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三物理所有电路公式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② 电路图如下所示,求各点的电压推导公式
串联电路中,电流都为 I
I=U/R总=9/9=1 A
则:某一部分承载电压 U=IR
则该点电回压:
Ua=U总-IRa=9-1*0=9 V
Ub=U总-IRb=9-1*0=9 V
Uc=U总-IRc=9-1*3=6 V
Ud=U总-IRd=9-1*6=3 V
Ue=U总-IRe=9-1*9=0 V
则一个区间内的电答压:
Ubc=IRbc=1*3=3 V
Ucd=IRcd=1*3=3 V
Ude=IRde=1*3=3 V
Ubd=IRbd=1*6=6 V
Uce=IRce=1*6=6 V
Ube=IRbe=1*9=9 V
③ 电学所有计算公式
一、 欧姆定律部分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二、 电功电功率部分
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定理的微观解释
设有一段金属导体,横截面积为S,长为L,在导体的两端加上电压U,则导体中的场强E=U/L.这时,一自由电子在电场力F=eE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设电子的质量为m,则定向移动的加速度为a=F/m=eE/m=U(e/mL)。
运动的自由电子要频繁地与金属正离子碰撞,使其定向移动受到破坏,限制了移动速率的增加。自由电子在碰撞后向各个方向弹射的机会相等,失去了之前定向移动的特性,又要从新开始做初速为0的定向加速运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欧姆定律
④ 初二物理电学的所有公式和变式
1、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特点公式
I=I1=I2
U=U1+U2
R=R1+R2
2、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特点公式
I=I1+I2
U=U1=U2
1/R=1/R1+1/R2
3、其它电学公式
电能公式 W=UIt
欧姆定律公式 I=U/R
电功率公式 P=Wt P=UI
焦耳定律公式 Q=I^2Rt
一些关于电的东西
一、电荷
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原因:两个物体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两种电荷:
1、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吸引则带电;
2、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说明物体带电。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符号:C。
元电荷:电子(汤姆生发现)是带有最小电荷的负电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电荷。
电量:e=1.6×10-19 C。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
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中导电的是自由电子)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油等。
绝缘体绝缘的原因: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二、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流: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电路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能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电池。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能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发光二极管还可发光)。
三、串联和并联
串联:
1、连接特点:逐个顺次---首尾相连。
2、电流路径:只有一个。
3、开关作用:能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开关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4、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
并联:
1、连接特点:并列连接---首首尾尾相连。
2、电流路径:至少2个。
3、开关作用:如果开关在干路:是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如果开关在支路:只控制本支路。
4、用电器工作:互不影响。
生活中的电路:在生活中的电路也都是串联或并联的电路。因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例如:用来装饰店堂、居室、烘托欢乐气氛的彩色小灯泡多数是串联。装点天安门等高大建筑物上的千上万只灯泡是并联的,家庭中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街道两旁的路灯是并联的,竞赛时的抢答器的电路是并联的,电冰箱中的灯泡和发动机之间是并联的。
规律方法指导:
经典考点
1、在摩擦起电的实验中,得电子和失电子的物体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2、正确理解电流的形成,以及电流方向的规定。要清楚作定向移动的可能是正电荷或者是负电荷,也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移动。还要知道只有负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方向和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3、学会认识简单的电路图,能分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识别规律:
(1)定义法:学会用电流流向法分析电路,即按一定的顺序,从正极或负极出发,关键看是否出现分支,如果从始至终没有出现分支,属于串联电路,否则就是并联电路。也可以从语义上来分析,穿成一串是串联电路,出现并列则是并联电路。
(2)断路法:串联电路中出现一个断点或去掉一个元件,电路中所有的用电器都会停止工作。而并联电路中,断开支路上的一个用电器的开关或去掉这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仍能正常工作,就是并联电路。
4、判断连接的电路图是否正确,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一般情况下出现连接错误有以下几种:
(1)缺漏元件(电路中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四部分。);
(2)出现短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或用电器两端相连接);
(3)连接错误;
(4)与设计要求不符(如开关的控制作用、电路连接形式等出现了问题)。
5、根据要求画电路图、连实物图以及两种图的相互转化。
1、电流的强弱
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 用I来表示。
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1A=1000mA,1mA=1000μA。
电流表:① 测量电流。②两个量程:0--0.6A(大格0.2A,小格0.02A)0--3A(大格1A,小格0.1A)。
使用: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确定时用大量程试触。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
