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业管理规定中维修费用的分担比例是多少,请各位老大告知,急求!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第三章使用
第十八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应当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九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方便快捷、公开透明、受益人和负担人相一致的原则。
第二十条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按照下列规定分摊:
(一)商品住宅之间或者商品住宅与非住宅之间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由相关业主按照各自拥有物业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二)售后公有住房之间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由相关业主和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按照所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比例分摊;其中,应由业主承担的,再由相关业主按照各自拥有物业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三)售后公有住房与商品住宅或者非住宅之间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先按照建筑面积比例分摊到各相关物业。其中,售后公有住房应分摊的费用,再由相关业主和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按照所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比例分摊。
第二十一条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和更新、改造,涉及尚未售出的商品住宅、非住宅或者公有住房的,开发建设单位或者公有住房单位应当按照尚未售出商品住宅或者公有住房的建筑面积,分摊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
第二十二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划转业主大会管理前,需要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物业服务企业根据维修和更新、改造项目提出使用建议;没有物业服务企业的,由相关业主提出使用建议;
(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列支范围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讨论通过使用建议;
(三)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相关业主组织实施使用方案;
(四)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相关业主持有关材料,向所在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申请列支;其中,动用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向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申请列支;
(五)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或者负责管理公有住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部门审核同意后,向专户管理银行发出划转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通知;
(六)专户管理银行将所需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划转至维修单位。
2. 维修费占固定资产比例,多少合适
维修费为固定资产原值的3%-5%,正常工作状况,并不导致固定资产性能的改变或固定资产未来经济效益的增加。发生时一次计入当期费用。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一般数额较大,受益期较长,而且通常会使固定资产的性能、质量等都有较大的改进。
特点:
固定资金的循环期比较长,它不是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周期,而是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固定资金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是分别进行的,前者是随着固定资产折旧逐步完成的,后者是在固定资产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时,用平时积累的折旧基金来实现的。
在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时,需要支付相当数量的货币资金,这种投资是一次性的,但投资的回收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分期进行的。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固定资产
3. 变动性制造费用中维修费 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中的维修费 有什么区别 能举例告诉我吗,谢谢
固定性制造费用中的维修费: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比如某设备规定回一季要停用维护答检查一次,不管这台机器工作间长短,到了那个时间就是要维修的
变动性制造费用中维修费,随业务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
比如某设备发动机,因本月产量高,用得多,那维修检查得也勤快,以防其罢工
4. 投资项目 维修费比例
在一项投资中,维修费用一般占设备总值比例在2%-3%左右,如果机床大修一次占比百分之二十左右。 设备维修费用占总工程费用的比例一般都是套用工程定额来确定的;工程定额指的是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完成某一合格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需消耗的人力、材料、机械台班和财力的数量标准(或额度)。设备维修费用率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投入的设备维修费与获得的总产值之比,它是反映设备周期费用的一项经济指标。
5. 国有企业维修费用占比多少合理
维修费用一般占设备总值比例在2%-3%左右,
不满足固定资产准则第四条规定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并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明确指出: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销售费用”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制造费用”科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费用项目是生产车间的机物料消耗、固定资产折旧,无固定资产修理费项目。在备件的修复中对进口备件的修复是备件修复的重点。进口备件由于受国外技术的封锁和所提供资料的残缺,往往出现故障和损坏后,一时难已处置,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对进口备件一是要敢于利用新技术,自主创新,要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要掌握核心技术,通过修复后使之恢复原有的技术性能,继续发挥设备的效用功能。二是作为团队要给予高度重视,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进行技术攻关,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