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信基站出现问题多久可以上网
基站维修一般是6小时。公司是这样规定的,但是实际还是看维修工效率。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China Telecom,简称:中国电信)是中国一家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于2000年9月成立。 公司主要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2020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以46539040万元营业收入排名第42。
中国电信,最初被称为“中国电信移动通讯邮电总局”。
1995年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
1998年,邮政、电信分营,开始专注于电信运营。
1999年,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被剥离出去。后来寻呼和卫星并到三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
2000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挂牌。
2001年, 中国电信被再次重组,进行了南北分拆。产生了北网通,南电信。
B. 空间航天器的日常维修如何进行
空间维修是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不断扩大、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特殊性质的勤务活动。
空间维修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航天员对所乘航天器本身进行维修,包括排除故障、更新技术设备等内容;另一类是对其他航天器,如各种卫星的维修。40多年来的航天实践证明,空间维修是载人航天飞行中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并有着广泛的前景。
空间维修的作用在于:
第一,保证载人航天任务和计划的完成。载人航天器的结构和内部设备极其复杂,在实际的航天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故障,其中一些故障发生后直接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甚至危及航天乘员的生命。通过维修可以挽救一些濒临失败的飞行。
第二,可以修复空间的失效卫星。国外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1958年~1970年间总计发生了1230起卫星技术故障,大约有45%是可以修复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利用航天飞机曾修复了若干已失效的卫星。
第三,可以延长航天器的寿命。一般说来,航天器有效载荷的寿命比航天器的结构及生命保障系统的寿命低。就是说,有效载荷工作寿命结束后,航天器的结构及生命保障系统可能还是完好的,有继续工作的能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们的成本费用又占绝大部分,专家们估计在75%左右。如果通过更换有效载荷、补充保持航天器轨道所需燃料和更新技术设备等方式,可以延长航天器的寿命和作用,这在经济和效益上是很合算的。例如,曾经在空间运行的“和平”号空间站及其各专业科学模舱,不断得到地面燃料的补充和仪器设备的更新而长期地运行。
前苏联和美国的空间维修实践认为,对轨道高度在五六百千米以下的航天器进行维修,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是可行的,但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首先,要有合适的维修基地。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以及美国的航天飞机是目前可以用的维修基地,除此之外,尚无别的维修基地。载人空间站的机动能力有限,一般只能对本站设备进行维修。如果有远距离的航天器要维修,必须借轨道间运输飞船运送维修基地的航天员前去维修。第二,航天器必须是模块化设计的,拥有恰当的维修空间。第三,在维修过程中,地面测控中心应给予密切的配合,并组织科学家和工程师集体指导空间维修工作的进行。
空间维修勤务活动已经成为空间活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过还刚开始,还有待发展。这里向读者介绍一个卫星维修实例,让我们看一看它是怎样进行的。
1992年5月7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首航太空,其中有一项任务是要把一颗游荡在空间的国际通信卫星“捉进”航天飞机并修好后,再将它试放回轨道。进行程序是这样的:航天飞机将航天员带到离待修卫星约90米距离的地方,航天员身着航天服步出座舱,启动空间喷气背包向卫星飞去。在离卫星约五六米的距离内,航天员用带有钩子的杈杆将卫星“逮住”,使卫星停止转动。这时航天飞机靠过来,伸出机械臂将卫星抓到机舱内的支架上进行检修。也可以由航天员直接将卫星“拽”回机舱。卫星安装到支架上后,航天员可仔细地进行检查,更换失效的设备。换好后,由地面测控中心遥控检查设备的各项性能,检查合格后,可再由机械手将卫星试放回太空,重新投入工作。
此次“奋进”号航天飞机的航天员“逮捕”卫星相当困难,经历了3次失败。第一、二次是1992年5月10日下午5时,2名航天员走出机舱,奋斗2个多小时,因卫星滚动而失败。第三次因机械手接触卫星时,卫星滚动使回收无法进行。直至13日下午,3名航天员集体出击,终于用手抓住卫星,并弄回机舱,修理好后再试放回轨道。