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纹饰中龙纹有什么寓意
大家仔细观察红木家具表面的纹饰,你们会发现一些样式丰富并蕴意吉祥之意的图案花纹,如龙、凤、花卉等,这是工匠用来表达某种寓意的一种方式。今天941红木网就给大家分享关于龙的纹饰。
红木家具装饰中的龙纹,可分为两种。
作为鳞虫之长,龙能兴云雨、利万物,使风调雨顺、丰衣足食,除此之外,龙还有美德、祥瑞之意,古时,龙代表尊贵,只有帝王才能使用这种纹饰。
正龙,威严、尊贵,龙头呈正面形象,龙身盘曲绕成环形,这种图案称“正面团龙”;升龙,刚猛而充满力量,龙头侧面向上,龙身及尾在下的称“升龙”;降龙,温文尔雅,龙头在下,龙身及尾在上的称“降龙”;行龙,驱灾解厄,龙头前饰火珠,身尾随后,四爪作行走状的称“行龙’或“赶珠龙”,常见于边缘纹饰;广义,群贤共济,圆满如意、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
上面的龙纹在红木家具中不是很常见,常见的为螭龙、夔龙纹饰。
螭龙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螭纹起源于春秋,盛行于战汉,贯穿于以后其它各时代。这种纹饰在明式家具中使用的比较多,龙尾常作卷草状,又称“草龙”,有“子孙延绵不断”之意。
夔龙,山海经中有记载:“夔牛是古时代神话奇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取皮以冒鼓,声闻五百里。”
夔龙的特点是龙足、龙尾高度图案化,转角成方形,即所谓的“拐子”,它在填布方形空间或做成带有直角的雕刻构件,都有便利之处。有头称夔龙,无头称“拐子纹”,有“富贵不到头”之意。
B. 清朝时期的家具有哪些
代家具中来,使用纹样的地方很自多,床榻的围屏,柜橱的门扇, 清代家具纹饰特征
桌案的牙条,椅凳的腿子等部位,多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图案加以装饰。常用的有云纹、回纹、卍字纹、绳纹、盘肠纹和草龙纹等。尤其是云纹和回纹使用最多。回纹在清式家具中,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在椅子背板、扶手、腿足,以及桌案的牙条、牙头等部位,最喜用回纹。以至于人们由此而得出一个经验:凡有回纹装饰的家具,基本上是清代家具。
博古也是清代家具常用的装饰图案,以古代器物如瓶、罐、书画、文房四宝等形象,雕嵌于家具之上,以寓意主人的文雅和诗书传家的企盼。
C. 红木家具的纹饰有什么讲究
红木家具的雕刻图案对居室风水也有影响。比如现在红木家具上常雕有龙纹,龙头朝向、龙爪是张开或闭合、龙尾的摆动幅度等都与风水密切相关。以龙头朝向为例,如果家具上雕刻的龙头朝向墙壁,则会因对墙而将龙顶死,是风水大忌;如家具上雕刻的龙纹是二龙戏珠,则相对好摆放,因为两条龙都有事情做,不会生事,是典型的吉祥式样;但若是一条独龙,龙头最好朝向窗外,并且是朝向东方的窗户,有利于家庭和睦、学业和晋升。
在这里,还有一种雕龙家具需要多注意,那就是满雕龙纹家具,这种家具放射的能量很强,适合放在办公环境之中,在单纯的居住空间易因人少、气场弱等原因,压制不住,而办公室里人来人往,气场足,能一起分担这份能量。
D. 家具雕花工艺种类有哪些
(1) 植物花卉类雕饰图案。其主要纹饰有:卷草纹、牡丹纹、莲花纹、葡萄纹、宝相花、菊花、芙蓉、石榴、海棠、灵芝以及松、竹、梅、兰等。各种植物花卉依其自身特征被赋予了各种品质、气质和寓意,即都寄予了一定的精神内涵,如牡丹的繁荣富丽,梅花的刚健不曲,莲花的清秀廉洁,菊花的幽贞高雅,兰花的朴实无华,翠竹的刚劲挺拔等,这些都增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2) 飞禽走兽类雕饰图案。主要有各种龙凤纹和其它一些鸟兽纹,大都选取人们崇拜喜爱之物,其中龙凤纹尤为突出。常见题材形式主要有螭龙纹、螭虎纹、双龙戏珠纹、云龙纹、拐子龙、草龙以及各种凤纹等。其它鸟兽纹主要有麒麟纹、狮纹、鹿纹、鹤纹、喜鹊纹等。总体来说,明式家具飞禽走兽类雕饰图案雄浑而博大,明显带有先秦及魏晋南北朝造像的遗风,图案奔放且风姿劲健。
(3) 吉祥母题类雕饰图案。这类图案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超脱,颇有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主要有方胜、如意、云头、盘长、万字、龟背、曲尺、连环等图案。
(4) 吉祥组合类雕饰图案。这种雕饰图案采用了组合构图的形式,即将不同题材的图案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主要有双龙捧寿、凤穿牡丹、喜鹊登梅、六鹤同春、麒麟少师以及福、禄、寿等富有吉祥意义的形象和文字被组织到图案里。
(5)几何类雕饰图案。主要有一些浮雕或透雕的几何纹以及各种攒接的几何图案,如波纹、灵格纹、回纹、绳纹、什锦纹以及各种几何云纹等。
(6) 其它类雕饰图案。除以上提及的雕饰图案外,这一时期还有山石、人物、流水、村居、楼阁等风景题材较为多见,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仿古纹饰以及西洋纹饰等。
E. 论述明清两朝代“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的特色
