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悬空寺的历史和由来
悬空寺的历史和由来
悬空寺的历史和由来是什么?大家可能对悬空寺并熟悉,这是从北魏时期就建成的一座寺庙,经过时间的沉淀仍然坚挺在尘土之上。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和整理的一些关于悬空寺的历史和由来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收藏。
悬空寺据说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虽经过维修乃至多次地震,整体结构仍是安然无恙,这不可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令人深思的是悬空寺的建造完全是不按常规设计兴建的。
悬空寺简介在中国众多的建筑中,悬空寺是非常奇妙的建筑。它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两边是1百多米高的垂直峭壁,悬空寺就像粘在一侧崖壁之上,悬于半空之中,距地面大约有50米。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十几根颤颤悠悠的细长木柱在下面支撑,而寺院上空往外突出的大片岩石,微微前倾,仿佛就要压下来一样,观者无不心惊胆战。悬空寺有大小殿宇台阁40间,楼阁间以栈道相连,游客踏上栈道,就会不约而同地提起脚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生怕一步踩重,寺就塌下去了。
然而,尽管脚下“吱吱”作响,贴在岩石上的楼台却岿然不动。要说悬空寺的建筑特色,首先是“奇”。悬空寺悬挂于古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就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淹不到古寺。其次就是“悬”。很多人都以为,悬空寺是由它下面的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而起的。其实有的木柱根本没有受力,真正支撑寺院的是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这些横木飞梁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坚硬的岩石里。
其实这个悬空寺它的名字的来源并不是因为它悬挂在空中,而是因为他这个名字来源于古代时候两个神秘莫测的神话传说有关。
这两个神秘传说有一个说法是说从前在一个非常深的茂密的深山老林里面,里面长着一棵稀世珍宝千年人参。这棵人参因为修炼时间太久变成了人的样子,然后呢,人们就叫他人参娃,这个人参娃呢,她自己找了一个山洞,住在里面,然后呢,刚好这个山上有一座寺庙,寺庙里呢,有一个挺可爱的小和尚蔽辩辩,经常就在这个山上玩儿。这个小和尚只要一出去,这个人参娃就在寺庙门口等着他,然后他俩就成了好朋友。他俩没事儿在一块儿,在古时候也没啥玩的.,她们就一块儿摔跤,每次这小和尚出去玩玩,回到寺庙里的时候都是呼哧呼哧的,那大口喘着气,这老和尚见小和尚哎呀这是又喘气又流汗的,而且出去时候一身而且这小和尚每次出去的时候都是穿着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出去,每次一回来,这身上都是可多可多的泥土,这老和尚就感觉到特别奇怪呀,就问小和尚说,你这是怎么回事儿呀?怎么这些干干净净的衣服怎么被你弄得这么脏呀?然后呢,这个小和尚就把它跟人参娃的故事告诉了老和尚。
这个老和尚听完之后,说这小孩儿长得不像凡人很不一般呀!然后就对这个小和尚说,说你这样吧,明天你拿一团线球儿过来,然后呢,这线头上穿个针等那个小孩儿在跟你摔跤的时候,你就偷偷的把这个针插到他身上。然后不论他走的多么快,走到哪儿,我们也能顺着这条线能找着他。这个小和尚因为也感到奇怪,然后也就同意了。
第二天这个小和尚又出去跟人参娃一块儿摔跤玩,这个小和尚就偷偷的把这个针插到了人参娃的身上,然后呢,摔了几跤,他们都相互就都回去了,然后呢,这个老和宏缺尚已经做好准备,准备要跟踪这个人参娃,就顺着这个线,一直走过去,没多久之后,就顺着这条线走到了一个很深的山洞里。
