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起居方式的发展与家具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自远古文明至现代文明,不管贫富贵贱,有家者,必无一空室也。不管你住的是山洞草屋,亦或是高楼豪宅。在这个“窝”里总会有那么或多或少的几件摆设——家具。
人类自远古时代的洞穴开始,为了避寒暑隔潮湿,便知道用茅草、树叶或兽皮为席,以树桩、石块作墩,形成了最初的原始家具雏形。当木材建筑出现、人类脱离原始的穴居生活后,家具也随之得到发展。
经过了原始社会时期,从公元前21世纪,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结束了部落林立的局面,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夏、商、周。
商朝时期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极盛时期。从商朝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当时铸造技术和审美水平的高超。青铜器有礼器、兵器、日用器皿和工具等。其中的礼器是当时最重要的器皿之一。青铜器的俎是商周时期的一种礼器,奴隶主贵族们在祭祀时将屠杀的牛羊放置在俎上,因为杀的牲畜数目很大,少则数头,多则几十头甚至上百头,所以俎是当时必不可少的器皿。俎既能放置牲畜,也可以放置其他物品。
青铜器的禁也是一种祭祀的礼器,用来盛放酒。用饕餮纹,夔纹和蝉纹作为器皿的装饰是商周文化的特征之一。此时期社会迷信风气高涨,铜原料的稀少,因此此时期主要产生了用于祭祀的礼器等,也只限于皇朝贵族内部使用,普通人无权使用。因此,家具不流行。但是其装饰,髹漆镶嵌艺术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家具瑰丽可观。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天文、历法、医学和建筑等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
战国时期,手工业很发达,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冶铁业、工艺品制作。铁器工具的产生,秀气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技术高超的名工巧匠的不断出现,使得家具在制作水平和使用要求都达到空前的高度。
春秋时期出现了独立的工种——梓匠。《考工记》是齐国的一部技术书,书中将手工业工匠分为木工、金工、皮革工、设色工、刮磨工及陶工六个工种。《墨子》中记载:“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所谓“梓匠”,也就是木工。当时的梓匠首推鲁班。
战国中期和晚期,冶铁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用于家具的工具有:铁锯、铁斧、铁钻、铁凿、铁铲、铁刨等。
在春秋时期就能十分重视漆树的栽培。《诗经·国风》中记载:“椅桐梓漆,爱伐琴瑟。”这时期的彩饰家具,色彩艳丽,黑地为主,配以红色彩绘图案,朴素而又华美,是漆家具全盛时期(汉代)的序幕。
家具类型除商周已有的俎、禁、床以外,还有凭靠的几、屏风、衣架等。几案类是当时的主要家具,髹漆与雕刻是当时家具装饰的主要手段。几为凭倚之工具,面比较窄,需有一定的高度;案面比较宽,但比几矮;屏风子啊当时主要是为挡风或起屏蔽作用;床的出现可以说是人类生活进步的标志。这个时期出现了家具制造的独立工种,铁器传播广泛,家具已开始使用卯榫。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国家。随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和大规模的建筑宫室,与之相关的家具也随之发展起来。秦朝的建筑艺术有雄壮、浑厚与瑰丽的特点。西汉时园林开始有所发展,秦汉时期是我国低型家具大发展时期,家具的类型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基础上发展到床、榻、几、案、屏风、柜、箱和衣架等。且床榻已成为生活的主要家具。除除床榻外,生活中还多用几和案
汉代的柜形似带矮足的箱子,门向上开,体积大,有一定容量,立柜使用较晚,是从仓房的厨发展变化而来。汉代的仓,有的已初步具备立柜的形状。汉代的屏风多是两面形或三面形,放置在床后或床上。汉代开会死出现了胡床
