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能实现“线与”的逻辑门电路是什么
可用集电极开路门(OC门)或三态门(TS门)来实现,用OC门实现线与,应同时在输出端口加一个上拉电阻。
线与逻辑,即两个输出端(包括两个以上)直接互连就可以实现“AND”的逻辑功能。在总线传输等实际应用中需要多个门的输出端并联连接使用,而一般TTL门输出端并不能直接并接使用,否则这些门的输出管之间由于低阻抗形成很大的短路电流(灌电流),而烧坏器件。
(1)逻辑学电路扩展阅读:
性质
1、门电路输入
“门”是这样的一种电路:它规定各个输入信号之间满足某种逻辑关系时,才有信号输出,通常有下列三种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反相器)。从逻辑关系看,门电路的输入端或输出端只有两种状态,无信号以“0”表示,有信号以“1”表示。
也可以这样规定:低电平为“0”,高电平为“1”,称为正逻辑。反之,如果规定高电平为“0”,低电平为“1”称为负逻辑,然而,高与低是相对的,所以在实际电路中要先说明采用什么逻辑,才有实际意义。
例如,负与门对“1”来说,具有“与”的关系,但对“0”来说,却有“或”的关系,即负与门也就是正或门;同理,负或门对“1”来说,具有“或”的关系,但对“0”来说具有“与”的关系,即负或门也就是正与门。
2、基本逻辑电路
凡是对脉冲通路上的脉冲起着开关作用的电子线路就叫做门电路,是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输入端,但只有一个输出端。门电路的各输入端所加的脉冲信号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门”才打开,即才有脉冲信号输出。
从逻辑学上讲,输入端满足一定的条件是“原因”,有信号输出是“结果”,门电路的作用是实现某种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所以门电路是一种逻辑电路。基本的逻辑关系有三种:与逻辑、或逻辑、非逻辑。与此相对应,基本的门电路有与门、或门、非门。
❷ 什么是与门、或门、非门和异或门
1、与门
与门又称“与电路”、逻辑“积”、逻辑“与”电路。是执行“与”运算的基本逻辑门电路。与门有多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当所有的输入同时为高电平(逻辑1)时,输出才为高电平,否则输出为低电平(逻辑0)。
2、或门
或门又称或电路、逻辑和电路。如果几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某事件就会发生,这种关系叫做“或”逻辑关系。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叫做或门。
或门有多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只要输入中有一个为高电平时(逻辑“1”),输出就为高电平(逻辑“1”);只有当所有的输入全为低电平(逻辑“0”)时,输出才为低电平(逻辑“0”)。
3、非门
非门又称非电路、反相器、倒相器、逻辑否定电路,简称非门,是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非门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端。当其输入端为高电平(逻辑1)时输出端为低电平(逻辑0),当其输入端为低电平时输出端为高电平。
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平状态总是反相的。非门的逻辑功能相当于逻辑代数中的非,电路功能相当于反相,这种运算也称非运算。
4、异或门
异或门是数字逻辑中实现逻辑异或的逻辑门。有多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多输入异或门可由两输入异或门构成。若两个输入的电平相异,则输出为高电平1;若两个输入的电平相同,则输出为低电平0。即如果两个输入不同,则异或门输出高电平1。
(2)逻辑学电路扩展阅读:
与门、或门、非门和异或门都属于门电路,常用的门电路在逻辑功能上还有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
门电路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输入端,但只有一个输出端。门电路的各输入端所加的脉冲信号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门”才打开,即才有脉冲信号输出。从逻辑学上讲,输入端满足一定的条件是“原因”,有信号输出是“结果”,门电路的作用是实现某种因果关系──逻辑关系。
❸ 求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门的含义和电路图
门电路是数字逻辑的一种称呼,有三种基本逻辑关系,即与、或、非,下面用一般电路来解释:
1、与门
与:指同时的意思,A和B或者更多的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有结果,只要有一个条件不具备,就没有结果。
只有当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电灯才会亮,就是两个开关串联。
2、或门
或:或者的意思,许多条件A,B,C等,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具备时,就有结果,只有所有条件都不具备时,才没有结果。
只需要一个开关闭合,电灯就会点亮,就是两个开关并联。
3、非门
非:就是相反的意思,具备条件A,没有结果,不具备条件A,则有结果。
只有在开关断开时,电灯才会亮,就是一个开关和电灯并联。
(资料来源:网络:门电路)
❹ 关于逻辑电路中最大项和最小项的名称含义
楼上所说的都非常正确。至于这两个名字的含义,书上都没有说明。我是这么理解的:
我们知道,逻辑表达式与真值表、卡诺图都是等价的。它们只是逻辑命题的不同表示形式。而最小项和最大项作为特殊的表达式,它们在真值表和卡诺图中,也有很特殊的形式。
我们暂时约定:在某个表达式的真值表中,称取值为1的行为“真行”,称取值为0的行为“假行”;对应的,称卡诺图中取值为1的格为“真格”,称取值为0的格为“假格”。那么对于n个变量的情况:
(1)每1个最小项:都对应真值表(卡诺图)中的1个真行(格),2^n-1个假行(格);
(2)每1个最大项:都对应真值表(卡诺图)中的1个假行(格),2^n-1个真行(格);
而在习惯上,我们都以“真”表示正面,所以:对应着“较少的真行(格)”的项,就称之为最小项,而对应着“较多的真行(格)”的项,就称之为最大项了。
不只是最小项和最大项,其实普通的小项和大项也满足上面的性质。除非表达式只有单独的一个变量,此时它既是小项又是大项,它所对应的的真行行数,恰好是整个真值表的一半。否则,小项所占的真行,肯定比大项的少。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最小项和小项,是以“逻辑乘法”定义的,最大项和大项,是以“逻辑加法”定义的。而在很久以前,乘法的符号(*或·)就被规定为可以省略不写,而加法符号(+)是非写不可的。那么在形式上,乘法就比加法更紧凑,更短小,所以就称之为小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