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的区别
明式家具是世界家具设计的最高境界,当然明式家具是最经典的设计。像欧式家具里设计比较经典的“洛可可式”都是吸收了明式家具的精髓做出来的。制作除了清式的家具。事实上,清式家具虽然看似工艺繁复,却不像明式家具那么讲究制作的比例和线条,失去了对整体美感的把握。清式家具看时间长了,比较繁复,会产生视觉疲劳。两者各有特色,个人喜好。Vpiao ---
② 《明清家具--承具》特种邮票的背景资料
邮票分别展现了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观复博物馆和海外的明清家具承具中的明代黄花梨平头案、清代黄花梨透雕螭纹方桌、明代黄花梨高束腰石面方香几和明代铁梨象纹翘头案。
古代家具以明清家具最为杰出,明清家具以材质考究、工艺精湛而著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典范,具有很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 承具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承放物品。承具为支承、承放之意,一般包括案、桌、几三类器物, 三者结构大体相同。简单外形区分如下:腿足缩进面板两端者为案,体形也最为庞大;腿足位于面板四周者为桌;体形矮小很多者为几。
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摧灿的明珠。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聚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 和物质的发展水平。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 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 “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有 自己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如 松、竹、梅、兰、石榴、灵芝、莲花等植物题材;山石、流水、村 居、楼阁等风景题材;鱼藻、祥 麟、瑞狮、喜鹊等动物题材较多见。明式家具纹饰题材最突. 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主题,如方胜、盘长、 万字、如意、云头、龟背、曲尺、 连环等纹,与清式家具相比, 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颇有“明月清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强了明式家 具的高雅气广。
清式家具以雕绘满眼绚烂华丽见长,其纹饰图案也相应地体现着这种美学风格。清 代家具纹饰图案的题材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宽,植物、动物、风景、人物无所不有,十分丰富。吉祥图案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流行但这一时期所流行的图案大都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与明式家具的阳春白雪相比,显得有些世俗化。晚清的家具装饰花纹多以各类物品的名称拼凑成吉祥语,如“鹿鹤同春”、“年年有余”、“凤戏牡丹”、“花开富贵”、“指日高升”、“早生贵子” 等,宫廷贵族的家具则多用 “祥云捧日”、“双龙戏珠”、“洪福齐天”、“五福捧寿”等。总之,题材丰富多彩是清式家具纹饰图案的特点之一。清式家具纹饰题材大多出自老百姓的朴素生活意愿或统治者炫耀权力财富的功利要求,不如明式家具超逸。对于纹饰题材的选择,也不如明式家具讲究,有些家具纹饰图案显然是单纯为了显示华贵富丽,而很少注意题材的贴切性。
平头案
尺寸较宽尖,主要供写字作画用的案形家具。画案大多不做“飞角”,属平头案。主要用于绘画或书法创作等。案是一种长方形的承具,长一丈左右,宽一尺多,放陈设品用,与桌子的差别是因腿足位置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故称“案”而一般不称“桌”。条案 、也是各种长条形几案的总称。如书案、画案、平头案,翘头案 等。案是中国古代家具陈设中最常用的家具。
案的品种、形式较为复 杂’从面上分有平头案和翘头案,基本形状是夹头榫和插肩榫两类。一般来讲,明式条案窄长,以线条装饰为主,比例精到,清式条案则较宽,多以 吉祥图案、福寿家具纹样装 '饰。案是礼仪性很强的家具, 陈设非常灵活,明清时期人们常将其设于正厅之间,上配中 堂,前配方桌、对椅,侧间设案 者多位于窗前或山墙处,上置 花瓶、座钟和梳妆用具等物品,特别是书斋、画室、闺阁、 佛堂等高雅场合更为多见,其上或摆书函、文具,或放画轴、字帖,或陈鼎雅物,或置香薰、 拂尘等,旨在与室内装潢和其他家具协调统一,从而形成高雅和谐的布局效果。
