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的区别
明式家具是世界家具设计的最高境界,当然明式家具是最经典的设计。像欧式家具里设计比较经典的“洛可可式”都是吸收了明式家具的精髓做出来的。制作除了清式的家具。事实上,清式家具虽然看似工艺繁复,却不像明式家具那么讲究制作的比例和线条,失去了对整体美感的把握。清式家具看时间长了,比较繁复,会产生视觉疲劳。两者各有特色,个人喜好。Vpiao ---
❷ 《明清家具--承具》特种邮票的背景资料
邮票分别展现了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观复博物馆和海外的明清家具承具中的明代黄花梨平头案、清代黄花梨透雕螭纹方桌、明代黄花梨高束腰石面方香几和明代铁梨象纹翘头案。
古代家具以明清家具最为杰出,明清家具以材质考究、工艺精湛而著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典范,具有很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 承具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承放物品。承具为支承、承放之意,一般包括案、桌、几三类器物, 三者结构大体相同。简单外形区分如下:腿足缩进面板两端者为案,体形也最为庞大;腿足位于面板四周者为桌;体形矮小很多者为几。
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摧灿的明珠。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聚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 和物质的发展水平。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 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 “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有 自己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如 松、竹、梅、兰、石榴、灵芝、莲花等植物题材;山石、流水、村 居、楼阁等风景题材;鱼藻、祥 麟、瑞狮、喜鹊等动物题材较多见。明式家具纹饰题材最突. 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主题,如方胜、盘长、 万字、如意、云头、龟背、曲尺、 连环等纹,与清式家具相比, 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颇有“明月清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强了明式家 具的高雅气广。
清式家具以雕绘满眼绚烂华丽见长,其纹饰图案也相应地体现着这种美学风格。清 代家具纹饰图案的题材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宽,植物、动物、风景、人物无所不有,十分丰富。吉祥图案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流行但这一时期所流行的图案大都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与明式家具的阳春白雪相比,显得有些世俗化。晚清的家具装饰花纹多以各类物品的名称拼凑成吉祥语,如“鹿鹤同春”、“年年有余”、“凤戏牡丹”、“花开富贵”、“指日高升”、“早生贵子” 等,宫廷贵族的家具则多用 “祥云捧日”、“双龙戏珠”、“洪福齐天”、“五福捧寿”等。总之,题材丰富多彩是清式家具纹饰图案的特点之一。清式家具纹饰题材大多出自老百姓的朴素生活意愿或统治者炫耀权力财富的功利要求,不如明式家具超逸。对于纹饰题材的选择,也不如明式家具讲究,有些家具纹饰图案显然是单纯为了显示华贵富丽,而很少注意题材的贴切性。
平头案
尺寸较宽尖,主要供写字作画用的案形家具。画案大多不做“飞角”,属平头案。主要用于绘画或书法创作等。案是一种长方形的承具,长一丈左右,宽一尺多,放陈设品用,与桌子的差别是因腿足位置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故称“案”而一般不称“桌”。条案 、也是各种长条形几案的总称。如书案、画案、平头案,翘头案 等。案是中国古代家具陈设中最常用的家具。
案的品种、形式较为复 杂’从面上分有平头案和翘头案,基本形状是夹头榫和插肩榫两类。一般来讲,明式条案窄长,以线条装饰为主,比例精到,清式条案则较宽,多以 吉祥图案、福寿家具纹样装 '饰。案是礼仪性很强的家具, 陈设非常灵活,明清时期人们常将其设于正厅之间,上配中 堂,前配方桌、对椅,侧间设案 者多位于窗前或山墙处,上置 花瓶、座钟和梳妆用具等物品,特别是书斋、画室、闺阁、 佛堂等高雅场合更为多见,其上或摆书函、文具,或放画轴、字帖,或陈鼎雅物,或置香薰、 拂尘等,旨在与室内装潢和其他家具协调统一,从而形成高雅和谐的布局效果。
方桌
面呈正方形的桌子,与腿足之间直角相交,且每个角都以三根方材格角结合在一起, 使转角从三面看都形成格角斜线,其造型简洁,结构严谨, 设计巧妙,气质古朴典雅。规格有大小之分,方桌的基本造型,可分为无束腰方桌和有束腰方桌两种。常见的有“八仙桌”、“四仙桌”,前者约110厘米见方,后者约86厘米见方。
香几
古代承放香炉用的家具,因置香炉而得名。一般家具多作方形或长方形,香几则大多为圆形,较高,而且腿足弯 较夸张,且多三弯脚,足下有“托泥'香几不论在室内或室外,多居中设置,无依无傍,面面宜人观赏。香几在清代以前十分流行,焚香本是中国古人祭祀仪式之一,到唐宋,香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组成的一部分,从“焚香操琴'“焚香沐浴”、“明窗净几、焚香其中” 等词语中可看到古代贵族日常生活中香烟缭绕的景象,显示了古代文人对绝俗优雅的生活情趣的追求,焚香置炉的香几成为庭室的必备家具就在之中了。
香几的使用大多成组或成对,个别也有单独使用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中关于香几的描述就很详细:“芍室中香几之制有二,高者二尺八寸,几面或大理石、玛瑙石,或以骨柏楠镶心,或四、八角,或万,或梅花,或葵花、慈菇,或圆为式,或漆,或水磨渚木成造者,用以阁蒲石,或单玩美石,或置香盘,或置花尊以插多花,或革置一炉焚香,此高几也。”香几的式样之多,有高矮之别,且不专为焚香,也可别用。如摆放各式陈设、摆玩 之类,以供清玩,甚快心目。