2、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1=I2=…=IN;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I总=I1+I2+…+IN。
规律方法指导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连接特点 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无分支。 各用电器并列地连接在电路的两个点之间。
工作特点 任意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它用电器均停止工作。 某一支路段开,其它支路上的用电器仍能工作。
开关控制特点 电路中任意位置的一个开关,即可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支路上的用电器。
连接方法和技巧 逐个顺次,一一连接。 “先串后并法”与先并后串法”。
2、“0~0.6A”和“0~3A”的分度值分别为0.02A、0.1A,后者是前者的5倍。
3、试触时应从大量程到小量程进行试触。
⑤ 电子电路的公式求齐全列出,谢谢
你不是写来反了 是写错了 并联的话:源R=(R1*R2)/(R1+R2)
R=(R1*R2*R3*R4*、、、*Rn)/(R1+R2+R3+R4+、、、+Rn)
欧姆定律:U=IR R=U/I I=U/R
关于功率:W=UI=I^2*R=U^2/R
电容:C=Q/U
电磁场:真空中两点电荷:E=(k*q)/r^2
均匀电磁场中:E=U/d
木有带纸画图 我晚上回去画门电路告诉你 好多字电脑打不出来
⑥ 电流的计算方法(串联和并联,详细点)
串联电路中:U=U1+U2,I=I1=I2
并联电路中:U=U1=U2,I=I1+I2
以上公式中:U是电压,I是电流。
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在电路中移动的方向相同。实际上并不是正电荷移动,而是负电荷移动。电子流是电子(负电荷)在电路中的移动,其方向为电流的反向。电流强度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其中,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t为时间(单位是秒)。
(1A=1C/s)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或I=E(电动势)/(R[外]+r[内]) 或I=E/(R+Rg[检测器电阻]+r)(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在电路中如果正负离子同时移动形成电流,那么Q为两种电荷的电量和。
(6)电路图公式扩展阅读:
串联电路(n个用电器串联):
电流:I总=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路各部分的电流相等)
电压:U总=U1+U2....+Un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电阻:R总=R1+R2....+Rn(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并联电路(n个用电器并联):
电流:I总=I1+I2....+In(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总=U1=U2....=Un(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并等于电源电压)
电阻:1/R总=1/R1+1/R2....+1/Rn(总电阻倒数等于各部分电阻倒数之和)。当2个用电器并联时,有以下推导公式:R总=R1R1/(R1+R2)
电阻公式推导方法:
(1)串联:由U总=U1+U2....+Un,得到I总R总=I1R1+I2R2....+InRn
因为串联电路各部分电流相等,即I总=I1=I2....=In,所以得到:
R总=R1+R2....+Rn(例如一个3Ω的电阻和一个6Ω的电阻串联,其串联的总电阻为9Ω)
(2)并联:由I总=I1+I2....+In,得到U总/R总=U1/R1+U2/R2....+Un/Rn
因为并联电路各部分电压等于总电压,即U总=U1=U2....=Un,所以得到:
1/R总=1/R1+1/R2....+1/Rn(例如一个3Ω的电阻和一个6Ω的电阻并联,其并联的总电阻为2Ω)
对于只有两个电阻并联的部分来说,可以继续推导出以下公式:
由1/R总=1/R1+1/R2....+1/Rn可知:1/R总=1/R1+1/R2=R2/R1R2+R1/R1R2=(R1+R2)/R1R2
所以R总=R1R1/(R1+R2)
由上面的公式还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串联的总电阻大于其任意一分电阻,并联的总电阻小于其任意一分电阻。
最直观的区别是这两种连接方式的电池所表现的不同特点,四节电池串联起来有6V,而并联则仍然只有1.5V。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如图,特点是: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流过另一个。例如:节日里的小彩灯。 在串联电路中,闭合开关,两只灯泡同时发光,断开开关两只灯泡都熄灭,说明串联电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2.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如图,特点是: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两部分,分别流过两个支路中的各个元件。
例如:家庭中各种用电器的连接。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闭合,各支路上的开关闭合,灯泡才会发光,干路上的开关断开,各支路上的开关都闭合,灯泡不会发光,说明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所以,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将依次逐个流过各个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
因此在串联电路中,如果有一个用电器损坏或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将变成断路,电路就会无电流,所有用电器都将停止工作,所以在串联电路中,各几个用电器互相牵连,要么全工作,要么全部停止工作。
在并联电路中,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分支处要分为两路,每一路都有电流流过,因此即使某一支路断开,但另一支路仍会与干路构成通路。由此可见,在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之间互不牵连。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原理: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相等,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小于电路总电压,故串联电阻分压。
在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各电阻上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干路电流)。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小于总电流(干路电流),故并联电阻分流。 电阻的串并联就好像水流,串联只有一条道路,电阻越大,流的越慢,并联的支路越多,电流越大。
造成触电伤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根据电击事故分析得出:当工频电流为0.5~1mA时,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觉;当电流增至8~10mA时,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终能摆脱带电体。