方桌
面呈正方形的桌子,与腿足之间直角相交,且每个角都以三根方材格角结合在一起, 使转角从三面看都形成格角斜线,其造型简洁,结构严谨, 设计巧妙,气质古朴典雅。规格有大小之分,方桌的基本造型,可分为无束腰方桌和有束腰方桌两种。常见的有“八仙桌”、“四仙桌”,前者约110厘米见方,后者约86厘米见方。
香几
古代承放香炉用的家具,因置香炉而得名。一般家具多作方形或长方形,香几则大多为圆形,较高,而且腿足弯 较夸张,且多三弯脚,足下有“托泥'香几不论在室内或室外,多居中设置,无依无傍,面面宜人观赏。香几在清代以前十分流行,焚香本是中国古人祭祀仪式之一,到唐宋,香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组成的一部分,从“焚香操琴'“焚香沐浴”、“明窗净几、焚香其中” 等词语中可看到古代贵族日常生活中香烟缭绕的景象,显示了古代文人对绝俗优雅的生活情趣的追求,焚香置炉的香几成为庭室的必备家具就在之中了。
香几的使用大多成组或成对,个别也有单独使用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中关于香几的描述就很详细:“芍室中香几之制有二,高者二尺八寸,几面或大理石、玛瑙石,或以骨柏楠镶心,或四、八角,或万,或梅花,或葵花、慈菇,或圆为式,或漆,或水磨渚木成造者,用以阁蒲石,或单玩美石,或置香盘,或置花尊以插多花,或革置一炉焚香,此高几也。”香几的式样之多,有高矮之别,且不专为焚香,也可别用。如摆放各式陈设、摆玩 之类,以供清玩,甚快心目。
从明代绘画中所见,当时香几兼有茶几的功能,到了清代,茶几才从香几中分离出来,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新品种。一般来讲,茶几较矮小,有的还做成两层式,与香几比较容易区别。清代茶几较少单独摆设,往往放置于一对扶手椅之间,成套陈设在厅堂两侧。
翘头案
案是一种长方形、下有足的承托家具。条案案面两端装有翘起的“飞角”,故称“翘头案' 明清时期主要是供陈设的承具。翘头案大多设有挡板,并施加精美的雕刻。由于挡板用料较其他家具厚,常作镂空雕。
酒桌
酒桌起源于五代、北宋, 常用于酒宴。沿面边缘多起一 道阳线,叫做“挡水线”,用作 阻挡酒肴倾洒,.以防流沾衣襟。
③ 明清家具特点比较
明清家具
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人类使用家具的历史非常久远,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完整的家具遗存属战国时代。今天人们能见到的古代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一时期正是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家具一般可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橱柜类和其它杂项类。
一、 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和装饰特点
1. 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 ,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钧用隽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常做小面积雕刻,以少胜多,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2. 清式家具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 ,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 。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
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使用了各种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家具为装饰而装饰,雕饰过繁过滥,也成了清式家具的一大缺点。
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刻、镶嵌和描绘。雕刻刀工细腻入微,以透雕最为常用,突出空灵剔透的效果,有时与浮雕相结合,取得更好的立体效果。镶嵌在清式家具中更为普遍地运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钿嵌、百宝嵌、珐琅嵌乃至玛瑙嵌、琥珀嵌等,品种丰富,流光异彩,华美夺目。其中珐琅技法由国外传入,用于家具装饰仅见于清代。描金和彩绘也是清代家具的常用装饰手段,吉祥图案是清式家具最喜欢的装饰题材。
