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包指的是什么
三包是零售商业企业对所售商品实行“包修、包换、包退”的简称。指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后,卖方对买方所购物品负责而采取的在一定限期内的一种信用保证办法。
三包政策对不是因用户使用、保管不当,而属于产品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故障提供该项服务。
国家三包法对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第一条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明确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承担的部分商品的修理、更换、退货(以下称为三包)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部分商品,系指《实施三包的部分商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所列产品。目录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商业主管部门、工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和调整,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发布。
第三条 列入目录的产品实行谁经销谁负责三包的原则。销售者与生产者、销售者与供货者、销售者与修理者之间订立的合同,不得免除本规定的三包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 目录中规定的指标是履行三包规定的最基本要求。国家鼓励销售者和生产者制定严于本规定的三包实施细则。
本规定不免除未列入目录产品的三包责任和销售者、生产者向消费者承诺的高于列入目录产品三包的责任。
(1)维修费指标扩展阅读:
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出现以下情况,有权要求经销者承担三包责任。
1.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没有说明的;
2.不符合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要求;
3.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4.产品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等法定部门检验不合格;
5.产品修理两次仍不能正常使用。
⑵ 哪些费用发票可以报销
以下7种发票可以报销:
1、这是真实的发票
2、从合法渠道取得
3、客户的发票名称
4、发票大小相等
5、发票的出票人和发票的购买者是同一人
6、发票日期不应超过当前日期
7、发票项目与发票类型一致
以下几种费用发票不能再报销:
1、没有填写企业税号的普通发票
自2017年7月1日起,购买方为企业的,索取增值税普通发票时,应向销售方提供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取得普通发票未填写税号不得报销入账。
2、发票备注栏填写项目不全的费用发票
是否存在应该填写发票备注栏但是未填写的发票,如:取得的运输费发票、装修费发票、施工费发票、房屋租金发票等等。
3、发票章盖得不规范
是否存在盖章错误(盖得财务章或者是公章)、盖章模糊、或者未加盖发票专用章等。
4、发票开具办公用品等笼统名称
销售方开具增值税发票时,发票内容应按照实际销售情况如实开具,不得根据购买方要求填开与实际交易不符的内容,开具不实的发票,不能报销。
5、发票与实际业务不吻合
取得商品跟你开具的发票不一样,涉嫌虚开发票,这样的费用发票不能报销。以下个人抬头发票可以入账报销:机票和火车票、出差过程的人身意外保险费、个人抬头的财政收据的签证费、符合职工教育费范围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以及医药费票据等。个人通讯费直接并入工资核算,代扣个人所得税。
⑶ 会计科目中哪些属于成本类哪些属于费用类
费用类账户包括在会计实务中两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1、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是反映成本费用和支出的,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对成本费用和支出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登,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和研发支出。
2、损益类科目具体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
会计要素的划分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会计对象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错中复杂的,为了科学、系统地对其进行反映和监督,必须对他们进行分类,然后按类设置账户并记录账簿。划分会计要素正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没有这种分类,就没法登记账簿,也就不能实现会计的反映职能了。
2、会计要素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会计账户的基本依据。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必须确定分类标志,而这些标志本身就是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不将会计对象划分为会计要素就无法设置账户,也就无法进行会计核算。
3、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手段,会计报表应该提供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由会计要素构成的,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框架的基本构成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会计要素为设计会计报表奠定了基础。
⑷ 哪有免费的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估算指标
没有免费的,现在网上没有提供。不过这个资料实际用途也不大,各地都有相应的造价管理部门,相关费用可以去造价管理部门咨询一下。
⑸ 免费申请水健康计划指标、多功能健康制水机、说是机子免费、收维修费1825 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就是机子的钱,免费机子还不如买个新的,完全属于自己还不用担心质量问题,都是有保修的
⑹ 设备维修的成本