然后这个老和尚就进了这个山洞,发现这个洞里并没有孩子,只有一颗千年人灶亮参,然后来这个老和尚就抱着千年人参回到了寺院里了,这些小和尚都感觉,哎呀,这可是稀罕玩意儿啊!然后这个老和尚虽然叮嘱他们不要让他们乱动这棵人参,但是这些小孩儿还是特别调皮,把这个千年人参给煮了。然后他们把这棵千年人参煮吃了。并且把剩下的汤给倒到了院子里,他们把这个汤一泼,发现这个整个寺院就晃晃悠悠的就往上升了。老和尚看着,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然后嘞这个老和尚赶紧说,快拿着东西来顶住寺院,不要让它往上升了。然后呢,这个寺院也就不往上升,也不往下降,于是悬空寺就这样的名了。
❷ 关于悬空寺的历史传说,你了解多少
中国的很多建筑都是滚春仔以奇特的地理位置或者是精细的建筑构造而引得了很多游客的赞叹,而其中非常有名气的就是悬空寺的这种类型建筑,恒山悬空寺的庙宇宏敞、建筑巍峨、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其实关于悬空寺还有一段历史传说,下面就一起来看一看。
❸ 千古奇观悬空寺,究竟是如何修缮的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持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❹ 大同悬空寺导游词
大同悬空寺导游词
悬空寺位于中国第九大古都、中国历史名城、中国雕塑之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东南约65公里处,我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悬空寺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
悬空寺创建于北魏后期(大约为公元471——523年),已经经历了1400多个年头。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建后的遗物。位于恒山脚下,在大同市浑源悬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悬空寺寺门朝南,寺内有楼阁殿宇40间,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像80尊。三圣殿内的释迦、韦驮、天女等塑像,形体丰满,神态感人,是悬空寺内彩塑中的佼佼者。更为特殊的是地处悬空寺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耐人寻味。佛教、道教、儒教始祖同居一室,确不多见。
悬空寺虽幽居深谷,但有恒山水库依傍。恒山水库蓄水1300万立方。溢洪闸全开时,峡谷内飞流喷涌,山水相交,浑然一体,结悬空寺的奇景又增添了秀色。“壮观”二字,刻在悬空寺北的岩壁上,相传“壮观”二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亲笔滑辩所书。唐代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进入金龙峡后,被悬空寺奇险的建筑深深地吸引,在石崖上亲笔写下了“壮观”二字,为了表达激动之情,书写完后,随手一挥在“壮”字的“士”内加了一点,不知情的游客还以为是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呢!“壮观”二字随着年代的推移,数千年的风化,已无法辨认。
1990年,国家拨专款维修悬空寺时,依据流传拓片原迹,将“壮观”二字重新镌刻在寺下的峭壁之上。金龙峡东岸的悬崖半山腰内,大家可以见到古代遗留下的栈道,这是古代在悬空陡壁上用木架起的道路。据说,栈道是北魏道武帝年间(386-408年)修建的,栈道石孔遗迹仍然保留下来。栈道古称“云阁”,它与西岸半山之中的悬空寺之间,曾有一座架空悬桥,古称“虹桥”。古人将这两处合称“云阁虹桥”,为当时恒山古景之一。如今“虹桥”已毁,仅存“云阁”,陡峻直立的石壁之上缓让汪镌刻着“云阁”两个大字。过去的“云阁虹桥”,现在已成为“壮观”的“云阁”,大家观瞻着这二处的四个大字,无不为这些惊、险、奇、巧的建筑痕迹而惊叹叫绝。从“壮观”和“云阁”前留影后,大家来到悬空寺山门前,因为寺宇大都悬空,故称“悬空寺”。
悬空寺的由来,有二种说法:按佛教传说,古时候金龙峡山洪经常泛滥,山谷下的百姓民不聊生,人们想建一座寺院镇压山谷的妖怪,又碍于“佛不上山”的忌讳。于是,想起了在山崖上悬空建起了寺院,起到镇妖的作用。按道教传说,北魏王朝将恒山作为道家重要的道场之一,进行说法修炼,古代工二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设计建造了悬空结构的建筑。进入悬空寺的山门,领略一下这座神奇的建筑。据各类史籍的记载,悬空寺建成于公元六世纪的北魏晚期,以后各代屡次重建修葺,明清时期的'建筑达到极盛,因此现以明清建筑为主体。
