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布里亚特人的社会经济
17世纪中叶,布里亚特人父系氏族制度解体,早期封建关系开始发展,但长期保留着血族复仇、氏族互助等残余。
19世纪后期,东部地区的布里亚特人主要从事游牧业,饲养绵羊、马和骆驼;西部的多为半游牧民,兼种少量大麦和黍子,并从事狩猎和捕鱼。由于较早掌握了炼铁技术,制作铁器是他们的主要手工业。布里亚特人以畜牧业为主,狩猎和捕鱼业也很重要。
在中国锡尼河地区生活的布里亚特人,已先后培育出“锡尼河马”、“锡尼河牛”等优良畜种,牧业机械化水平堪称中国牧区之最,家用电器、拖拉机、摩托车等,已十分普遍地进入到他们的生产生活中。每家都有打草设备和农用四轮车,小车有200多台,电视、摩托车和手机已经普及。2005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0115元人民币。以社保形式建立了新型牧区合作医疗,91%的布里亚特牧民参了保。
2. 我国到现在还有的地方未用上电吗
肯定有啦 ,贫困的农村多的是啊
3. 专业的 给分析下 家用太阳能发电有发展前景不
目前,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现阶段主要是用于无电、缺电的人口通电。中国的西部地区,包括西藏、贵州、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和四川,中国的大部分有人居住海岛离海岸线约15—100Km,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省,还有一部分分布在山东和辽宁,其余的则在海南、中国台湾和广西。目前,有些岛屿使用柴油发电,但由于很高的运输费用,电价很高,且供应时间很短。一些地方则仍然使用蜡烛和煤油灯来照明,有些则用电池,无电、缺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中国这些西部省份和沿海岛屿有着极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它们中大部分完全可以利用既环保又经济的可再生能源来解决其用电问题。
至2005年底,已有大约75万套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入用户家庭。在这些用户之中,大多数都是牧区的牧民家庭,这些家庭的通电水平还比较低,一般只能满足基本的照明需要。除此以外,还有林区和农区的农户和养蜂户以及无电的公路道班、学校、商店等小单位以在使用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还有一些缺电地区的城镇居民,也成为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用户。如果这些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保有量按80%计,加上国家光明工程和送电到乡工程的光伏电站,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万户家庭主要依靠光伏发电系统解决基本的生活照明用电。
到2005年底,中国的光伏发电市场累计安装量达到70MW,其中约43%为农村电力建设方面的应用,而全国大约还有300万无电户,估计其中至少还有150万户需要在今后的十年内采用光伏或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来解决。由于居住条件的限制,他们中的大多数只能采用分散的供电方式,即采用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而许多已经用上光伏系统的用户也将升级换代,提高用电水平。因此,中国的光伏市场潜力仍然很大。
在人口稠密的都市中,光伏发电系统也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6年,《上海市10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可行性调研完成初稿。根据计划,未来上海10万个屋顶有望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每年至少发电4.3亿度。对于处在电荒中的上海,这当然是好消息。“中国缺能,我们不能辜负头顶的大好阳光。”这是《上海市10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持者,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教授的呼吁。面对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太阳能因其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特点受到了世界各国能源专家的青睐,并被业内人士称为“黄金电”。没有油田煤矿的上海拥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每天只要有阳光,每个屋顶将会是一个小型的绿色发电厂;把上海的大小屋顶、建筑立面联合起来,可建成一座巨型“发电厂”。以上海现有两亿平方米平屋顶的1.5%,即十万个屋顶(约300万平方米),为其安装“太阳能并网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每年至少能发电4.3亿度,这将很大缓解上海的用电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