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具家居 > 威格纳家具

威格纳家具

发布时间:2021-01-04 17:39:44

㈠ 中国传统家具是如何现代化的

中国传统家具的现代化,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即材料、设计和制作工艺。
3。1。材料
现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在红木和中国传统家具(红木家具)之间划上了一个等号,将两者相提并论,视为一体,这样子是否妥当?是否具有科学性?必需先搞清楚这个问题。
其实,古代的中国家具是以榆木、松木、榉木、楠木等国产材为主要材料的,苏州太湖边的大片榉木林,造就了苏州成为明式家具的生产中心。后来榉木逐渐匮乏了,人们开始寻找新材料,刚好明代手工业发达,与东南亚贸易频繁,紫檀等原木源源不断地运来,才造就了明式红木家具的辉煌。
明末由于当时被视为高档的黄花梨、鸡翅木和铁力木日渐匮乏,所以在作为压舱作用之后被丢弃的紫檀木才开始被人们试用,终而成为“新贵”。
到乾隆年间。紫檀木也越来越少了,于是人们又开发了新材种红酸枝木,就是上海人惯称的“老红木”,之后又引进泰国的酸枝木,到清朝末年,人们开始采用花梨木。
从上述中国传统家具的用材历程来看,其实中国人是就地取材的,使用东南亚的红木,也是基于“可轻易获得的资源”的原则,今天海内外红木等资源、日渐匮乏,一样可以开发出新材料来取代,这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的。
改革开放之后,红木家具的内销市场突飞猛进,需求使小作坊、小工厂越开越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业者开始弄虚作假,人们争论不休的不是家具的质量和设计,而是所用的材质是不是所谓的红木。
因此,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8月1日,正式颁布了GB/T18107-2000(红木)的国家标准,来规范市场,但从来没有人去做完整的定量分析,去测定所有红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到底红木有多好,是否适用于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等等问题,都只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
在红木标准颁布之后,找出标准中的八种红木的七项物理力学性能,这七项性能是:气干密度、干缩系数、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硬度、冲击韧性和顺纹抗剪强度(这些性能和家具比较有关系,这些数据是由现有资料中换算出来的,有些是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验室里进行测试后所获得的数据,详细数据都收在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之中)。从这些数据中,红木的数值都较高,除了其中干缩系数较大,会造成干燥比较困难之外,其他的数据都显示红木的质量都优于俗称的白木。
不过问题在于,家具的用材,需要那么重、那么强、那么硬和那么韧吗?都知道,家具的最终质量不单单只靠木材的性质,其实家具的设计和结构,都应该配合特定的材质,换句话说,采用什么材质,在设计和制作时,都得考虑进去。
还特地选用材质较一般的楸木,来进行试验,用楸木来设计并制作一套中国传统家具,然后由上海市家具质量监督检验站来进行质量测试,结果全部合格(详细见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甚至许多项目还超过标准。
3。2。设计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继承与改善,认为至少应从两方面着手:
a)设计现代家具,要有本民族传统的神韵,为了方便叙述,称之为民族的现代家具;
b)保留传统的设计,将传统的优秀设计元素保留和重组,改善部分是为了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的生产方式,一样是为了方便,称之为“仿古家具”(re-proction Furniture)。
刚才提到后现代主义,其实后现代主义不但反对设计简单化,反对“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认为“少就是单调”(less is bort),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现代主义也反对设计上的全球化,反对国际式风格的功能主义,这给发展中国传统家具提供了理论基础。
后现代主义分为两派:
——先锋派:刚好符合发展民族的现代家具理念,以曼菲斯(Memphis)为代表的先锋派,反对固定模式,反对条条框框,认为设计是感性的偶得,而不是理性逻辑的必然结果。
——经典派:和仿古家具的想法相似,以文丘里(Robert Venturi)为代表,主张从古典中拾回民族性的、个性化的东西,将传统形式、历史风格搜寻出来,用在新的设计中。
设计师并末充分地理解这些理论,至少还少有人根据上述的理论发展出民族的现代家具,或仿古家具,倒是丹麦的设计大师威格纳(Hans wengner)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
以后现代主义的经典派为基础,尝试将明代的罗汉床及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中的一些基本元素找出来,设计现代形式的仿古家具——床头。
从清代中期的一张“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得到灵感,取出其两端下弯的搭脑和端头的雕云头如意纹,加上靠背三隔挡板这些设计元素,重新组合。太师椅椅面大理石板芯,把它换掉,并加宽加长,其中贴上浮雕螭虎灵芝纹,是明代的罗汉床取得的。这片板芯就成了整个设计中的“主导”(Dominance),床脚上的云头如意纹就让它于整组家具中“重复”(Repetition)。背板两边兜接对称凹字形,镂空,使床头不会显得那么沉重,而更有灵气,更多变化。
材料选用中纤板及楸木,这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设计师从不同方向来开发民族的现代家具和仿古家具。
3。3。制作工艺
中国的传统家具,在十九世纪时没有赶上欧洲的工业革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机械化生产,终于随满清帝国的没落而没落。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传统家具也逐渐引进一些机器设备,比如:钻、刨、锯、镂、铣等,但由于没有接受欧洲工业革命时的新思潮,没有彻底地利用现代工艺技术来让传统艺术获得新生。一些中国人现在还在争论,还在排斥机械化,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因此他们的产品不能面向大众,甚至不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
现在正生产着中国传统家具的作业方式,称之为“近代传统家具的作业方式”,因为现在的这类工厂,已能用部分机器,已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手工,估计手工占70-75%,机器占25-30%左右。
欧洲生产传统家具,他们在设备、设计、生产工艺,管理等,都有异于中国目前的情况。参照他们的方式,替中国传统家具的生产工艺的改善与创新,定下70-75%的机械化,25-30%手工的目标。
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中,以此目标规划了一系列工序与作业流程,这一生产模式,基本概念分以下几点:
——材料:采用实木、薄木(veneer)和人造板混合使用,还使用了现代的胶粘剂、五金件、螺丝、圆棒榫等。
——备料:中国传统家具的旧生产方式从备料开始,就注定是手工的.