从谷底向上看,悬空寺很“悬”,悬若长虹。攀上寺院的感觉,则更“悬”,脚踩薄板,犹如置身于空中楼阁之中。当地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民谚。文人雅士则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悬空寺现距地面高约50米,据专家考证,悬空寺初建时期,应与地面的垂直高度近百米,由于上游河水的沉积泥沙将地面抬高到现在的高度。悬空寺悬挂在峡谷西侧的石崖中间,略呈内陷的弧形石崖,将寺悬在高处,与峭壁构成一体。
40间楼阁殿宇置身峭壁,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子。其实,有的木柱受力,有的却是虚设,根本不受力,仅起到装饰作用。由于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的岩石里,使得悬空寺成为一座悬而不空,看似若空的建筑。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巧妙借助峭壁的地形。上利用石崖顶峰突出的山势,构筑成天然的大屋檐;中间在仅有扰仔的空间,将寺庙的殿宇和楼阁错落有致地衔接起来;下部巧借几根纤细的木柱支撑,加重了悬的气氛。悬空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虚实结合,整体建筑有山门、钟楼二楼,大殿,配殿,杂殿等应有尽有,仅限的空间小巧玲珑,具有一般寺庙的形制和规模,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站在寺院内,可能感觉到了拥挤,确实有些小,这里长不及10米,宽不足3米,为一条狭长院落。寺院以西为正,寺门向南而开,南北各有危楼对峙,既是钟鼓楼,又是门楼。院西依崖建造双檐平顶楼阁佛堂一座,穿过院落向北,自钟楼内可攀梯而上n佛堂内有三佛龛、太乙龛和关帝龛。佛殿的顶部分别建迦兰、送子观音、地藏殿。同居一室三佛龛、太乙龛和关帝龛。三佛殿义称大雄宝殿,供奉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三佛属明代塑像,采用工艺复杂的夹伫塑像法制造,特点是坚固结实,轻巧美观,易于保存,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从寺院出来,就是悬空寺南北二楼。当脚踏在曲廊或栈道上,仿佛感觉到悬空寺在轻微摇晃,请大家把稳栏杆,注意安全。大家看到陡崖上洞眼密布,这些洞眼*人工凿开,然后插入飞梁,在坚硬的岩石里插入2/3飞梁,另外1/3则挑出崖外,再在上面铺板立柱,最后建成殿阁楼台。如果你触摸一下主柱,会感觉到它的晃动,这是因为悬空寺的受力重心点在岩石里,寺下面支的立柱仅起到支撑的作用。人们了解到木柱起的作用时,更加重了悬空的感觉。当你看到了寺底支撑的木柱时,仿佛又感受到悬空寺的稳重性。
悬空寺虽然悬在高空,但颇有稳重的安全感。站在南楼内,三层有纯阳宫、三官殿和雷音殿。纯阳宫也称吕祖庙,主要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洞宾是山西永济永乐镇人,道教中封真人而号“天尊”。三宫殿是悬空寺整个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殿,殿内塑像为明代的泥塑珍品。三官指赐福于人的天官,赦罪于人的地官,为民解厄的水官。泥塑最高约2米,是悬空寺最大的塑像,下面左右均为侍女和老少臣子,天蓬元帅,龟蛇二将。雷音殿是佛教殿堂,位于南楼最高处,佛教认为佛祖释迦牟尼弘扬佛法时,声音如雷鸣般响亮,所以称雷音殿。
从南楼抵达北楼时,要必须通过空中栈道,栈道上方的石壁上,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公输指古代建筑巧匠鲁班,栈道巧妙将两楼贯通,真是巧夺天公。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尊北魏时期凿刻的佛像,为悬空寺的建筑年代提供了证据。北楼的三层内分别为五佛殿、观音殿、三教殿。五佛殿位于最低层,供奉五佛而得名,五佛亦称五方佛,以大日如来最突出,为佛教中的密教。观音殿在楼中层,供养中国人民喜欢的观世音菩萨。佛教传人中国时,观音是“男身女相”的古代贵妇形象,宋代以后,民间流行的观世音菩萨像,则完全演变成为一个古代仕女的形相。地处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耐人寻味。将佛教、道教、儒教始祖同堂供奉,已堪称中国宗教史上的一段佳话。