从明代绘画中所见,当时香几兼有茶几的功能,到了清代,茶几才从香几中分离出来,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新品种。一般来讲,茶几较矮小,有的还做成两层式,与香几比较容易区别。清代茶几较少单独摆设,往往放置于一对扶手椅之间,成套陈设在厅堂两侧。
翘头案
案是一种长方形、下有足的承托家具。条案案面两端装有翘起的“飞角”,故称“翘头案' 明清时期主要是供陈设的承具。翘头案大多设有挡板,并施加精美的雕刻。由于挡板用料较其他家具厚,常作镂空雕。
酒桌
酒桌起源于五代、北宋, 常用于酒宴。沿面边缘多起一 道阳线,叫做“挡水线”,用作 阻挡酒肴倾洒,.以防流沾衣襟。
❸ 中国古代家具最鼎盛的时期的时期是哪个时期
中国古代家具的最鼎盛时期是明清两代。
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和装饰特点;
一,明式家具:
1,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2,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3,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4,明式家具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钧用隽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常做小面积雕刻,以少胜多,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二,清式家具:
1,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2,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
3,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使用了各种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家具为装饰而装饰,雕饰过繁过滥,也成了清式家具的一大缺点。
4,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刻、镶嵌和描绘。雕刻刀工细腻入微,以透雕最为常用,突出空灵剔透的效果,有时与浮雕相结合,取得更好的立体效果。镶嵌在清式家具更为普遍地运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钿嵌、百宝嵌、珐琅嵌乃至玛瑙嵌、琥珀嵌等,品种丰富,流光异彩,华美夺目。其中珐琅技法由国外传入,用于家具装饰仅见于清代。描金和彩绘也是清代家具的常用装饰手段,吉祥图案是清式家具最喜欢的装饰题材。
5,综观清式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总的特点是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装饰上富丽豪华,并能吸收外来文化,融会中西艺术。造型上突出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代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鲜明特色。
❹ 红木家具上的龙有什么说词吗
龙原本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到了明清时期,其图案和内涵几乎被皇室垄断,成了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龙纹雕饰也成了明清家具上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图案之一。
明清家具上的龙纹雕饰一般可以分为常规龙纹和变体龙纹两大类。常规龙纹主要特征是牙角鬃髦俱全,鳞片爪尾分明,图案较为写实。主要有正龙、升龙、降龙、行龙等形式,常见的图案有双龙戏珠、云龙、龙闹灵芝、龙生九子等喜闻乐见的组合图案。这一时期的写实龙纹为帝王专用图案。
明代的写实龙纹大多雄劲有力,细脖、小头、龙发多从两角前耸,呈怒发冲冠状,龙爪多呈五指风车状。从明中期至晚期龙身姿态无大的变化,只是龙发从一绺变成了三绺。
入清后,家具龙纹图案中的龙发不再上耸,而是披头散发,龙身也渐粗。清代乾隆时期,龙的眉毛朝下,而且龙尾加长,头顶雕刻装饰七个圆包,正中稍大,周围较小。
总体来说,明代到清乾隆前的常规龙纹大多姿态优美,清代的很具象,雕刻非常细致,无论眼鼻毛发均精雕细刻,一丝不苟,龙身鳞片都无一疏忽。到了清晚期,龙纹姿态日趋呆板,脖子渐粗,龙鼻也大起来,俗称“肿鼻子龙”。清代龙纹中写实龙纹应用得十分广泛,基本是帝王的专用图案,宫廷中各种写实龙纹极尽繁杂华丽之能事。图案组织较松散、自由,到清中后期,龙纹受西方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加入卷草和花卉等图案,组合形式更为多样。
变体龙纹是指龙纹的各个部位刻画图案化,雕工吸收古代图案的韵味,较为古趣,形态处理也较自由发挥,主要形式有螭龙(草龙)、虁龙、拐子龙等,在明清家具上应用相当广泛。
以螭龙纹为例,头似龙,一般无鳞,而且头、爪、体部有较大的变化自由,其构成基本遵循“三停九似”的原则,也就是无论对其进行何种变形,都要保证脖、腰和尾处的位置不动,“九似”即角似鹿,头似蛇,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在形态构成上采用含蓄、隐喻等手法,融进了对称与变化、均衡与运动、盘曲与伸张等诸多对立统一的审美因素,“三停九似”的总体构成原则是变体龙纹构形的基本韵律,蕴含着中华民族所尊崇的空灵、曲折、变化的境界。在明式家具中螭纹(如图3,4,5,6)的应用最为普遍,雕饰活泼灵动,巧中藏拙,朴中显美,很有生气。看似图样简朴,可做起来很有些难度。清式家具中流行夔纹雕饰,夔纹构形拐来拐去,刚好可以把家具上需要装饰的表面充满,而且一般在拐子上满雕回纹,符合清式家具满雕密饰的风格。
另外,在明清家具上以“龙”拐子形式来构图的较多,即以拐子作为图案的组织形式,在龙足、龙尾部位高度图案化,转角成方形,在填布方形空间或者做成带直角的雕饰件时,风格上颇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