个请求,该请求通过中间节点传输至终点。②如果中间节点有空闲的物理线路可以使用,接收请求,分配线路,并将请求传输给下一中间节点;整个过程持续进行,直至终点。如果中间节点没有空闲的物理线路可以使用,整个线路的连接将无法实现。仅当通信的两个站点之间建立起物理线路之后,才允许进入数据传输阶段。③线路一旦被分配,在未释放之前,其他站点将无法使用,即使某一时刻,线路上并没有数据传输。 当站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完毕,执行释放电路的动作。该动作可以由任一站点发起,释放线路请求通过途经的中间节点送往对方,释放线路资源。被拆除的信道空闲后,就可被其他通信使用。
问题五:分组交换技术与电路交换技术有什么区别 这个是在讲计算机组网里面的概念吧。
分组交换主要是讲在网络中,用户的数据被封装成包,通过各节点转发过去,每个包在网络中可能走各种路径,并且不一定按顺序,最后到达主机端再拼起来,需要智能的终端处理。
而电路交换启动后是专用的一条线路,就像我们的电话线,通话具有实时性,但是一旦占用了这个线空启路就不能用来其它用途了,因此效率不高。
问题六: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是什么 他们传输的物力介质有可能是相同的,如光纤、同轴电缆等,这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
用道路类比,他们的区别可以这样理解:电路交换划定了严格的车道,缓拍车道之间不能变道,而分组交换就像在现在的道路通行,看着拥堵了,就可以换道,或者换路线。
问题七:“为什么传统的交换机叫电路交换” 集线器你知道吧,是物理层设备,所谓物理层设备你可以认为就是一堆电线、电路通过电流简单的交互数据的设备,集线器的端口数通常很少,一般也就4个口,这是以前老设备,后来都被淘汰了。传统交换机实际上又叫多端口集线器,实际上跟老集线器一样,只是端口数多了,这种交换机是现在交换机的鼻祖。实际上也是集线器的那种电路交换。后来的交换机才支持更多的二层功能。
㈤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1、定义不同
电路交换是通信网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也是应用最普遍的内一种交换方容式,主要应用于电话通信网中,完成电话交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以分组为单位、使用存储-转发机制实现数据交互的通信方式,被称为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也称为包交换,它将用户通信的数据划分成多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的前面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作为数据段的首部,每个带有首部的数据段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2、结构不同
电路交换其基本结构是由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扩展而成的,所构成的交换网络也称为互连网络。分组交换其网络结构一般由分分组交换组交换机、网络管理中心、远程集中器、分组装拆设备、分组终端/非分组终端和传输线路等基本设备组成。
3、优缺点不同
电路交换方式的优点是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电路空闲时的信道容量被浪费。
分组交换方式的优点是不同的数据分组可以在同一条链路上以动态共享和复用方式进行传输,通信资源利用率高,使得信道的容量和吞吐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缺点是有时延抖动、开销大。
㈥ 交换技术的种类和优缺点
交换技术有三种,分别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它们的优缺点:
一.电路交换的优缺点:
电路交换方式的优点是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电路空闲时的信道容量被浪费;另外,如数据传输阶段的持续时间不长,电路建立和拆除所用的时间就得不偿失。因此,它适用于远程批处理信息传输或系统间实时性要求高的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这种通信方式的计费方法一般按照预订的带宽、距离和时间来计算。
二.报文交换的优缺点:
报文交换的优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线路利用率高,信道可为多个报文共享;
不需要同时启动发送器和接收器来传输数据,网络可暂存;
通信量大时仍可接收报文,但传输延迟会增加;
一份报文可发往多个目的地;
交换网络可对报文进行速度和代码等的转换;
能够实现报文的差错控制和纠错处理等功能。
报文交换方式的缺点:
中间节点必须具备很大的存储空间;
由于“存储-转发”和排队,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延迟;
报文长度未作规定,报文只能暂存在磁盘上,磁盘读取占用了额外的时间;
任何报文都必须排队等待:不同长度的报文要求不同长度的处理和传输时间,即使非常短小的报文(例如,交互式通信中的会话信息);
当信道误码率高时,频繁重发,报文交换难以支持实时通信和交互式通信的要求。
三.分组交换的优缺点: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与“报文交换”技术类似,但规定了交换机处理和传输的数据长度(称之为分组),不同用户的数据分组可以交织地在网络中的物理链路上传输。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交换技术,它结合了线路交换和报文交换两者的优点,使其性能达到最优。
报文交换的缺点是由报文太长引起的,因此分组交换的思想是限制发送和转发的信息长度,将一个大报文分割成一定长度的信息单位,称为分组,并以分组为单位存储转发,在接收端再将各分组重新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试图兼有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的优点,而使两者的缺点最少。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的工作方式基本相同,形式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分组交换网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
㈦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与联系··
1.电路交换技术 网络交换技术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ATM技术。公众电话网(PSTN网)和移动网(包括GSM网和CDMA网)采用的都是电路交换技术,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在双方进行通信之前,需要为通信双方分配一条具有固定带宽的通信电路,通信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将一直占用所分配的资源,直到通信结束,并且在电路的建立和释放过程中都需要利用相关的信令协议。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通信过程中可以保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并且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带来的缺点是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一旦电路被建立不管通信双方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分配的电路都一直被占用。 2.分组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主要适用于传送话音相关的业务,这种网络交换方式对于数据业务而言,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数据通信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峰值比特率和平均比特率相差较大,如果采用电路交换技术,若按峰值比特率分配电路带宽则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按照平均比特率分配带宽,则会造成数据的大量丢失。其次是和语音业务比较起来,数据业务对时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需要进行无差错的传输,而语音信号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但实时性一定要高。分组交换技术就是针对数据通信业务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交换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面向无连接而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将需要传送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长度分割成许多小段数据,并在数据之前增加相应的用于对数据进行选路和校验等功能的头部字段,作为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即分组。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在通信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每个节点首先将前一节点送来的分组收下并保存在缓冲区中,然后根据分组头部中的地址信息选择适当的链路将其发送至下一个节点,这样在通信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和网络的能力来动态分配带宽。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但时延较大。分组交换提供的业务 交换虚电路——指在两个用户之间建立的临时逻辑连接。 永久虚电路——指在两个用户之间建立的永久性的逻辑连接。用户一开机,一条永久虚电路就自动建立起来了。 分组交换网络 数据报网络是一个面向无连接的网络 虚电路网络是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为每条连接中的连接维护状态信息.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特点和比较 (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缺点: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嫌长。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仍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因此分组交换除了具有报文的优点外,与报文交换相比有以下优缺点:优点:①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因为分组是逐个传输,可以使后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并行,这种流水线式传输方式减少了报文的传输时间。此外,传输一个分组所需的缓冲区比传输一份报文所需的缓冲区小得多,这样因缓冲区不足而等待发送的机率及等待的时间也必然少得多。 ②简化了存储管理。因为分组的长度固定,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换结点中存储器的管理通常被简化为对缓冲区的管理,相对比较容易。 ③减少了出错机率和重发数据量。因为分组较短,其出错机率必然减少,每次重发的数据量也就大大减少,这样不仅提高了可靠性,也减少了传输时延。 ④由于分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因此对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显然更为合适些。 缺点:①尽管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少,但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而且其结点交换机必须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②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一样,每个分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组编号等信息,使传送的信息量大约增大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处理的时间,使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③当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要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烦。若采用虚电路服务,虽无失序问题,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总之,若要传送的数据量很大,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间,则采用电路交换较为合适;当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链路组成时,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从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上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尤其适合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