1.把好进口设备的前期管理,由于受技术制约和产品对设备功能的要求,我们有些设备和备件不得不从发达国家进口,且这些设备大多都价格昂贵,对我们的成本压力构成直接压力,但我们还不得不去这样做,问题是我们怎样去做好。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对进口设备和备件做好调研、选型工作,特别是对一些用计算机和微电子控制的设备,是否能与现有的设备相匹配,是否具有先进性,要认真审视。我们决不能将购置回后的设备因为它不能适应于产品的需求,不能与设备的整体性相融让它沉睡于库中,在过去我们有些企业在这方面是比较盲从的,这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成本负担,与管理的目标相悖。为此,我们要通过强化管理和与供应商的合作,最大限度实施设备备件的零库存管理,。让这些“虚拟”企业为我服务。
2.根据设备使用寿命周期,编制设备备件更新和采购计划。任何一种设备都有一个使用周期,且包括维护周期和更换周期两个时段。随着设备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建设和运行,设备使用寿命周期的信息将会通过计算机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所提供的设备使用寿命周期表,对编制设备备品备件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以极大地提高备件计划的准确性和适时性,从而降低机会成本造成的压力。
3.运用设备诊断技术,及时诊断和排除因设备劣化而造成的突发事故。设备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特别是一些突发事故既会造成人员伤害,也会造成财产的经济损失。在实际工作中要杜绝设备运行中人为劣化的现象外,还必须运用设备诊断技术,尽早地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制定异常情况下的处理预案。诊断技术的应用这不仅仅是消除事故隐患,更是减少因设备事故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备件修复是降低备件成本的有效途径,在备件的修复中对进口备件的修复是备件修复的重点。进口备件由于受国外技术的封锁和所提供资料的残缺,往往出现故障和损坏后,一时难已处置,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对进口备件一是要敢于利用新技术,自主创新,要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要掌握核心技术,通过修复后使之恢复原有的技术性能,继续发挥设备的效用功能。二是作为团队要给予高度重视,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进行技术攻关,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五个阶段
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事后修理、预防维修、生产维修、维修预防和设备综合管理五个阶段。
1.事后修理
事后修理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修理。这种修理法出于事先不知道故障在什么时候发生,缺乏修理前准备,因而,修理停歇时间较长。此外,因为修理是无计划的,常常打乱生产计划,影响交货期。事后修理是比较原始的设备维修制度。除在小型、不重要设备中采用外,已被其它设备维修制度所代替。
2.预防维修
第二次大战时期,军工生产很忙,但是设备故障经常破坏生产。为了加强设备维修,减少设备停工修理时间,出现了设备预防维修的制度。这种制度要求设备维修以预防为主,在设备运用过程中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加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根据零件磨损规律和检查结果,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有计划地进行修理。由于加强了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使得设备有效寿命延长了,而且由于修理的计划性,便于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使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大为缩短,提高了设备有效利用率。
3.生产维修
预防维修虽有上述优点,但有时会使维修工作量增多,造成过分保养。为此,1954年又出现了生产维修。生产维修要求以提高企业生产经济效果为目的来组织设备维修。其特点是,根据设备重要性选用维修保养方法,重点设备采用预防维修,对生产影响不大的一般设备采用事后修理。这样,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做好重要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同时也可以节省维修费用。
4.维修预防
人们在设备的维修工作中发现,虽然设备的维护、保养、修理工作进行得好坏对设备的故障率和有效利用率有很大影响,但是设备本身的质量如何对设备的使用和修理往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设备的先天不足常常是使修理工作难以进行的主要方面。因此,于1960年出现了维修预防的设想。这是指在设备的设计、制造阶段就考虑维修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易修性,以便在以后的使用中,最大可能地减少或不发生设备故障,一旦故障发生,也能使维修工作顺利地进行。维修预防是设备维修体制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
5.设备综合营理
公设备维修预防的基础上.从行为科学、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于70年代初,又形成了设备综合管理的概念。设备综合工程学,或叫设备综合管理学.英文原名是Terotechnology,它是对设备实行全面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1970年首创于英国,继而流传于欧洲各国。这是设备管理方面的一次革命。日本在引进、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生产维修的实践经验,创造了全面生产维修制度,它是日本式的设备综合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发展。设备维修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基于状态维修(Condition-basicmaintenance)和智能维修(Intelligentmaintenance)等新方法。