站在北楼最高处,凭栏远眺。对面的恒山主峰,高耸人云,巍峨挺拔。南面百米之外是恒山水库,蓄水达1300万立方米,景色明丽。夏日,两侧青山耸立,黛色的山峦在水中倒影映现,清波碧浪。当溢洪开闸时,峡谷内顿时飞流喷涌,涛声大作,气势磅礴,山水相交,浑然一体,给悬空寺的奇景又增添了秀色。
;❺ 悬空寺现在在维修
不久前,我无意中看到悬空寺内一通重修悬空寺时的石碑,此碑立于凯银清同治三年(1864)九月,碑文是由清道光辛卯恩科(1831)举人王尊贤所撰写,通读下来,不禁叹服,久萦于心的谜团亦迎刃而解。
王尊贤是晚清进士、民国著名诗人王念祖的祖父,任过山西省解州府平陆县儒学正堂。在写这通碑文时,王尊贤已经退隐林下,居住在故乡浑源县城。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2公里处的恒山景区中,建在恒山主峰对面翠屏山的山坳间,因处于半空中的悬崖之上,故名为“悬空寺”。悬空寺最大的建筑特点是:整个建筑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将横梁的2/3插入人工开凿的深洞中,外露1/3作为殿宇的支撑基础,可谓巧夺天工。悬空寺的建筑布局呈“一院二楼”的格局,南端为一悬空寺院,北边为两座悬空飞楼,远远望去,犹如琼楼玉阁一般。
悬空寺建于何时王尊贤这位饱学之士在150年前是怎样描述悬空寺的呢?一读之下,格调清新流畅,大异于和他同时代的儒士手笔,使人顿生亲切之感。他是这样写的:
“郡城之南有恒山,恒山之西有翠屏,翠屏东北隅有上拍芹不在巅、下不在麓,而宫殿垣墉倚伏于幽崖峭壁间者,曰悬空寺。是寺也,虹桥飞跨、云阁遥连,柱础参差、基址危险。不知者以为神为之,其知者以为人为之也。”
这座古寺究竟建于什么时候呢?这也是人们一直想知道的问题。对此,王尊贤当时也给予了回答:“予生也晚,不知是寺创建何时,但考‘断碣’‘残碑’中有金朝大定年号,可知其由来久矣。”
王尊贤说“余盯贺宴生也晚,不知是寺创建何时”,可见,当时他希望能够找到悬空寺建造的年代。但是,在他身处的同治三年(1864),也不知悬空寺建于何时,只是看到最早的“断碣”“残碑”中,有关悬空寺的标有“金朝大定年号”。
❻ 悬空寺入选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悬空寺到现在有多久的历史了
悬空寺入选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悬空寺建成于公元491年,到2022年已经有1531年的历史。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俏丽间。这个返哪寺庙看起来就像是悬挂在悬崖峭壁上一样,随时都有掉下去的风险,如果有人走在上面的话,也会觉得胆战心惊。
三、结束语
在1957年的时候,悬空寺就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有关单位就投资近千万,对这里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❼ 介绍悬空寺作文
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
我们登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幸亏我们走得早,当时人还不是很多,我们能仔细参观悬空寺的建筑。等我们下来时,来了很多旅游车。游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保安在下面楼梯口把守,分批放人攀爬。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唐代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太原后,曾到雁门一带攀登恒山,当进入金龙峡后,被悬空寺奇险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不知何故,这位诗仙未能留下诗篇,却在石崖上亲笔写下了“壮观”二字,为了表达激动之情,书写完后,仍然未竞发自内心的情感,随手—挥在“壮”字的“士”内加了一点,不知情的游客还以为是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呢!“壮观”二字随着年代的推移,数千年的风化,已无法辨认。1990年,国家拨专款维修悬空寺时是,依据流传拓片原迹,将“壮观”二字重新镌刻在寺下的峭壁之上。 明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李铁映同志1989年来恒山视察时,挥毫写下了“伟哉神工”四个大字,当人们感慨之余,不禁要问,悬空寺为什么历经1500多年,能够保存完好?