到了汉代,大部分青铜器被漆器所代替,在家具上髹以彩绘是汉代家具的主要特征。当时的漆器生产是相当费工的,且分工严密,每道工序都有责任工匠的署名。汉代漆器的装饰技法仍以彩绘为主,不过金银扣、镶嵌、金箔贴花等技巧也标志着汉代漆工艺装饰上的新成就,使汉代家具更显得华丽无比。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是我国家具由低型到高型发展的转变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分裂时期。但就文化艺术而言,这种动荡和战乱却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和融汇。这时期中外文化和民族交流日益活跃,成为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各民族文化汇融的时期。这种融汇了带来了椅子、凳、墩等高型坐具,其方便、实用的诱惑力极其强大,使人们一改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家具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
魏晋之前,“席地而坐”是自古以来祖先传留下来的生活习惯,魏晋时期,正襟危坐不再是唯一的坐式,侧身斜坐、盘足平坐、后斜倚坐等形式同时存在。
出现了新型家具
如:高型家具,汉代的胡床已逐渐普及民间,还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高坐具家具,但使用此类家具的人数有限,仅限于上层社会或佛家僧侣。筌蹄是一种用藤或草编成的高型家具,形似束腰长鼓。椅子是一种扶手椅,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见倒得最早的椅子的形象。还有床和榻,凭几和隐囊。
隋朝家具没留下太多的东西。
唐朝至五代是中国家具形式变革的过渡时期。垂足而坐的方式由上层阶级开始逐渐普及全国。椅子的品种开始增加,有直背靠背椅、扶手椅和圈椅。高型案桌的出现是这一时期家具的特点之一。在大型宴会场所出现了多人列坐的长桌和长椅。唐代的床由低变高,装饰由简到繁发展。形式上出现了凹床。
唐代的家具大都是宽大厚重,显得浑圆丰满,具有博大的气势、稳定的感觉。五代的家具风格,变唐朝家具之厚重为轻简,变浑圆为秀直
经过魏晋和隋唐的长时期过渡,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终于代替了几千年的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桌椅等高型家具普遍使用,与垂足而坐的椅类相适应,高桌、高案也纷纷出现。凭几已失去了往日生活中的作用,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圆形和方形的高几。
这时期的梁柱式框架结构代替看隋唐时期沿用的箱型壶门结构,结构由繁杂趋向简化,桌椅四足的断面除了方形和圆形外,往往做成马蹄形,桌椅下开始用束腰,枭混曲线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并出现了大量的装饰型。宋在五代基础上又向前发展,呈现挺直、秀丽的特点。
元代家具出现了新结构罗锅枨,霸王枨。到了元代,屏风在使用上发生了变化,除了在室内陈设之外,又移庭院里使用。此后一直沿用到明清。元代家具虽有发展,但比较滞缓基本沿用宋代风格。
明清家具,尤以明代家具最为卓越,最具代表性,在世界上占有很高地位。
明代海外贸易发达,进口了大量高级家具用材,出现了专门书籍《鲁班经》,漆工专著《髹饰录》。这时期的家具不论是硬木家具,大漆家具,还是民间柴木家具,都具有造型简捷,素雅端庄,比例适度,线条挺秀舒展,不过多装饰的特点。
清朝家具继承了明朝家具构造上的某些传统做法,但造型趋向复杂,风格华丽厚重,线条平直硬拐,雕饰繁琐,风格大变。宫廷家具吸收了工艺美术特点,出现了雕漆、雕填、描金的漆家具,还利用陶瓷、珐琅、玉石、象牙、贝壳做镶嵌雕饰。清朝家具用材多样,造型厚重。装饰丰富,技艺高超。制作技术方面形成了以广州、苏州、北京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局面。
未来家具将与绿色环保密不可分,将来家具一定要解决好粘接、涂饰过程中所存在的游离甲醛及对人体有害的挥发化学物质的污染问题。今后社会逐步趋向老龄化、多样化,而且伴随住房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都能拥有自己的房间。因此,未来家具的市场在与绿色环保的结合过程中,要考虑到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健康需要,要专门为老年人、儿童以及残疾人、独身者设计他们满意的家具。
旧家具不会随便抛弃,有些将会采用提高等级的方法翻新成更实用的家具。家具提高等级的方法层出不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组合改变的家具会更受欢迎。生活节奏的日趋快速,各种影像不断冲击我们的生活。在家具设计方面,采用刺激性艺术设计的小型家具,如灯饰将会备受重视,因为它善于表达拥有者的情感,其开关新奇别致,极具动感。未来的家庭将会更重视安全的因素。因此,家具会更重视保护式艺术的设计,而且不仅环保,更能防火、保温和持久。人们不再像以前喜欢红木家具那样注重家具的保值,相反,家具的舒适程度成为人们首先考虑的因素。这一流行趋势带来的现象就是,科技因素在家具设计和制造中的含量越来越高,同时,整体家具将成为普通消费者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