㈡ 介绍一下中国传统家具

传统家具

我国家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文字可考和有形象可证的就有三千多年。随着人们起居形式的变化和历代匠师们的逐步改进,到明代时,已发展为高度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实用性的优秀生活用具。不但为国人所珍爱,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也独树一帜,享有盛名,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它象征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传统家具作为社会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人们朝夕相处,伴随人们同生共存。它不仅仅是提供人们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也不只是匠技艺术的记录和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家具的使用功能还体现着浓厚的民族思想观念、民族道德观念、民族行为模式等。数千年来,家具始终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并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有的已成为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风俗习惯而流传至今。我们今天研究、借鉴、总结前人为我们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和传统家具艺术,总结历史经验,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家具服务。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也是我们宣传祖国历史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题。

㈢ 北欧家具设计的启示与感想 2000字论文

特的珍品。
北欧家具设计创新的启示
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具制造国和出口国,而家具设计也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家具作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充分体现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人正在重塑自己的设计文化,国内的家具设计师也在为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着,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而被世人充分认可的北欧家具设计创新之路,也许对我国现代家具设计的发展有一些启迪——
北欧风格以简洁著称于世,并影响到后来的“极简主义”、“后现代”等风格。在20世纪风起云涌的“工业设计”浪潮中,北欧风格的简洁被推到极致。反映在家庭装修方面,就是室内的顶、墙、地六个面,完全不用纹样和图案装饰,只用线条、色块来区分点缀。这种风格反映在家具上,就产生了完全不使用雕花、纹饰的北欧家具。
北欧家具目前受到世界各地的追求与重视,最主要原因是“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应用,满足了现代生活方式对家具多样化的要求。我们中国的现代家具设计师,应努力挖掘其成功的经验,敏于捕捉“家具人性化”的脉搏,追求适合人体结构的造型形式,在产品的个性特征以及适合人体体型等方而进行研究和探讨。忠实于我们设计的使用者,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家具产品,满足人们不同程度的需求,这些都有助于我国家具行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扬长避短、稳步发展。
北欧家具设计的特点:
北欧四国虽然在政治、文化、语言和传统上各有差异,但其相近的工业化进程及对传统和现代的共同态度,使他们保持了家具设计特征上的统一,并共同走上了一条独特的设计道路。
 人情味
欧洲现代家具兴起时,曾出现过虽然功能合理,价格也能为大多数人所承受,但在造型上采用简单的几何形,形成呆板僵化简单粗糙和冷漠无情的感觉,这种家具是否能被人接受。北欧家具在1900年巴黎博览会初次与世界见面时,就以其既具现代化,又有人情味的展览品在设计界引起轰动,使评论家倍加称颂,使消费者十分青睐。为什么北欧家具具有如此独特的人情味?我们考虑不外乎以下5个因素:
 传统风格
北欧家具的现代化,倾注了各自传统的民族特点和传统风格,而不是激进地把现代和传统对立起来,因此容易使本国人民甚至他国人民感到亲切而被接受,必然出现了具有民族传统特点、丰富多彩的北欧现代化家具。