综观清式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总的特点是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装饰上富丽豪华,并能吸收外来文化,融会中西艺术。造型上突出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代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鲜明特色。
3. 漆木家具
漆木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另一大类,也属漆器的一类。它是以木材做胎骨,外面上漆,是木工和漆工的联合作品。明清时代中国的漆工艺非常发达,各种技法齐备,用于家具髹饰,或单色纯正,或五彩缤纷,形成绚丽夺目的装饰效果。
二、 明清家具的用材
明清家具所用石材、金属饰件,选材考究,制作精良,颇富特色,对家具的装饰起了烘云托月的美妙效果。
1.优质木材
明清家具所用木材多产自热带,质地坚硬,色泽纹理优美,可分为硬木和非硬木两类。紫檀、花梨、鸡翅木、铁力木、红木、乌木等属硬木,楠木、榉木、樟木、黄杨木等为非硬木。这里简要介绍如下几种:
紫檀木
主要出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菲律宾等地,我国湖南、广东、云南有少量出产。紫檀材质致密坚硬,密度较大,入水则沉色调呈紫黑似犀角色,纹理纤细浮动,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微有芳香。明清两代主要用于制作高级家具和精巧器物。紫檀家具深沉古雅,利用其自然特点,采用光素手法,不事雕饰,表现出庄重大方、沉静古朴的气质风度。紫檀有新老之分,新者色红,老者色紫,水浸老者不掉色,新者掉色,用于区分新老紫檀。
花梨木
花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称黄花梨,主要产于海南岛,木色从橙黄到紫赤都有,质地坚硬,纹理清晰美观,有悦人的香气。新花梨木质较疏松,木色赤黄,呈条纹,无光泽,无香气,纹理色泽较老花梨差异明显。由于黄花梨纹理华美,色彩明快,材料较大,是明及清前期高级家具的主要用材。明清两代制作的黄花梨家具,充分发挥其木质本身纹理的自然美,大多采用素光手法而不加雕饰,显得简练、优美。
鸡翅木
老鸡翅木纹理致密细腻,紫褐色相间成纹,具有禽鸟羽毛一般美丽的花纹,尤其是纵断面,具有光泽和深浅变化,细看犹如鸡的翅膀纤毛浮动,鸡翅木即由此得名。新鸡翅木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浑浊不清,且呆滞缺少变化。
红木
主要产于印度,我国广东、云南几南洋群岛也有出产,是现代最常见的名贵硬木。老红木近似紫檀,木色深红或黑红色,少数有黑色斑点,纹理戏迷光滑,并有轻微香气。新红木颜色赭黄,有花纹,外观似黄花梨。新红木经生漆处理后颜色变深,颇似老红木,但与老红木不同。老红木时间越久,颜色越深,而新红木时间越久颜色越浅。清乾隆以后的高级家具多数为红木。
2.石材
通常制成板材,用于桌案面心、插屏、屏风或罗汉床的屏心、柜门的门心、坐墩的面心、椅子靠背等,清式家具使用石材较多,广式家具的坐具用石材做面心的更多。石材主要有大理石、花斑石、紫石、青石、白石、绿石及黄石等。石材的选择上以自然形成的山川烟云图案为上品,力求体现山水画中水墨氤氲的艺术效果,令人赏心悦目。
3.金属饰件
明清家具常用金属饰件,如柜、箱、橱、椅及屏风等家具尤为多见,名目繁多,如合页、面页、吊牌、包角、锁插等,造型各异。饰件上采用錾花、鎏金、锤合等技法,制作出各种花纹,灿烂华美。金属饰件的设计与家具的整体造型及雕饰密切相关,充分反映出明清家具在结构、装饰与实用三者关系上相当成熟的艺术处理手法。这些具有艺术创意的金属饰件,有的具有不可或缺的功用,有的对家具起到保护加固的作用,同时为家具添光加彩。光彩夺目的金属饰件与天然的木质纹理形成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鲜明对比,相得益彰,使明清家具更臻与完美。
三、 明清家具的主要产地极其风格
明清时期各地都有家具生产,精制的则主要产于苏州、广州、北京、徽州、宁波、福州、扬州、山西等地区。各地区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家具风格。其中以苏州、广州、北京制作家具最为著名,“苏作”、“广作”和“京作”被称为明清家具三大名作。
1.苏作家具
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生产的家具。苏作家具历史悠久、传统深厚,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名扬中外的明式家具即以苏作家具为主。明代苏作家具格调大方、简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比例适度,精于用材。与京、广相比,硬木来源不及他们从与充裕,表现为用材精打细算,大件器具往往采用包镶手法,杂木为骨,外贴硬木薄板;小件更是精心琢磨,小件碎料拼接的构件常见。这种技术要求较高,费工费时,但都能作到天衣无缝,保持美观。进入清代以后,苏式家具也相富丽豪华方面转变,但逐渐被广式家具超越。
