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大型平顶建筑是怎样做防水的
很早之前古人在做坡屋顶防水时就发现,坡屋顶的瓦瓦搭接是有细小的缝的,总会存在有搭接不当的地方,导致漏水。
然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那时候的工匠们直接就任性的上了卷材。
具体做法就是在搭接的缝隙处,使用创新的全封闭卷材--铅锡背。
中国古代建筑在屋盖构造中,有以铅锡合金熔化浇铸成约10毫米厚的板块,焊成整体,俗称“锡拉背”或“锡背”,就是宫殿建筑使用的一种防水材料。北京故宫御花园内的钦安殿,已经历时500余年,至今完好。20世纪70年代初翻修天安门城楼时,在屋脊上也发现宽3米、厚3毫米的青铅皮,用作防水层。这是锡背的一个变种。
平顶建筑主要常见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这些地区干旱少雨,较为适合建筑平顶房屋。但是平屋顶常见于民居,大型的平屋顶古建筑不会有很多,汉藏结合的寺庙算是一类
② 古代建筑屋顶如何防水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史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古建筑的保护问题历来是一个重要关注点。在古建筑设计中,常常坚持排水为主,防水为辅的原则。
一、选材施工 苛求质量
古代对施工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到刻苛的程度。如制灰背,石灰膏与细黏土掺均匀,肉眼看不出白灰点来。铺平拍打后密实度可在达到永不渗水。给皇家施工,稍不合格遭杀身之祸。对于瓦的检测,先敲击听,一块一块地验,然后再试水观察吸水情况。铺砌瓦不仅放线,每丈长铺砌块数严格控制。正是对施工质量严格控制,竣工后的屋面数百年不漏。唐、宋、辽建筑千年未翻修亦不漏,简直是奇迹。
二、因地制宜 就地选材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不同,东西降雨量大小悬殊。在少雨地区,民房采用泥土囤顶,坡度仅二三度。在草原地区,牧民不定居,建造易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或毡帐,使用牛羊毡作屋面材料,防不保温一体化,很好。在南方多雨地区,屋面用小青瓦防水,上下接压约3/4,形成很厚的瓦层,夏天有隔热的功能。因地制宜,就地选材是古代建筑防水的经验。
三、多道设防 刚柔相济
小块的瓦上下左右搭接,若作到滴水不漏,百年不渗是很困难的,单靠一层瓦防水是不够的,必须多道防线。瓦下增加青灰背,类似现在的水泥砂浆,青灰背上铺灰背,灰背厚约10厘米,由磨细石灰与细黏土混合拌匀,掺水,拍实,犹如现在的混凝土刚性防水层。现在我们防水原则是刚柔结合、多道设防亦很相似。 木柱防水并非涂一道漆,而是7层作法,要达到柱内水分出得来,又要雨水浸不进。
四、做坡设沟 以排为主
房屋渗漏,水为患根,屋面存水,地下水困,必然致漏,尽快排出就减少80%的渗漏率。所以创造坡屋面,并加大坡度以利排水。靠近屋脊两侧的坡度超过60°,而在檐部的坡度不足30°,利用陡坡使水急下,再巧用惯性冲出檐外。地下建筑的设计也是注重排水,地宫财边设盲沟通向远方更低的沟壑,不汴积水围困地宫,仅是防潮而已。
五、瓷铜铁锡 制瓦防水
石器时期的茅草屋顶不能杜绝渗漏,更不能小坡大跨度,必须创造新的防水材料。瓦的诞生使屋面发生巨大的变革,建筑跨入新时代。但是,早期的瓦吸水率很高,洇湿严重,于是加强对瓦质的研究。使其擀密如石,敲击如磬,吸水率降到3%,优于现代的瓷器。与此同时在瓦上余釉烧结成完全不吸水的琉璃。还研制铜瓦、铁瓦。
以瓦作屋面防水,17世纪欧洲才有。瓦是构造防水,瓦瓦搭接是有缝的,总有搭接不当的地方,雨水易渗入。为此创制全封闭的卷材——铅锡背,如果说沥青油毡于18世纪末诞生,我国在500年前就有了金属卷材。全封闭卷材的出现为构造防水跨入材料防水提供条件,是防水技术的革命,也为平屋顶延生。
在古建筑维修设计中,防水问题需要尤为重视。只有解决好排水问题,才能保护古建筑在日后的风水雨打中免受洪灾。
③ 古代的房子都是用木头做的,为什么雨水淋不进去