基于状态维修是随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出现而在生产系统上使用的,能够连续地监控设备和加工参数。采用基于状态维修,是把PLC直接连接到—台在线计算机上,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如与标准正常公差范围发生任何偏差,将自动发出报警(或修理命令)。这种维护系统安装成本可能很高,但是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水平。
智能维修,或称自维修,包括电子系统自动诊断和模块式置换装置,将把远距离设施或机器的传感器数据连续提供给中央工作站。通过这个工作站,维护专家可以得到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智能支持,以完成决策任务。然后将向远方的现场发布命令,开始维护例行程序,这些程序可能涉及调整报警参数值、启动机器上的试验振动装置、驱动备用系统或子系统。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正在开发远距离维护监控系统(RMMS).它是维护自动化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范例。在有些例子中,可以用机器人技术进行远距离模块置换。
维修费用
一、重视设备的采购管理
设备的采购在选型上极其重要,若其可靠性高,可维修性良好,设备的后期维修费用就会减少很多。
另外,要选择统一的机型,既便于备件的储备,通用互换,也便于维修的组织,节省库存费用。设备选型的好坏,决定着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多少。
二、选择适宜的维修方式
如何摆正生产与市场的关系、生产与维修的关系至关重要。不重视维修,生产上随意性大,在组织上、资金上、时间上不能给予设备管理与维修最基本条件的保证,必然会造成设备失修,设备完好状况下降,进而影响设备效能的发挥,造成设备维修费用的增加。改进过去被长期采用的设备三级保养,大、中修等传统作法。应由专人,组织合理的时间进行保养,对于大、中修等计划预修制,则改用灵活的项修、保养来替代。
三、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
设备性能不好,效率不高,以及闲置过多,也是对设备资产的一种无形浪费,造成成本的增高。为此,重视提高设备的有效作业率,实行“责任与维修”、“维修人员年度考评制”等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管理激励机制的建设与维修人员自我约束机制的建设。组织设备完好治理,“五漏”整顿,消除操作与维修“七项有害行为”等多项活动。设备有效作业率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单位维修费用。
四、精心维修与保养设备
对设备认真细致维修、正确操作、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可防止设备零部件非正常磨损与损坏,延长修理间隔期,减少维修费用。主要存在两种形式的维修浪费:一是设备失修。这是由于设备检查漏项,预测不准确或由于经费不足,对设备不重视,拼设备而造成的设备失修现象。二是过剩维修。这是由于对设备进行过多的维修安排,以及过分追求设备性能的完好,如要求修旧如新等,要求过剩的功能造成的维修浪费。
五、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制度和规章条例,对成本有很大影响。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设备管理的重点。为杜绝和减少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漏洞,账物不符、维修保养不到位、设备带病运转、违章操作以及润滑不良等形式的浪费,提高全员的自觉性。公司设备管理部根据统计维修费用的实际情况,先后制订维修费用管理规定、非正常损坏件与设备事故的报告及处理制度、关于旧件修复的鉴定与奖励规定等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保养规范,点检与保养记录,强化设备管理的制度建设。
六、制订科学、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
1.指标是指导、检查、评价各项业务、技术、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果的依据。指标可分成单项技术经济指标和综合指标,也可分成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指标的主要作用有:定量评价管理工作的绩效;在管理过程重起监督、调控和导向作用;起激励与促进的作用。
2.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就是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能够综合评价没备管理效果和效率的指标。设备管理的技术指标是设备管理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工作涉及到资金、物资、劳动组织、技术、经济、生产经营目标等各方面,要检验和衡量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和设备资产经营效果,必须建立和健全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维修定额 对全面衡量维修的劳动组织、物质、技术装备、修理技术水平有价值,应继续使用。但制定维修定额系数,随着设备科含量的不断增加,需作修订和补充,同时应制定科学的维修指标。
设备完好率作为设备技术状态的主要考核指标是有效的,可继续使用。但在具体操作中,应对完好标准的定性条款加以研究改进,力求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或对指标的计算加以改进,确保指标的准确。
七、加强成本管理教育
1.为控制维修费用的支出,专门成立了由工程师参加的维修换件把关组,并就备件领用程序、非正常损坏件的鉴定与处理制订了专门的规定。
2.为适应市场形势,维修人员积极参与并配合厂部进行原辅材料优化配置工作,在基本不增加费用的情况下积极调整设备,适应各种原辅材料,使优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大力开展成本教育活动。为搞好成本管理,就费用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分析,商定各种对策,在节假日检修,每日的生产会上经常进行专题说明与要求,并结合修理工考评进行了专项培训,使成本管理工作得以深化。
八、提倡修旧利废,节能降耗
1.为降低维修费用,充分发挥和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就旧件的修复、零件的损坏制订了专门的鉴定程序与奖罚处理规定。
2.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状态不好会增大原材料消耗;在能源消耗上,设备所占的比重更大。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没备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在设备运转过程中,为维护设备正常运转,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物资消耗。设备一般都有常备的零部件、易损件,如零部件消耗大,设备维修费用支出就高。