悬空寺由于科学的选址,是建在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且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东边天峰岭遮挡了太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
悬空寺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丰富的内涵,堪称世界一绝。肆游轿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也是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正如,联邦德国的一位建筑专家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游览了悬空寺,我们又驱车向上,经过隧道,很快就到达了恒山的半山腰。我们一行老少16人,老的坐缆车,中青年还有孩子都爬山……
悬空寺在山西省浑源县境内,在恒山脚下距北岳恒山 2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的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悬空寺是我国仅存的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悬空寺原名“玄空阁”,是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楼阁面得名,后称悬空寺,是因“悬”与“玄”的谐音,以及寺院象悬挂在半崖之上,习惯地称作悬空寺。
到达悬空寺第一直观印象:它是那么的小巧,甚至有点“可怜”,孤零零的挂在悬崖峭壁之上,一弯清澈的河流从它的前面急流而过,甚至都不停下了看它一眼,两山之间的豁口阵阵寒风直吹过来,瞬间让人感觉不是春暖花开时节,好似寒风刺骨的隆冬,特别有意思的是,前一天到达大同,天下着中雨,而第二天到达浑源县的悬空寺,天空中却飘起了雪花,加之阵阵刺骨的寒风,天气的寒冷可想而知,但我还是被悬挂在悬崖峭壁之上悬空寺给震撼了,之所以我用了悬挂这个词,是因为实在是形容看到悬空寺的第一感觉,太贴切了。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磨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这些木桩其实是没有的,只是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裂肆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横木又叫“铁扁担”是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的,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白蚁咬,也有防腐的作用,然后插入飞梁,使其与直角梯形锐角部分充分接近,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岩石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样子,悬空寺真正的受力重心点在在坚硬的岩石里,寺下的立柱只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是颇具稳固安全感的,就是距今最近的1989年10月这一带发生了6.1级地震,周围的民房都有毁坏,而悬空寺只是晃动了几下,安然无恙。从北魏始建悬空寺至今1400多年来,历朝历代都有修缮,但却从未改动其结构,让我们后人对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只有感叹和无限的敬佩了!所以悬空寺千年不倒也并非奇迹,乃是人们的智慧的结晶。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东边天峰岭遮挡了太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束了对悬空寺的参观,我们去向下一个景点,应县木塔。
暑假的生活是美好的,也是忙碌的,在学习之余,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山西。 盼望着,盼望着,这一天终于来了!经过1。5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太原机场。一下飞机,我便感到一丝凉意。妈妈告诉我:“山西只有二十多度,而南京现在是四十度的高温。”我顿时感到祖国的幅员辽阔,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起。 在山西,我游览了许多地方: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五台山、悬空寺和云冈石窟等。而最让我赞叹不已的是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悬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到了悬空寺脚下,远远就可以看到在一座大山上,峭壁与建筑融为一体的悬空寺。在悬空寺下方的岩石上有“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我正奇怪为什么要在峭壁上建造这座寺庙,和为什么建得这么牢固时,导游说:“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造了这座悬空寺,是我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代表之作。悬空寺利用力学原理,以半插飞梁为基,巧妙地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听到这儿,我真是越来越急着走进悬空寺看看了。 爬了一会儿山,到了悬空寺前。只见寺庙依山而建,蜿蜒曲折的,路也很窄,一次只容一人通过。 我们随着人流走进了悬空寺的过道,一边是高高的悬崖,让人不敢探头俯视;另一边是风格各异大殿,供奉着各种各样的佛或菩萨。 我怀着好奇心走进了一间大殿里,看到里面供奉着三尊佛像,分别是一尊大佛和两尊小佛。它们都是用铜打造出来的,非常精美逼真。与其他寺庙的殿宇不同的是,这里的每座殿都很小,一般只供奉一两个主佛,而且佛像也比普通寺庙的要小,我想是因为地势的原因吧! 大约半小时后,我们下了山。出了景区,我回头望了望渐渐远去的悬空寺,在心里悄悄地说:“再见悬空寺,我会再来的。”
每年寒假我都要出去游山玩水,今年也不例外,要去山西游玩。
这天,我来到大同,前往恒山参观悬空寺。悬空寺建在北峰,走过去要花很多时间。老远,我隐隐约约看见一座寺庙坐落于山峰中央,底下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苍劲有力的两个大字:壮观!据说这是李白当年游玩时题下的。我半信半疑,何为壮观?悬空寺又怎能被称之为壮观呢?