 天然材料
北欧地区人民钟爱天然材料,除了偏爱木材以外,皮革、藤、棉布织物等天然材料都赋予新的生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北欧也用镀铬、钢管、ABS、玻璃纤维等人工材料制成经典家具,但整体来说采用天然材料是北欧家具别具人情味的原因之一。
 简约造型
北欧设计按原来的传统做设计,并加以现代化。丹麦的设计师凯•保杰森曾说,“让线条带有一丝微笑”,道出了北欧家具人情味的真谛。北欧四国的家具造型是符合现代设计的主流风格-简约仅是(Minimalism)的。简约主义的新产品研制开发、琐、崇尚简约、强调精粹、重视广泛。<p>
总之,北欧家具是采取稳重的有思考的有分析的态度对待设计的改革。这帮新的框架设计,现代化,又有人情味的路线。
 独创性
北欧通过崇尚独创精神,他们性些有开的,设计人,信条是“不重复自己的作品,更不抄袭别人的作品”,以至新设计、新思路层出不穷。这些独创,往往不仅限于造型本身,而且更多的是由材料应用的创新和结构方法的创新带来的新的造型。在这方面北欧有些创新的项目为世界家具做出了贡献。
 生态性
北欧四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在欧洲是比较突出的, 1994年颁布了第一个家具生态标准-《木质家具和家具设置的生态标志》。他们的家具产品也是生态型的,对不少家具设计人来说,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现代家具设计的一个主要趋势,而且是一个持久的趋势。生态在压缩空机计有几个要素:材料、能源、耐久、传统手工艺。
 科学性
二十世纪初,北欧的一批建筑师根据居民要求,开始设计各自国家带有自己民族传统的日用家具。从这个时期开始,家具的设计与生产逐步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北欧四国十分重视家具的科研工作,他们有各自的科研机械,设计师、建筑师的设计机构也做科研工作,从功能、构造、造型、尺度、材料一直到细部都有科研工作,以保证设计质量,研究结果也帮助制造商改进生产工艺,这些成果对设计学校及家具设计训练班是极好的教材。随着出品,瑞典家具都有为消费者准备的“使用指南”。除了瑞典以外,其他三国也有类似的研究单位和研究工作。与研究单位相平行的还有家具检测中心,专门从事家具材料、手工艺、结构、构造、表面处理的强度和耐久性测试。
在家具的科学性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是提高家具质量的重要手段。家具,尤其是坐具,其功能主要是舒服,人体工程学对坐具的研究将使坐具坐上去舒服并符合人体健康的标准。北欧四国的家具设计师都重视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并应用到各自的家具设计中去。
北欧著名设计师层出不穷,比如:
丹麦当代著名女设计师,南娜•迪策尔(Nanna Ditzel 1923-),多才多艺充满灵感,在她半个多世纪的设计生涯中,创造出许多别出心载的独特产品,其范围包括家具、室内、珠宝、纺织品等,南娜定居英国,至今仍活跃在世界设计舞台上。
南娜就读于丹麦哥本哈根工艺美术学校家具设计专业。1944年,年仅19岁的南娜与她未来的丈夫琼根•迪策尔(Srgen Ditzel 1913-l961)相遇,两人志趣相投,共同设计了一套起居室家具参加了哥本哈根家具协会的年展,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并获得好评。2年后,这对设计伴侣结为夫妻,并成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他们一直合作到1961年其夫逝世。南娜一直从事模数家具系统的研究,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共同创作了许多家具和室内设计,其中包括聚脂泡沫制造的几何造型模数组合家具,多层夹板儿童家具,与著名家具设计大师威格纳合作的系列藤编家具等,这些作品都很成功,非常注重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尝试,并在丹麦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家具设计的创新。与此同时,南娜在首饰、纺织品的设计上也有许多佳作,1954年,他们出版了第一本设计著作。
1956年他们的椅子设计(Danish Chair)获龙宁设计奖(The Lunring prize)。其后她又担任了北欧设计奖第一位女评委。1970年南娜来到英国伦敦创立设计事务所,为世界各地著名家具公司设计产品,l981年担任伦敦设计与工业协会主席,成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当代著名的丹麦女设计师。
作为一名女设计师,南娜将大师的气质和女性的情感融为一体,非常注重产品的形式美和情感因素,在家具设计方面她对具有节奏与韵律美感的圆弧、环形等几何造型有着特别的爱好,她多年来一直沉迷于蝴蝶这种具有大自然造化的美丽的昆虫,并将从中汲取的灵感用于她的家具设计,创造了一系列充满节奏与韵律美感的蝴蝶椅〔见图1-3〕,成为现代家具设计中非常独