总的来看,苏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造型上的轻与小和装饰上的简与秀,不如广式家具浑厚凝重,满身雕饰。苏作家具常用小面积的浮雕、线刻、嵌木、嵌石等手法,题材多取自名人画稿,以山水、花鸟、松、竹、梅多见,并喜用草龙、方花纹、灵芝纹、鱼草纹及缠枝莲等图案。
2.广作家具
广州地区制作的家具被称之为广作家具。广州地处我国门户开放的最前沿,是东南亚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通道,同时两广有时中国贵重木材的重要产地。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了广式家具的发展,清中期以后,异军突起,超过了苏式家具,成为清式家具最著名的产地。
广作家具的特点是,用料粗壮,造型厚重,用料清一色,互不掺用,气度豪华气派。结构、造型和装饰上,受西方建筑装饰风格影响较大,多为中西合璧之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式家具中的镶嵌技艺独步一时,堪称一绝。
3.京作家具
京作家具不是指一般的民间用品,而是指宫廷作坊在北京制造的家具,以紫檀、黄花梨和红木等几种硬木家具为主。
由于宫廷造办处财力、物力雄厚,制作家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装饰力求华丽,镶嵌金、银、玉、象牙、珐琅、百宝镶嵌等珍贵材料,非其他家具制造可比,使京作家具形成了气派豪华以及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过分追求奢华和装饰,淡化了实用性,甚至成为一种摆设,这是京作家具最大的遗憾。
④ 绾㈡湪瀹跺叿鎬庝箞璇嗗埆锛
銆銆
銆銆1銆侀洉宸ヨ鲸浼
銆銆闆曞埢鏄鏄庢竻瀹跺叿鐨勯噸瑕佽呴グ璇瑷銆傞壌鍒浠垮埗瀹跺叿鐨勯洉鍒诲簲鐣欐剰浠ヤ笅鍑犵偣锛氫竴銆佹煡鍒娉曘備豢閫犱箣鐗╁嚌婊炵敓纭锛屽埢鎰忚拷姹傚舰浼硷紝鏈夋椂涓轰簡浠垮啋鏁呮剰鍑歌捣鏌愪釜灞閮锛屼娇鏁翠釜甯冨眬澶卞幓鍧囪銆傜嚎鏉℃渶绠鏈达紝鍗存渶闅惧仛锛岀◢涓嶆敞鎰忓氨浼氶湶鍑虹牬缁姐傞偅浜涜竟缂樼嚎鏉°佺汗楗板栫嚎绛夛紝缁忓父鏄闇插嚭椹鑴氱殑鍦版柟銆鍙ゅ吀纭鏈ㄥ跺叿鐨勯洉鍒伙紝闈炲父璁茬┒缁嗛儴鐨勭簿鑷达紝鑰岀幇鍦ㄤ豢鍒跺跺叿鐨勬潗鏂欒緝宸锛屽緢闅捐揪鍒板彜鍏稿跺叿鐨勭簿鑷淬
銆銆2銆佹皵闊佃鲸浼
銆銆姘旈煹鏄涓鍥藉彜鍏稿跺叿鐨勬枃鍖栧唴娑碉紝瀹跺叿鐨勬皵闊垫笚閫忔笚鍑哄埌瀹跺叿鐨勬瘡涓鏍圭嚎鏉′箣涓锛屼綋鐜板湪姣忎竴涓閫犲瀷涔嬩腑銆傝屽跺父璇达細鈥滀竴浠剁簿鍝佸跺叿锛岃嚜宸变細璇磋瘽銆傗濊寸殑灏辨槸鍙ゅ吀瀹跺叿鐨勬皵闊点傚傛槑浠榛勮姳姊鍦堟呯殑鎵舵墜绔澶达紝瀹冪殑澶栨拠閫犲瀷濡傝屼簯娴佹按鑸娲楃粌锛屼笂闈㈠父闆曟湁绠娲佺殑绾跨汗锛岀粰浜哄瘜鏈夊脊鎬х殑鎰熻夛紝杩欏氨鏄鍙ゅ吀瀹跺叿鐨勬皵闊点傜幇鍦ㄤ豢鍒剁殑鍙ゅ吀瀹跺叿浠呬粎鍋滅暀鍦ㄥ舰浼间笂锛屸滈偑鈥濈伀澶у緱寰堛傚︿細杈ㄥ埆姘旈煹锛屾槸閴磋祻鍙ゅ吀瀹跺叿鐨勫熀纭锛岃繖闇瑕佺弽钘忚呭崥瑙堢兢鍣锛屽氳祻璇嗙湡鍝侊紝澧為暱鐩鍔涚溂鍏夈
銆銆3銆佹墦纾ㄨ鲸浼
銆銆浼犵粺鍙ゅ吀瀹跺叿鐨勫埗浣滀腑锛屾湁鈥滀笁鍒嗗仛宸ワ紝涓冨垎鎵撶(鈥濈殑璇存硶銆傚湪鍙ゆ椂鍊欙紝甯堝倕鍋氬ソ瀹跺叿鍚庯紝瀛﹀緬瑕佸瑰跺叿杩涜屾墦纾锛岀粡甯镐竴纾ㄥ氨鏄鏁板勾锛屾湁鐨绱妾瀹跺叿鐢氳嚦鏄鐢ㄧ圭墖涓鐐瑰効涓鐐瑰効鍒纾ㄥ嚭鏉ョ殑銆傝繖绉嶆墦纾ㄥ姛澶鍗佸垎绮剧粏锛屽喅涓嶉仐鐣欏崐鐐圭┖缂猴紝鐗瑰埆鏄閭d簺缁嗗井涔嬪勩佹繁鍑逛箣澶勶紝閮借兘鎵撶(寰楅潪甯稿厜婊戞煍娑︺傝屾柊浠垮跺叿锛屽ぇ澶氭槸鐢辨満姊版墦纾锛屽栧嚫涓庡钩鏁撮儴浣嶅彲浠ユ姏鍏夊緱濡傞暅闈锛屼絾鍦ㄥ嚬妲藉勶紝鏈烘板氨鏃犺兘涓哄姏锛屽繀鐒朵細鐣欎笅姣涚硻鐨勭棔杩癸紝鑰屼汉宸ユ墦纾ㄤ篃鍐充笉浼氬儚浠庡墠閭f牱涓嬪姛澶銆
銆銆4銆侀规紗杈ㄤ吉
銆銆鍚勭嶅跺叿閮芥湁鐙鐗圭殑楂规紗宸ヨ壓锛岃繖閲屾墍鎸囬规紗杈ㄤ吉锛屼富瑕佹槸鎸囪吹閲嶇‖璐ㄦ湪鏉愬跺叿锛屽嵆榛勮姳姊ㄣ佺传妾銆绾㈡湪绫诲跺叿銆傝繖绫诲跺叿鐨勪紶缁熼规紗鎶娉曟槸鈥滄彥婕嗏濆伐鑹猴紝棣栨彁楂樺墠杈堣屾墦纾锛屼互浣撶幇鏈ㄦ潗鐨勮嚜鐒剁汗鐞嗭紝鐒跺悗鐢ㄨ嚜鐒舵紗(鐢熸紗)楂规秱浜庡櫒鐗╃殑琛ㄩ潰锛屽緟婕嗗揩骞叉椂锛岀敤杞甯冩摝鎺夎〃闈㈡紗鑶滐紝濡傛柉锛屽弽澶嶅氭★紝鐩磋嚦琛ㄩ潰鍛堢幇鍏変寒锛岃繖灏辨槸鈥滃噣姘磋揣鈥濄傝屼豢鍒跺跺叿锛屽父閲囩敤鈥滄贩姘磋揣鈥濆伐鑹猴紝鍗崇敤鏈夎壊鐨勬紗鑶滐紝绗肩洊瀹跺叿鐨勮〃闈锛岀湅涓嶅埌鏈ㄦ潗鐨勮嚜鐒剁汗鐞嗐
銆銆5銆佸寘娴嗚鲸浼
銆銆鍖呮祮锛屾槸鍙ょ帺鐨勮岃瘽锛屾寚鍙ゅ櫒鐗╁湪浼犱笘鐨勮繃绋嬩腑锛屽叾琛ㄩ潰鎵鐣欎笅鐨勯庡寲鐥曡抗銆傚洜鏈ㄥ櫒杞绘槗涓婂寘娴嗭紝鑰屼笖鍖呮祮灞傝緝鍘氾紝琛岃瘽鍙堢О杩欑嶅寘娴嗕负鈥滅毊澹斥濄傚彜钁e跺叿鐨勨滅毊澹斥濓紝閫氬父鏄涓灞傜幓鐠冭川鐘舵侊紝闈炲父鏌斿拰锛屾湪璐ㄧ殑绾圭悊鑷閲岃屽栵紝鍏夊僵鏈変竴绉瀹濈煶鑸璐ㄦ劅锛屼竴鎿﹀氨浼氭樉鐜板嚭鍏夋辰銆傝屼豢鍒朵綔浼鐨勨滃彜鍏糕濆跺叿锛屽父鐢ㄦ紗銆佽湣绛夊師鏂欏埗鍑哄亣鐨勭毊澹筹紝鏈夌殑鐢氳嚦鐢ㄩ瀷娌逛箣绫绘潗鏂欎綔鍋囥傚亣鐨澹崇殑鍏夋辰鏄鍛嗘澘鐨勩佹诞韬佺殑锛岀敤鎵嬭Е鎽革紝鐪熷搧鐨勭毊澹冲厜婊戞俯閫傦紝浼鍝佸垯鏈変竴绉嶈吇娑╀箣鎰燂紝鐢氳嚦绮樻墜銆