当接触电流达到20~30mA时,会使人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而且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电流为50mA时,就会使人呼吸麻痹,心脏开始颤动,数秒钟后就可致命。通过人体电流越大,人体生理反应越强烈,病理状态越严重,致命的时间就越短。
2.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这是因为时间越长,人体的电阻就会降低,电流就会增大。同时,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有0.1s的时间间隙期。在这个间隙期内,人体对电流作用最敏感。所以,触电时间越长,与这个间隙期重合的次数就越多,从而造成的危险也就越大。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当电流通过人体的内部重要器官时,后果就严重。例如通过头部,会破坏脑神经,使人死亡。通过脊髓,会破坏中枢神经,使人瘫痪。
通过肺部会使人呼吸困难。通过心脏,会引起心脏颤动或停止跳动而死亡。这几种伤害中,以心脏伤害最为严重。根据事故统计得出:通过人体途径最危险的是从手到脚,其次是从手到手,危险最小的是从脚到脚,但可能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
4.电流的种类。电流可分为直流电、交流电。交流电可分为工频电和高频电。这些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但伤害程度不同。人体忍受直流电、高频电的能力比工频电强。所以,工频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5.触电者的健康状况。电击的后果与触电者的健康状况有关。根据资料统计,肌肉发达者、成年人比儿童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男性比女性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电击对患有心脏病、肺病、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病等患者最危险。他们的触电死亡率最高。另外,对触电有心理准备的,触电伤害轻。
⑦ 鐢佃矾璁捐″浘涓杩欎釜鍏寮忔槸浠涔堟剰鎬濓紵
绗涓鍥炬牴鎹涓茶仈鐢佃矾涓鐨勭數娴佸勫勭浉绛夊彲寰楋細U1/R1=U2/R2=U3/R3=U/R 鐢辨ゅ彲寰椾綘闂鐨勯棶棰樼瓟妗.
绗浜屽浘锛
R4鍜孯5涓茶仈,
鐒跺悗鍐嶅拰R3骞惰仈,
鐒跺悗浠ヤ笂閮ㄥ垎锛堟湁涓変釜鐢甸樆锛夊啀鍜孯2涓茶仈,
鐒跺悗浠ヤ笂閮ㄥ垎锛堟湁鍥涗釜鐢甸樆锛夊啀鍜孯1鍏宠仈.
// 鏄骞惰仈鐨勬剰鎬.
绗3涓鍏寮忔槸鐢盜1*R1=I*(R1R2)/(R1+R2)鍙寰.锛堝苟鑱旂數璺涓鐨勭數鍘嬬浉绛夛級
⑧ 如何在电路图上计算总功率
并联电路中的总功率的计算方式方法与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方式方法是一致的,均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计算:
方式一:
利用总电压U总、总电流I总、总电阻R总,根据公式“P总=U总I总=I总²R总=U总²/R总”当中的一个适合的公式直接计算总功率。
(1)串联电路中,R总=R1+R2+---+Rn;
(2)并联电路中,1/R总=1/R1+1/R2+---+1/Rn。
方式二:
先计算各个电阻的电功率,再把各个电阻的电功率相加,从而求得总功率。
(1)先利用各个电阻的电压U、电流I、电阻R,根据公式“P=UI=I²R=U²/R”当中的一个适合的公式,分别计算各个电阻的电功率“P1、P2、---、Pn”;
(2)再根据“P总=P1+P2+---+Pn”间接计算总功率。
(8)电路图公式扩展阅读: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U=U1=U2
电阻:
1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大。(总电阻越串越大)R=R1+R2
2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小。(总电阻越并越小)R=R1R2/R1+R2(上乘下加)或: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
3 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并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串联。
4 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0 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nR0
5 如果n个阻值都为 R0 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 R=R0/n
电功:
1 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即:W总=W1+W2+…Wn
电流通过各个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跟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
2 并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即:W总=W1+W2+…Wn
电流通过各支路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该支路的电阻成反比。即:
电功率:
1 串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实际电功率之和。即:P总=P1+P2+…Pn
各个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
2 并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即:P总=P1+P2+…Pn各支路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个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3 电流(A): I=U/R(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
4 电压(V): U=IR(电压不随电流变。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5 电阻(Ω):R=U/I(对于此公式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电阻与电流、电压没有关系。只与本身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温度有关)
6 电能(J):W=UIt , W=Pt(此二式是普适公式)
W=I2Rt, W=U2t/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
KW.h也是电能的单位俗称度。1KW.h=3.6×106 J
7 电热(J):Q=I2Rt(普适公式)在纯电阻电路中(消耗电能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的电路),Q=W。所以在纯电阻电路中算电热可通过算电能来实现。注意:接有电动机的电路不是纯电阻电路,在这样的电路中计算只能用普适公式。
8 电功率(W):P=UI, P=W/t(此二式是普适公式)
P=I2R, P=U2/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
非纯电阻只能用:W=UIt , W=Pt Q=I2Rt P=UI, P=W/t 欧姆定律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