当我登上山顶,就明白了李白写“壮观”的原因了。悬空寺感觉就像一座空中楼阁,漂浮在岩壁上。这纯木质的寺庙虽然仅有152.5平方米的面积,却建在悬崖峭壁上。它幽伏于峭壁,既像玲珑剔透的绝美浮雕,又如凌空欲飞之仙界琼阁。从北魏时期流传下来,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能如此完好的保存,实在是不容易!果然壮观!
惊叹之余,我登上石阶,一拱小门出现在眼前,走进去一瞧,是一排楼梯,直通二层。脚踩上去,令人心悸的“嘎吱嘎吱”声响个不停。楼梯几乎是垂直的,而左右两侧都有很大的空隙,一瞥到那,我的腿就会不停地打颤,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
第二层的走廊非常狭小,也十分陈旧,但上面的装饰依然精美。整个建筑青砖黛瓦,雕梁画栋,木雕美轮美奂,完全彰显了北魏建筑的特色。
悬空寺还有一大特点——有着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的文化。在第三层,我看到了许多殿堂:三官堂、大雄宝殿……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圣殿。殿里的左边是一位鹤发童颜、身上有着太极图的老人,这是道教,中间的释迦佛像是代表佛教,右边的想必是儒教啦!
我们玩得流连忘返,又游览了一圈才离开。离开前,我不禁感叹道:“悬空寺真不愧是世界十大奇险建筑之一。”
我们和旅游团一起游览悬空寺。恒山翠屏丹岸上挂有一处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天宫阁楼。这就是令你“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悬空寺。悬空寺位于恒上金龙峡峭壁间。
步入山门,百灵九折。一进山门我们走过一个摇摇晃晃的吊桥,吊桥底下有一条河,河水清澈见底。我远远望去,有一个在半山腰上的龙头,那就是悬空寺的进口。到了悬空寺的下面,我迫不及待地爬了上去,我爬上第一层,往下面望去,非常壮丽、美丽,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奇巧。阁楼共有殿阁四十间,悬空寺是国内存在唯独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安托,梁柱上下一样,廊阁左右相等曲折迂回,就连唐代大诗人李白看了都流连忘返留下了“壮观”两个大字。我们接着往上爬,楼梯很窄,非常陡峭。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和孔阿姨互相帮助终于爬上了最高的一层,我往下一看:“哇!可千万不能从这儿摔下去啊!”
悬空寺的风景真由美。
❽ 悬空寺的建造之谜
山西大同浑源县的悬空寺,顾名思义,它不仅仅是建造在距离地面60多米高的悬崖上,而且它整个建筑都悬在半空中!1500年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地震、雨水侵蚀,它始终屹立不倒。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古人是如何飞檐走壁建造起这麼一座千年不倒的悬空古寺?悬和坦尘空寺有41间殿堂,靠什麼支撑在悬崖上?
9 B9 s- ]% B( \$ Q9 w
0 X* P$ I( S% {" M
( d7 i* A F0 q悬空寺有大小殿堂41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所有楼阁的底层似乎从悬崖的立面中凸了出来,看上去,楼阁就好像挂在悬崖上一样!这样一个颇具规模的寺院是靠什麼支撑在悬崖上的呢?) _( @( o% d8 U- e) Z8 L+ m
2 o @- y$ N" j: t
0 ]: [( N3 ^) s2 D) F- ]悬空寺的信历两个三层楼阁由一个古栈道连接,恒山地区流传著这样的民谣: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马尾」就是指这些上接楼阁栈道、下至巖石的红色立木。这些立木总共有30根,被分成三组,每根长度大约十几米。分别被设置在两个楼阁和栈道下面,给人的第一感觉,悬空寺似乎就是靠这三组立木支撑在悬崖上。悬空寺是不是就靠这些立木支撑起来的呢?
