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2V电瓶充电器电路图
1、电瓶充电器电路图:
2、充电器是采用高频电源技术,运用先进的智能动态调整充电技术。工频机是以传统的模拟电路原理来设计的,机器内部电力器件(如变压器、电感、电容器等)都比较大,一般在带载较大运行时存在较小噪声,但该机型在恶劣的电网环境条件中耐抗性能较强,可靠性及稳定性均比高频机强。
❷ 单管调频收音机电路图
单管调频收音机电路图:
【电路布局】
由于这是个超再生的设回计,因此答元件的布局相当重要。调谐电容C3有三个引脚,把它的转轴面对你,引脚朝上,中间这个脚接地,左边的引脚接L1,右边的一个引脚悬空。将L1尽量地靠近C3,但是尽量远离手可能会靠近的位置。假如手过分接近L1的话,调谐起来会非常困难。
【制作与调试】
如果接线正确,可能会碰上四种可能:
1、收到电台。
2、很大的噪声。
3、啸叫声。
4、什么也没有。
如果听到电台,那么这是个不错的开端。用另一个FM收音机来比较频率误差,可以调节L1和C1来修正。
假如听到很大的噪声,大致应该可以收到电台。仔细调节C3看能收到什么。
如果听到啸叫声或什么也没听到,那是电路振荡的太强或太弱。可将L1拉长或压缩。再次检查电路是否连接正确,如果没有改善,就需要改变R4,将R4改为20K或者换上一个50K,最好是一个可变电阻。调节R4直到可以稳定地接收到电台为止。一旦电路正常工作了,再将可变电阻换下,换上一个相同阻值的固定电阻。
❸ 555单稳态触发器
这个电路是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字电子技术的后面几章专门有讲解这个定时器的。
网络上也有:http://ke..com/view/1102178.htm?fr=ala0_1_1
这个电路图上的555定时器只是标出了管脚的序号(1~8),所以你要知道每个序号是对应的内部原理图的那个部分的引脚,结合这个你就能看懂了。
1脚:外接电源负端VSS或接地,一般情况下接地。
8脚:外接电源VCC,双极型时基电路VCC的范围是4.5~16V,CMOS型时基电路VCC的范围为3~18V。一般用5V。
3脚:输出端Vo
2脚:低触发端
6脚:TH高触发端
4脚:是直接清零端。当端接低电平,则时基电路不工作,此时不论、TH处于何电平,时基电路输出为“0”,该端不用时应接高电平。
5脚:VC为控制电压端。若此端外接电压,则可改变内部两个比较器的基准电压,当该端不用时,应将该端串入一只0.01μF电容接地,以防引入干扰。
7脚:放电端。该端与放电管集电极相连,用做定时器时电容的放电。
❹ 单片机的按键启动和复位电路图
单片机的复位有上电复位和按钮手动复位两种。如图(a)所示为上电复位电回路,图(答b)所示为上电按键复位电路。
上电复位是利用电容充电来实现的,即上电瞬间RST端的电位与VCC相同,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少,RST的电位逐渐下降。图(a)中的R是施密特触发器输入端的一个10KΩ下拉电阻,时间常数为10×10-6×10×103=100ms。只要VCC的上升时间不超过1ms,振荡器建立时间不超过10ms,这个时间常数足以保证完成复位操作。上电复位所需的最短时间是振荡周期建立时间加上2个机器周期时间,在这个时间内RST的电平应维持高于施密特触发器的下阈值。
上电按键复位(b)所示。当按下复位按键时,RST端产生高电平,使单片机复位。复位后,其片内各寄存器状态改变,片内RAM内容不变。
由于单片机内部的各个功能部件均受特殊功能寄存器控制,程序运行直接受程序计数器PC指挥。各寄存器复位时的状态决定了单片机内有关功能部件的初始状态。
另外,在复位有效期间(即高电平),80C51单片机的ALE引脚和引脚均为高电平,且内部RAM不受复位的影响。
图要点一下查看大图才清楚哦O(∩_∩)O
❺ 三极管具有什么作用,它可分为什么型和什么型两种,其电路符号分别为什么和什么
A:晶体三极管,是最常用的基本元器件之一,晶体三极管的作用明橘主要是电流放大,他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现在的大野槐拆规模集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也就是晶体三极管。
三极管是极其重要的电子原件,不仅有放大,开关等作用,更关键的是三极管具有稳定电压的作用,一般需要稳定电压0.7V非三极管莫属
B:硅晶体三极管和锗晶体三极管都有PNP型和NPN型两种类颂枣型。
C: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tn=imagedetail&word=%C8%FD%BC%AB%B9%DC%B7%FB%BA%C5&in=30716&cl=2&lm=-1&pn=0&rn=1&di=35349722835&ln=1549&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tn=imagedetail&word=%C8%FD%BC%AB%B9%DC%B7%FB%BA%C5&in=30716&cl=2&lm=-1&pn=0&rn=1&di=35349722835&ln=1549&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1
❻ 什么是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Kirchoff's law
阐明集总参数电路中流入和流出节点的各电流间以及沿回路的各段电压间的约束关系的定律。184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G.R.基尔霍夫提出。集总参数电路指电路本身的最大线性尺寸远小于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波长的电路,反之则为分布参数电路。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又称节点电流定律(KCL) 任一集总参数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瞬间流出(流入)该节点的所有电流的代数和恒为零,即就参考方向而言,流出节点的电流在式中取正号,流入节点的电流取负号。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电流连续性和电荷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体现。它可以推广应用于电路的任一假想闭合面。
即对任一节点有:∑i =0 。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任一集总参数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瞬间沿此回路的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为零,即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的绕行方向相同时,该电压在式中取正号,否则取负号。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电位单值性和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体现。它可推广应用于假想的回路中。
即对任一闭合回路有:∑u =0 。
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一个辐射体向周围发射辐射能时,同时也吸收周围辐射体所发射的能量。在平衡辐射状态下,该物体的发射总能量等于它的吸收总能量。辐射体在温度T、波长为λ的总能量与吸收本领的比值等于处在平衡辐射态时吸收总能量,它与物体的性质无关,而是波长和温度的普适函数。
基尔霍夫定律的结论:一个发射本领大的辐射体,它的吸收本领也一定大。当吸收系数为1时,表示物体吸收了全部发射到它上面辐射能量,是一个理想的辐射体。只有黑体才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及在任何波长上吸收本领恒为1 。一般辐射体的吸收本领总是小于黑体的,即吸收系数小于1。
基尔霍夫定律(物理化学方面)
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焓随温度而变化是由于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热容不同引起的。即:反应焓随温度的变化率等于生成物等压热容之和减去反应物等压热容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