銆銆
⑤ 《明清家具--承具》特种邮票背景资料
《明清家具——承具》特种邮票展示了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观复博物馆和海外的明清家具承具,包括明代黄花梨平头案、清代黄花梨透雕螭纹方桌、明代黄花梨高束腰石面方香几和明代铁梨象纹翘头案。
古代家具中,明清家具尤为杰出,以其材质考究、工艺精湛而著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典范。承具主要功能是用于承放物品,包括案、桌、几三类器物,结构相似,外形简单区分:腿足缩进面板两端者为案,体形庞大;腿足位于面板四周者为桌;体形矮小者为几。
古典家具是中国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还凝聚着特定时期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历史阶段的生产、生活、观念、审美和科技水平。明代家具造型、装饰、工艺、材料达到尽善尽美,后世誉为“明式家具”。清代家具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与工艺达到巅峰。
明式家具纹饰题材倾向性选择植物、风景、动物等,大量采用吉祥寓意的主题,如方胜、盘长、万字、如意等,风格雅逸,增强了家具的高雅气度。清式家具纹饰图案题材丰富,从植物、动物、风景到人物无所不有,但多贴近生活,不如明式家具超逸。纹饰题材选择不如明式家具讲究,多为了显示华贵富丽。
平头案是一种供写字作画的家具,面宽尖,主要用于绘画或书法创作。案是长方形承具,比例精到,条案窄长,以线条装饰为主。方桌面呈正方形,结构严谨,规格有大小之分。香几是古代承放香炉的家具,多为圆形,腿足弯夸张,常居中设置。翘头案两端装有翘起的“飞角”,多用于陈设。酒桌起源于五代、北宋,常用于酒宴,边缘多起一“挡水线”以防止酒肴倾洒。
⑥ 明清家具的主要区分
明及清代前期家具制造业空前繁荣,大致上可归于两个原因,一是城市乡镇的商品经济普遍发达起来,社会时尚的追求从一个侧面刺激了家具的供需数量;另一个原因可能与海运的开放有关,硬质木材大量涌入,使工匠们有发挥的空间,竞相制造出在坚固程度和美观实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家具。
所谓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继承宋元家具传统样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明入清,以优质硬木为主要材料的日用居室家具开始出现。它起始时被称为“细木家具”。起初,这种细木家具在江南地区主要采用当地盛产的榉木,至明中期以后,更多地选用花梨、紫檀、等品种的木材。当时人们把这些花纹美丽的木材统称为“文木”。特别是经过晚明时文人的直接参与和积极倡导,这类时髦的家具立即得以风行并迅速以鲜明的风格形象蔓延开来。细木家具具有经久耐用的实用性和隽永高远的审美趣味,它以一种出类拔萃的艺术风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一颗艺术明珠。这种家具产生于明代,时代特色鲜明,故称其为“明式”。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安,可家具的发展并未因战乱而停滞。家具从形制、工艺、装饰、用材等各方面都日趋成熟。大量进口硬木木料如紫檀、花梨、红木都得到上层社会和文人雅士的喜爱。其中色泽淡雅、花纹美丽的花梨木成为制作高档家具的首选材料。国产的木材如南方的与黄花梨接近的铁力木、榉木、用于装饰的黄杨木和瘿木以及专做箱柜的樟木等都被广泛使用。在装饰上有浮雕镂雕以及各种曲线线形,既丰富又有节制,使得这一时期的家具刚柔相济,洗练中显出精致;白铜合页、把手、紧固件或其它配件恰到好处地为家具增添了有效的装饰作用,在色彩上也相得益彰。
家具的种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丰富,不仅有桌、柜、箱类,也有床榻类、椅凳类、几案类、屏风类等等,其中最为集中的出现在清朝初期。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做法上明显不同,可划分为紫檀作、花梨作、红木作以及柴木作等等,相互有所区别。清初的柴木家具是明代家具中的精品,许多柴木家具风格淳厚、造型敦厚,体现出来自民间的审美情趣。在柴木家具当中,以晋作为最优,河北、山东也不乏佳作,精品不绝。
清初之时,家具上的创新不多,出现了尺寸扩大,形式守旧的特征;但随着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繁荣,统治者体现到家具上的追求,一是体积加大,二是装饰一味趋细趋腻。