㈣ 高分——家具的设计与改进

内容摘要:北欧家具设计造型简练、质朴,蕴含着浓郁的人情味,强调民族情感的传承、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朴实之美,而这一切又与道家美学强调的以“无”为美、以“自然”为美、以“淡”为美的艺术精神不谋而合。因此,用道家美学思想剖析当代北欧家具设计理念,会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关 键 词:北欧设计 道家美学 以无为美 以自然为美 以淡为美

北欧家具在1900年巴黎博览会初次与世人见面时,就以既具现代化又有人情味的展览品在设计界引起轰动。北欧家具设计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为公众的日常生活而设计的理念、民主设计的思想、人文功能主义的信念以及在面临外来影响时对自己的优秀民族工艺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的态度等方面。这一切都将会给中国当代家具设计在新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下谋求发展予以丰富、深刻的启示。
道家美学的核心范畴是“道”,“道”不仅是道家最高的哲学范畴、道德学范畴,也是其最高的美学范畴。道家关于美本质及其表现形态的一系列思想,都是从“道”这个核心范畴派生出来的。“道”具有超越一切名相概念的无限性,故道家美学以“无”为美;“道”以“自然”“无意识”为特点,故道家美学以“自然”为美;“道”怀柔处下,恬淡守拙,故道家美学以“淡”为美。这一切又与北欧家具设计理念具有相通之处。