九、加强技术改进工作
技术改进对于完善设备性能,降低维修费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小改小革,消除设备中存在的固有缺陷,提高了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与效率,大大降低了检查与维修的工作量,每年可节省不少维修费用。
十、建立监控体系,突出设备的经济管理
过去维修费用分析,大都在期末进行,属于事后分析,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当前,企业不应单纯搞事后分析,而要加强推广成本预测分析,即把计划分析、预测分析和事后的实绩分析结合起来,成立起完整的分析、预算体系。
三大趋势
1.AME维修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我国企业的AME可用度偏低,维护及修理的费用过高,对适用于AME维修模型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因此建立适用的模型,辅助现场维修工程师做出定量化的维修决策,以确定合理的维修时机是维修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理论上来说,建立维修优化模型的基础是大量有效的维修数据,而往往维修数据又是不可获得的,因此在维修数据不全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主观数据建立维修优化模型,将成为AME维修建模的发展趋势。即凭借维修工程师给出的有关维修方面的经验数据,估计出设备的故障分布函数,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拟和检验。最终根据目标函数确定出合理的维修间隔期,使得单位时间内总的停机时间最小;建立合理的费用模型,确定出合理的维修时机,使得单位时间内设备维修费用的期望值最小。
2.维修的网络化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维修管理现状不尽人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企业对设备的维护管理不重视,各种原始记录,如设备的故障史、诊断与维修经验的积累和理论性的总结工作,大部分储存在部分技术人员和维修工人头脑中,未形成系统的资料,维修工作的科学性较差。所以在维修管理中必须引入计算机信息管理,将现有的故障诊断维修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伴随着AME在企业中重要性的加剧,对于维修时间、准度、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管理者发现由于维修不足或者维修过量,维修成本难以控制。随着信息化的加剧,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也不再是少数企业制胜的法宝嘲。维修的网络化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管理应运而生,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网络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用于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网络设备连接、系统运行和资源分配,使之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以寻求最大限度地增加网络的可用性,提高网络设备的利用率、网络性能、服务质量和系统安全,简化多厂商设备组成的混合网络环境的运行管理,控制网络运行成本,并为网络发展提供长期规划依据。在维修方面建立网络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目的是要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上运用软件手段监测和控制网络运行,减少故障发生概率,并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监视和分析网络性能,以及优化网络配置。
3.维修的社会化、专业化
随着技术专业化的发展,AME设备维修工作应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即按照生产用途、设备类型、地区划分等不同方面,建立专业维修厂或地区性维修中心。专业维修厂通过经济合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逐步形成社会化的维修体系。这些维修专业化组织将针对先进制造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基础数据的积累、建立设备故障库及模型库,通过计算机辅助设备进行维修决策。这样将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既有利于生产企业专注于主营业务、精干主体、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效率和增强活力,又有利于社会行业的进一步分工、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国家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等来培育和规范设备维修市场,对进入市场的设备维修企业的资格认定、维修质量和价格以及维修交易纠纷的调解等进行规范化管理,为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设备维修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者预见专业维修企业的兴起,会像第三方物流一样得到蓬勃的发展。
⑺ 如何计算CPI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除以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CPI就是消费物价指数,表示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
举例:
例如,若2000年你某天购买了物品A(这个A一般是具有代表性的商品,比如肉蛋蔬菜水果等),花了100元,而2010年购买物品A的费用为110元,那么:
以2000年为基期,基期的意思就是“基础日期”,这一年之外的年份,都以该年为标准。
CPI 在2000年= (100/ 100)*100%= 100%;CPI在 2010年=(110/ 100)*100%=110%,意思就是你在2010年买同样的物品,比2000年多花了10%(这个10%是2000年价格的10%)。
2010年的通货膨胀率= ((CPI 在2010年-CPI在 2000年) / CPI 在2000年)*100%= 10%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变化对比、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7)维修费指标扩展阅读】