清代中叶以后,苏式家具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与风行全国的京式家具相互影响,又各自保留着自身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在清代各种不同风格的家具中独树一帜。从家具的工艺技术和造型艺术上讲,乾隆后期达到了顶峰时期。这个时期清朝家具的风格逐渐明朗起来,才真正显示出“清式家具”的独特审美来。
对于这两种时代家具风格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我们欣赏家具、鉴定家具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明代家具的特点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细细分析有以下四点:
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
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明代家具的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2.结构严谨、作工精细
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券口、圈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
3.装饰适度、繁简相宜
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雕、镂、嵌、描,都为所用。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明式家具纹饰题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如方胜、盘长、万字、如意、云头、龟背、曲尺、连环等纹,与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更增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4.木材坚硬、纹理优美
明代家具的木材纹理,自然优美,呈现出羽毛兽面等膝陇形象,令人有不尽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紫檀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而外,同时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为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形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 清代家具,从发展历史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所以,这时期的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家具还是用紫檀木制造。中期以后,紫檀渐少,多以红木代替了。清初期,由于为时不长,特点不明显,没有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家具风格可以称为明式。
第二阶段是康熙至嘉庆。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是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这个阶段的家具也随着社会发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兴旺发达。到了清朝黄金时代的乾隆时期,家具生产达到了高峰。这些家具材质优良,作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充分展示了盛世的国势与民风。这些盛世家具风格,与前代截然不同,代表着清代的主流,被后世称为“清式风格”。清式家具的风格,概括来说有如下两点:
1.造型上浑厚、庄重
从雍正年开始,家具新品种、新结构、新装饰不断涌现,如折叠式书桌、炕格、炕书架等。在装饰上也有新的创意,如黑光漆面嵌螺钿、婆罗漆面、掐丝珐琅等。另外用福字、寿字、流云等描画在束腰上,也是雍正时的一种新手法。这时期的家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为浑厚和庄重。突出为用料宽绰,尺寸加大,体态丰硕。清代大师椅的造型,最能体现清式风格特点。它座面加大,后背饱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像宝座一样的雄伟、庄重。
2.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