一、以“无”为美

北欧设计并非单纯地强调形式上的视觉美感,更重要的是重视对人心灵的抚慰与寄托,注重设计作品的含蓄不露,从而获得诗意的功能主义美誉。比如丹麦威格纳根据明清圈椅而设计的“中国椅”便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它以实木为框架,将实木制作的背板与扶手联为一体,形成酣畅、具有动感的线条,且过渡均匀而有节制。四只实木椅腿将整体的靠背扶手与座面坚固地连接起来,造型优雅沉静,折射出中国明式家具凝练明朗的风格。
芬兰设计师梵萨·洪格耐曾说:“运用光线,我尊重黑暗;运用声音,我尊重寂静;运用空间,我尊重空无。”北欧设计大师充分尊重以“无”为美的设计理念,既不同于德国冰冷的技术功能主义,也不是单纯追求形式奇特的波普运动。其设计作品含蓄、凝练,给人无限的遐想和回味。它们流露出对人性的关爱、对传统的眷恋、对自然的感激和对生活的热爱。
所谓以“无”为美,是指以“无”为特点的“道”具有无限的美,所以是“大美”“至美”“全美”。这种无限的美存在于“无言”“无声”“无形”“无味”“无乐”之中。
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一种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最高的乐声听不到,最大的形象看不见,“道”盛大而无形。“大象无形”即是说,事物最根本的规律既是看不见的,也是不可感知的。这恰好道出了一切高度成功的艺术创造所具有的特征:一切艺术家的杰作,一方面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却又处处显得天然生成,没有人为造作的痕迹,似乎是非人力所能创造的。
以“无”为美的思想,影响深远,源远流长。自魏晋起,它已成为人们生活践履和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追求。以“无”为美的道家思想在设计艺术中不是去除所有形、声、名、味,而是以有限的形、声、名、味含藏令人回想无限的博大内涵,从而获得莫大的审美享受。所以,他们更强调设计艺术作品中的意味深远、无拘无束、美不胜收。北欧设计师认为,设计的产品是有生命的,是能够感受到血脉和心脏的跳动的,因而其“线条必须含笑”。他们希望通过物质产品设计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无疑,这与道家思想强调以有限的形式来蕴含无限美的“无”为美的思想是一致的。

二、以“自然”为美

自古以来斯堪的纳维亚人就崇尚自然,他们认为自然万物都有灵性,人和自然是相通的。他们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人类中心主义有着天壤之别。这种人与自然相和谐共生的理念深深地影响着北欧的家具设计,而这一切又与中国道家思想所倡导的以自然为美的思想不期而遇。
北欧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有着长久的冬季,气候反差大。但是森林茂密,水域辽阔的自然环境又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所以北欧的家具设计师们不仅从优美的大自然中汲取灵感,而且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天赋的资源。阿尔托的设计尽量使非人性的技术与亲近人性的自然做到水乳交融。“自然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它允许我们尽情地发挥想象的翅膀。”因此,北欧家具设计透露出受自然启示产生的温馨的人性关爱。比如博耶森通过设计来发掘产品中的自然天性,使物质产品能更为主动地融入人类的生活,贴近人的性灵。
北欧家具设计师受大自然的启示,在设计中借鉴了动植物造型,使之提炼成抽象的几何形体和风格化了的形式。这些形式来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为设计注入了永恒之美。比如威格纳的孔雀椅、迪策尔的蝴蝶椅、雅各布森的蚁形椅和蛋形椅等。北欧家具设计自始至终体现了以“自然”为美的思想,而这也是其设计最具魅力的原因之一。这与2000多年前老子提倡的“自然”美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子》第25章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生万物呈现的第一大特征。“无为”则要求人们按自然法则办事,而不要人为地去干预。庄子本着不刻意为美,自然为美的思想,认为“天籁”比“人籁”更美,主张“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到南朝时,刘勰的“自然”又保留了老庄的“无意志”“不强为”的含义,要求文艺创作不要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指出只有出于“感物吟志”之“自然之道”的作品才是美的作品。因此,道家学说的根本特点便是:尊重自然、崇尚自然、效法自然。
以“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在设计艺术中要求作品流露出不刻意为美,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避免人为雕琢的痕迹,使其呈现出自然而然、平淡而意味深远的艺术精神。北欧家具设计体现的自然之美是平和的,不会引起视觉和心灵的骚动和不安,这个深谙享受的民族将大自然的真实、朴素、和谐完美地展现在其设计中给设计平添了一份自然的真诚。
三、以“淡”为美