古代的房子与现代的房子有很大的区别,再加上科学技术不发达,古人修建房子都是就地取材,因此古代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用木头做的。如今我们看到这些古建筑不仅外表好看精致,并且还非常的实用,冬暖夏凉不说,更重要的是雨水淋不进去。那么古人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古人在修建房屋的时候,在屋顶、木材的处理以及排水措施上下了一番功夫。
古人在修建房屋的时候,为了房屋的牢固性,就会打地基,如果地基长期泡在雨水中,那么木材很容易腐烂,以至于发生坍塌的危险,所以古人还会挖出排水沟来,一般是在房子周围挖一圈,如此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顺着排水沟流出去。
④ 古建筑防水该怎么做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史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古建筑的保护问题历来是一个重要关注点。在古建筑设计中,常常坚持排水为主,防水为辅的原则。
一、选材施工 苛求质量
古代对施工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到刻苛的程度。如制灰背,石灰膏与细黏土掺均匀,肉眼看不出白灰点来。铺平拍打后密实度可在达到永不渗水。给皇家施工,稍不合格遭杀身之祸。对于瓦的检测,先敲击听,一块一块地验,然后再试水观察吸水情况。铺砌瓦不仅放线,每丈长铺砌块数严格控制。正是对施工质量严格控制,竣工后的屋面数百年不漏。唐、宋、辽建筑千年未翻修亦不漏,简直是奇迹。
二、因地制宜 就地选材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不同,东西降雨量大小悬殊。在少雨地区,民房采用泥土囤顶,坡度仅二三度。在草原地区,牧民不定居,建造易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或毡帐,使用牛羊毡作屋面材料,防不保温一体化,很好。在南方多雨地区,屋面用小青瓦防水,上下接压约3/4,形成很厚的瓦层,夏天有隔热的功能。因地制宜,就地选材是古代建筑防水的经验。
三、多道设防 刚柔相济
小块的瓦上下左右搭接,若作到滴水不漏,百年不渗是很困难的,单靠一层瓦防水是不够的,必须多道防线。瓦下增加青灰背,类似现在的水泥砂浆,青灰背上铺灰背,灰背厚约10厘米,由磨细石灰与细黏土混合拌匀,掺水,拍实,犹如现在的混凝土刚性防水层。现在我们防水原则是刚柔结合、多道设防亦很相似。 木柱防水并非涂一道漆,而是7层作法,要达到柱内水分出得来,又要雨水浸不进。
四、做坡设沟 以排为主
房屋渗漏,水为患根,屋面存水,地下水困,必然致漏,尽快排出就减少80%的渗漏率。所以创造坡屋面,并加大坡度以利排水。靠近屋脊两侧的坡度超过60°,而在檐部的坡度不足30°,利用陡坡使水急下,再巧用惯性冲出檐外。地下建筑的设计也是注重排水,地宫财边设盲沟通向远方更低的沟壑,不汴积水围困地宫,仅是防潮而已。
五、瓷铜铁锡 制瓦防水
石器时期的茅草屋顶不能杜绝渗漏,更不能小坡大跨度,必须创造新的防水材料。瓦的诞生使屋面发生巨大的变革,建筑跨入新时代。但是,早期的瓦吸水率很高,洇湿严重,于是加强对瓦质的研究。使其擀密如石,敲击如磬,吸水率降到3%,优于现代的瓷器。与此同时在瓦上余釉烧结成完全不吸水的琉璃。还研制铜瓦、铁瓦。
以瓦作屋面防水,17世纪欧洲才有。瓦是构造防水,瓦瓦搭接是有缝的,总有搭接不当的地方,雨水易渗入。为此创制全封闭的卷材——铅锡背,如果说沥青油毡于18世纪末诞生,我国在500年前就有了金属卷材。全封闭卷材的出现为构造防水跨入材料防水提供条件,是防水技术的革命,也为平屋顶延生。
在古建筑维修设计中,防水问题需要尤为重视。只有解决好排水问题,才能保护古建筑在日后的风水雨打中免受洪灾。
⑤ 中国古代房屋屋顶使用什么防水
中国古建一般用瓦来防水。瓦是用泥土做坯子然后焙烧,烧成之后变为灰颜色。瓦是从西周开始的,到现在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在中国陕西周原地区出土的瓦有筒瓦,有板瓦,瓦上还带有瓦钉,是拴绳用的,以固定瓦。从那时就流传下来各种式样的瓦。瓦在开始的时候形状比较大,到后来瓦块逐渐缩小,也就是由大块变为小块。到后期,瓦中又发现筒瓦、长筒瓦、小瓦,一直到明清时代的小青瓦,即青灰色小青瓦,也就是老乡住的房屋上用的。小青瓦长20厘米,宽15厘米,厚度有1个厘米,从南方到北方所用的瓦都是这样。南方用小青瓦时,屋顶用扁的木条做椽子,将瓦搭在椽条空当处,然后再用小青瓦一仰一合,不用灰泥。
