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路的暂态分析
含有动态元件L和C的线性电路,当电路发生换路时,由于动态元件上的能量不能发生跃变,电路从原来的一种相对稳态过渡到另一种相对稳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电路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称为暂态,揭示暂态过程中响应的规律称为暂态分析。
对于电路的非稳定状态(启动、故障、短路等)进行分析,就是电路的暂态分析。这是因为上述状态都是暂时的,非正常状态。
相关:
1、ab间的开路电压是从a出发,经35V电压源、30欧姆、30欧姆到达b这条路径上的电压,从a到b称为列方程的行进方向;
2、在行进方向上,遇到电压源+极,电压源电压取+,反之,取—;
3、在行进方向上,若电阻上的电流方向与行进方向一致,电阻上的电压取+,反之取—。
4、本题ab间的开路电压:Uoc=35+30×0—30×0.5=20V
㈡ 电路暂态分析题 求具体步骤
KCL:i1=i2+ic;
i2=Uc(0+)/8=12/8=1.5(A)。
KVL:4×i1+Uc(0+)=12,4i1+12=12,i1=0。
即:i1(0+)=0。
i2+ic=0,ic=-i2=-1.5(A)。即:i2(0+)=1.5A,ic(0+)=-1.5(A)。
㈢ RC电路暂态
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串联接入一个直流电源,是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充电完成后电容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但当开关接通的瞬间(t=0),电容器原来不带电荷,其两端的电压为0,此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最大即电源电压,充电电流也为最大(E/R);在充电过程中,随着电容器极板上电荷的增多,电容器两端电压逐渐升高,而充电电流逐渐减少;最后当电容器两端电压上升到等于电源电压时,充电电流下降为0,暂态过程结束,电路处在稳定状态。
相反,放电开始的瞬间,放电电流最大;随着放电的亮此继续,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逐渐下降,放电电流也随之减少;放电完毕,电容器两端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均为0,这时电路进入稳定状态。
无论电容器充电还是放电,电流、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都是开始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直至无限接近最终值。电则猛容器充电时,当电路中电阻一定,电容量越大则达到同一电压所需要的电荷就越多,因此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若孙键桥电容量一定,电阻越大,充电电流就越小,因此充电到同样的电荷值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放电规律也是如此,这说明R和C的大小影响着充、放电时间的长短。R与C的乘积加RC电路的时间常数τ,即 τ = RC 。
充电和放电的快慢可以用τ来衡量,τ越大,充放电越慢,即暂态过程就越长。反之τ越小,暂态过程就越短。在实际应用中,当暂态过程经过5τ时间后,可认为暂态过程基本结束,已进入稳定状态了。
㈣ 电路的暂态分析
电路的暂态过程中,电流和电压变化的快慢一般是如下的表达式:
1、增长式的:u(t)=u0(1-e^(-t/τ)),I(t)=I0(1-e^(-t/τ))。
2、减小式的:u(t)=u0×e^(-t/τ),I(t)=I0×-e^(-t/τ)。
从表达式中,我们要了解电流或电压的变化速度,对表达式求导即可(关于时间常数τ来求导)。从而可以知道,时间常数τ越大,其导数就越小,变化就越慢。所以选择(2)。
㈤ 电路分析,一阶线性电路的暂态过程
解:t<0时,电路处于稳态,电容相当于开路。
此时,Is=2A电流源与R1=30Ω、R2=10Ω串联构成回路,所以R2两端电压为:U=Is×R2=2×10=20(V)。即电容串联电压源Us的电压为U=20V。
所以:Uc(0-)=U-Us=20-10=10(V)。
根据换路定理,Uc(0-)=Uc(0+)=10V,即t=0+时,电容相当于一个10V的电压源。t=0+时的等效电路如下:
t=∞时,电流源外部总电阻为:R=R3∥(R1+R2)=10∥(30+10)=8(Ω),因而电流源两端电压为:U=Is×R=2×8=16(V),所以:i(∞)=U/(R1+R2)=16/(30+10)=0.4(A)。
R2两端电压为:U2=i(∞)×R2=0.4×10=4(V),因而Uc(∞)=U2-Us=4-10=-6(V)。
再将电路中的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从电容断开处,可以得到电路的等效电阻为:Req=R2∥(R1+R3)=10∥(30+10)=8(Ω)。所以电路的时间常数为:τ=RC(因为没有给出电容C的值,无法计算时间常数τ,在下面的式子中只能用τ来表示)。
根据三要素法:f(t)=f(∞)+[f(0+)-f(∞)]e^(-t/τ),有:
Uc(t)=-6+(10+6)e^(-t/τ)=-6+16e^(-t/τ) V;
I(t)=0.4+(2-0.4)e^(-t/τ)=0.4+1.6e^(-t/τ) A。
㈥ 电路暂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