2 c7 i) H; @4 R g$ j2 ]- v; }% k
" M N# O0 ]( o& U+ e常学文在悬空寺管理处工作了10多年,开始的时候,他也认为悬空寺是靠这些立木来支撑的,但是,一次偶然的发现,让他感到十分疑惑。常学文发现,悬空寺下面的立木竟然可以晃动,而且这些能够晃动的立木十分细小,直径不超过10厘米,但上方的楼阁重达数十吨,这样纤细的立木,能起到支撑作用吗?更令人奇怪的是,查阅悬空寺的历史资料,人们都没有发现立木的踪迹。
2 h0 `1 z, o" ], O$ X$ I$ C1 y$ F
3 r* J6 J) L! x7 D- `: e* r) Y; k4 w4 r6 _9 M2 U* t, \
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赵思敬曾多次对恒山悬空寺进行考察,在早期拍摄的照片中,他并没有发现有立木,因此他怀疑悬空寺下面的立木,根本就没有支撑作用。如果不是立木,悬空寺的楼阁和栈道究竟靠什麼支撑?% E( y- ?! `0 J# E3 t5 F8 |- c"唤禅 j
1 d2 g1 V S/ ?! [
考古学家们发现,在所有悬空寺的楼阁和栈道下都埋有横梁,这些直径50厘米左右的木材,好像是从巖石中长出来的一样。这些横梁露在外面的部分大约有一米左右,它的上面正好是用木板铺成的走廊。不仅走廊,整个楼阁的底座也直接压在这些横梁上。* i u+ T' k4 M) {6 J3 v. H! F, V5 y<br>6 D# O! L0 X" d7 a/ f. C<br><br>' o4 _/ ^5 [8 |) e专家统计,悬空寺共有这样的横梁27根,这些横梁很可能才是挑起整座楼阁的关键,但令人困惑的是,悬空寺周围都是高达百米的悬崖峭壁,这些横梁的架设,古人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呢?<br>- F L4 [$ S4 l9 }5 p3 n3 }7 K; H' C( j- `0 I
d X6 y8 Q6 g, ~2 o$ \ V
上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峡谷南部陡峭的石壁上无意中发现有两排方形石孔。有趣的是,这些石孔沿著山崖在河道上方一字排开,像是要把人引出山谷。4 z S" T# h: a/ _4 C
3 R9 M$ ~$ E; ?( K# F6 s b: Y i: J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工作,他从这些石孔的排列方式推断,这是木材的插孔,这很可能是一条古栈道的遗迹。为了能通过绝壁运输物资,古人在悬崖上开凿石孔,然後将横梁插入其中,再用木板铺平,就建成了一条在山崖上通行的栈道。罗哲文认为,悬空寺的横梁也是插入了类似这样的石孔,起到支撑作用。6 o. C3 B) k7 m' R4 K
9 z' l( { x9 {3 G1 @<br><br>: R; a, B+ q$ h- w3 f- u. W从悬空寺现存的横梁来看,横梁的直径和这些石孔十分吻合。据测量,这些石孔的深度都在一米左右,因此有人推算,石孔的深度再加上横梁露出来的一米,悬空寺横梁的长度可能只有两米。但悬空寺楼阁的重量远远超过栈道上木板的重量,两米长的横梁能支撑起巨大的楼阁吗?<br>2 B5 H3 T ~2 K V7 }; I
* A' ? U8 O x* z- i
. E1 e( c# w9 S% S罗哲文认为,悬空寺下方的横梁长度肯定不止两米,目前横梁露在外面的一米只是它本身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横梁隐藏在山崖里。如果这些横梁只有两米,那麼整个楼阁早就已经跌下深渊!
$ C( }' X, Y6 Z( g. ?2 b1 t
: Y* p4 H, e5 K. @/ b: q" C* a9 b a) t
* h5 E/ t# p6 Y% i
什麼楼阁下方的立木不能移动,难道有何特殊作用?
3 K( e9 S2 P2 L% x0 U7 q8 O
" j7 R: Z( a V# e+ p' E4 g) j3 b# \ V
专家们在对横梁进一步调查时发现,栈道下方的立木可以晃动,没有支撑的作用,但在楼阁下方的立木却完全不同,这些立木正好顶住横梁,几乎无法移动,难道这些立木也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吗?