明式家具造型上的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曲线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特色。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各种线与面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从而产生出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的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工艺水平。在选料上十分注重木材的纹理,凡是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圆雕以及浮雕与透雕结合等多种,有人认为还有平雕(又分为阴刻和阳刻),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镶嵌方面有用木、骨、螺、瓷、玳瑁等平镶或凸镶。雕刻纹饰题材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树皮纹、竹节纹、吉祥图文、宗教图案等。刀法细腻,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围子等处,通常仅做小面积的雕刻,细致精巧的装饰反而更加引人注目。
具体而言,清式家具具有以下特点: [1]
其一、品种及造型上追求创新。清式家具的品种可谓繁多,许多家具都具有前代所没有的风格和特点。比如,清代的李渔就主张几案多设抽屉,橱柜多加搁板,从而开清式书案、多宝格之先河。据史载,生炭火避寒的暖椅,贮冷水祛暑的凉炕,都是李渔的创造。清式宫廷家具更喜标新立异。比如有一种木床,床上不仅有帽架、衣架、瓶托、灯台、悬余架,甚至还有可以升降的痰桶架。此外,清式家具的造型也变化多端。多年来,海内外的博物馆及收藏家虽搜集了难以计数的清式家具,但至今仍不时发现前所未见的清式家具的奇特品种,有些家具竟难猜测其为何物。
其二、用材上视野广阔。在用料选材上,清式家具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尤以紫檀为首选。
清中期以前的宫中家具,选料最为讲究。如用料讲究清一色,或紫檀或红木,各种木料互不掺用,有的家具甚至用同一根木料制成;选材时要求无疖无疤,无标皮,色泽均匀,稍不中意,就弃之不用,绝不将就。在制作上,为了保证外观的色泽和纹理的一致,也为了坚固牢靠,往往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如有的床榻为鼓腿澎牙结构,尽管腿足曲率极大,也多采用一木挖成而不是拼接。不少宫廷紫檀家具透雕的花牙,往往与腿足和牙条一木连做。这样一来,用料很大,浪费极多。
其三、工艺上装饰丰富。注意装饰性,是清式家具最显著的特征。为了达到瑰丽多姿、千变万化的装饰效果,清式家具的设计者和制作者几乎使用了当时一切可以利用的装饰材料,尝试了一切可以采用的装饰手法。在家具制作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上更是殚精竭智,力求新奇。其中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当属雕饰和镶嵌。
其四、艺术风格上融会中西。从传世的清式家具中,人们很容易感受到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艺术的浓浓气息。清式家具不仅继承了明式的优点,而且,对西方文明也进行了大胆借用。从现存的清式家具来看,采用西洋装饰图案或装饰手法者占有相当的比重。
F. 红木家具上的龙有什么说词吗
龙原本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到了明清时期,其图案和内涵几乎被皇室垄断,成了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龙纹雕饰也成了明清家具上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图案之一。
明清家具上的龙纹雕饰一般可以分为常规龙纹和变体龙纹两大类。常规龙纹主要特征是牙角鬃髦俱全,鳞片爪尾分明,图案较为写实。主要有正龙、升龙、降龙、行龙等形式,常见的图案有双龙戏珠、云龙、龙闹灵芝、龙生九子等喜闻乐见的组合图案。这一时期的写实龙纹为帝王专用图案。
明代的写实龙纹大多雄劲有力,细脖、小头、龙发多从两角前耸,呈怒发冲冠状,龙爪多呈五指风车状。从明中期至晚期龙身姿态无大的变化,只是龙发从一绺变成了三绺。
入清后,家具龙纹图案中的龙发不再上耸,而是披头散发,龙身也渐粗。清代乾隆时期,龙的眉毛朝下,而且龙尾加长,头顶雕刻装饰七个圆包,正中稍大,周围较小。
总体来说,明代到清乾隆前的常规龙纹大多姿态优美,清代的很具象,雕刻非常细致,无论眼鼻毛发均精雕细刻,一丝不苟,龙身鳞片都无一疏忽。到了清晚期,龙纹姿态日趋呆板,脖子渐粗,龙鼻也大起来,俗称“肿鼻子龙”。清代龙纹中写实龙纹应用得十分广泛,基本是帝王的专用图案,宫廷中各种写实龙纹极尽繁杂华丽之能事。图案组织较松散、自由,到清中后期,龙纹受西方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加入卷草和花卉等图案,组合形式更为多样。
变体龙纹是指龙纹的各个部位刻画图案化,雕工吸收古代图案的韵味,较为古趣,形态处理也较自由发挥,主要形式有螭龙(草龙)、虁龙、拐子龙等,在明清家具上应用相当广泛。
以螭龙纹为例,头似龙,一般无鳞,而且头、爪、体部有较大的变化自由,其构成基本遵循“三停九似”的原则,也就是无论对其进行何种变形,都要保证脖、腰和尾处的位置不动,“九似”即角似鹿,头似蛇,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在形态构成上采用含蓄、隐喻等手法,融进了对称与变化、均衡与运动、盘曲与伸张等诸多对立统一的审美因素,“三停九似”的总体构成原则是变体龙纹构形的基本韵律,蕴含着中华民族所尊崇的空灵、曲折、变化的境界。在明式家具中螭纹(如图3,4,5,6)的应用最为普遍,雕饰活泼灵动,巧中藏拙,朴中显美,很有生气。看似图样简朴,可做起来很有些难度。清式家具中流行夔纹雕饰,夔纹构形拐来拐去,刚好可以把家具上需要装饰的表面充满,而且一般在拐子上满雕回纹,符合清式家具满雕密饰的风格。
另外,在明清家具上以“龙”拐子形式来构图的较多,即以拐子作为图案的组织形式,在龙足、龙尾部位高度图案化,转角成方形,在填布方形空间或者做成带直角的雕饰件时,风格上颇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