北欧家具设计的简单、朴实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民主的观念使得北欧的设计师努力提高公众日常生活的质量,这使得北欧家具设计呈现出平淡而丰富、简约不简单的风格特征。(转第113页)
(接第138页)
北欧家具设计不同于美国的商业设计只注重产品的造型与功能,而是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简单质朴的产品并非随意的设计,事实上,北欧的任何一种设计,上至建筑、住宅,下至家具、玻璃器皿、餐具、拉手等,任何一个细节都是经过了反复斟酌、推敲之后才开始应用。北欧家具设计简单而内涵丰富、朴实而时尚,北欧家具设计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简单,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同时将更多的文化内涵注入产品中,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体现对传统的依恋,对往事的追忆。北欧人对民主的渴望、对大众化的美的追求、对家的尊重和依恋使北欧的家居用品利落干净、洗练而有创意,既体现了北欧人冷静的人文气质,也映射出“以淡为美”的北欧设计精神。
《老子》第35章:“‘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第31章:“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老子认为,“无味令人口爽”,而“道”的“无味”之“淡味”超越有限的味,具有无限的全味,无味而无不味,是比世俗的美味高级得多的“胜”“上”之味。到魏晋时期,“淡”作为中国美学的一种理想美范畴正式确定下来。从此,“淡”作为一种审美理想,广泛浸透到人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
从艺术实践上看,此时的绘画领域诞生了寄托淡泊的山水画,诗歌领域诞生了陶渊明、谢灵运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而作为艺术美范畴的“淡”,不仅要求内容淡泊,而且要求形式平淡而意味深厚,即平中见奇,淡中藏浓,浅中含深,言近皆远。 “平淡”不是“中边皆淡”的淡泊无味,而是“似淡实美”“外枯中膏”等很难达到的美学境界。明清之际,将“平淡”推为艺术美的极致,并对“平淡”美的内涵及创作途径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平淡”美的追求。
以“淡”为美的道家美学在设计艺术中更强调内容与形式之“平淡”,内容之“平淡”指作品所表现的意蕴要“淡而远”“淡而厚”“淡而深”,它沉着厚实、丰富深远,却出之以平淡。北欧家具设计艺术的原始情感诉诸本能的直觉,体现在对简朴、平淡的日常生活的深切关怀,对内心世界创造力的向往上。正因为如此,其设计作品具有了“淡而浓”“朴而丽”“易而难”“枯而膏”的艺术精神,既不同于枯淡无味,又不同于丰缛腻味,达到了令人味之不尽的艺术佳境。
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具制造国和出口国,而家具设计也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利用本民族深厚的文化遗产来武装自己,使其设计能更贴近人的性灵,并折射出更多的文化内涵依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结合北欧家具设计理念,挖掘中国传统的美学艺术精神,寻找与当代设计的契合之点,将会给中国的家具设计带来一些借鉴与启示。

参考文献:
[1]Chiharu Watabe. Scandinavian Design. Petit Grand Publishing. Tokyo: 2003 First edition.
[2]Charlotte and Peter Fiell. Scandinavian Design. Taschen. Cologne: 2002 First edition.
[3]易晓.北欧设计的风格与历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版.1
[4]祁志祥.中国古代美学精神.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复旦大学,2002.10.
[5]蒙培元.人与自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版.

阅读全文

与威格纳家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乡哪里有维修轿车方向的 浏览:157
日本家用电器代购 浏览:271
重庆有线丰都维修电话 浏览:578
华为手机官方售后电话 浏览:953
旧皮鞋翻新机器多少钱 浏览:135
家具定制有哪些忌讳 浏览:808
南京断电维修电话 浏览:352
修理家电手机怎么样 浏览:491
如何经营好汽车维修店 浏览:301
家具厂里上班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浏览:574
厕所防水墙面怎么贴 浏览:316
广东海州家用电器厂搬迁到哪里了 浏览:430
广州家用电器照明设备 浏览:253
秦皇岛老板电器维修电话 浏览:233
开心鼠家具 浏览:20
怎么判断是不是黑檀木家具 浏览:414
家具厂怎么找供货 浏览:952
家具表面保护纸怎么去除 浏览:133
6114发动机的维修视频 浏览:664
阳台定制家具尺寸多少 浏览: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