清中期家具特点突出,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作。清式家具以雕绘满眼绚烂华丽见长,其纹饰图案也相应地体现着这种美学风格。清代家具纹饰图案的题材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宽,植物、动物、风景、人物无所不有,十分丰富。清式家具的装饰,求多、求满、求富贵、求华丽。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甚而在一件家具上,也用多种手段和多种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并用。此时家具,常见通体装饰,没有空白,达到空前的富丽和辉煌。吉祥图案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流行,但这一时期所流行的图案大都以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为目的,与明式家具的阳春白雪相比,显得有些世俗化。晚清的家具装饰花纹多以各类物品的名称拼凑成吉祥语,如“鹿鹤同春”、“年年有余”“早生贵子”等,宫廷贵族的家具则多用“祥云捧日”、“双龙戏珠”、“洪福齐天”等等。明末清初之际,西方文化艺术逐渐传入中国,雍正以后,仿西洋纹样的风气大盛,特别是清代广式家具,出现了中西结合式家具,即以中国传统做法制成器,而雕刻西式纹样,通常是一种形似牡丹的花纹,这种花纹出现的年代要相对晚些。
清代工匠崇尚在一件家具上同时采用几种工艺手法,如雕刻加镶嵌,彩绘加贴金、包铜或珐琅等,材料的运用也趋多样,常见的有家具上加玉、牙、藤、瓷等等。处理手法比起明代更趋多样化、复杂化。如这一时期出现的紫檀嵌瓷扶手椅、玻璃香几、嵌玉璧插屏、掐丝珐琅宝座等都是清代特有的家具装饰技法。
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至同治、光绪时,社会经济每况愈下。同时,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以及教会的输入,使得中国原本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发生了变化,外来文化也随之渗入中国领土。这时期的家具风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响,有所变化。造型上接受了法国建筑和法国家具上的洛可可影响。追求女性的曲线美,过多装饰。木材不求高贵,作工也比较粗糙。
⑦ 古式家俬的木质是怎样区分的,请各位赐教一下,多谢!
明代及前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家具生产的黄金鼎盛时期,其技术、工艺精益求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采用坚硬致密、色泽幽雅、花纹华美的珍贵木材是一个重要原因。
明代家具
一般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主要采用印度、缅甸和东南亚一带出产的硬质木材,如:紫檀木、花梨木、铁力木、酸枝木等,这些木材色泽沉重,纹理优美,而且质地坚硬细腻。
清式家具在造型艺术上的风格与明式截然不同,家具在用材上也略有不同,清式家具以紫檀木、红木为主。
1、紫檀木: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纹不明显。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将立即分解成粉红色,且与酒形成较粘的胶状物,倾倒时能连成线。这是鉴别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产地主要在印度,我国的云南、两广等地也有生产。紫檀是豆科的一属,约有十五种,多产于热带。其中有两种分布于我国:一为紫檀,俗称小叶檀;一为蔷薇木,俗称大叶檀。小叶檀很少有大料,材料直径多在20厘米以内,再大就会空心而无法使用,小叶檀木纹不明显,色泽紫黑,有的黝黑如漆,几乎看不出纹理。一般认为中国从印度进口的紫檀木是蔷薇木,即大叶檀。大叶檀纹理较粗些,颜色较浅些。打磨后有明显木线,即棕眼出现。
我国自古认为紫檀木是最名贵的木材,由于过于名贵,故紫檀器物比黄花梨的要少,若是大型家具,因材料难得,更视为珍品。虽然紫檀不及黄花梨那样华美,但静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拟的。
2、黄花梨:在明清家具中首选材料是黄花梨木,这种材料颜色不静不喧,恰到好处,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得到很多家具爱好者的珍视。
花梨木颜色从浅黄到紫赤,木质坚实,花纹精美,成八字型,锯解时芳香四溢,中国海南产的花梨木最佳,其显着特点是花纹面上有鬼脸,即树结子为最佳,花粗色淡者为低。另一特点是其心材和边材差异很大,其心材红褐至深红褐或紫红褐色,深浅不匀,常带有黑褐色条纹。其边材灰黄褐或浅黄褐色。