北方瓦屋面是将小青瓦铺在泥的背上,也用一仰一合的做法。合瓦,在北方单独烧制圆筒形,直径较短,将它扣在仰瓦的接缝处以防雨水,再用灰泥涂缝隙,十分紧固。到东北地区因为冬日雪大不能用筒瓦,易于冻冰,灰泥易于酥化,对建筑影响极大,所以那些地方都用小青瓦面,全部用仰瓦的方式,这样,在屋顶瓦面上不会出现冻冰现象,使房屋保持年限久远。这也是瓦面做法与当地气候的关系。在皇宫、庙宇、佛教寺院、地主大庄园的房屋多采用琉璃瓦,色彩丰富,琉璃瓦有明丽的光泽与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房屋的屋顶,没有用什么绿豆砂,屋顶都做得很厚,既防寒又防热,最主要的是防雨。
⑥ 古建筑坡屋面二级防水标准屋面做法
平屋面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一、工艺流程
1、适用范围
平屋面SBS卷材防水与聚氨脂涂膜组合防水层施工。
2、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聚氨脂防水层施工→闭水试验→保护层施工→炉渣找坡层→找平层施工→SBS防水卷材施工→苯板保温层施工→刚性层施工。
3、基层处理
(1)出屋面管道、烟道、落水口等安装完成,并采用细石混凝土吊洞;女儿墙等出屋面墙体应在防水完成高度处留出泛水槽。完成后对屋面结构板进行24小时闭水;如发现混凝土结构有裂缝,应对裂缝进行修补。
(2)平立面交接处、转折处、阴阳角、管根等均应做成均匀一致、平整光滑的圆角,圆弧半径不小于50mm;在楼板混凝土面应清理干净,不平的应采用1:3水泥砂浆找补平。
(3)将基层清扫干净,基层应平整、清洁干燥,立墙面不得出现空鼓、开裂返沙等现象。
4、聚氨脂防水涂料
(1)阴阳角部位、管洞周边采用1.2mm厚200mm宽同种类聚氨酯涂膜作为加强层。
(2)立墙面、地面分多遍均匀涂刷1.2厚双组份非焦油聚氨脂(Ⅱ型)防水涂料,上口必须进入泛水槽。
5、闭水试验
JS完成后,应闭水24小时,检查防水质量。如出现漏水,应修补后方可隐蔽。
6、按图纸设计要求做1:3水泥砂浆20 mm 厚JS防水保护层、炉渣找坡层及找平层,找平层表面应压光。平立面交接处、转折处、阴阳角、管根等均应做成均匀一致、平整光滑的圆角,圆弧半径不小于50mm。
7、涂刷冷底子油
冷底子油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底,干燥后方能进行卷材施工。
8、SBS卷材附加层
平立面交接处、转折处、阴阳角处,需设置500 mm宽附加层卷材,平立面平均展开。
9、SBS卷材大面施工
(1)卷材厚度3mm,采用热熔法施工,与基层满粘。
(2)SBS卷材长边短边搭接长度均为不小于100mm,搭接范围必须焊接牢固,接口应溢出热熔的沥青,并将接口封死。
(3)卷材上口必须全部收入泛水槽内,并固定牢固,采用油膏封闭。泛水槽最低不得低于屋面完成后最高处以上250mm。落水口部位应做特殊处理。
10、对有保温的,按图纸要求做保温层。
11、刚性层
上人屋面按图纸设计要求做40mm 厚C20 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掺4%防水粉),内配φ4@200X200 单层双向冷拔低碳钢丝网片,四周墙根处设伸缩缝,缝宽20 mm,缝内嵌填油膏;按不大于6m间距要求设分格缝,缝宽10mm,缝内钢筋断开、并嵌填油膏。
二、控制标准及注意事项
1、卷材厚度、胎体及聚氨脂品牌应符合合同要求,材料进场后需要见证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结构自防水是屋面防水的重要组成部分,JS防水层是对结构自防水的补充。在屋面结构施工,应尽量使用低塌落度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如有必要,可使用防水混凝土。混凝土原浆表面收光。出屋面的墙体泛水槽及以下墙体在结构施工期间采用混凝土与顶板同时浇筑,可降低该部墙体根部渗水的可能性。泛水槽深度不得小于50mm,采用砂浆抹光。女儿墙压顶必须设混凝土压带,并向内设不小于50mm的挑檐。
3、结构板闭水,最多可见结构板有渗水现象,不得出现滴水现象。屋面最高处蓄水深度30~50mm。并安排专人检查记录。发现渗漏应分析原因并整改,整改完成后再次闭水,直至无渗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