! s- B! Y% U5 i! {- Q. L! h
% Q5 _' D! C, t" r2 H; c3 r3 R$ }/ k9 ^( G8 q
悬空寺最高的建筑三官殿下,共架有22根立木。这些立木上端支撑著横梁,下端牢牢地压在巖石上。正是这些立木和横梁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力的支撑体系,保证了楼阁的悬空和行人在走廊上的安全通行。罗哲文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这种横梁加立木的支撑方式,在古代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7 J G/ ]* m6 M7 A, t% d! A
, r$ K e' V' E% }$ t) H) m% B
. i1 m3 D8 Q1 J中国古代的工匠很早就已掌握了这一技术,在皇宫、都城、桥梁、民居中大量应用。但要在恒山这样一个悬崖绝壁之上建筑寺庙,几乎超越任何人的想像。所以悬空寺一建成,就被视为一个奇迹。
e, D& P5 y( d5 T. q' P9 ~- K; Y4 Z4 n4 _0 I+ b4 J( r5 x9 ^+ W. ]
, B4 v+ s ?1 M' ^+ F5 p
悬空寺上现存最早的三尊石佛大约是公元500年的北魏时期雕刻的,因此悬空寺至少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对於今人而言,1500年前的工匠既没有炸药,又没有今天复杂的施工机械,他们是如何在石壁上开凿石孔的呢?
. L6 X2 U( X" y% I( U; [# s5 [
# v2 F e( v% `$ a7 y
- s( t+ `7 R: x- _专家们推断,当年的工匠仅凭一些简单的铁制工具,就足以开凿出用於放置横梁的27个石孔。如今当年古栈道的横梁已不复存在,但这些石孔打凿的痕迹却还清晰可见。6 H/ z7 ]# ]: ^' v4 e q
3 P I7 b) b! Q/ f, L6 n
. y0 n% a% G6 k" U K7 @古人是怎样将横梁牢牢地插入石洞呢,而且历经千年不腐?
5 @* {4 x9 `# N3 Q( Z8 ^<br>2 T! |; ~6 N! }: V0 k' k6 a8 y% R8 n( H7 L- y* o# K: [
上个世纪90年代,文物保护部门试图更换部分悬空寺的横梁,却发现无法将横梁从石孔中拔出,费尽周折之後,专家们发现,所有的横梁被做过独特的处理,插入石孔的一端打上了楔子,打入洞内,楔子会撑开横梁,牢牢卡在石壁上。它的作用类似今天的膨胀螺栓,打的越深,固定的就越紧密。
9 N" X* \ c7 S% q8 d4 n5 J8 k8 `# R E# v4 [% {
) M$ L! N" _! ]8 @9 ^* u众所周知,木头有一定寿命期限,会腐蚀。悬空寺毕竟是1500多年前建造的,这些木质是否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呢?据寺内一块清同治年间的石碑记载,悬空寺木结构的维修最近一次据今已有140多年,虽然这些横梁已经开裂,却没有腐朽。横梁经得起百年风雨侵蚀的关键,在於经过了一道特殊的处理。. Y: h7 R6 K x
+ f. q: y4 Y2 E! Q
% C: U' `9 d$ c" ]9 q1 r* X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赵思敬说:「悬空寺的木头用桐油泡过,并且没有虫蚁的腐蚀,这样使它能够1000多年以来仍然坚实地插在巖石上。而且它用的木头是当地产的铁杉木,非常适合於建筑、造船和车辆。' c, k8 x6 ?# Z. `% A: `( [1 q
3 k3 y4 r$ c3 t' {5 q<br>/ \( w1 B, [9 }2 B3 T8 U: U O
根据寺里石碑的记载,当时工人们首先要把横梁布置完成,然後再在山脚下,利用这些木材,制造出来每一个建筑上使用的木质构件。当把所有的构件都造完之後,把它们搬运到山顶上,到达山顶之後,再用绳索把工人和这些部件都放到山腰,然後工人再把这些部件拼成单独的建筑。当所有个体的建筑都完成之後呢,这个工作还没有结束,还要再铺上栈道,把单个的建筑连接成整体,这样便成了悬空寺。
❾ 山西浑源悬空寺的历史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历代都对悬空寺做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圆伍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橘明或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奇——远望悬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 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槐谨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