一、CPI的概念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变化对比、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二、基本功能
1、度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CPI是度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2、国民经济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需要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平减指数,对GDP进行核算,从而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3、契约指数化调整。例如在薪资报酬谈判中,因为雇员希望薪资(名义)增长能相等或高于CPI,希望名义薪资会随CPI的升高自动调整等。其调整之时机通常于通货膨胀发生之后,幅度较实际通货膨胀率为低。
4、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能够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则下降;反之则上升。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倒数就是货币购买力指数。
5、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下降意味着实际工资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名义工资转化为实际工资。
6、CPI对股市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物价上涨,股价上涨;物价下跌,股价也下跌。
三、统计方法
各省(区、市)调查总队要在当地抽选调查市县和价格调查点。目前我国调查地区样本总数共有550多个市县,采价点样本近3万个,近4000名受过专业培训的价格采集员从事价格收集工作。
第一步,调查市县自主选定价格调查点。
这些市县要确定价格调查的商店、农贸市场和服务网点(统计术语称之为调查点),调查点的确定方法如下:首先,将所有调查网点分别以零售额和经营规模为标志,从高到低排队;然后,依据所需调查点数量进行等距抽样,并结合大小兼顾及分布合理的原则抽选。
第二步,价格采集。
各省(区、市)都有固定的价格调查人员和临时调查员按统一规定进行价格收集工作。调查点确定以后,各市、县价格调查人员就要按照规定时间对选定的商店、市场和服务网点的商品或服务价格,采用“三定”原则进行收集调查登记,“三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人直接采价。定点,就是到已选定的调查点,即固定的调查商店和农贸市场,以保障价格资料来源的稳定性和可比性。定时,即在固定的日子和时间来采价,这是保证基期价格和报告期价格在时间上具有可比性,因为采集价格的时间不同,商品的价格也存在差异。这一点鲜活商品体现的最为明显,比如鲜菜,通常是上午刚上市时价格高一些,晚上收市时价格则低一些。因此,在进行价格调查时,不但每个月的调查次数和日期应保持一致,每次调查的时间也应相对固定。定人,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由固定调查人员去调查,这是为了避免因调查人员的频繁变动而引起的人为价格调查误差,保持价格资料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比性。同时各地也常常利用价格采集点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作为辅助性调查工具。
实际采价时还有以下一些原则:同一规格品的价格必须同质可比,即产品性质基本相同可以进行比较;如果商品的挂牌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不一致,应调查采集实际成交价格;对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商品(如鲜菜、鲜果等鲜活食品),至少每5天调查一次价格;一般性商品每月调查采集2-3次价格。第三步,数据上报。调查市县每月将调查的价格资料通过网络上报给省(区、市)调查总队,经过审核后由调查总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数据上报到国家统计局。
【参考资料】
网络——CPI
⑻ 教学经费保障制度怎么写
给您一个范文:
冯庄中心小学教学经费保障制度
为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教学经费是指日常教学经费和教学设备购置经费,具体包括: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
•第二条 教学经费预算管理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各项教学经费,同时划分财权,由学校进行分级管理,对各项经费分设经费卡。
•2、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的原则。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前提下,每年在安排经费预算时,除人员经费外,应优先安排教学经费,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经费预算中得以体现。
•3、保证总量、逐年增长的原则。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每年投入的日常教学经费应不少于当年总额的30%,且保证生均日常教学经费逐年增长。
•第三条 教学经费预算的核定依据
•专项教学经费根据学校各年专项教学活动的需要,考虑学校的财力分项核定。
•教学机动费的核定:为了保证学校教学经费在总量上能满足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需要,且实现逐年增长,学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学机动费,由学校统筹安排使用。
•第五条 教学经费使用监督
•为确保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校将加大教学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教学经费能够足额、充分、高效地使用,严禁挤占、挪用。具体做法是:
•(一)学校监督。学校分管教学经费的负责人应于每年底向全体教师会汇报经费的使用情况。
•(二)财务监督。会计人员应提高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对每笔支出认真审核,严格把关,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
•学校每年应定期对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的监督、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