黄花梨古无此名,只有"花梨"或写作"花榈",后来冠之黄花梨,主要是区别现在还大量用来制造家具的所谓"新花梨",因为海南花梨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砍伐殆尽,所以现在用料多为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进口花梨木,但品种繁多,质次各异,品质相差很大。
3、鸡翅木:鸡翅木属红豆科,计约四十到六十种,在我国有二十六种,主要产于福建省。因其花纹秀美似鸡翅膀而改名。北京匠师普通认为鸡翅木有新、老两种,新鸡翅木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浑浊不清,僵直无旋转之势,且木丝有时容易翘裂、起茬。老鸡翅木肌理细致紧密,紫褐色深浅相间成文。尤其是纵切面丝细浮动,具有禽鸟头翅那样灿烂闪耀的光辉。清中期以后,家具用老鸡翅木的很少,新的则一直用到现在,目前市场的鸡翅木,绝大部分是新鸡翅木。
4、铁力木:铁力木或作"铁犁木"或"铁栗木",在几种硬木中长的最高大,价值又较低廉。铁力木因材料大,不少大件家具用它做成,有时用在家具后背或抽屉内部。铁力木有时有花纹,似鸡翅木而较粗,过去家具商曾用它冒充鸡翅木出售。
铁力木是较大的常绿乔木,树干直立,高可十余丈,直径达丈余。原产东印度。我国两广皆有分布:木质坚硬耐久,心材暗红色,色泽及纹理略似鸡翅木,质糙纹粗,棕眼显着。在热带多用于建筑,广东用来制造家具,极经久耐用。
5、红木:红木是继黄花梨、紫檀以后采用量最多最贵重的优质硬木,其品种和名称多达几十种:如酸枝、红木、老红木、新红木、香红木、红豆木、花梨木、新花梨木、老花梨木等。近年来还有:巴西红木、泰国红木、缅甸红木、老挝花梨、越南花梨等。
在古典家具的制作中主要采用老红木、酸枝、黄花梨等优质木材,老红木近似紫檀,但光泽较暗,颜色较淡,质地不紧密,有香味,现代红木家具生产则完全不同。采用酸枝和黄花梨木制造的家具很少。那些所谓的"缅甸红木"、"老挝红木"、"巴西红木"等成为主要材质,甚至有将新铁力木制作红木家具。许多木材既没有红木的色泽,更无红木的材质,但经过打磨、着色、揩漆后一般人很难分别。真想分辨清楚,唯一的办法是亲临生产单位,在产品着色前鉴别木材的真面目。
6、榉木:榉木属榆种,产于江、浙等地,别名榉榆或大叶榆,木材坚致,色泽兼美,用途极广,颇为贵重,其老龄木材带赤色故名"血榉"。又叫红榉。它比一般木材坚实,但不能算是硬木,在明清家具中占重要位置,故老匠师及明式家具的真正爱好者都予以重视,认为不应因用料较差而贬低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榉木材质坚硬,色纹兼美,有很美丽的大花纹,层层如山峦重叠,苏州木工称之为"宝塔纹"。
7、瘿木:瘿木不是树种名称,而是老干盘根错节,结瘤生瘿处的木材叫瘿木,北京匠师称之为"瘿子",一般认为任何一种树都可能有瘿子,而生瘿处的木材总是有旋转的细密花纹,大树根部容易生瘿,能开出较大板片的,首推楠木。而所谓的"满面葡萄"就是一串串葡萄来形容楠木瘿子的花纹秀美。
8、榆木:榆木亦称"白榆",广布性树种,产于我国的平原地区,纹理直,花纹较大,结构稍粗,棕眼显着,质地较软,归为柴木或叫软木类。易于加工和雕刻。榆木以张家口一带和山东境内黄河两岸的为最佳。山西、山东、河北、京津等地民间家具以此木为主。
9、杉木:颜色呈白色或淡黄色,木纹平直,结构细致耐朽,易加工,木材产于江浙等南方,故苏式家具柴木以此木为主。
10、楸木:我国广布性树种,多产于北方平原,木纹平直,且纹路较小,结构细致,木质较轻、较软,易于加工,木性较小,不易缩涨,适于加工家具。
⑧ 清代明代家具的区别论文2000字
明清家具的判定,首要依据其时的用材。由于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政治、经济、风俗和审美兴趣不同,所选用的木材也各异,这使得木材成为了判定家具时代的重要参考。紫檀、黄花梨、鸡翅木等硬木家具,多为明代或清代前期所制,而红木、新黄花梨等则多为近代拷贝品。
此外,家具的种类和外型也是断代的重要依据。如明代椅子常见四出面式和官帽式,明代墓葬中曾发现类似椅凳。一些较早出现的家具种类,到了清代后不再盛行,而一些较晚出现的家具种类,则在早期无法制造。家具的外型,如搭脑两头出面、扶手两头不出面的扶手椅,通常可判断其制造时代。
布局也是断代的重要依据。如明代官帽椅的靠背大多光亮无纹,清代则多为雕花板。明式家具的管脚枨多为直枨,清中期后常用罗锅枨。这些特征有助于区分明式和清式家具。
榫卯布局则是古式家私的一大特色。古代家私多用榫卯而非钉子和胶粘,工匠们依据三条原则——非必要不用木梢钉,能避免处不使用胶粘,任何地方不镟制,来制作家具。榫卯布局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点,如明式圆角柜的透榫两边呈圆弧形,多为伪作。
装修技术亦可作为断代依据。明代家具较少使用镶嵌技术,而清代则较发达。明清家具上的斑纹,如龙纹、凤纹、葡萄纹等,具有明显时代性,是判定家具时代的重要依据。清代家具的图案多富含吉利、富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